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39健康网的专家指出,脑中风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早期,若能及时发现并干预脑中风的危险信号,可以有效预防其发作。
那么,脑中风究竟有哪些危险信号呢?以下是一些常见表现:
1. 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聋、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等症状。
2. 运动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肢体严重不灵活,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伴肌肉痉挛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口嘴歪斜、流涎,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
3.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改变:脑中风后,人的性情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这是因为大脑受到了刺激,引起植物神经紊乱所致。
4. 头痛、头晕: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为了预防脑中风,除了关注以上危险信号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药物治疗: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按照医生建议,规范用药,控制病情。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风险。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5. 寻求专业帮助:若出现疑似脑中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日,NBA传奇人物大卫-斯特恩突发脑溢血,令人惋惜。脑溢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它多发生在40岁以上至70岁的人群中,其中5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最高。脑溢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那么,如何预防和降低脑溢血的风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并进行早期干预。
2.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3.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脑溢血的风险。
4.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脑溢血的危险因素,要尽量避免。
6. 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容易诱发脑溢血,要注意保暖。
7. 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健康,降低脑溢血的风险。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胁。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缪中荣主任深感脑卒中科普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于是创作了一本名为《漫话脑卒中》的科普读物。
这本书以漫画形式,生动形象地解答了关于脑卒中的500个常见问题。例如,很多人会问:‘我没有任何危险因素,怎么会得脑血管硬化呢?’缪中荣主任在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答了这个问题。
脑卒中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这与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年轻人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国外,这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缪中荣主任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脑卒中的危害,从而做好预防措施。
缪中荣主任表示,这本书主要面向患者、基层医生和社区医生。通过漫画的形式,让医患双方都能轻松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书中涵盖了脑卒中的出血、缺血、手术、介入、并发症、护理和康复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脑卒中。
此外,缪中荣主任还强调了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性。医生不仅要做好宣传和科普工作,还要掌握如何进行有效的宣传和科普。只有让更多老百姓了解脑卒中的危害,才能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预防的重视。
《漫话脑卒中》将于十月份正式发布,相信这本书将为公众了解脑卒中提供有益的指导。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内科用药干预规范,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一、脑卒中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治疗房颤等引起的脑卒中。
3. 血压控制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控制高血压。
4. 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等,用于降低血脂。
5. 脑保护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等,用于改善脑功能。
二、脑卒中生活方式干预
1. 戒烟:吸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限制红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4.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
5.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控制。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三、脑卒中预防
1. 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4. 了解脑卒中的预警症状,及时就医。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大脑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损伤。时间对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至关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这一过程往往存在时间延误。近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院前溶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院前溶栓治疗指的是在救护车中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以缩短从呼叫到给药的时间。这种治疗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迅速恢复脑部血流,降低脑组织损伤的风险。德国柏林卒中研究中心的Joachim E. Weber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院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溶栓治疗是可行的,且未发现明显的安全性问题。研究团队使用特殊的救护车(卒中急救移动单位,STEMO)进行卒中治疗,车上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CT扫描机、即时实验室和远程放射系统。当调度中心接到可能发生急性卒中的电话时,会派遣STEMO前往现场。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院前溶栓治疗的患者平均呼叫到给药时间仅为62分钟,而传统治疗方式的时间为98分钟。
此外,研究还发现,院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在研究中,仅有2位接受tPA治疗的患者出现了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中1位不幸去世。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出现了1次CT故障和2次CT图像传输延迟,但并未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
总之,院前溶栓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脑组织损伤的风险。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院前溶栓治疗有望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现老人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本文将为您介绍老人中风后的处理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突发状况。
一、早期识别中风症状
1. 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难以理解。
2. 口角歪斜:面部一侧肌肉无力,嘴角歪斜。
3. 肢体无力: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4.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或昏迷。
5. 头痛:突然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二、尽早就诊
一旦发现老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愈后至关重要。
三、治疗方案
1. 脑梗死:若在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可使用阿替普酶或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2. 脑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3. 脑水肿:使用脱水药物,减轻脑水肿。
四、日常保养
1. 饮食: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高盐食物。
2. 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血糖等。
3. 运动:适当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4. 心理: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五、医院与科室
老人中风后,可前往神经内科、急诊科等科室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卫生部部长陈竺在4月19日召开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上透露,未来3至5年内,我国将建立200家至300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构建全国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费用的“五高”特点。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脑梗塞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117%。陈竺强调,科学筛查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个人和国家承受能力的脑卒中防治模式和诊疗路径。
然而,陈竺也指出,目前脑卒中防控存在诸多问题,如科学宣教不足、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地区和城乡差异大、基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介绍了工程未来一个阶段的其他任务:培训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相关学科医师对脑卒中危害的认识等。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60家三甲医院被推荐为省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候选医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干预基地”相关医院工作会议,旨在加强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为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2009年6月,卫生部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并制定了相关指导规范。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近日,卫生部领导批准成立“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体现了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医改实施以来,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慢病防治政策和措施,包括建立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保健和健康干预工程。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在2-3年内,在全国各省、区、市建立起一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下面,对医疗机构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各级医院领导要充分重视、积极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病人数已有约2亿人,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因此,各级医院领导要积极整合医院资源,构建起一个以筛查与防治工作为特色的脑卒中防治体系,探索我国脑卒中防治的新途径,从根本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第二、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健康意识。目前,我国脑卒中防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慢病的知晓率比较低,特别是对脑卒中的防治知识非常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各地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社区、企业、学校等公共场所,利用一切机会,面向群众,面向患者,大力开展脑卒中的防治知识普及与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三、要加强领导,切实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组织管理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工作。各地医院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我部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试行)》有关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基地的组织管理,制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流程,协调有关科室相互配合,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施设备,完善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不断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四、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全国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脑卒中筛查、防控、治疗的新理念,积极学习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各级医院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政府、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责任。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各级医疗机构的紧密协作,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我国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