当前位置:首页>
肝性脑昏迷,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肝性脑昏迷,如肝脏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
面对肝性脑昏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纠正症状:肝性脑昏迷患者常出现昏迷症状,需要尽快就医。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等问题,如碱中毒等。
2. 必要措施:消化道出血是引发肝性脑昏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止血、清除肠道积血等措施。此外,输入血制品、使用止血药物等也是必要的。
3. 药物治疗:减少氨的吸收和排除是治疗肝性脑昏迷的关键。乳果糖、乳梨醇等药物可以用于酸化肠道、抑制有害菌生长。此外,口服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也能帮助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4. 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旨在改善肝细胞功能,满足机体需求。饮食方面,患者应多吃碳水化合物,避免摄入蛋白质。对于胃肠道出血或放腹水导致的肝性脑病,可以滴注血浆白蛋白,补充白蛋白有助于肝细胞修复。脑水肿患者应进行脱水治疗。如有低氧血症,应尽快给予吸氧,高压氧疗法效果较好。
5. 难治性肝性脑病:对于难治性肝性脑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消除引发因素,维持肝功能,促进氨代谢,调节神经递质。肝性脑病患者应避免摄入蛋白质,多吃碳水化合物,消除肠道血液积累和其他氨物质,使用药物降低血氨,恢复患者正氮平衡。
总之,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改变疾病过程的关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意外受伤。然而,当我们将受伤的家人送往医院时,却往往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境。近日,一位名叫唐女士的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前天凌晨,唐女士的丈夫汪远伟在如厕时不慎摔倒,导致眉眶上方被磕开两条几厘米长的口子,血流不止。唐女士慌乱中联系朋友,匆忙将丈夫送往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
然而,在挂号后,他们将丈夫送往急诊科,医生检查后却并未进行处理,而是建议去五官科缝针,理由是外科缝针疤痕较大。从急诊科出来后,他们联系五官科医生,但医生却以伤口位置为由拒绝露面,让他们去眼科。这一连串的“踢皮球”行为,让唐女士和保安大吵一架,并拨打了医院的投诉电话。
在这期间,汪远伟失血过多,基本处于半昏迷状态。无奈之下,唐女士只得将丈夫送往324医院。在324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很快清理伤口并缝合,处理完毕。这一对比,让唐女士对江北一院的信任大打折扣。
江北一院医务科的朱科长表示,由于分科比较细,医生不敢贸然跨科行事,以免承担责任。同时,他也承认当班医生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医院已对相关部门和医生进行了处理,并派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到唐女士家道歉。
然而,唐女士认为,医院的道歉并不能弥补他们的损失。
应酬酒局是职场和社交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场景。中国人讲究‘无酒不成席’,酒桌上的推杯换盏看似热闹,却容易给身体带来负担。如何既能应酬应酬,又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呢?以下介绍十种有效的醒酒方法,助你轻松应对酒席。
一、饮酒前的准备
1. 饮酒前先吃点食物,避免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
2. 预计饮酒较多时,提前服用维生素B族,保护肝脏。
3. 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猪牛羊肉、蛋黄、蔬菜、燕麦等。
二、饮酒时的注意事项
1. 喝酒要慢,避免过量饮酒。
2. 喝白酒时多喝水,喝啤酒时勤上厕所,喝烈酒时最好加冰块。
3. 喝酒时多吃猪肝等动物肝脏,提高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
4. 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
5. 喝酒时多吃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6. 疲倦时暂时不宜饮酒。
7. 吃药后不宜饮酒,特别是服过安眠药、镇静剂、感冒药之后。
8. 喝酒时不要喝碳酸饮料,以免加快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
三、解酒误区
1. 浓茶解酒:茶叶中的茶多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因此酒醉后可以喝点淡茶,最好不要喝浓茶。
2. 酒后洗澡:喝酒后洗热水澡可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多,容易引起低血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酒后洗澡易中风,宜先稍作休息。
四、解酒方法
1. 吃水果:水果和果汁中的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酒精。
2. 吃馒头:馒头可转化成葡萄糖,有利于为人体供血并增加体能,有发酵过程,还对胃酸有中和作用,吃后身体会马上舒服起来。
3. 酒中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它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过量即引起中毒(酒醉)。人对酒精的耐受量不同,因而中毒量也各一。一般情况下,成人余50度白酒80~100ml时即可引起中毒,1次超饮400~500ml以上即有致命危险。
4. 兴奋期:眼充血,面白或红,精神愉快,言语增多,粗鲁无礼或安静入睡。
5. 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拙,行动不稳,语无伦次,含糊不清。
6. 昏迷期:昏睡,面白或红,皮冷,呼吸慢而有鼾声,心跳加快,体温、血压下降,呕吐,大小便失禁等。可因呼吸和循环受抑制而造成死亡。
7. 轻症患者无需治疗,兴奋躁动的患者必要时加以约束。
8. 共济失调患者应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发生外伤。
9. 昏迷患者应注意是否同时服用其他药物。重点是维持生命脏器的功能。
10. 严重急性中毒时可用血液或腹膜透析促使体内乙醇排出。
11. 停止饮酒,安静休息,保暖,饮浓茶或咖啡。
12. 用手或筷子刺激咽部,引发呕吐,以使酒精吐出。
13. 及时吸氧。
14. 昏迷者可肌肉注射安纳咖,每次0.25g~0.5g;或纳络酮静脉注射0.4mg。40分钟后可重复,效果良好。
15. 防休克、感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低血糖昏迷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低血糖昏迷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研究发现,低血糖昏迷若超过6小时,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低血糖昏迷的常见原因包括: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当、饮食不合理、胰岛素瘤、胰岛外肿瘤、严重肝病、胃大部切除术后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低血糖昏迷的早期症状包括:头晕、软弱无力、面色苍白、饥饿感、视力模糊、心悸、颤抖、恶心呕吐、出汗、四肢发冷等。若不及时补充糖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躁动不安、颤抖、意识朦胧、嗜睡、定向力障碍、抽搐、昏迷等症状,甚至出现恐惧、慌乱、健忘、精神错乱、幻觉及偏瘫等精神症状。
预防低血糖昏迷,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按时进食,生活规律;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前仔细核对剂量,不可随意增加药量;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定期检测血糖,若血糖偏低,不应过分限制饮食,并注意调整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剂量。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患者可立即吃1~2粒方糖或果糖,也可饮用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或者吃上1~2片面包及饼干。一般情况下,及时补充糖分可在15分钟内使低血糖症状得到缓解。若补糖后症状仍不缓解,患者应迅速与医生取得联系,或去医院处理,以防止发展为低血糖昏迷。
治疗低血糖昏迷主要以静脉补糖为主,即对出现嗜睡、昏迷的患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40毫升,随后给予10%葡萄糖200~250毫升静脉滴注,以迅速纠正低血糖,缓解症状。为防止患者清醒后再度出现低血糖,要注意加强饮食护理,一般需要观察12~48小时后方可出院。
癌症晚期患者常常会陷入昏迷状态,这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全身性扩散。昏迷时间的延长意味着癌细胞对身体的侵袭更加严重,患者生存时间也在不断缩短。虽然具体存活时间因人而异,但普遍认为不超过一个月。本文将从癌症晚期、昏迷症状、治疗建议等方面,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多了解。
癌症晚期患者昏迷的原因主要在于癌细胞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导致患者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此外,晚期癌症还会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
针对癌症晚期昏迷患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
1. 症状性治疗: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疼痛、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支持性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3. 激素治疗:针对部分癌症类型,可通过激素治疗抑制肿瘤生长。
4.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部分晚期癌症患者通过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除了治疗,患者及家属还需关注以下方面:
1.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2. 心理疏导: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常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应及时寻求心理支持。
3. 医院选择:选择专业、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4. 科室选择:针对癌症类型,选择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如肿瘤科、神经内科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严格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的关键。然而,过度追求低血糖水平反而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远比高血糖更严重。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关注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关注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低血糖的关键。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日益凸显,一起实习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的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事件发生在中南医院外科大楼15楼护士站,一群病人家属因询问病人去向未果,与实习医生小吴发生争执,随后对其进行了殴打,导致小吴昏迷。此类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伤害,也引发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担忧。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沟通不畅、医疗资源紧张、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了解等。为了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和医生需要加强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患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理性对待医疗问题。
以下是一些缓解医患关系的建议:
1. 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理解。
2.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权益。
3.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
4.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5.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夏季高温天气,气温飙升,人们很容易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下降,皮肤温度容易受到环境气温的影响,加上皮肤排汗能力不强,体热难以散发,因此更容易发生中暑。
为了预防中暑,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保持室内通风:开启空调或风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2. 注意防晒:外出时,要涂抹防晒霜,戴上遮阳帽、太阳镜等,避免阳光直射。
3. 补充水分: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4. 饮食调理: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等。
5.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如果老年人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1.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物,帮助散热。
2.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降温。
3. 给予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4. 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除了预防中暑,以下是一些饮食疗法和户外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
1. 饮食疗法:黄瓜皮煎汁、绿豆汤等。
2. 户外活动:散步、太极拳等。
3. 医院科室:老年科、内科等。
通过以上措施,老年人可以有效地预防中暑,保持健康的生活。
脑干作为人体生命中枢,其功能至关重要。一旦遭受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心跳等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脑干损伤昏迷患者能否苏醒,取决于损伤程度、颅压变化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脑干损伤昏迷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
一、病因
脑干损伤的病因多样,包括车祸、跌倒、暴力打击、脑出血等。其中,车祸是导致脑干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诊断
脑干损伤昏迷患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血压波动、瞳孔变化等。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MRI等,可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程度。
三、治疗
脑干损伤昏迷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支持:维持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2. 控制颅内压:通过脱水、降颅压药物等手段,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 抗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4.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预后
脑干损伤昏迷的预后取决于损伤程度、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五、日常保养
预防脑干损伤昏迷的关键在于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跌倒、摔伤等意外。
3. 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脑干损伤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日常保养,预防意外伤害,对降低脑干损伤昏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其中植物中毒是常见的类型之一。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毒蘑菇、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山大茴及鲜黄花菜等均可引起。植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这与有毒植物的分布、生长成熟、采摘及饮食习惯等有关。且潜伏期较短,大多在数十分钟至十多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1. 马铃薯中毒的急救:
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等,致毒成分为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该毒素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可破坏其毒性。龙葵甙对胃肠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及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中枢及运动中枢作用明显。其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肺水肿,其次为胃肠炎及肺、肝、心肌和肾脏皮质的水肿等。
2. 变质甘蔗中毒的急救:
变质甘蔗中毒多由于长期贮存,越冬受冻后化冻,在适宜的温度下真菌在甘蔗中繁殖所致。节菱孢霉菌是霉变甘蔗中毒的病原菌,该菌所分泌的耐热性水溶性成分3-硝基丙酸是引起中毒的主要亲神经毒性物质。毒物的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和消化系统,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及血尿。中枢神经为弥漫性损害,病理变化主要为脑水肿并可损害锥外系统,后遗症常难复逆。
3. 大麻子中毒的急救:
大麻子中含有大麻酚,最易使人中毒。轻者用手指、羽毛刺激咽喉催吐。重者送医院救治。
4. 苦杏仁中毒的急救:
苦杏仁中含有杏仁甙,生吃后,释放出剧毒物质氢氰酸,其毒性比甜杏仁高25~30倍。它能很快破坏细胞的呼吸功能,使中枢神经麻痹。生吃苦杏0.4~1g/公斤体重,即可中毒而死。
5. 荔枝病:
荔枝中含毒成分尚不明,连续大量食用鲜荔枝,将引发低血糖症。发病机制亦不清。
6. 蘑菇中毒急救:
食用毒蕈后约经过0.5-0.6小时的潜伏期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脉搏等表现,和(或)黄疸、贫血、出血倾向等体征,少数患者发生瞻妄、呼吸抑止,甚至昏迷、休克死亡。
肝昏迷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肝昏迷患者的护理,除了常规的重病护理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首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神志。对于精神状态异常、性格行为异常的患者,应警惕肝昏迷早期的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中度昏迷的患者,应进行约束固定,防止自伤或坠床,并加强口腔护理,避免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深度昏迷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其次,加强休息和饮食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在饮食方面,应禁食蛋白质,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直至患者完全清醒后一周。
此外,灌服微生态制剂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服用或鼻饲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制剂时,应注意冲服温度,避免过高温杀死药菌。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做好每晚的保留灌肠,避免消化道出血。
记录和观察24小时出入量也是重要的护理工作。对于施用脱水剂、利尿剂的患者,要注意输液速度,防止气栓,并及时观察尿量。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电解质平衡,避免尿少时摄入高钾食物,尿多时及时补钾。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将头侧向一边,并及时清除口腔内积血。吸氧时,要更换鼻导管,保持气道通畅。
最后,观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脑水肿、脑疝等并发症,要及时诊断、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