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
发表人:疾病解码者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MI)在介入治疗时机选择上存在差异,早期介入的指征尚不明确,是否需要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时机一直存在争议。

一项名为ISAR-COOL的试验对比研究了41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PCI(6小时,中位数2.4小时)和近期PCI(3-5天,中位数84小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早期PCI显著降低了ACS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5.9% vs 11.6%,P=0.04)。

另一项名为TIMACS的前瞻性研究针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发现6个月后,早期PCI(24小时内,中位数14小时)与延迟PCI(经一般处理36小时后,中位数50小时)相比,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新发心梗、中风)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有关。次要终点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性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主要因为顽固性缺血明显降低所致。GRACE评分大于140的高危患者早期PCI受益明显。

NSTMI患者的PCI指征应建立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高危患者应尽早进行PCI。极高危患者(符合以下1项即可)且无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的患者,争取在2小时内紧急进行PCI治疗。中、高危患者可在72小时内进行PCI治疗。低危患者风险大于收益,不主张进行PCI。

总之,NSTMI患者的介入治疗时机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危险分层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男性朋友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后,往往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性功能下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药师刘治军指出,心血管疾病本身及治疗药物都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与勃起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也可能降低性功能。

    刘治军建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男性朋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以改善性功能。

    以下是一些与心血管疾病、性功能障碍相关的科普知识:

    1. 心血管疾病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与勃起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2.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可能降低性功能。

    3. 如何改善性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5.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保养:定期体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

  •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和不良生活习惯容易诱发心梗,许多患者会将心梗误诊为中暑,从而延误治疗。本文将详细阐述心梗和中暑的区别,并提供夏季预防心梗的实用方法。

    一、心梗与中暑的区别

    1. 症状不同:中暑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气短、多汗等症状,出汗部位主要集中在额头、脖子、腋下等;心梗则表现为胸前部疼痛,感觉胸口似有大石头压着,伴有全身不适、恶心呕吐、濒死感等,出汗部位主要集中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

    2. 高危人群不同:中暑主要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而心梗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以及经常熬夜、心理压力过大、过量吸烟喝酒的人群。

    二、夏季预防心梗的妙招

    1. 科学饮食:夏季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重盐食物,戒烟限酒,多摄入蔬菜、水果,补充水分。

    2. 有序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3. 适当运动: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

    4. 合理用药: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夏季预防心梗,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健康。

  • 4月20日,‘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功举办。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专家与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郑青教授、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等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脏专科领域的发展。

    ‘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活动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与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旨在促进中美医疗交流与合作,传播国际先进医学理念。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作为美国顶尖的心脏病医院,在此次活动中分享了其‘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全球患者服务中心副主席Dr. Maan Fares表示,医院注重医疗质量和技术创新,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和情感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就医体验。Dr. Maan Fares强调,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将关爱融入医疗服务中。

    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在致辞中介绍了医院心内科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何奔教授分享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和挑战,强调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郑青教授主持了中美大医生对话环节,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美国大医生走中国’上海站活动,为中美心血管领域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国际先进医学理念的传播,有助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是糖尿病并发症,而非糖尿病本身。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引发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疾病。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发生急性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这两种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意识障碍、胸痛等症状,常规药物难以缓解,需要及时进行心电图或脑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诊。

    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晚期可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需要采取早期、长期、综合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2. 饮食疗法:控制总能量摄入,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素,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3. 运动疗法: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4.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戒烟限酒、保持乐观心态等。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胸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心肌梗死。本文将围绕胸痛的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进行科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胸痛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是胸痛最常见的病因,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

    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过性胸痛。心绞痛的疼痛性质通常为压迫感、紧缩感或闷痛,可向肩部、颈部、手臂等部位放射。

    3. 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4.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中层撕裂形成的夹层,可导致胸痛、血压升高等症状。

    5. 食管疾病、带状疱疹等:也可能引起胸痛。

    针对胸痛的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CT等。

    预防胸痛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胸痛的发生风险。

    治疗胸痛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压药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疾病。

    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的成立,为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救治渠道。该中心通过远程心电会诊、快速诊断等手段,将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至40分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以疾病因素最为常见。以下是一些常见导致心脏骤停的疾病:

    1. 急性心肌梗死:这是最常见的心脏骤停原因之一,主要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或低钾血症,会导致心脏电生理功能异常,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3. 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引起心脏骤停。

    4. 心脏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等,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脏衰竭,进而发生心脏骤停。

    5. 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心肌肥厚性疾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脏骤停。

    针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主要包括:

    1. 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拮抗剂等,可缓解症状、预防血栓形成。

    2. 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3. 心脏手术:如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脏搭桥手术等,可改善心脏功能。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3. 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互救。

  • 近年来,心肌梗死这一疾病已不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了心肌梗死的高发人群。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会患上心肌梗死呢?主要原因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首先,吸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吸烟的人,心肌梗死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其次,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此外,过度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呢?首先,年轻人应该积极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其次,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体检。此外,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

    在治疗方面,目前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等药物来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可以迅速开通阻塞的血管,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适用于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避免悲剧发生。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租车行业蓬勃发展,然而,出租车司机却面临着健康风险。近年来,心肌梗死这一心血管疾病在司机群体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出租车司机由于工作性质,长时间处于驾驶状态,精神高度紧张,缺乏锻炼,加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其成为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在2011年1-4月份某医院入院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有4-5名患者是出租车司机或驾校教练。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如果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除了司机群体外,以下人群也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1. 中年男性或绝经后的女性

    2. 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者

    3.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者

    4. 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者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以下措施值得重视:

    1. 戒烟限酒

    2. 均衡饮食,保持良好作息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疾病

    5.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 立秋已过,但炎炎夏日依然让人难以忍受。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高温天气更是需要警惕。因为夏季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高温环境下,心血管疾病更容易发作。

    高温诱发心梗,症状不容忽视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夏季高温天气,人体血管扩张,血液集中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相对不足。此外,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加重,诱发急性事件。心梗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而持久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服用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多,容易造成身体大量失水,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心梗。此外,夏夜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不稳定,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预防心梗,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

    2. 合理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6℃左右,注意经常开窗换气。

    3. 及时补充水分。

    4. 饮食清淡,避免过于肥腻、辛辣的食物。

    5. 控制危险因素:长期服用药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戒烟,保持正常体重。

    6. 合理运动。

    7. 警惕不明原因的疼痛、胸闷等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 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团圆喜庆,然而,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们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肌梗死这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春节假期更容易发生。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我们需要从饮食、运动、休息、保暖和用药等方面入手,全面防范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合理饮食,预防心肌梗死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饮食管理至关重要。建议老年人多吃全谷类、高纤维食物、蔬菜水果、鱼类和少量红酒。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饮食建议:

    1. 优先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制品等。

    2.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玉米、糙米等。

    3.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和C的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等。

    4.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白、豆腐等。

    5. 限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多的油脂和糖分。

    二、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肌梗死。老年人可以选择以下运动方式:

    1. 散步:每天散步30-60分钟,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

    2. 瑜伽:瑜伽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

    3. 水上运动:如游泳、划船等,可以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三、充足睡眠,保证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

    2. 避免熬夜,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3. 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

    四、保暖防寒,预防感冒

    冬季气温较低,老年人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肌梗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

    2. 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中。

    3. 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五、规范用药,控制病情

    老年人患有心肌梗死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2.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总之,春节期间,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从饮食、运动、休息、保暖和用药等方面入手,全面防范心肌梗死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