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周围血管动脉瘤术后多久复查

周围血管动脉瘤术后多久复查
发表人:邢云超

周围血管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然而,术后复查对于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发现并发症至关重要。复查时间的选择因个体差异而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周围血管动脉瘤复查的时间范围。通常情况下,如果动脉瘤位于四肢的非重要血管,手术切除后6个月进行复查即可。但如果动脉瘤位于重要动脉,如腹主动脉、颈动脉等,则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5年分别进行复查。

术后复查的目的主要是评估手术血管的愈合情况,包括是否存在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此外,还需要关注手术区域及其涉及的器官是否出现血栓、缺血等问题。为此,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如彩超、CTA、MRA或DSA等。

值得注意的是,周围血管动脉瘤复查时间并非固定不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部位和血管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在复查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以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

2.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等。

3.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如出现异常症状,如疼痛、肿胀、麻木等,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眼动脉动脉瘤疾病介绍:
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改变,引起的动脉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经过血流持续的冲击,而形成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称为动脉瘤。肿块、胀痛、出血等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动脉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一旦确定后为动脉瘤,原则上需要尽早治疗,以防动脉瘤发生破裂、迅速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如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影响远端血供(如脑缺血等)等严重后果,预后较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介入手术费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影响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费用的因素,包括动脉瘤的大小、医院的级别以及材料的选择等。

    首先,动脉瘤的大小是影响手术费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临床分类,动脉瘤可分为巨大动脉瘤、大动脉瘤、微动脉瘤和小动脉瘤。通常情况下,动脉瘤越大,所需的弹簧圈数量越多,手术费用也相应越高。此外,一些较大的动脉瘤可能需要支架辅助,这也会增加手术费用。

    其次,医院级别也是影响手术费用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三级医院的收费标准高于二级医院。此外,医院所在的地区、医院的设备水平等因素也会对手术费用产生影响。

    此外,材料的选择也是影响手术费用的因素之一。弹簧圈和支架有国产和进口两种,国产材料相对便宜,进口材料费用较高。虽然进口材料的费用较高,但其质量和性能通常更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动脉瘤介入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但其微创的特点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其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

    专家提醒,动脉瘤的介入手术费用并非一成不变,具体费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院的收费标准来确定。在选择医院和材料时,患者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医院的口碑、设备水平等因素。

  •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梗塞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项研究表明,血管造影性血管痉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脑膜刺激症状。该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脑梗塞,即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血管痉挛是指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管直径减小,血流减少。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迟发性脑梗塞几乎全部由大动脉痉挛导致。

    然而,一项名为CONSCIOUS-1的试验数据研究表明,血管造影性血管痉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发生显著相关。该研究对4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血管造影性血管痉挛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在校正入院神经功能等级和动脉瘤大小后仍然存在。

    为了降低血管造影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发生,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各种治疗方法。其中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用于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流。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溶栓、动脉血管成形术等,用于开通阻塞的血管。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等,用于治疗动脉瘤。

    总之,血管造影性血管痉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近年来,炎症性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一项由凤凰城梅奥医院的William M. Stone博士在南方血管外科学会(SAVS)年会上报告的回顾性研究,为血管内血管瘤修复(EVAR)治疗炎症性AAA提供了新的证据。该研究表明,EVAR治疗炎症性AAA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研究纳入了1999~2011年间接受EVAR或开放手术修复的69例炎症性AAA患者。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动脉瘤大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EVAR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岁,其中80%为男性;开放手术修复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77%为男性。EVAR组中80%的患者存在症状,包括1例破裂;开放手术修复组中52%的患者存在症状,包括3例破裂(5%)。

    研究排除了感染性动脉瘤和炎症性动脉瘤患者,并通过CT扫描或术中观察确立炎症性AAA的诊断。EVAR组患者平均随访34个月,动脉瘤大小平均缩小近18%;开放手术修复组患者平均随访43个月,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囊均消失。EVAR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手术修复组。

    此外,研究还发现,EVAR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炎症性AAA的周围纤维化,降低肾盂积水发生率。与既往研究一致,EVAR治疗炎症性AAA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这项研究为EVAR治疗炎症性AAA提供了有力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EVAR治疗炎症性AAA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 头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其中有一种情况让人十分困扰,那就是‘一摇头就疼’。这种情况通常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

    1. 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特点是头痛剧烈,可能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这种头痛可能与血管的搏动有关,常常在劳累、情绪波动或外界刺激下发作。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2.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指脑内血管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需要通过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3.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脑内血管壁的异常膨出,可能导致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癫痫等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血管造影等检查,并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上述疾病,以下因素也可能导致‘一摇头就疼’:

    1. 颈椎病

    颈椎病可能导致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头痛。患者可以通过理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2. 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近视等,也可能导致头痛。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和治疗。

    3. 脱水

    脱水可能导致头痛,尤其是剧烈的摇头动作。患者需要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如果出现‘一摇头就疼’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 急性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

    动脉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溢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失去弹性,变得脆弱,容易破裂。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脑血管畸形也是导致急性脑溢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包括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这些血管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

    急性脑溢血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

    急性脑溢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出血、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如脑动脉瘤破裂等。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言语能力。

    预防急性脑溢血的关键是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急性脑溢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溢血具有重要意义。

  • 在KTV尽情高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然而,这样的快乐却可能暗藏危机。近日,一名50岁的林女士在KTV飙高音后,突发剧烈头痛、脖子僵硬、恶心、呕吐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确诊为脑血管动脉瘤破裂,所幸经过及时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动脉瘤,这个听起来有些可怕的名称,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突然破裂呢?

    动脉瘤是动脉管壁长期在血流冲击下,因受到的压力不平均,而形成气球状的局部突出。它可能长在身体各处动脉,最常见的是在脑部、胸部及腹部,长在脑部尤其危险。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平时几乎感受不到其存在,但只要一爆破,情况往往危急。

    那么,动脉瘤破裂有哪些症状呢?常见的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脖子僵硬、意识模糊、瘫痪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治疗动脉瘤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开颅手术,另一种是微创手术。开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治疗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除了手术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动脉瘤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动脉瘤。

    总之,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指的是脑内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形成了一个薄弱的囊袋状结构。当动脉瘤破裂时,会引发严重的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近年来,介入手术技术逐渐成为首选方案。

    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进行的。医生会通过导管技术,将特制的弹簧圈或其他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使其闭塞,防止破裂出血。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等。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身体虚弱的患者以及多发动脉瘤患者。此外,对于已经破裂的动脉瘤,介入手术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再次出血。

    在介入手术前,患者需要接受详细的检查,包括CT、MRI、血管造影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导管将弹簧圈或其他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并实时观察DSA图像,确保手术效果。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监测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总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它指的是脑动脉壁的局部异常扩张,形成囊性膨出。这种异常扩张的血管壁非常薄弱,容易破裂,导致严重的脑出血和生命危险。

    颅内动脉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突破性脑出血:这是颅内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猝死。

    2. 脑梗塞: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流入脑实质,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梗塞。

    3. 脑水肿: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可导致脑水肿,压迫脑组织,引发脑功能障碍。

    4. 脑积水: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可导致蛛网膜下腔阻塞,引发脑积水。

    5. 脑动脉痉挛: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介入栓塞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注入动脉瘤内,使动脉瘤内的血流中断,从而消除动脉瘤。

    2. 开颅夹闭术:通过手术将动脉瘤的颈部夹闭,防止动脉瘤破裂。

    3. 复合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动脉瘤,需要联合使用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动脉瘤,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在人体任何部位发生。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破裂出血。因此,了解动脉瘤的症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一、动脉瘤的症状

    1. 肿块:动脉瘤最典型的症状是搏动性肿块,呈圆形或梭形,多位于血管附近。

    2. 疼痛:早期动脉瘤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度胀痛,随着瘤体增大,可出现压迫神经或骨质的放射性疼痛。若发生感染,疼痛会加剧。瘤体破裂时,疼痛会骤然加剧,呈撕裂样。

    3. 循环障碍:动脉瘤内壁上的血栓可能导致远端血流减少,引发组织缺血。脑部缺血可出现昏厥、耳鸣、视力障碍等症状;内脏缺血可能导致腹痛、便血;下肢缺血可出现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4. 局部压迫症状:动脉瘤增大时,可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如锁骨下动脉瘤可压迫臂丛神经,导致上肢麻木、无力;颈总动脉根部动脉瘤可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出现Horner征;胸主动脉瘤可压迫食管、气管,导致吞咽困难、呼吸窘迫;腹主动脉瘤可压迫胆总管,导致黄疸。

    5. 出血:少数动脉瘤患者可能出现破裂出血,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可导致大量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二、动脉瘤的治疗

    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可通过手术切除动脉瘤,或进行血管重建术。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等。

    三、动脉瘤的预防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动脉瘤。

    3.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降低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了解动脉瘤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 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在生活中并不罕见。许多人对动脉瘤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有人将其与肿瘤混淆。为了让大家对动脉瘤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将从动脉瘤的定义、分类、症状、危害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如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的永久性局限性扩张。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动脉瘤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颈动脉瘤:多发生在颈动脉分叉处,可导致颈部出现肿块、头晕、头痛等症状。

    2. 腹主动脉瘤:发生在腹主动脉上,可导致腹部疼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3. 股动脉瘤:发生在股动脉上,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4. 肱动脉瘤:发生在肱动脉上,可导致上肢无力、疼痛等症状。

    5. 腘动脉瘤:发生在腘动脉上,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真性动脉瘤:动脉壁完整,常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

    2. 假性动脉瘤:动脉壁破裂后形成血肿,常见于外伤、感染等。

    3. 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和中膜分离,形成假血管腔,常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

    动脉瘤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破裂:动脉瘤破裂可导致大出血,严重时危及生命。

    2. 压迫周围组织:动脉瘤增大后可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3. 感染:动脉瘤破裂后可形成感染,加重病情。

    预防动脉瘤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瘤的主要病因之一,要积极控制血压。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可加重动脉硬化,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动脉瘤,降低破裂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