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发表人:赵金华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它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佝偻病的常见症状,家长们应密切关注:

一、睡眠不安:佝偻病患儿往往表现出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不止等症状,这可能与骨骼软化导致的疼痛有关。

二、肌肉松弛:佝偻病患儿会出现肌肉松弛无力,尤其是腹部和肠胃肌肉,这可能导致肠胀气等问题。

三、骨骼畸形: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头颅变形、前囟门过大、肋骨串珠、鸡胸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脊柱弯曲。

四、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牙齿发育迟缓、排列不齐、易患龋齿等问题。

五、生长发育迟缓:佝偻病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智力发育迟缓。

为了预防佝偻病,家长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2. 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3. 均衡饮食,保证新生儿摄入充足的钙、磷等营养物质。

4. 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佝偻病。

若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佝偻病的饮食与营养建议

    新生儿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由于钙、磷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出现骨骼畸形等症状。本文将从饮食和营养的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些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佝偻病的建议。

    1. 增加富含钙、磷的食物摄入

    - 乳制品:牛奶、酸奶、奶酪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发育。

    - 豆制品:豆腐、豆浆、豆腐干等含有较高的钙和蛋白质,有利于骨骼生长。

    - 海产品:虾皮、鱼类、贝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 蔬菜:绿叶蔬菜、芝麻等富含钙和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钙化。

    2. 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重要因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补充:

    - 阳光照射:每天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

    - 食物补充: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

    - 药物补充: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滴剂。

    3. 注意饮食均衡

    饮食要多样化,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利于骨骼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4. 定期体检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佝偻病。

    5. 避免过量摄入糖和盐

    过量摄入糖和盐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不利于骨骼发育。

  • 宝宝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该病多发于3-18个月的小儿,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更高。

    佝偻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日照不足、喂养不当、小儿生长迅速、胎儿期维生素D储备不足、慢性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肝胆道疾病等。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激期和恢复期。早期表现为易激惹、夜惊、夜哭、多汗、烦躁、食欲减退等症状;激期表现为明显的串珠、郝氏沟、手镯、O型或X型腿、颅骨软化等症状;恢复期症状和体征可减轻或部分消失。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在于补充维生素D。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多晒太阳、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补充每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并从出生后两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日400国际单位,直至18个月。此外,新生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一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每日800国际单位,直至两岁。

    在饮食方面,应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钙和磷,可以选择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豆制品等。同时,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如果宝宝患有佝偻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主要包括补充维生素D、钙剂和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预防佝偻病的关键在于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宝宝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要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佝偻病。

  • 孩子睡觉时出汗,尤其是头部和背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被称为‘夜汗’。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理性多汗、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等。

    生理性多汗通常发生在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汗腺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孩子入睡后,由于交感神经失去大脑控制,容易出现头部、颈部、背部多汗的情况。通常,这种多汗现象会在孩子入睡后2-3小时逐渐减轻,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消失。

    对于生理性多汗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热。
    • 选择合适的睡衣和被褥,避免过厚。
    • 鼓励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如果孩子出现病理性多汗,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病理性多汗的疾病: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夜间出汗较多,同时伴有枕秃、易惊、哭闹等症状。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出汗多,体重减轻,心跳加快等。
    • 糖尿病:患儿出汗多,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针对病理性多汗,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孩子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等药物。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以减少病理性多汗的发生。

  •   

      驼背,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却对一个人的形象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影响。背部不直,不仅显得人没有精神,还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驼背怎么矫正呢?怎样才能让背部又瘦又直呢?

      驼背的成因:

      驼背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包括长期不良的坐姿、站姿,脊椎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佝偻病等。其中,姿势性驼背最为常见,主要是因为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

      驼背的矫正方法:

      1、加强背部肌肉锻炼: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背部肌肉锻炼,如俯卧两头起、扩胸运动等,可以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改善驼背状况。

      2、改善日常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可以有效预防驼背的发生。

      3、使用矫正器:对于一些严重的驼背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矫正器进行矫正,如矫正背带、矫正椅等。

      4、寻求专业治疗:对于一些由于疾病导致的驼背,如强直性脊柱炎等,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

      5、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驼背状况。

      

      总之,驼背矫正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个挺拔的背部。

      

      

  • 许多新手父母都遇到过宝宝睡眠不安、夜啼不止的情况,甚至有些宝宝后脑勺处的头发会掉光,形成所谓的“枕秃”。这让不少父母感到担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山二院新生儿科主任苏浩彬提醒,婴儿枕秃很可能是佝偻病的前期症状。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多发于3~6月龄的新生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宝宝体内钙、磷代谢失常,从而引发佝偻病。

    除了枕秃,佝偻病还可能表现为夜间哭闹、多汗、骨骼畸形等症状。父母在发现宝宝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预防佝偻病,关键在于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的宝宝,除了补充维生素D,还要注意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如蛋黄、肝脏等。此外,还要鼓励宝宝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对于已经患上佝偻病的宝宝,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避免宝宝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父母要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的健康问题,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X型腿。那么,佝偻病引起的X型腿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针对佝偻病引起的X型腿,治疗分为病因治疗、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

    1. 病因治疗:首先要针对佝偻病进行病因治疗,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手段,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改善骨骼发育状况。

    2. 一般治疗:对于轻度病理性膝内翻和膝外翻,可以考虑使用骨科支架进行矫正,这种方法不良反应较少,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佩戴。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畸形,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目前,8型钢板技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不易损伤骨骺、不影响儿童生长潜力等优点。

    此外,对于膝外翻和下肢缩短的儿童,Ilizarov外固定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通过术后调整,同时纠正角度和缩短畸形,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在恢复期间,应停止使用助行器,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同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伸运动、直腿提举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等,以促进恢复。

    总之,佝偻病引起的X型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 怀孕期间,孕妈妈与胎宝宝的互动,是孕期保健的重要一环。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能促进胎宝宝的健康发育,还能为胎宝宝的智力早期开发奠定基础。因此,孕妈妈们应重视与胎宝宝的互动,将其视为孕期保健的一部分。

    1. 语言交流:研究表明,父母与胎宝宝的语言交流能促进其大脑发育,对出生后的语言及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从怀孕5个月开始,孕妈妈可以多与胎宝宝说话,描述周围的事物,或唱歌、读书给他听。

    2. 运动交流:孕期运动有助于缓解孕妈妈的压力,稳定情绪,同时也能增加胎儿的血液供氧,加快新陈代谢。户外活动有助于胎儿骨骼发育,预防骨质软化症。

    3. 抚摸交流:孕妈妈抚摸胎宝宝,不仅能增进母子感情,还能促进胎宝宝的身心发育,有助于智力早期开发。抚摸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出生后动作的发展。

    4. 营养交流:胎宝宝的脑部发育受孕妈妈摄取养分的影响。怀孕期间,孕妈妈应选择健康的食物,避免食用可能伤害胎宝宝的食物。此外,孕妈妈应注意补充叶酸等营养素。

    除了以上方式,孕妈妈还可以通过胎教音乐、胎教故事等方式与胎宝宝进行互动。总之,孕期互动是孕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孕妈妈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维生素D,这个看似普通的营养素,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在预防疾病方面的神奇作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由伦敦儿童保健所和皇家医学院进行的长期研究显示,在12万名出生不久的婴儿中,那些在小时候补充过维生素D的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了至少80%。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维生素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61%,其中女性更为明显。这提示我们,妈妈和宝宝都应该成为补充维生素D的“主力军”。

    那么,如何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呢?首先,宝宝可以从1个月起开始补充,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则应从两周开始,最初3个月每日800国际单位,以后逐渐减至每日400国际单位。

    两岁以后,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不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但若仍存在缺乏,可以隔天吃一粒鱼肝油。

    到了青春期,孩子们体格生长加速,学习压力增大,户外活动减少,此时可以考虑加服维生素D或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大马哈鱼、金枪鱼、牛奶等。

    值得注意的是,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法。但要注意,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因此晒太阳要选择户外环境,并避免过度曝晒。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冬季在风和日丽的中午前后为佳。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骨骼生长发育期,尤其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从而引起骨骼损害和骨化障碍。

    维生素D对于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至关重要,而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紊乱,进而引发佝偻病。这种疾病不仅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骨骼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

    针对一岁半的佝偻病患者,治疗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进行治疗。在阳光照射下,皮肤可以合成维生素D,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维生素D补充剂或肌肉注射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清钙浓度,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预防副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佝偻病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此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让皮肤充分接触阳光,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在治疗佝偻病的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维生素D,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营养素,却对我们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必备元素,更是维持人体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本文将围绕儿童维生素D3的摄入量及其作用展开,帮助大家了解这一重要的营养素。

    一、儿童维生素D3的摄入量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3,每日400国际单位(IU)即可满足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维生素D3的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加。一般来说,6岁儿童每日需要800至1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补充维生素D3的药物剂型多为胶囊,家长可将其内容物倒出,以方便儿童服用。

    二、维生素D3的作用

    1. 维持骨骼健康:维生素D3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2. 提高免疫力:维生素D3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3.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维生素D3能够调节血压、降低血脂,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4. 改善睡眠:维生素D3能够调节人体生物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三、如何获取充足的维生素D3

    除了通过药物补充维生素D3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1. 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3。

    2. 均衡饮食:富含维生素D3的食物包括鱼肝油、蛋黄、奶制品等。

    3. 服用维生素D3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维生素D3补充剂。

    总之,维生素D3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们应关注儿童维生素D3的摄入量,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