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是怎么回事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疗趋势观察站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指的是脑内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形成了一个薄弱的囊袋状结构。当动脉瘤破裂时,会引发严重的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近年来,介入手术技术逐渐成为首选方案。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的。医生会通过导管技术,将特制的弹簧圈或其他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防止破裂出血。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等。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身体虚弱的患者以及多发动脉瘤患者。此外,对于已经破裂的动脉瘤,介入手术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再次出血。

在介入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详细的检查,包括CT、MRI、血管造影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导管将弹簧圈或其他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并实时观察DSA图像,确保手术效果。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总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眼动脉动脉瘤疾病介绍: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改变,引起的动脉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经过血流持续的冲击,而形成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称为动脉瘤。肿块、胀痛、出血等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一旦确定后为动脉瘤,原则上需要尽早治疗,以防动脉瘤发生破裂、迅速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如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影响远端血供(如脑缺血等)等严重后果,预后较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的情况。近日,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Stroke》上的研究发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贫血与不良的神经系统结局以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该研究对CONSCIOUS-1研究中的413名患者进行了二次分析,发现动脉瘤固定后,29%的患者出现贫血,而在延迟性脑缺血风险期(第5-9天),32%的患者出现贫血。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固定后的贫血与神经系统不良结局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然而,对于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0g/dL的患者,输血可以改善神经学结局,而对死亡率没有影响。

    这项研究提示我们,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患者,需要关注他们的贫血情况,并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给予适当的输血治疗。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的血红蛋白阈值,以指导临床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动脉瘤等疾病。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如果有家族病史,应定期进行筛查。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近日成功为一位69岁患者实施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这是该院建院以来完成的首例手术,标志着该院在血管外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患者老李因治疗腹股沟疝入院,术前检查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经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发现肾动脉水平以下至双侧髂动脉起始部之间的腹主动脉有瘤样扩张,直径达8.8厘米,被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主任带领团队为老李实施了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因某些原因扩张并膨胀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疾病,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若瘤体破裂,将引起致命的大出血。吴巍巍主任指出,直径超过5厘米的腹主动脉瘤就需要治疗,直径超过8厘米的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在30%以上。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它通过将一个带膜的大支架放置在主动脉内,使血液通过支架流动,避免对动脉瘤壁产生压力,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根据患者股髂动脉情况,吴巍巍主任采用了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ortic Aneurysm Repair,PEVAR),患者术后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

    腹主动脉瘤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了解腹主动脉瘤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腹主动脉瘤的科普知识:

    1. 腹主动脉瘤的症状有哪些?

    腹主动脉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瘤体增大,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肿胀、下肢疼痛等症状。若瘤体破裂,可引起剧烈疼痛、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 如何预防腹主动脉瘤?

    预防腹主动脉瘤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 腹主动脉瘤如何治疗?

    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血脂等,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微创的腔内修复术,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放置支架来隔绝动脉瘤。

  •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某一部分异常扩张形成的囊性肿块,其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老年人主动脉瘤的治疗,内科治疗主要侧重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伴随疾病。通过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对于已破裂的主动脉瘤,应尽快进行急诊诊断和外科治疗。对于未破裂的主动脉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是否有手术指征,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1. 血管内修复: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主动脉瘤内,隔离瘤腔,恢复血流。

    2. 经导管动脉穿刺或小切口:直接对主动脉瘤进行手术修复。

    3. 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在血管内放置覆膜支架,防止主动脉瘤破裂。

    4. 瘤腔隔离和血流通路原位重建:切除主动脉瘤,重建血流通路。

    除了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降低主动脉瘤的发生和进展: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如出现腹痛、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它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口腔、生殖器、眼睛和心血管系统等。

    白塞病的心血管损害相对较少见,但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常见的心血管损害包括:

    1. 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性早搏等。

    2. 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等。

    3. 心肌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

    4. 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摩擦音等。

    5. 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

    白塞病心血管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反应、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

    对于白塞病心血管损害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控制炎症: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 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

    3. 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术、血管成形术等。

    4.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

  •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由局部病变或动脉壁损伤引起。动脉壁肿胀形成动脉瘤,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器官。动脉瘤的常见病因包括创伤、感染或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瘤根据位置可分为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瘤,以及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的症状取决于其位置和器官,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晕厥、偏瘫、失语等脑出血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血脂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针对动脉瘤本身进行修复。

    对于动脉瘤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建议患者保持清淡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动脉瘤。

    在我国,心血管内科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科室。心血管内科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动脉瘤患者,选择正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至关重要。

    总之,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动脉瘤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日常保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了解脑血管动脉瘤术后苏醒时间及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脑血管动脉瘤?

    脑血管动脉瘤是脑内血管壁的一种异常扩张,就像一个气球吹大了,随时可能破裂。这种病症可能导致脑出血、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二、脑血管动脉瘤术后苏醒时间

    一般来说,脑血管动脉瘤手术后3至4天后患者会逐渐苏醒。但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三、术后注意事项

    1. 术后定时检查,防止动脉瘤复发。

    2. 生活中注意饮食规律,低盐低脂饮食。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4. 戒烟限酒,避免辛辣食物。

    5. 如果患有高血压,需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四、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脑血管动脉瘤主要有两种方法:开颅手术和脑动脉介入治疗。

    1. 开颅手术:通过手术切除动脉瘤或封闭动脉瘤,避免其破裂。

    2. 脑动脉介入治疗:通过导管技术将栓塞剂注入动脉瘤,使其闭合。

    五、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 主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主动脉壁增厚、硬化和低弹性。这种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多种不适。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气短、间歇性跛行、下肢怕冷、发凉、麻木、胸疼以及腹部波动感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主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以及累及的部位密切相关。

    如果主动脉硬化累及冠状动脉,可能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累及下肢动脉,则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怕冷、发凉以及麻木等症状。如果累及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则可能表现为胸部或腹部的相应症状,如胸疼和腹部波动感。

    主动脉硬化可以通过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进行检查,以了解主动脉硬化的具体程度,并指导治疗。

    为了预防主动脉硬化,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2. 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健康体操、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3. 禁烟限酒,避免肥胖,控制血脂水平。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遵医嘱,合理用药,控制病情。

  •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川崎病的症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川崎病的典型症状包括:

    1. 发热:体温可达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时间,属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

    2. 眼部症状:眼睛发红,发病后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消退时热消散。

    3. 口腔黏膜症状:嘴唇干裂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出充血,草莓状舌。

    4. 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水肿及掌、足底红斑,恢复期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甲有横沟,严重者指甲也可脱落。

    5. 皮肤症状:第一周常出现多形红斑和猩红热疹。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6. 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表面无红色,无化脓和压痛。

    7. 心脏症状: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瘤或狭窄的患者可能没有临床表现,少数可能有心肌梗死的症状。

    除了以上典型症状外,川崎病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1. 肌肉关节疼痛:部分患儿可出现肌肉关节疼痛或关节炎。

    2. 脑膜刺激症状: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颈强直、抽搐、昏迷等无菌性脑膜炎症状。

    3. 血常规异常: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若治疗不及时,部分患儿可能并发心脏病,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等。

    2. 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迅速改善症状,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5. 支持治疗:如退热、止痛、补充电解质等。

    川崎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脾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了解脾动脉瘤的病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一、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动脉结构缺陷是导致脾动脉瘤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缺陷可能导致动脉壁薄弱,容易发生扩张,从而形成动脉瘤。

    二、后天性疾病

    1. 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会导致脾脏负担加重,脾静脉压力升高,从而诱发脾动脉瘤。

    2.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会逐渐硬化,弹性减弱,容易发生扩张,形成动脉瘤。

    3. 外伤:上腹部外伤,如枪弹伤、车祸等,可能导致脾动脉受伤,形成动脉瘤。

    4. 妊娠:妊娠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容易诱发脾动脉瘤。

    5.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可能导致血液流动异常,增加脾动脉负担,诱发动脉瘤。

    6. 脾动脉炎:脾动脉炎可能导致动脉壁炎症、坏死,容易发生扩张,形成动脉瘤。

    三、生活习惯

    1. 不良饮食习惯:高脂、高盐、高糖饮食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诱发动脉瘤。

    2.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诱发动脉瘤。

    3. 长期饮酒:长期饮酒会损伤血管壁,诱发动脉瘤。

    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3. 适度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5. 健康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心碎综合症,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理生理疾病,近期在英国发生了一起悲剧性案例。77岁的乔治•皮特曼因妻子帕特罹患肺癌去世而悲痛过度,短短数小时后,他因“心碎综合症”去世。令人遗憾的是,乔治本就身患动脉瘤,却因过度悲痛拒绝接受治疗。

      动脉瘤,一种血管壁异常扩张的疾病,可能导致破裂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乔治在妻子病床旁默默守护,却因悲痛过度而忽视了自身的病情。心碎综合症,又称应激相关心肌病,是一种因极度悲痛或压力导致的急性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皮特曼夫妇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伟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亲人离世时,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以下是一些关于心碎综合症及心脏健康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此类情况。

      

      什么是心碎综合症?

      心碎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主要发生在经历过极度悲痛或压力的人群中。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心碎综合症?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 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5. 及时就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何治疗心碎综合症?

      心碎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康复训练可增强心脏功能。

      

      关注心脏健康,预防动脉瘤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以下是一些预防动脉瘤的方法: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3.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4.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情绪波动。

      

      乔治•皮特曼夫妇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面对亲人离世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眼前的幸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