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怎样治疗阵发性房颤 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四个方法不错

怎样治疗阵发性房颤 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四个方法不错
发表人:健康百科

近年来,心脏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阵发性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面对这一疾病,以下四种治疗方法可供参考。

一、控制心室率

阵发性房颤发作时,若心室率不快,且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即可。若心室率过快,影响了循环功能,可选用贝塔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控制心室率,直至恢复窦性心律。

二、转复心率

阵发性房颤患者应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这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搏量,降低心房内血栓和栓塞的发生风险。转复方法包括同步直流电复律、房扑电复律等,功率等参数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此外,部分药物也可达到转复心率的效果。

三、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一种微创方法,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部分患者可能复发,需要再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四、避免情绪激动

阵发性房颤患者常易焦虑、敏感多思,追求完美,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因此,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如生气、动怒等。

总之,针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尽量减少房颤发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纤颤)疾病介绍: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简单解释房颤是指心房泵血的正常节律被打破,原本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由心房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房律紊乱。通常表现为心率不规则且频率很快,可见于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引发脑梗塞的风险很高。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维生素D被誉为‘阳光维生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过量的维生素D摄入可能导致一种危险的心脏疾病——房颤。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房丧失规律性的跳动,从而引发血流缓慢和血栓形成。研究表明,房颤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卒中、心衰、心梗等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由山间医疗心脏中心进行,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13万2千名患者的血液样本。结果显示,与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人群相比,维生素D水平过高的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是前者的2.5倍。

    研究人员指出,过量的维生素D摄入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从而引发房颤。此外,维生素D摄入过量还可能导致钙质沉积,影响心脏功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维生素D摄入过量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日照,让身体自然合成维生素D。其次,要合理膳食,通过食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最后,要定期检测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能导致钙质沉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房颤进行诊断和治疗,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2年发布了新版房颤管理指南。与2010年版相比,新版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为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

    首先,在预防卒中方面,新版指南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该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出不需要接受抗凝治疗的低风险患者,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抗凝治疗。此外,指南还强调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在预防卒中方面的优势,推荐在大多数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优先使用NOACs。

    其次,在药物治疗方面,新版指南对多种药物进行了更新。例如,维那卡兰作为一种新的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时间较短或心脏手术后房颤患者。此外,指南还对决奈达隆的使用进行了修改,明确指出其适用于维持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的窦性心律,但不能用于永久性房颤和心力衰竭患者。

    此外,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导管消融在治疗有症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重要性。对于既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导管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总之,2012年ESC房颤管理指南的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降低房颤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心房颤动(AF)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王振康教授在首届大南医胸心外科论坛上,针对房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教授指出,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导管消融和迷宫手术。导管消融适用于阵发性房颤,即刻成功率高,但近期复发率较高,且费用昂贵。迷宫手术发展至今已到迷宫III,相比迷宫I和迷宫II,迷宫III在手术切口上进行了改进,治疗效果在90%以上。

    王教授还指出,射频消融与迷宫III转负率相当,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射频消融操作简便,不延长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对心房的收缩功能影响小,消融的部位、深浅及路线较好控制,不易引起心脏破裂和出血。在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重建窦性心律,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射频消融优势较为明显。

    此外,王教授还就心内直视同期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术后处理提出了建议,包括临时起搏器备用、可达龙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等。

    总之,心房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王振康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身上。除了心脏病,房颤也可能由情绪激动、手术、运动或酗酒等因素引发。房颤的症状严重程度与心室率密切相关。当心室率超过150次/分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心室率不高时,患者可能无症状,只有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会被发现。

    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分为三类:恢复正常心率、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脑卒中等并发症。恢复正常心律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可以缓解不规则心跳引起的症状,并能防止房颤复发。控制心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等。预防卒中的药物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手术治疗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外科手术、左心耳封堵手术和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电流传递到心脏,使异常心律消失。外科手术则通过手术切除心脏的异常组织。左心耳封堵手术则是通过放置一个装置来封闭左心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电复律则是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心律。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养成规律的工作和休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其次,要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等食物。此外,患者应戒烟和戒酒,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少吃脂肪、甜、稠、腻的食物。最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并注意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保养,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是一个国庆节的夜晚,我因为应酬喝了不少酒。第二天早上,我吃了两粒头孢克洛,结果意外发生了。我立刻感觉到呼吸困难,心慌气短,仿佛身体被重物压住,无法呼吸。我立刻赶到市医院急诊,做了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偏高,心电图也有异常。

    在医院里,我遇到了一位医生。他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仔细查看了我的检查结果。他告诉我,目前还没有给我用药,因为需要进一步观察。然而,接下来的日子,我的胸口持续疼痛,一紧张就会呼吸困难,无法控制的心慌,让我痛苦不堪。

    医生建议我进行冠脉CTA检查,以排除心脏问题。我有些担心,因为上个月已经做过一次胸部的CT了。医生解释说,冠脉CTA是查看血管的,如果心脏没有问题,就可以排除疾病原因。他还提到,如果我对造影剂过敏,可以选择做核磁或心肌核素检查。

    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进行了冠脉CTA检查。结果如我所愿,心脏结构、功能、电路都正常,没有问题。医生告诉我,我的心电图显示心动过缓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但这些都可以见于正常人。

    尽管如此,我仍然有些担心。医生安慰我说,如果对检查结果不放心,可以再次进行冠脉CTA检查。他还提到,我之前在二院做的运动平板心电图也是阴性,这只能作为辅助诊断。

    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我逐渐放下了心。他告诉我,如果心脏方面没有问题,那么我的症状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他建议我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虽然我没有看到他的名字,但我记住了他的笑容和他给予我的关心。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会战胜病痛,重新拥抱健康的生活。

  • 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七天。这种心律失常可以由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发展而来,也可能是首次发作。持续性房颤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等。

    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发胸闷、胸痛等症状。心肌缺血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电传导,导致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治疗冠心病的同时,可以治疗房颤,若狭窄严重,可通过介入治疗解除狭窄,恢复血流,减少房颤的发生。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能因心房电活动紊乱出现原发房颤,治疗时应兼顾两者。

    2. 心肌病: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容易发生房颤。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室扩大或双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扩大,容易引发房颤。心肌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按时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紧张等。

    3. 心脏瓣膜病:瓣膜性房颤是由于瓣膜病导致心房张力增高、心房扩大,引发房颤。瓣膜病变较轻的患者可定期观察,若出现临床表现,需药物治疗,如扩血管药物、强心药、利尿剂等。

    4. 持续性房颤的治疗: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持续性房颤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治疗包括迷宫手术等。

    5. 持续性房颤的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有助于预防持续性房颤的发生。

  • 心室颤动脉搏,一种令人担忧的医学现象,常常与心脏疾病紧密相关。它通常表现为短绌脉,即脉率低于心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两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别表现为心室肌的快速和微弱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无序颤动。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心源性猝死、阿尔茨海默病发作等。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会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对于这类患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电击复律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酒精、浓茶、咖啡等,减少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心房颤动是另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类似,也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总之,心室颤动脉搏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预防,才能远离疾病带来的困扰。

  •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尤其在老年人中,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本文将重点介绍老年人甲亢性心脏病的相关症状,帮助大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一、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典型症状

    1. 高代谢症群: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加快,患者会出现怕热、多汗、消瘦、乏力等症状,其中体重减轻是老年甲亢的常见首发症状。

    2. 心血管系统症状:窦性心动过速是老年甲亢的常见表现,患者会出现心悸、气急、胸闷等症状。此外,老年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是甲亢的典型表现,但老年患者中,食欲减退的比例较高,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甲亢患者常表现为神经过敏、易激动、烦躁多虑等,但老年甲亢患者则表现为淡漠、抑郁、嗜睡等症状。

    5. 血液系统症状:甲亢患者常伴有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等症状。

    6. 肌肉骨骼系统症状:甲亢患者常表现为肌肉无力、骨质疏松等症状。

    二、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体征

    1. 典型体征:心前区冲动增强、第一心音响亮、肺动脉第二音亢进等。

    2. 不典型体征:过早搏动、心动过速等。

    三、诊断与治疗

    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同时,需要针对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进行治疗。

  •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等患者,甚至部分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但也会出现此类心律失常(称为特发性房颤)。

    心房扑动时,心房收缩频率在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频率超过350次/分,且不规律。两者均可表现为阵发性和持续性。

    诊断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医生会询问病史、症状,进行体检,并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确诊。

    治疗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明显者,可使用西地兰、胺碘酮、心律平等药物控制心室率。慢性房颤患者,可长期口服地高辛或胺碘酮等药物。部分患者可考虑进行电复律治疗。

    预防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复发,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但可通过药物治疗、预防血栓等措施进行预防。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预防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复发。

  •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成为了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率和危害性逐年上升。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房颤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为心房收缩无规律,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数量已超过800万,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房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心房功能下降:房颤导致心房收缩无规律,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进而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2. 心血管栓塞:房颤患者的心房壁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梗塞、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

    3. 生活质量下降:房颤患者常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 心脏功能减退: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治疗。其中,导管消融治疗已成为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射频能量消融心脏异常电路,恢复心脏节律。

    此外,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也成为治疗房颤的新趋势。由于左心耳是房颤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封堵左心耳可以有效预防血栓脱落,降低栓塞风险。

    总之,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房颤对于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