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冰水,是很多人的最爱,喝冰水真的是非常爽,如果你没尝试过,那简直就是一生的遗憾,但是冰水也不能贪多,一两口是爽快,但是喝了一瓶,那就有点损害了,损害了健康。有一位28岁的小伙子,因为喝了一瓶冰水,导致自己差点丢了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冰水下肚,剧烈胸痛
这位小伙子做的事体力活,体力活通常都非常的不容易,他每天都需要上下货,在突发心梗的那天,他干货干得又累又渴又热,有人可能会说,现在不热呀,但是对于干重活的人来说,背着负重物,长时间如此,确实是很热的,那他怎么缓解呢?
他选择了粗暴的方式,来一瓶冰水,自己是爽了,但是喝完以后,完了。不到5分钟,就胸闷,手麻,症状越发越严重,最后被送到了医院进行救治。
小伙子究竟是怎么了?
原来小伙子突发性心梗了,全身出汗,状态差,面容也不容乐观,医生做了一系列检查后,不容乐观,经过沟通以后进行了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大家也许听说过,一般比较严重的情况才会使用介入治疗的。
最后,放入了支架,打通了血管,患者才慢慢地得到恢复,所以,喝冰水要慎重,特别是像这位小伙子一样的,长得比较胖,更加要注意。有些年轻人身体的条件真的不太好,所以不要模仿别人,别人喝了怎么没事,你就有事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身体条件也不一样,没办法比的。
心率失常怎么办?
第一:如果我们发生了小伙子这种情况,突然就胸闷,不对劲,就要马上到医院进行医治。
第二:如果我们发生了心律失常的情况,我们建议喝一点温开水,并且坐一下缓解一下情况。
第三:心梗开始年轻化,如果我们长期心率失常,就要考虑是否要长期食用药物,或者使用中药调理,查看一下自身的情况。
第四:心律失常的人群,建议戒烟,戒酒,并且不要熬夜,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也知道,适量的运动会让我们更加健康,但是,在我们运动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休息以及均衡饮食,必要时候,也可以三两个月,或者半年,让中医科把一下脉,看看自身情况是否有什么需要调整。
如果我们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异常,特别是心跳异常,头晕,并且是世间比较长,持续有这类情况,或者头痛,胸痛等等,我们都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早调整,让我们的身体能够保持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悲伤和遗憾的病例!
42岁高先生,最近反复后背痛。由于他是办公室文秘工作,长时间伏案,他以为是颈椎或腰椎问题,于是自行药店购买止痛药膏外敷,而且每次往往都效果不错,很快后背痛也就缓解了!
但前几天,因天气突然变冷,他后背再次疼痛发作,这次他也是外敷止痛药膏,但奇怪,疼痛没有立即缓解,反而持续加剧,甚至胸口也非常难受,渐渐感到呼吸困难,他呼叫120,但到了急诊,他已经昏迷不醒,医生紧急做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他急性心梗,由于高先生梗死面积非常大,虽然全力救治,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医生非常痛心:其实高先生反复后背痛,可能就是心绞痛、心梗的警示信号,可是一直被高先生以为颈椎或腰椎问题而忽略了!
背部疼痛的一些常见原因
我们常常会听到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说后背痛,但是当他们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身体指标显示一切正常,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常规体检一般包括三大常规、心电图、查体等检查,只是针对人体的一些普通身体指标进行的检查。如果上述检查显示正常,大部分人都会被认为是身体健康,但是这些常规查体能排除的只是一些典型的疾病以及常见明显的疾病问题,并不是包括身体所有的方面都正常!例如人们常会出现的背部疼痛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背部疼痛的一些常见原因有哪些?
(1)颈椎病引起的后背痛:
在临床上,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左右的年轻人群,常常会出现后背痛。他们因为学习以及工作的需要,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学习、看手机等,使颈椎长时间的受到了过度的刺激,引起颈椎曲度产生了变化,导致背部、肩部等处的筋膜和肌肉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损伤,从而引发了后背部疼痛。这些通过常规的查体一般是不能完全检测的,例如背部筋膜炎,通过简单的拍片是不能诊断的,还要借助触诊来进行判断!
(2)骨质疏松引起的后背痛:
很多老年人出现胸椎及肩、背部的疼痛,这往往是由骨质疏松导致的。临床研究表明当人体减少的骨量超过10%时,患者就会明显的出现疼痛感。基本上很多老年人都患老化性骨质疏松症,还有一些绝经期妇女,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往往会因此导致背部疼痛。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我们除了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x线检查,甚至还要检查双能x线,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椎体的骨质疏松症。
(3) 心绞痛导致的后背痛
后背疼痛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心绞痛,也就是心肌缺血。大部分人甚至连很多医生都不会想到后背疼痛会是心脏问题,因为惯性思维使然!其实心绞痛有很多种表现,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后背疼痛。
类似本文高先生的病例,就是因为他自己忽略了体检,自行止痛,因而导致错过了发现心绞痛的机会!最终遗憾失去生命!
结语
总之,造成后背疼痛的疾病原因有很多,例如骨质疏松、颈椎病、心血管疾病、胸部疾病甚至胃肠道等疾病,这些往往通过简单的常规体检时不能被完全检测的,要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情况,并且还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筛查,但特别要提醒的是:后背疼痛,不要忘了有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导致!要预防心梗发生,这一信号,更不可漠视,这是高先生用生命的代价给我们的警示!
“感冒了?那多喝热水啊”。多喝热水这个万能答复似乎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人们一听到别人身体不舒服,感冒了,第一反应就会说多喝热水。但是有人说感冒多喝热水并不准确,因为喝的热水温度又不够高又杀不了菌,多喝热水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而已。那么,感冒到底能不能大量喝水呢?怎么喝才合适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感冒多喝热水有用
感冒期间多喝水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安慰,多喝水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尿量的增加,从而使得身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在体内被稀释,并且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避免炎症因子持续刺激细胞和组织,控制炎症反应。
而且很多人感冒的时候,会伴随着体温升高和代谢的加快,甚至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等,身体内的能量消耗也很大,所以就可能导致体温升高,这时饮用足够多的水可以防止因为这些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脱水,如果存在腹泻、呕吐,甚至需要在喝水的同时适当补充电解质。
另外,感冒期间多喝水可以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喝水可以让药物的成分更快地扩散到身体里。特别是退热药,通过发汗把身体里面的热量带出来。如果体内没有足够的水分,退热药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很多药物对肝肾是有一定毒性的,多喝水的话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使药物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2)感冒后过量喝水的危害
喝水虽然对感冒的预后好,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天的饮水量建议在2000毫升左右,最多不要超过3000毫升。特别是不要一次大量的饮水,应间断性地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过300毫升,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不要接连着喝,这样对肾的负担太大。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冠心病的人群,本身心脏功能和肾脏功能较年轻人有所减退,突然补充大量的液体,反而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3)水温要合适
除了喝水的量之外,水温也应该适宜,不宜过热也不宜喝凉水。超过65摄氏度的水会烫伤食管和胃粘膜,造成粘膜损伤,甚至可能引发食管反流或食管癌。过冷的水则会刺激胃肠道,诱发感冒呕吐和腹泻,反而加重病情。所以喝的水温在30到40摄氏度左右最佳。
结语
总之,感冒了是可以多喝点温水,但是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虽然水并不能杀灭病菌,但是水作为生命之源,参与到我们新陈代谢的很多方面,多补充水确实可以有利于感冒早日康复。除了喝水之外,还需要多休息,必要的时候该用药的时候就得吃药。
心脏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心脏每次工作,促进身体各个细胞的新陈代谢,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旦患有冠心病之后如何饮食才是最好的呢?如果不能注意饮食,血管就会承担一部分压力,造成疾病出现。
年轻人如果长期进食过于油腻,进食量以及暴饮暴食,或者是过度的进食油脂以及甜食也会造成一些疾病出现。即便是小伙子过营养食物,超过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就会造成脂肪或者是过多的热量堆积在体内,久而久之这些脂肪身体不能消耗或者是代谢,就会造成身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其实这个时候小伙子因为进食不当出现冠心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也需要正规性的进食,补充身体营养,饮食调整身体是一个慢性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着急就会造成反效果,所以专家建议应该正确认识到年轻人饮食的重要性。针对于冠心病病人如何饮食还是看看以下专家是如何总结的。
控制膳食总热量:如果冠心病的患者身体素质本身就很肥胖,日常生活中最好是控制每天热量供给,因为这样会造成过多的脂肪堆积,进一步造成身体负担和压力增加。
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如果高脂肪进食,会造成甘油三酯或者是脂肪过多,进一步造成身体代谢障碍,造成动脉血管壁的伤害,临床上冠心病的患者最好是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这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冠心病的患者最也不要进食过多的糖分,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会造成动脉血管壁进一步的伤害,形成一定的身体损伤。比如说过多的进食面食,糖果等。
饮食清淡:冠心病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最好进食一些维生素以及纤维的食物,促进身体消化和排泄,还可以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提高身体素质。
优质蛋白:冠心病的患者最好是进食鱼或者是其他的海产品,这些海产品中富含优质蛋白,可以提高血管弹性,让血管能够正常工作。
因为血脂代谢不正常就会造成冠心病出现,此外疾病的出现和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因素也有直接的关系,为此临床上专家建议我们最好是注意饮食,具体的饮食知识以上专家给出了总结,不同的患者应该根据自己身体不同的需要饮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23岁的小张老家是偏远山区的,比较贫困。小张在北京打工,由于没什么钱,居住的环境也比较差。
前阵子小张总是咳嗽咳痰,开始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去药店买了些药吃了一阵子也没有好转。前几天小张突然发烧,呼吸困难,工友送他去医院检查,发现肺部很多空洞,医生取了小张的痰进行培养,培养出念珠菌,最后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
幸运的是小张经过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好转,没有了生命危险但出院后他仍然不能做重活。小张平时烟酒不沾,对自己感染真菌很是纳闷。
医生仔细询问病史,了解他平时居住的环境情况之后,觉得跟他平时的居住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小张由于没什么钱,又是一个单身男性,平时租在地下室里,阴冷潮湿,墙上都是霉斑。这样的居住环境很容易造成霉菌滋生。
如何预防肺部真菌感染?
当真菌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与真菌相互作用,若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或者真菌释放的毒力强或数量多能战胜宿主的各种防御机制,最终导致真菌感染[1]。所以想要预防真菌感染就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免疫力
平时生活多加强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注意休息,不熬夜、不吸烟、不喝酒,不给真菌可乘之机。如果生病了,积极配合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早治疗基础疾病,避免继发真菌感染。
(2)注意生活卫生
注意卫生,包括居住环境的卫生,勤洗澡,保持环境的干燥、通风,如果食物变质发霉也不要为了省钱而吃。
结语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居住环境也是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想要防范疾病,要注意卫生习惯,即使是比较差的环境下,也可以通过勤快的打扫尽量改善居住的环境,同时,尽量不要为了省钱选择不通风的住处,否则感染霉菌导致健康受损就得不偿失了!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参考文献:
[1] 谷兴丽,徐思成,刘光明,万秋风.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预后[J]. 临床肺科杂志,2015,11:2090-209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1):821-834.
思索了许久,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把这件糗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从我的亲身经历中吸取教训。
一个月前的晚上,也像今天一样,是亮哥下夜班。整宿忙碌的夜班,让我疲惫不堪,中午才能回到家中。草草的吃了几口饭,便上床补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躺床上就呼呼大睡了。翻来覆去了许久才勉强入睡。睡醒之后,脑袋还是昏沉沉的。
因为早就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吃饭,尽管有些不舒服,还是如约参加了饭局。也许是过于劳累,也许是平时繁重的工作压抑太久,几杯酒下肚后,就有些把持不住了,频繁的和别人干杯,最后自己要酒喝。
红的、白的、啤的掺杂在一起,大脑就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我只知道最后被朋友送回了家中。
半夜里,应该是酒劲了过了大半,我从睡梦中痛醒。我下意识的摸了摸右脚大脚趾,感觉有点发热,而且明显肿了起来,胀胀的感觉。我忍着痛,托着腿走到厕所,由于没戴眼镜,模模糊糊的感觉有点发红的感觉。
我思索着是不是痛风了,可是原本我没有痛风的情况啊,是摔倒了吗?喝断片了,也记不起来了。哎,算了,头沉沉的,索性倒头再睡吧。清晨醒来,头倒是不昏沉沉的了,但是脚疼的更厉害了,也更加肿胀了。戴上眼镜,明显发现大脚趾红红的,摸起来还是有热热的感觉。红肿热痛,都有了,是痛风?痛风?痛风?可是我怎么也不相信是痛风了。给送我回家的朋友打电话,问他是不是我摔倒了,也被他否定了。
忍痛骑着电动车来到医院,从车棚里到科里,每一步都走的艰难。科里人看到我拖着腿走过来,都纷纷询问,我只好回答道是痛风发作了。交完班,忍着痛,我还是坚持查完房,每到一个病房,都有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候,心里五味陈杂,医生这下变成了患者。到底脚痛是怎么回事,自己还搞不清楚呢!
干完活,我决定去骨科看看,由于记不起是否有外伤的情况,骨科主任也考虑痛风的可能,但是也有些疑问,其实这个疑问我也是有的,痛风一般都是掌趾关节,而我是大脚趾前端是最痛的。
最后建议我还是拍个片去确定下,这里是出现的第一个错!
提供病史很重要,如果我知道有明确的外伤情况,那么很快就会想到这就是骨折造成的,这样的话我就不至于一步一步忍着痛走到放射科了。就是因为不确定是骨折,所以我还是坚持走到了放射科,这是造成我骨折恢复比较慢的第一个因素。
很快我被放射科的同事告知,右侧大拇指前段骨折了!38岁人生的第一次骨折,心里滋味难以言表。看来还是受外伤了。同事要用轮椅推我去骨科,碍于面子我拒绝了。这是第二个错,面子几个钱啊,身体最重要,就像以前我发的文章里提到的,碍于面子,怕别人嘲笑,忍着胸痛打车去急诊,差点酿成大祸44岁的他急急忙忙走进急诊室,告诉医生:他心梗了
骨科同事说,如果想恢复的快,可以考虑打石膏,可是打完石膏,我怎么回家?自己喝多了,哪还有脸让爱人来接我?所以我拒绝了骨科同事的建议,这是第三个错。同事又建议我,可以买个跟腱鞋,走路的时候可以起到保护大脚趾的作用,建议我至少休息一个月。我们医院这种鞋需要定制,所以同事建议我从网上定一个,后来我还是倔强的放弃了,这是第四个错。和医院请了假,回了家中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给骨科同学发了信息,询问了将来恢复的情况,同学告诉我,骨折恢复至少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才无大碍。
同事告知、同学讲解,都是非常可信之人,然后角色转换之后,我却成了一个不听话的患者。我天真的以为我这次骨折就是骨头裂个缝,有个七八天就会好的。
侥幸心理、固执态度、盲目自信是导致悲剧的导火索。
本应该抬高下肢,卧床静养,闲不住的我,开始前几天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每次脚涨得不行了才会靠沙发上休息会,就这样在艰难的恢复中挨到了第八天,脚没有最初那般疼痛了。我决定提前结束休假,回到了科里开始倒班。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快一个月了,仍然是一瘸一拐,稍稍走路过长,或是姿势不对,就会有明显的疼痛。这是第五错。
想起之前有心梗的患者,胸痛缓解后就开始不听话,以为医生说的七天之后才能出风险期是危言耸听。当时我还很生气。现在我又何尝不是呢?
别在自以为是,伤害的是你自己!哪怕你是个医生,也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才是唯一选择!
一个月的功夫,不能自由行走,不能健身,不能陪家人溜达,我损失了好多......
脚什么时候能彻底恢复如常,我也不能确定......
示己醒友:醉后失智人变魔,老天惩罚脚骨折,留仗为证行此诺,今后醉酒再无我。
警醒世人,以我为戒!
莫贪杯、少固执,信科学,从医嘱!
记得是刚到医院上班不久,还在ICU转科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刻骨铭心:
25岁的小伙子小王,长得帅气、精神,一直被父母当做心头肉,不惜每年花费二三十万元的费用送去国外留学。
三年的国外生活让小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来后喝不惯家里的白开水,加上母亲爱子心切,给孩子一口气买了几十箱的饮料,堆得整个房子都是,饮料也就成了小王的"白开水"。
学成归来的小王整天忙于亲朋好友的应酬,成天奔波于酒席之间,回家后也就只喝一些饮料。看着孩子很是忙碌,父母感到很自豪也很无奈。忙活了一阵终于可以休息下来了,这天早饭后,父母想让小王陪他们去超市逛逛,小王说瞌睡不想去,父母也就没再勉强。
直到吃下午饭时小王还是没有起床,母亲看到孩子翻来覆去也睡不踏实,就给小王吃了点安眠药,想让孩子好好睡个踏实觉。直到第二天午饭时小王都没有起床,此刻父母才发现情况不对,急忙送去医院急诊室。
到急诊室时小王呈昏迷状态,测血糖时直接爆表:提示大于33.3mmol/L,急诊医生查体、问诊、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酮症酸中毒,而且已累及多脏器功能受损,马上转入ICU重症监护室。
看着如此年轻的生命医护人员都很惋惜,虽然经多科室会诊,高级生命支持,血滤等等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仅仅5天后小王的心跳、呼吸就停止了,他的父母守着他的尸体久久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他们始终认为孩子是因为太累了,在安眠药的作用下睡的太沉了......
悔恨、痛苦、绝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让这对老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医生都不爱喝饮料,矫情,饮料还能喝死人?",是的,饮料确实能喝死人,不是亲眼目睹过,恐怕我自己都很难相信!
而这个血的教训、铁的事实再次证明饮料是能喝死人的。
那么,喝饮料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分,会导致人体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胰岛素严重不足激发的酸中毒,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二、超重、肥胖、其他各类代谢性疾病:
长时间饮用饮料会引起糖分在体内过多堆积会产生内源性的尿酸,形成高尿酸血症,从而引起痛风。部分碳酸类饮料当中含有磷,会导致钙质流失。喝多了引起骨质疏松,造成各种骨折。
三、对牙齿的破坏、肾结石、脂肪肝等等。
最后,谨以此篇真实案例再次告诫大家"生命诚可贵,且喝且珍惜"。
郭阿姨今年72岁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数十年,平时血压波动较大,血糖控制也欠佳,从不严格控制饮食,也不参加体育锻炼。最近她又得了一种怪病,那就是白天和正常人一样,可一到了半夜一两点就神志不清,甚至大吵大骂,这在村里被传播开来,很多老人都说她被鬼缠住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个月前,她和老伴儿激烈争执后突然出现了胸闷、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在孩子们的陪同下去当地医院就医,医生考虑到郭阿姨基础状况较差,这次发病怀疑是心脏病发作,建议她住院观察治疗。
入院后,急查了心电图显示有心律不齐、房颤;查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硬化、左房增大、左室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房纤颤。
医生给阿姨进行了针对性治疗后,症状缓解。可阿姨又添了一项新毛病:发热,而且是持续性低热,体温最高达37.8℃,医生夜间值班时观察到阿姨在凌晨1点左右开始出现神志不清、躁狂,甚至对其亲友破口大骂犹如中邪一般,折腾几小时后入睡,醒后如常人。
询问其昨晚发生的事情,阿姨却毫不知情,家属向阿姨详细地讲诉了夜间她的所作所为,阿姨说:“怎么可能,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可据家属及值班医生描述,阿姨连续几天都是这种情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科室全体医生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并邀请多科专家会诊,大家众说纷纭,最后也没能明确诊断。主管医生请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为其进一步诊治,这位老大夫观察病人体型肥胖,可能为痰湿体质(肥人多痰),望其舌红苔厚腻,诊其脉象弦滑,并通过问诊辩证郭阿姨为湿热证型并有肝气郁结,给与她三仁汤加减治疗。服药五天后,郭阿姨体温降至正常,夜间睡眠也恢复了正常,神志不清的情况不再发作。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由杏仁、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以及半夏组成,能够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方中杏仁能宣畅上焦肺气;蔻仁醒脾畅运中焦;薏苡仁甘淡能利湿疏导下焦,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从三焦分消,再加清热疏肝理气之品,郭阿姨的持续发热及情志异常才能好转。临床中,我们需多角度转换思维,多想办法,运用多种方式治疗疾病,融会贯通才能造福老百姓。
53岁徐先生,10年前诊断高血压,一直服用降压药。
近日因为自感乏力、面色发黄、身体浮肿不适,遂入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该患者自述近10年来血压一直控制得挺好,然而该男子自从第一次在医院确诊高血压并一直服用依那普利,后未再入院复查过相关指标。
问题来了: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该类降压药的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依那普利为何会导致尿毒症?只因忽略了定期复诊检查指标
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了方便记忆,我们通常称之为普利类降压药。据循证医学证实,普利类降压药为降低肾病患者尿毒症风险最有效的一类药物。然而,该类护肾药物被视为一把双刃剑,用在不适宜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成为伤肾的凶手!
因为肾脏是一个血流很丰富的脏器,对于一些年龄大、血管弹性下降、本身就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普利类降压药后,反而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如持续升高,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
因此医生忠告:长期服用普利类降压药物,千万不要忽略了定期复查指标,否则可能血肌酐升高,都不知道,继续服药,导致肾衰乃至尿毒症悲剧!
普利类降压药的主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引起血肌酐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第一次使用该类药物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当升高幅度超过原来水平的30%以上,且呈现持续升高,应及时停药,在医师的指导下试用其他类降压药物。
(2) 引起高血钾。
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
(3) 引起干咳。
发生率为1%以上,亚洲人群发生率更高。当出现难以忍受的干咳应当怀疑为该药的副作用,并及时告知医师,在医师的指导下换用沙坦类降压药。
除了以上提到的副作用外,血管神经性水肿,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适,头痛、皮疹等,也值得引起注意。
结语
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是终身的。综上所述,对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普利类药物可保护肾脏延缓肾衰;但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却可导致尿毒症等不良结局。那么,除了生活中应注意的细节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普利类药物的时候,不能只盯着血压水平,还应注意定期咨询医师,复查血肌酐、血钾等相关指标,了解身体的变化过程,做到及时调整药物。
他睁开眼睛,哀求着医生,快……救救我……我……不想死……
他的情况非常糟糕,呕血,黑便,短短四个小时,整张面孔已经变得蜡白,很明显,那是因为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重度失血性贫血。
被收到消化内科之后,抢救一刻也没有停过。
更糟糕的是,他还是一名艾滋病患者,这点,从入院开始,年轻小伙并没有刻意隐瞒。
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战战兢兢地望着医生,还是那句话,我不想死,不要赶我走。
事实上,很多医院并不愿意接收已经确诊的艾滋病患者,首先是未知的风险,医生护士本就从事的是高风险职业,一旦医疗暴露,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国家设立了一些专门救治艾滋病患者的医院,不是特殊情况,已经确诊的艾滋病患者都被推给这些专门的医院。
但有时,生死时速,根本不会留给医生转院的机会。
就像这名叫小严的25岁小伙,他出血量很大,而且入院后就身处休克状态,医生不停地输血扩容,这种情况,是不适宜转院的,只能就地抢救。
医生护士都很感激小严的坦诚相待,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一次抽血,静脉穿刺,护理过程中要直接与患者的血液相接触,这些都具有高风险。
更糟糕的是,内科抢救无效,内镜下止血和介入止血都尝试了,但都无效。
只有最后一个办法了,为了救命,只得紧急开腹手术。
普外科一句话,必须得做急诊手术,可听说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会诊医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说了一句,救人要紧,不做,只有死路一条。
上消化道大出血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如果无法止住血,后果可想而知。
万幸的是,经过紧急四个小时的手术,小严转危为安,术中医生发现,导致他出血的罪魁祸首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为伤及了一根血管,所以才引发了严重的出血。
但是整个手术过程,却是极为惊心动魄的。
不知者无畏,但如果知道对方是一名艾滋
病感染者,与他的血液密切接触,即便戴着无菌手套,也依然胆战心惊,器械传递,手术刀的使用,无不小心翼翼,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医生,难道还会害怕吗?
可是别忘记,医生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虽然对艾滋病了解的很透彻,但医生也恐惧这种疾病,因为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是无法治愈的,它不但会持续攻击人的免疫系统,还导致罹患癌症的几率更高,有人说,罹患艾滋病就像罹患癌症一样,这并不夸张。
其实手术倒没什么,最关键的还是医生承受的压力,就像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时刻处于崩溃爆炸的边缘。
手术结束后,小严被转到ICU,继续密切观察。
今日,门诊上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刚进门就咳嗽的很厉害,呼吸也很困难,见到老人这幅病怏怏的样子,问老人:“有痰吗?痰是什么样子的?”老人说:“白色的,带有泡沫。”大夫又问老人:“活动后有什么不适吗?”老人说:“活动后老上不来气。”通过询问老人以前的病史得知,老人自从十年前开始,每遇到天气转冷,即有咳嗽、咳痰,清晨咳嗽较剧,痰量少,白色粘稠,每次持续约7~10天,每年发作2~3次,多在秋末冬初时。近几年以来,咳嗽、咳痰加重,早晚尤剧,有时伴气急,每日痰量约10~20毫升,为白色泡沫样,每次持续约三个月以上,天气转暖时上述症状缓解。
经过对老人以上的询问,大夫指出,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随着逐渐步入立冬节气,再加上严重污染的空气,很容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那么小编就带大家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此种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起病缓慢,老年多见,以受凉为诱因,常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虚,正气虚弱就容易感受外邪,邪气滞留人体就容易损伤正气,形成人体正气越来越虚、外来邪气越来越强的恶性循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特点为人体的肺、脾、肾本来就虚弱,在虚弱的基础上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其中脾虚是病机的核心。由于脾虚容易化生痰浊,痰浊阻碍于肺就会影响肺的功能;脾伤了不能濡养肾脏,就会导致咳嗽、气喘的发生。此外,痰浊滞留人体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气机的不畅从而导致血瘀。因此,健脾应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核心。
慢阻肺是不能被治愈的,但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治疗。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避免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通过药物及氧疗等通气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减缓病情发展速度。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根据邓铁涛教授提出的“健脾温肺纳肾、化痰祛瘀并行”的法则,治以健脾益肺2号方为基础方:五爪龙、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苏子、莱菔子、白芥子、鹅管石。主要是“健脾益肺”、“培土生金”。其中五爪龙、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外,予鹅管石温肺化痰、温肾纳气,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降气化痰,脾肺肾三脏并治。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在发作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随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完全堵塞的情况下,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坏死。
除了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出汗、乏力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定期进行体检。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诊疗指南不断完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上,过去十年间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一结论由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抒扬在2014中国心脏大会上提出,旨在引起业界对AMI治疗现状的重视。
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我国AMI住院患者人数增加了4倍,但住院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未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再灌注治疗10年来无明显改善被认为是制约我国AMI治疗疗效提升的最大短板。
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手段。研究表明,过去十年间,虽然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溶栓治疗比例却明显下降,三级医院下降尤为明显。此外,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一些可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仍明显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张抒扬副院长指出,要改善AMI治疗结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再灌注治疗,提高溶栓治疗比例;规范使用药物,提高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率;加强基层医院AMI诊疗能力建设;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此外,蒋立新教授还介绍了China PEACE研究,该研究旨在定量评价2001年至2011年全国城市大医院和农村县级医院AMI的住院诊疗模式,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并发症等变化趋势。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AMI诊疗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药物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是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可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预防心律失常。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
抗凝药物如肝素,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心梗的传闻,那么心梗究竟会不会致命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确实有致命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心梗患者就一定会死亡。事实上,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心梗患者都可以恢复健康,甚至达到正常人的生活水平。
那么,如何预防心梗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波动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
2. 改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都是导致心梗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4.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降低心梗的风险。
5.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心梗的发生率。
当然,除了以上建议外,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心梗的征兆,如胸痛、胸闷、气短、出汗等,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 遵医嘱: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
3. 适当锻炼: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脏功能。
4. 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
总之,心梗并非绝症,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心脏血管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这种疾病发病迅速,症状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心梗的治疗主要分为一般治疗和再灌注治疗两种方式。
一般治疗包括:
1. 休息和吸氧: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活动,给予吸氧治疗,保证心脏供氧。
2. 心电监测:在医院内进行心电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和呼吸频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止痛治疗:对于剧烈胸痛的患者,可给予盐酸哌替啶或吗啡等止痛药物,减轻疼痛。
4.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5. 抗凝治疗:给予肝素等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6.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钙等药物,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再灌注治疗包括:
1. 静脉溶栓: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心脏血流。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手术建立新的心脏血管,绕过阻塞的血管。
3. 直接支架治疗:通过支架扩张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脏血流。
心梗的预防措施包括: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3.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 心理平衡: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
6. 定期体检: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指标。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和最安全的场所,但有时却可能成为生命的危险地带。心梗,作为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突发性使得在家发生心梗的情况并不罕见。面对这种紧急情况,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家突发心梗时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120:一旦怀疑心梗,应立即拨打120,尽快与医院联系,让专科医生速来抢救。同时,告知对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派遣救护车。
2. 保持患者平卧:让患者就地平卧,严禁随意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可能增加心肌耗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 服用药物:如果家中有心血管内科抢救用药,如硝酸甘油,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以减轻心肌耗氧。
4. 吸氧:如果家中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以增加氧气供应,缓解心肌缺氧。
5.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如果效果不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待医生到来。
除了急救措施外,预防心梗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方法:
1. 积极治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等。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血流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1. 心前区疼痛: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剧烈、持续性,伴有出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
2. 心源性休克: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直接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低、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 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4.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还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5. 心力衰竭: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建议以下措施: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肌的耐受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控制血压。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坚持服药:支架植入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2.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心梗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应限制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脂和血压。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心梗复发的风险。
4.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心功能和心脏状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调适:心梗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应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阻塞。心梗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心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植入支架来恢复心肌血流。
阿明,28岁,单身,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他每天都要抽一包烟,已经有十年之久。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运动,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
有一天,阿明感到胃痛,他以为是自己胃病犯了,并没有太在意。然而,第二天,他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呼吸困难,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
不幸的是,阿明最终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医生表示,阿明将心梗误诊为胃病,导致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一、心梗与胃病的区别
心梗和胃病都有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1. 疼痛性质不同:心梗引起的疼痛多为压榨性、灼烧样,伴有胸闷、出汗;而胃痛多为隐痛,伴有反酸、烧心等。
2. 疼痛持续时间不同:心梗疼痛多为间歇性,持续时间较短;胃痛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持续时间较长。
3. 缓解方式不同:心梗需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而胃痛可以通过服用胃药缓解。
二、心梗的危害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三、如何预防心梗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4.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过大也可能诱发心梗。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四、心梗的急救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心梗,应立即拨打120,并采取以下措施: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预防和及时救治,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至关重要,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关键。
心肌梗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各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内,应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若血管梗死符合支架治疗指征,可进行支架植入术。若起病时间长,无支架植入指征,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抗动脉硬化、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合并心力衰竭者,还需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稳定血管斑块的药物,以预防冠状动脉狭窄加重。若血管狭窄率超过百分之七十五,可考虑支架植入。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若病情不稳定,可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并配合倍他受体阻滞剂。心梗合并高血压患者,常需合用ACEI/ARB类药物。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心率和血压控制,定期复查以了解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肝功受损、肌肉损伤,需将低密度脂蛋白降至理想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心梗患者还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肥运动、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持心态平和,有助于预防心梗复发。
心梗治疗后的康复过程,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预防心梗复发至关重要。
心梗治疗后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总之,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包括规范药物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等。通过综合管理,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