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大企业纷纷加大在医疗领域的投入。方正集团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在医疗领域布局的第一颗棋子——北大医疗产业园,于10月29日正式对外运营。该产业园占地219亩,总投资达17.5亿元,历时四年打造而成,旨在为医药医疗领域的创新型研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北大医疗产业园与北大医学部所属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硕腾、凯普、百世诺、好来化工等全球知名跨国药企也正式入驻园区。这些企业的入驻,将为产业园带来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产业园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位于北京市重点规划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园区内设有四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转化医学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卫计委生殖医学中心”。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将与产业园开展合作,共建药物技术研发中心。
北大医疗产业园不仅提供高端医疗及研发空间、医疗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医疗临床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四大服务,还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例如,师林孵化器荣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孵化器”牌照,成为全国医疗医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孵化器。师林孵化器依靠“金融全牌照”的方正金融以及已募集30多亿资金的北大医疗产业基金,可随时为种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大医疗产业园的发展,并希望这一产业园的经营模式未来可以在全国不同地区复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中药知识。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中药,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识别方法,帮助大家辨别真伪,确保用药安全。
1. 麝香—一穿线法
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等功效。识别麝香时,可以采用葱汁染线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葱汁染在一条线绳上,将线绳穿过麝香香囊,来回抽拉几次,如果葱味消失,则为真品;如果葱味仍然存在,则为伪品。
2. 肉桂——止沸法
肉桂是一种温里散寒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止痛等功效。识别肉桂时,可以采用止沸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肉桂片放入沸腾的开水中,如果能够立即止沸,则为真品;如果无法止沸,则为伪品。
3. 琥珀——刀削煮沸法
琥珀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活血化瘀等功效。识别琥珀时,可以采用刀削煮沸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刀将琥珀削成粉末,如果粉末呈淡黄色,则为真品;如果粉末呈碎块状,则为伪品。另外,将琥珀放入水中煮沸,如果琥珀不溶化、不变软,则为真品;如果琥珀溶化变软,则为伪品。
4. 番红花——水浸法
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功效。识别番红花时,可以采用水浸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番红花放入水中浸泡,如果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并且散出深黄色色素,水染成黄色,则为真品。
5. 蛤蚧——比例法
蛤蚧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咳等功效。识别蛤蚧时,可以采用比例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比较蛤蚧身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如果身头部和尾部基本等长,则为真品;如果尾部短于身头部,则为伪品。
6. 蟾酥——粘合法
蟾酥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等功效。识别蟾酥时,可以采用粘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蟾酥断裂后,如果经过水湿后能够进行粘合,并且干燥后坚结如初,则为真品;如果掺有面粉的伪品则不能粘合。另外,如果断裂后能够粘合,但黏性较大,易粘于手上,则为胶质伪制品。
7. 马宝——嗅气法
马宝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化痰等功效。识别马宝时,可以采用嗅气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马宝粉末少许放在锡纸上,用火加热,如果迅速由分散聚集于中心,并有马尿气味,则为真品。
8. 犀角——纵劈法
犀角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识别犀角时,可以采用纵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犀角纵劈裂,如果脆而无裂丝牵连,纵裂面纵丝顺直,粗如猪鬃,嗅之有清香气,则为真品。
9. 虫草——观察法
虫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补肺止咳等功效。识别虫草时,可以采用观察法。具体操作方法是:观察虫体与菌座相连的形态,如果虫体如蚕,腹面有足8对,断面充实,白色,放大镜观察有凹凸点,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则为真品。
10. 蛤士蟆油—“膨胀法
蛤士蟆油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补虚强身等功效。识别蛤士蟆油时,可以采用膨胀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蛤士蟆油放入水中,如果能够膨胀至15-20倍,并呈柔软的白色团状,手摸有滑腻感,则为真品。
在现代医学领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加,仅仅依靠单一医疗机构或研究团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裁李中华曾在2014国际医药创新与技术转移大会上指出,‘自主式创新’的理念已经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严重不符。在当前医学环境下,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已成为推动医学创新的重要力量。
据悉,中国目前在全球医药市场排名中位居第三,但国内医药市场存在一个突出问题:90%的药品为仿制药,创新药物市场份额较低。
中国作为仿制药大国,新药研发一直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短板。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有限,国内医药产业长期依赖仿制药。李中华直言,‘我们是在仿制药中玩创新’。
医学创新面临诸多挑战,如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投入大等。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能为创新提供融资服务的制度尚不完善,CFDA在药品审批方面也越来越严格。
为了破解中国医药产业创新难题,李中华建议,应该开放思路、广泛合作,走开放式创新的道路。例如,默克、辉瑞、宝洁等国际大型医药公司超过60%的销售收入都是由外购的技术贡献的。
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医学创新,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例如,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总之,在当前医学环境下,‘自主式创新’的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只有开放合作、共同进步,才能推动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原料药企业对欧盟的出口业务日益重要。然而,近年来,欧盟对原料药进口的新规定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11年,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原料药进口指令,要求出口欧盟的原料药必须符合欧盟GMP标准。这一规定对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原料药企业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企业加大了对GMP标准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欧盟监管部门的沟通,争取获得认证。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会议,明确将为符合条件的原料药企业出具证明文件,这将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这一举措将对中国原料药企业产生积极影响。首先,证明文件将有助于企业降低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证明文件也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然而,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证明文件的获取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GMP标准;其次,企业还需要应对欧盟市场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总之,中国原料药企业出口欧盟的挑战依然存在,但国家药监局的举措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原料药企业将在欧盟市场取得更好的成绩。
近日,辉瑞制药印度公司宣布,其抗癌药Sutent(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国内注册名:索坦)的专利已被印度法院撤销。
据悉,Sutent是一种针对肾细胞癌和胃肠间质瘤的靶向治疗药物,在印度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然而,印度法院的这一决定,将使得Sutent的仿制药生产商能够更加自由地生产并销售该药物,从而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
对此,辉瑞印度公司表示,他们对此决定感到失望,并将向印度知识产权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
事实上,这并非辉瑞制药在印度首次遭遇专利纠纷。在此之前,辉瑞的另一款抗癌药Nexavar的专利权也已被印度法院撤销。此外,拜耳、诺华、罗氏等跨国药企也曾在印度面临类似的专利纠纷。
印度法院的这一系列判决,引发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印度庞大的患者群体和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在印度,许多患者因高昂的治疗费用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
对于Sutent专利被撤销这一事件,我国医药行业也应引起重视。一方面,我们要关注跨国药企在印度的专利纠纷,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我国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期,禽流感疫情再次爆发,儿童乙肝疫苗事件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上的生物制药企业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其中,单抗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药,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代医药领域的“金矿”。
单抗药物,即单克隆抗体药物,具有特异性高、疗效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重大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往往难以用现有化学药物治愈,而单抗药物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生物制药分为常规疫苗、重组蛋白、单抗和细胞治疗等层次。其中,单抗药物正处于从研发逐渐走向产业化的阶段,各类重磅产品层出不穷。在过去10年间,全球单抗药物市场销售增速近四倍于医药市场整体增速,市场规模已达到千亿美金。
在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年均增速高达50%,是增速最快的医药细分领域之一。然而,我国单抗药物技术水平整体仍较为薄弱,多数产品依赖进口,高端市场更是被外资巨头把控。因此,国内企业在此领域具有巨大的替代空间。
单抗药物价格昂贵,但利润丰厚。在单抗领域实现产品突破,往往能给相关公司带来爆发性的增长。例如,中信国建凭借在单抗领域的技术优势,实现多个产品破亿元的销售规模,成为业内广为看好的生物制药企业。
随着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单抗药物有望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福音。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动物混合实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英国医学科学院(BAMS)近日发布报告,呼吁立法限制此类实验,尤其是避免制造含有人类基因的‘怪物’。
报告指出,将难以在人类中开展的试验转移到动物中的做法由来已久,例如使用含有人类DNA的小鼠开展新药试验。然而,涉及大脑、生殖细胞以及人类某些特质的研究,如皮肤、脸型和语言,将引发担忧和恐慌。
为控制此类研究,报告建议政府建立专门机构,与现有监管体系协同,对敏感领域的研究进行监管。
此外,报告还强调,其他国家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科研人员和监管人员也应考虑到公众关切。
这一报告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于人兽混合实验的伦理和风险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与医疗相关的拓展内容:
1. 疾病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型诊断技术不断涌现。例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药物研发:新药研发是医疗领域的重点。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3.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4. 医疗伦理:在医疗领域,伦理问题至关重要。医生和科研人员应遵循伦理规范,确保患者权益。
5. 医疗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关于中药的毒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中药到底有没有毒性?如何正确使用中药呢?本文将从中药的毒性、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使用中药。
首先,中药的毒性分为无毒、有毒和有毒但可炮制减毒三种。无毒的中药,如山楂、黑芝麻、大枣、赤小豆等,可以长期服用,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有毒的中药,如川乌、附子、乌头等,需要遵医嘱使用,不可滥用。而有些有毒但可炮制减毒的中药,如狼毒、信石等,经过炮制后可以减少毒性,但仍需谨慎使用。
其次,中药的使用方法对药效和毒性有很大影响。剂量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例如,瓜蒂煎汤的用量应为2.4-4.5克,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医嘱,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
此外,长期使用中药也可能导致毒性累积。例如,青海当地人曾习惯以狼毒、信石等做曲酿青稞酒,长期饮用可能导致中毒。
在炮制中药时,也要注意减毒的局限性。例如,斑蝥经过炮制后仍然可能存在毒性。
最后,对于古文献中关于药物毒性的记载,我们要辩证看待。虽然古文献关于药物毒性的学说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有些记载可能存在错误。因此,在使用中药时,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科学评价药物的毒性。
2002年,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学药品制剂品种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将根据当年化学药品制剂品种的销售收入进行排序,并分析其主要特点。
一、销售收入排名前五的化学药品制剂
1. 抗生素类:抗生素在2002年销售额最高,主要原因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2. 抗高血压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抗高血压药市场持续增长。
3. 抗癌药:癌症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抗癌药市场需求旺盛。
4. 心血管药物:心血管疾病是我国的主要死因之一,心血管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5. 糖尿病药物: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药物市场持续增长。
二、主要特点
1. 抗生素类药物占比高:2002年,抗生素类药物销售收入占比超过30%,说明感染性疾病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 心血管药物和糖尿病药物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两类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3. 抗癌药物市场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癌症认识的提高和抗癌药物研发的进展,抗癌药物市场将持续增长。
三、总结
2002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市场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化学药品制剂市场将更加繁荣。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对药物临床试验环节进行规范和加强,这对药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药监局出台了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制度,要求企业在获得试验批号后一年内启动试验,三年内未启动则批号自动作废。这一政策旨在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药监局还发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实施方案,对临床试验数据的采集、分析、报告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药企在临床试验阶段面临更高的门槛和更严格的监管。
面对政策收紧的挑战,药企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将临床试验环节外包给专业的临床试验机构。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可以帮助药企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和成功率。
此外,药企还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医院等合作,共同推动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通过整合资源,药企可以更快地将新药推向市场,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之,药监局政策频出,对药物临床试验环节进行规范和加强,既有利于提高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给药企带来了新的挑战。药企需要积极应对,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进医疗改革,特别是在药品采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7日,安徽省出台《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标志着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次集中采购范围涵盖了1118种药物,其中包含520种国家基本药物,实现了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此举旨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减轻患者看病负担,让更多患者受益。
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安徽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对于竞争不充分的独家垄断产品,采取了政府指导价的方式进行限制,确保了药品价格的合理性。
除了药品集中采购,安徽省还积极探索医用耗材和设备的集中采购。通过搭建集中交易平台,让医用耗材供应商和医院在平台上阳光操作,集中交易,进一步降低了医疗成本。
此外,安徽省还首次探索医用设备集中采购,通过分级分类采购的方式,降低了设备价格,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不仅减轻了患者看病负担,也为医疗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