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挑战生死极限,八旬心梗老人“起死回生”!

挑战生死极限,八旬心梗老人“起死回生”!
发表人:远程医疗新视界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本文将介绍心梗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梗,提高防范意识。

一、心梗的病因

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壁增厚,血管腔狭窄,容易发生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梗。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心梗。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梗。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梗。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梗病史的人,更容易发生心梗。

二、心梗的症状

1. 胸痛:胸痛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心梗会导致心肌缺血,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3. 恶心、呕吐:心梗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出冷汗:心梗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出冷汗等症状。

三、心梗的治疗方法

1. 紧急救治:心梗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吸氧、止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2. 血管开通:血管开通是治疗心梗的关键,常用的方法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

3. 心脏康复:心梗患者康复期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治疗等,以提高生活质量。

四、心梗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

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预防心梗发生。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青年白领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心血管内科病房中,三高、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已占总患者数的20%。这背后,隐藏着诸多隐患,如不规律的作息、过度饮酒、吸烟、工作压力等。

    40岁左右的男性,常常自嘲为‘拼命三郎’,他们肩负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工作繁忙,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胃病等问题纷纷找上门来,严重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专家指出,中青年白领的心血管疾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 饮酒:过度饮酒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熬夜: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不健康的饮食: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会导致血脂、血糖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中青年白领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
    •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此外,专家还建议中青年白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压力。
    • 避免久坐: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避免久坐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空气污染。
    • 穿着舒适: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影响血液循环。

    总之,中青年白领要重视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温差较大,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管老化更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导致血压波动,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心内科主任李自成教授指出,血管存在“热胀冷缩”现象,这是冬季心脏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春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勤检测血压,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

    李自成教授强调,急性心梗和脑中风的先兆症状有所不同,需要及时辨别。急性心梗的主要先兆症状是剧烈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等症状。脑中风的先兆症状包括突发头痛、头晕、眼睛发黑、肢体麻木无力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家庭中如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常备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镇静药、心痛定、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以便在发生心血管事件时及时救治。

    李自成教授建议,老年人要注重日常保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此外,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戒烟限酒。
    • 保持良好的睡眠。

  •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不仅仅是冠心病所致。

    众所周知,冠心病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细胞因长期缺血缺氧而死亡,其病理过程分为凝固性坏死和/或收缩区坏死。除了冠心病,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心肌梗死,例如:

    • 冠脉痉挛:由于血管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血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
    • 冠脉夹层:血管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中层形成夹层,导致血管腔狭窄。
    • 冠脉血栓栓塞:血液中的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
    • 应激性心肌病:由于强烈的心理或生理应激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这些非冠心病因素导致的心肌梗死,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

    除了冠心病和非冠心病因素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血脂
    • 吸烟
    • 肥胖

    因此,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心病等疾病。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 介入治疗: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
    •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总之,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了解心肌梗死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 血压7090,头晕的原因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迅速减少或中断而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身体代谢减慢。常见症状包括乏力、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便秘、月经不调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控制。

    3、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出汗、心慌、手抖等。低血糖可能与饮食不当、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

    4、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导致的颈椎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的损害。颈椎病可以导致头晕、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

    5、耳石症:耳石症是一种耳内平衡器官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眩晕、步态不稳等。耳石症可以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得到缓解。

    头晕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如果出现头晕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了解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包括:

    • 胸痛:通常是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 呼吸困难
    • 出汗
    • 恶心、呕吐
    • 极度疲劳或虚弱感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让患者保持安静

    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3. 给予吸氧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患者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

    4. 服用硝酸甘油

    如果患者有硝酸甘油,可以遵医嘱给予舌下含服,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5. 观察病情变化

    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熬夜。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在介入治疗时机选择上存在差异,早期介入的指征尚不明确,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时机一直存在争议。

    一项名为ISAR-COOL的试验对比研究了41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PCI(6小时,中位数2.4小时)和近期PCI(3-5天,中位数84小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早期PCI显著降低了ACS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5.9% vs 11.6%,P=0.04)。

    另一项名为TIMACS的前瞻性研究针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发现6个月后,早期PCI(24小时内,中位数14小时)与延迟PCI(经一般处理36小时后,中位数50小时)相比,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新发心梗、中风)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有关。次要终点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性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因为顽固性缺血明显降低所致。GRACE评分大于140的高危患者早期PCI受益明显。

    NSTMI患者的PCI指征应建立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高危患者应尽早进行PCI。极高危患者(符合以下1项即可)且无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的患者,争取在2小时内紧急进行PCI治疗。中、高危患者可在72小时内进行PCI治疗。低危患者风险大于收益,不主张进行PCI。

    总之,NSTMI患者的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危险分层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抢救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因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针对一级预防,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摄入热量,预防肥胖和高血脂。
    •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按时用药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在二级预防方面,我们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让患者就地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其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胸痛症状。

    总之,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抢救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只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猝死事件令人担忧。本文将从心肌梗死的病因、猝死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心肌梗死的病因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二、心肌梗死猝死的原因

    1.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2.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引发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 心源性休克: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引起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心源性休克。

    4. 心脏破裂: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损伤,坏死的心肌较脆弱,无法承受心肌收缩时血流的冲击,可能导致心脏破裂,引起心衰或休克死亡。

    5. 栓塞:左室内的附壁血栓或下肢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6.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肌梗死可能导致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急性二尖瓣反流,短时间内可发生肺水肿而死亡。

    三、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1. 疼痛:多数患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抽搐、二便失禁等症状。

    四、心肌梗死的治疗

    1. 急诊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心脏搭桥手术、放支架以及溶栓手术,旨在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

    2.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ACEI类药物等,旨在预防血栓形成、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肌等。

    3.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旨在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

    五、心肌梗死的预防

    1.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2.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4. 心理疏导: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许多患者在发病前会经历一些典型的症状,其中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心绞痛加重。

    1. 心绞痛加重:心梗患者发病前,原有的心绞痛症状会加剧,表现为疼痛程度更剧烈、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且药物缓解效果不佳。一些患者甚至可能从未有过心绞痛史,却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心绞痛发作。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烦躁、胸闷、出汗、濒死感等症状。

    2. 上腹痛:部分心梗患者会出现上腹痛,容易被误诊为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这种腹痛可能持续存在,甚至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胃肠道症状:部分心梗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脏供血不足、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4. 全身症状:一些心梗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发烧、骨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需要与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心梗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重体力活动、血压急剧上升、休克、脱水、出血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

    2.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如果出现心绞痛加重、上腹痛、胃肠道症状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心梗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治疗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状动脉破裂等。

    心梗患者在康复期,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降低复发风险。

    总之,了解心梗的典型症状、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至关重要。

  • 近年来,阿斯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备受关注。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03年12月8日的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否决了将阿斯匹林用作心梗一级预防用药的申请。

    委员会的否定表决结果是压倒性的,11票反对,3票赞成。这一决定基于拜耳公司提供的研究数据,该数据显示阿斯匹林在中等危险度心梗患者中(冠心病超过10年)能够降低危险程度。

    尽管拜耳公司提供了5个研究的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但FDA顾问委员会认为目前扩大阿斯匹林的适用范围是不合适的。其中,华盛顿大学的Thomas Fleming教授表示,现有证据不足以建立支持性的结论。

    会议回顾了5个关于阿斯匹林对于低中度心梗患者作用的研究,共涉及5500名患者。但研究结果显示,阿斯匹林对低度危险患者的效果并不明确,且不良事件频发。此外,研究没有达到基本观察终点,且出血性中风和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尽管5个研究显示阿斯匹林将心梗死亡率降低了32%,但这些并非致命性心梗,并且只有一个研究中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对心脏猝死和中风的发生也没有显著效果。因此,FDA顾问委员会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阿斯匹林的效果。

    对于这一决定,部分专家表示认同,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阿斯匹林的效果。但也有专家表示,阿斯匹林在防治非致命性心梗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并期待未来有更多研究结果支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