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治疗感冒的药茶方(1)

治疗感冒的药茶方(1)
发表人:秒懂健康

午时茶

配方:红茶1000克,茅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川芎各30克,厚朴桔梗、麦芽苏叶各45克,生姜250克,面粉325克。

用法:生姜捣汁掺入其余药物研末中,加面粉拌浆制成小块,每块干重约15克。日服3次,每次1。2块,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寒热吐泻和食积。


天中茶

配方:红茶300克,制川朴、制半夏、杏仁、炒菜菔子、陈皮各9克,荆芥、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黑苏子、土藿香、桔梗,蒿木、木通、紫苏、泽泻、炒茅术、炒白术各6克,炒麦芽、炒六曲、炒山楂、茯苓各12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川芎各3克。

用法:将大腹皮煎汁伴入其余药粉内,干燥后包成袋泡剂型,每袋9克。日服2次,每次l袋沸水冲泡服用。

功效:治疗四时感冒,并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五神茶

配方:茶叶6克、荆芥10克、苏叶10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

用法:文火煎药后,加入红糖溶化即可,每日1剂。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畏寒、身痛、无汗等。


白芷荆芥茶

配方:白芷30克、荆芥穗3克研未,茶叶3克冲泡后送服药物。

用法:每日1剂。

功效:治疗感冒初起、恶寒发热。


苏羌茶

配方: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用法:共研末,沸水冲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发热、肢体酸痛。


辣茶

配方:茶叶10克、辣椒500克、胡椒、食盐适量。

用法:共研末,封存半月,包成袋泡茶,每袋3克。

功效: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


核桃葱姜茶

配方:核桃仁、葱白、生姜各25克、红茶15克。

用法:共煎煮取汁,每日1剂。

功效:治疗感冒发热,有解表散寒、发汗退热之功效。


酒茶

配方:红茶5克。

用法:沸水冲泡后取汁,掺入适量黄酒或白酒,每日1-2剂。

功效:治疗感冒头痛、怕冷、四肢酸痛。


梅肉红茶

配方:梅干1粒去核切细,红茶1大匙。

用法:加水共煮取汁。每日2剂,随时温饮。

功效:可预防感冒、咳嗽,尤其适用于儿童饮用。


葱豉茶

配方:葱白3根,淡豆豉15克,荆芥0.3克,薄荷3克,栀子4.5克,生石膏30克(捣碎)。

用法:水煎取汁,加茶叶末10克,再煮3分钟即可,每日1剂。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甘和茶

配方:茶叶、紫苏、苍术、厚朴、薄荷、青蒿、前胡、铁苋菜、荆芥、桔梗、羌活、甘草、泽泻、陈皮、枳壳、桑叶、半夏、藿香、柴胡、香薷、佩兰、白芷、黄芩、山楂、仙鹤草各等份。

用法:共研末拌匀,包成袋泡茶,每袋6克。每日2次,每次1袋,沸水冲泡温服。

功效:治疗感冒、中暑、腹痛吐泻等病症。


芝麻酱糖茶

配方:芝麻酱、红糖适量、茶叶l撮。

用法:沸水冲泡热服,加至出汗时止。

功效:治疗外感初起。


姜茶

配方:生姜10片、茶叶7克。

用法:共煎取汁,饭后饮用。

功效:治疗感冒、咳嗽。


甘露茶

配方:陈皮20克,谷芽60克,神曲100克,山楂,乌药、厚朴、枳壳各50克,陈茶叶150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6—10克,加水煎服。

功效:治疗感冒、头痛腹胀等症。


薄荷茶

配方:薄荷2克、茶叶5克。

用法: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风热外感、头痛目赤、食滞腹胀。


银花茶

配方:银花20克、茶叶6克。

用法: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银花山楂茶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茶叶10克。

用法:水煎取汁,并加入蜂蜜250克拌匀,随时温饮。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发烧头痛等症。


桑菊薄竹茶

配方: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竹叶30克,茶叶10克。

用法:沸水冲泡热饮。

功效: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喉痛等症。


苍耳子茶

配方:苍耳子12克、辛夷9克、香白芷9克、薄荷3克、葱白1根、绿茶2克。

用法:研末,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鼻塞、鼻炎流浊涕伴头痛不适。


绿豆茶

配方:绿豆30克,茶叶9克,红塘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用纱布包好,再将绿豆捣碎,加水250毫升,煎成100克汤汁,加入红糖即成。代茶频饮。

功效:可清热解毒,主治夏季流行性感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1、 苦参洗剂  

    组成:苍耳子15g、蛇床子30g、苦参50g。

    功效:外用止痒并且能够祛湿消肿。

    使用方法:将对应的药物量放在锅中煮开后再用小火炖20分钟,将汁放入盆子中晾凉可直接使用浓汁来涂抹患处,也可以兑水清洗皮肤。


    2、 侧柏叶洗剂

    组成:侧柏叶50g、蝉蜕10g。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止痒。

    使用方法:将侧伯叶先剪碎,然后和蝉蜕用纱布蜜蜂可以碾碎,倒入适量的水烧开后再煮10分钟,可以直接用汤汁涂抹患处。


    3、 土茯苓洗剂

    组成:土茯苓20g、苡米30g、木通10g、蒲公英20g、甘草3g。

    功效:清热解毒、止痒。

    使用方法:将其和1000ml的水一起炖煮,煮开后再继续小火15分钟然后将水晾凉后兑水清洗患处治疗湿疹。


    4、 无花果叶洗剂

    组成:50g无花果叶、20g明矾。

    功效:透疹止痒。

    使用方法:将无花果叶先洗干净然后加入明矾一起煮水,煮开后可以兑水清洗身上皮肤,也可以不兑水直接清洗治疗皮肤瘙痒和湿疹。


    5、 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60g、白术60g、防风30g。

    功效:益气增强抵抗力,治疗慢性湿疹。

    使用方法:将其一起打磨然后搅拌均匀每天喝9g,可以加入大枣2颗和水一起煎服饮用。


    6、 消风散

    组成:木通3g、甘草3g、石膏6g、牛蒡子6g、苍术6g、荆芥6g、胡麻6g、苦参6g、知母6g、蝉蜕6g、防风6g、生地6g、当归6g。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除湿。

    使用方法:将药物煎服后每天喝一剂,是治疗湿疹风疹皮肤瘙痒的药。


    7、 凉血祛风汤

    组成:生地15g、丹皮10g、炒黄芩15g、僵蚕10g、防风9g、蝉蜕10g。

    功效:凉血止痒、清热透疹。

    使用方法:每日煎服一剂,可分2-3次饮用,适用于皮肤瘙痒的皮肤疾病患者。



  • 在中药的大家庭中,有这么一员:它外形像草芥,其貌不扬,还有个俗名“麻烦草”,顾名思义是“容易招惹麻烦的一种草”,但它却在我们感冒流涕、头疼脑热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成为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这种药就是麻黄。 

     

    麻黄“麻烦草”的诨名因何而来?这里面有个动人的故事。

     

    据传,古时候有个中药师傅收了一个徒弟,这个师傅没有孩子,就待这个徒弟像孩子一般,把很多中草药知识和治病方法都传授给了他,谁知徒弟态度不端,心术不正,不仅看不起自己的师傅,还偷拿师傅给人治病得来的钱财。一次,被师傅识破后,师傅让他下山“自己发展”,他自负地准备下山之际,师傅又嘱咐他一句话:“药物和治病的知识我教给你的也差不多了,只是还有一种草药,叫无叶草,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你要切记,用错了会死人。” 

     

     

    徒弟很容易就记住了,下山之后胆子很大,啥病都敢接敢治。但是,师傅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一次,徒弟用无叶草给人治病,把人给治死了,死者家属不依,带他去见官,县令升堂断案,还把徒弟的师傅也传了过来。 

     

    当堂对质,徒弟又把师傅说的无叶草“发汗用茎,止汗用根”这句话背了一遍,师傅问他是怎么治的,徒弟说死者是“出虚汗”,用的是无叶草的茎。师傅摇了摇头,叹道:“你用反了,无叶草发汗用茎,病人出虚汗,你还用茎,病人汗出不止,是会虚脱而死的!”

     

    县令最终判徒弟坐牢3年。徒弟出狱以后,痛改前非,求得师傅谅解,从此之后专心跟着师傅学医识药,因为错用无叶草医死了人,徒弟便将其叫做“麻烦草”用来警示自己,后人因“麻烦草”草的根是黄色的,才改叫“麻黄”。

     

     

    传说归传说,我们却在临床上常常“麻烦”麻黄,因为它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等病症。

     

    主要治疗:

     

    1.风寒感冒。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头身疼痛,无汗等,常与中药桂枝一同使用,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2.咳嗽气喘。常配合杏仁、甘草,细辛、干姜、半夏等中药使用。

     

    3.风水水肿。常配合甘草、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利水退肿药使用,疗效更佳。

     

    此外,麻黄散寒通滞,还可以用来治疗风寒痹证导致的关节疼痛和阴疽、痰核等病。

     

    临床上有一种麻黄解表茶,麻黄1克、绿茶3克用150毫升开水冲泡即可当茶饮用,有助于缓解上述三种病症。

     

    现代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亲们看过美剧《绝命毒师》吗?这部62集的长剧讲述了一位普通的高中化学老师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为了给家人留下财产,利用自己超凡的化学知识制造冰毒,并成为世界顶级毒王的传奇犯罪故事。里面提到的冰毒,就是化学老师用化学方法合成麻黄碱制成的。

     

    药物本身没有过错,但是使用目的和使用方法发生偏差,就会惹麻烦了!但愿我们都能正确使用麻黄,别让它变成令人棘手的“麻烦草”。

  •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一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人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3、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4、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5、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体质虚弱,所以极易患感冒。而一旦感冒,常无典型症状,起病比较缓慢,容易被忽视。如不及时治疗,可因新感冒引发痼疾。

      因此,对年老体衰、体弱多病的长者,在感冒一开始就必须要提高警惕。老年人感冒的各种疗法中,饮食调养简便易行,是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

      下面介绍一些食疗方法。

      肺气虚症:

      除感冒的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风(或恶寒)、发热、咳嗽、气短为主要特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

      药膳方:大雪梨一个,川花椒50粒,面粉50克,冰糖30克。将梨削去外皮,在其表面均匀地戳约50个小孔,把川花椒逐个按入孔内。面粉加适量水,揉成面团,擀成薄皮,包在梨的表面,用热柴草炭煨熟,或放在烘箱内烤熟。取出梨,剥去表面外皮,扒去川花椒不用。将冰糖放在锅内,加少许水炼成糖汁,浇在梨上,即可食之。

      这个“川花椒梨”药性平和,对体弱肺虚、外感风寒、寒热咳嗽者均有疗效。

      脾气虚症:

      除感冒的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倦怠无力、腹胀为特点,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药膳方:鲫鱼1尾(约150克至200克),黄芪15克至20克,炒枳壳9克。将鲫鱼洗净,去鳃、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加少量姜、盐调味,取汤饮之。鲫鱼、黄芪益气健脾,枳壳调和中气,三味合用,具有补气之功效。

      不仅适用于脾气虚症的老人感冒饮,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其它慢性疾患。

      脾肺气虚症:

      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咳嗽、腹胀为特征,舌淡苔白,脉细弱。

      药膳方:鲜山药30克,百合20克,杏仁(去皮)10克,粳米60克,生姜15克,大葱茎2根。前4味熬粥,后2味煎汤,与米粥同食之。具有健脾、润肺、止咳、定喘等功效,适用于脾肺气虚症老人食用,每天1至2次。食量小的老人,可按比例减量食之。

      脾阳虚症:

      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畏寒发热、鼻塞流涕、腹胀为主要特征,苔薄白腻,脉浮缓。

      药膳方:鹌鹑一只,淮山药30克,党参15克,生姜10克,肉桂3克。先将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净,切块,与后4味共煮,加少量盐调味。30分钟后食肉饮汤。

      脾肾阳虚症:

      除共同症状外,临床以恶寒发热、鼻寒流清涕、四肢不温、腰酸膝冷、神疲倦卧为主要特征。舌体嫩胖或有齿痕,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细弱或无力。

      药膳方:黄狗肉500克至2000克,桂皮、小茴、八角、苹果、生姜、盐各适量。将狗肉洗净切块,加入调料炖熟食用。狗肉补肾温脾胃,八角等调料均为温热之品,诸味合用则具补益肾阳、温健脾胃之功效,最适于脾阳虚症老人食之。如又感受风寒,可在调料中加入大葱、芫荽二味。

  • 鼻窦炎这个病是西医的叫法,中医将其称之为鼻渊。患者一开始流清鼻涕,但因为这是一个慢性病,所以时间长了以后,就开始流浊鼻涕。再到后来,流出来的都是黄脓鼻涕。一开始的鼻涕没什么味道,到了后来流的鼻涕就有一些腥臭的味道。

    鼻渊的病因

    这个病非常顽固。来想象一下,当我们坐在椅子上,鼻子里不断的流出鼻涕来。聪明的古人看到这个情况,就开始思考,这个鼻涕从哪来的?想来想去,觉得这个脑袋里是不是有热,说的再简单一点,就是脑袋上火了。流出来这些浊物。但是古人又想,这脑袋咋上的火呢?这火是哪儿来的呢?

     


    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是胆热窜上来了。把这个火气撒在脑袋上,所以出现了鼻流清涕不止的症状。除了鼻渊,古人还给这个病起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叫“脑漏”。

    1张治疗鼻渊的验方

    明朝的陈士铎在《辨证录》里针对鼻渊给出了几张方子,其中第一张方子就是取渊汤。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只有6味药的小方子,能把鼻子这个深渊给堵住,让人不流鼻涕。取渊汤的6味药分别是:辛夷、当归、柴胡、炒栀子、玄参、贝母。这个方子是从脏腑辨证的角度来制定的。


    别小看这6味药,从胆热,到脑热,再到鼻涕。全都照顾到了。这里边辛夷擅长通窍,玄参擅长清热。这俩药是一个组合,专门解决脑袋上火的问题。本来呀辛夷这味药,是辛散耗气的。用的时间长了,有点伤正气。这时候,巧妙的加进来一味当归。这个当归,跟着辛夷能入脑。来补脑添精。这样用药的好处是,能够很好的弥补辛夷辛散力量带来的副作用。除此之外,这个当归还有通便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呀,这个当归不但能补益脑髓,还能通谷道,用在这里还真是非常合适。

     


    又加了柴胡和栀子来清胆热,解决上火的源头。这五味药从肝胆到脑热,都照顾到了。最后加了一味贝母,来解决鼻涕的问题。从标本的角度来,真正通窍、治鼻涕的药只有辛夷和贝母2味药,剩下4味药,都是来解决引起鼻涕和鼻塞原因的。

    总结:

    从制方的境界来看,这张方子在脏腑辨证用药体系里,境界还是非常高的。整个方子用到了4个药物组合,有清肝胆热的,有清脑热,治疗脑袋上火的,有针对鼻涕的,还有针对药物副作用的。我们在临床上针对胆热上扰清窍引起的慢性鼻窦炎,加减运用得当,颇为切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随着气候变冷,咳嗽的患者人数突然增加。许多人不想用西药缓解咳嗽,而是希望服用中成药来缓解咳嗽。尽管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咳嗽中成药均具有缓解咳嗽,化痰,止咳,平喘等功能,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以中成药为主。根据证候分化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适当的治疗效果。

     

     

    风寒咳嗽

     

    它主要是由外生风寒引起的。咳嗽的特征是剧烈咳嗽,稀薄的痰液和白色,伴有畏寒,头痛,严重的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病人的舌苔是白色的,大多数人怕冷。因此,适当服用温咳化痰止咳药,如消咳喘,半夏路,桂龙咳喘宁,消轻龙颗粒,通宣利肺口服液等。

     
    风热咳嗽

     

    这种咳嗽的特点是咳嗽频繁,咳嗽声大,痰黄稠密,并伴有发烧,头痛,咽痛,口渴,浑浊和黏稠的鼻黏液等症状。宜使用退烧药和镇咳药。常用药物有羚羊清肺散,蛇胆川贝液,琵琶露,罗汉果止咳颗粒,仙竹里口服液,祛痰灵,吉之糖浆和珍克宁堂纸浆等。

     

     

    风燥咳嗽

     

    这种咳嗽的症状是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很难咳出来,或痰中有血丝,伴有风干患者的喉咙干燥,鼻子和嘴唇干燥等。咳嗽时,宜使用清肺润燥,散肺润肺的药,可以使用雪莉药膏,枇杷叶膏,川贝雪莉糖浆,羚羊清肺丸,杏苏二陈丸等。

     

    痰湿咳嗽

     

    这种咳嗽主要发生在体弱的老年人中。它的特征是浑浊的咳嗽,痰液的黏稠和灰白色。吃甜而油腻的食物会加重病情,并伴有胸闷,进食不足,疲劳,大便稀疏等症状。适用于调节肺活脾,平喘止咳,祛痰等功效,如半夏乳液,半夏天妈湾,橘子红痰止咳颗粒(口服液,药膏),二陈丸等。有痰和哮喘的人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但不可以服用雪梨膏等。

     
    久咳阴伤

     

    这种咳嗽的特征是咳嗽时间长而干,咳嗽声短或痰中有血斑,常伴有黄斑红潮红,盗汗,精神疲劳等症状。患有慢性咳嗽和阴虚伤的患者应使用能滋养肺阴,祛痰,生津,减轻不良气虚的药物,如蜂蜜精制川贝琵琶软膏,白鹤骨金丸,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

     

    使用中成药止咳时,应注意不要盲目使用止咳药。咳嗽是对身体的保护性反映。当呼吸道中有痰或异物时,身体会通过咳嗽将其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因此,偶尔轻微咳嗽不必使用止咳药,但如果咳嗽频繁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止咳药和祛痰药。同时老年人剧烈咳嗽时一定要服用镇咳药。有时咳嗽止住,其中痰液常常会给老年人带来危险。因此,老年人应使用祛痰止咳药,多喝水稀释痰液。

  • 这个季节,由于天气温度变化比较大,很多体质较低的人,很容易患上感冒。一般情况下,患上感冒后,人体除了伴随咳嗽症状外,胃中的消化酶活力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腹泻、呕吐和便秘等,食欲不振,进食量明显下降。

      
    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要相信人体的免疫力,不要一患小病就赶紧吃药,是药三分毒,很多感冒是可以通过食疗来有效调养的,大家不妨试试。

     


    感冒咳嗽别急着吃药,生姜配“一物”煮水喝,解表散寒,赶走感冒

     

    对于风寒类型的感冒,可以选择姜糖水。

     

    每次准备15克生姜,切成片,然后搭配30克红糖,差不多配上一碗水,一起充分煮沸2分钟,然后喝下。能够解表散寒、辛散发汗,缓解风寒感冒、恶心呕吐的情况。由于姜糖水的热性较大,尽量在早上或者中午喝,不要在晚上喝,晚上喝容易上火。同时,每天也要少量多次喝水,保证身体水分。

      
    对于风热类型的感冒,可以选择胡萝卜马蹄粥。

     

    准备150克胡萝卜,250克马蹄(也就是荸荠),50克大米,把胡萝卜切成片,马蹄去皮拍裂,和大米一起煮粥喝,再好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糖或者盐,就可以喝了。能够清热消食、止咳祛痰利尿、润肠通便,缓解风热感冒。

      
    与此同时,中医上还提倡配合相应的按摩。

     

    按摩鼻梁,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鼻梁上下进行按摩,每次至少50下,疏散风热,缓解鼻塞情况;按摩耳廓,同样也是用大拇指和食指,从上往下沿着耳廓进行按揉,来回差不多10圈,刺激相对应的反射区,增强体质。

      
    患感冒后,饮食上要注意几点:

     

    尽量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喝热水;少吃生冷食物、少吃太咸的食物,容易加重鼻塞、咽喉不适的情况;少吃太过甜腻的食物,不要吃烧烤油炸煎炸类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容易伤气灼津,导致喉咙内的痰不易咳出来,喉咙不舒服,影响到呼吸;不要喝酒,容易加重病情。

     


    如何预防感冒?

     

    冬季寒邪较盛,应当做好个人保暖,少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外出时间较长,注意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多喝水,保证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作息规律,早睡早起,舒展肺气;平时也要多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以免疾病入侵。

  • 伤风感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病率高的一种常见病。

     

    气温一降低,整个人都少了点劲,只想懒懒的我窝在床上、沙发上。

     

    但在寒冬中,身体不活动,越容易出问题——胫骨僵硬,血液循环变差,尤其是身体末梢的手脚老是冷冰冰的。

     

    还有生活、工作中的焦虑、压力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功能,魔感冒病毒很容易上身。轻者可见鼻塞、流涕、喷嚏、流泪等症状,重者可引起发热、头痛、咳嗽、咽喉疼痛及全身不适应。

     

    伤风感冒一般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其他并发症,一般在3-6日可自愈。 但是在感冒的病程中,可以通过以下的这些偏方、调理有效的缩短病程,同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小偏方

     

    ① 姜糖饮

     

    姜15克,切丝加入量红糖,水泡或煮10分钟,稍冷后趁热饮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② 葱白汤

     

    葱白、蒜白各3-5根,姜10-15克,沸水冲泡或煎煮10分钟加糖少许后饮用。具有辛温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风寒性感冒导致的鼻塞。

     

    ③ 薄荷苏叶饮

     

    薄荷5克,苏叶10克,沸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具有发散解表之功效

     

    ④ 萝卜蛋花汤

     

    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取汁待用,鸡蛋1-2个打匀起沫后倒入沸水锅中,加姜丝少许、葱花、蒜叶各1把,待煮开后将萝ト汁兑入再煮开即可。具有解表发汗、补虚通气之功效,主治感冒初期的鼻塞。

     

    ⑤ 当归红枣羊肉粥

     

    做法:羊肉500克洗净加水煮开倒去水,当归50克纱布包裏,红枣10颗、梗米150克,加水适量煮开后,文火煨至羊肉烂、粥成即可。

     

    功效:具有活血、温通、补虚之功效,对于体虚、经常感冒鼻塞者有较好的疗效

      

     

    2、生活调养攻略


    ① 多饮开水

     

    大量饮水可以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使体温得到及时的散发。

    因此,宜多饮水,每天摄人量为2500~5000毫升为宜

     

    ② 饮食宜清淡、稀软、少油

     

    因感冒时患者有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故应进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可减轻脾胃负担,还能増进食欲、满足营养需要的食物、如白米粥、牛奶、玉米面粥、米汤、汤面、蛋汤、藕粉糊、杏仁粉胡等,还可配合甜菜、大头菜、榨菜或豆府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高热、食欲不好者,适宜食用流食、半流食,如米汤、蛋花汤、豆腐脑、豆浆等。

     

    流感高热、口渴咽干者,可进食清凉多汁的食物,如莲藕、百合、荸荠等。

     

    ③ 饮食宜少量多餐

     

    感冒时,胃肠功能弱,一次多量的饮食会加重肠负担。烧退时以食用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汤、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等半流质饮食为好。

     

    ④ 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及红色的食物

     

    这些食物可补充由于发热所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增强抗病能力。蔬菜、水果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同时可补充大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补充因感冒食欲不振导致的能量等供给不足。

     

    3、瑜伽疗法


    (1)眼镜蛇式——强化心肺功能,预防感冒

     

    ◆ 预备姿势

     

    俯卧地上,全身放松;下颚内缩,额头触地;双手贴近胸旁,手心贴地;双腿并拢、脚背贴地。

     

    ◆ 方法

     

    ① 吸气,慢慢拾起头部,颈部后仰,肚脐、下腹贴地,双手弯曲放松,成“半蛇”状。

     

    ② 继续吸气,双手臂略伸直,将上身举起,放松肩、颈,肚脐、下腹贴地,眼睛向上凝视天花板。

     

    ③ 双手臂放松,慢慢让身体放下,下巴先着地,额头再触地。

     

    ④ 脸转向左侧(右脸贴地),双手平放身体两侧,左腿微弯,调匀呼吸,休息30秒之后,再重新做此动作。如此重复5-10次

     

    (2)净脉法——净化鼻腔,提神醒脑

     

    ◆ 预备姿势

     

    正坐。举起右手,弯曲食指及中指,贴至掌心,将拇指放在右鼻孔上方、无名指及小指放在左鼻孔上方。

     

    ◆ 方法

     

    ① 拇指轻压住右鼻孔,由左鼻孔深深吸一ロ气,吸气之后,用无名指及小指轻压住左鼻孔,然后放开右鼻孔上的拇指,由右鼻孔缓慢将气呼出;

     

    ② 右鼻孔的气呼出之后,随即由右鼻孔深吸一ロ气,吸气之后,用拇指轻压住右鼻孔,然后放开左鼻孔上的无名指及小指,由左鼻孔缓慢将气呼出;

     

    ③ 重复上述呼吸方法10-20次;

     

    4、按摩疗法


    风池、大椎穴—驱除病邪,恢复体力

     

    ◆ 方法

     

    ① 取端坐位,先以两手拇指指端同时点按双侧风池穴30秒钟。

     

    ② 再以一手中指指端点按大椎穴30秒钟。

     

    印堂、眉弓、太阳穴—缓解疼痛

     

    ◆ 方法

     

    ① 两手拇指指端从印堂穴开始,同时分别向两侧推眉弓穴,推至双侧太阳穴时,即在双侧太阳穴上做顺、逆时针方向的按揉各30圈,如此反复施术5~6次。

     

    ② 以单手五指拿法先后提拿双側肩井穴5~6次,左手拿右肩井,右手拿左肩井;全身酸痛者,可配合揉拿四肢。

     

    足心—解热退烧,降低体温

     

    ◆ 方法

     

    用一手掌心对准足心的中点,紧贴住做前后往返搓动,左手搓右足,右手搓左足,左右足各搓120次。

     

    5、纠正错误观念


    ① 感冒和流感是一回事

     

    很多人认为感置和流感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流感与感冒的概念是不同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过的手帕或衣物传播,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而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呼吸道引起的。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儿童、老年人和患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成年人。

     

    要想判断自己患的到底是感冒还是流感,患者可以通过症状加以粗略地辦认。流感发病突然,会在24小时内出现寒战、高热(可达39.0~39.5℃),其他症状还有头痛、畏光、感觉眼球后胀痛、咳嗽、咳痰等。感冒通常只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不会引起大流行,常见症状是鼻塞、流鼻涕、咽痛,一般不出现全身极度乏力,全身疼痛地也会比较轻微。

     

    ② 感冒了就用消炎药

     

    许多人一见感冒发热就先吃消炎药(即抗生素),这和做法是不正确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病毒的正常反应、一般要持3-7天,多数为4天左右,用或不用抗生素,均不能形响这一过程。不同的消炎药针对不同的病毒、细菌,滥用会杀死或抑制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使人体失去防护能力。用消药更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如果一感冒就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攻击”下,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用的抗生素越多,产生的耐药性就越强。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李康宁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寒风凛冽,感冒患者越来越多,不少患者选择使用各种中成药对抗感冒。但是为什么对于有些患者来说,服药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面对各种感冒药物的时候,您知道是该“驱寒”还是“清热”吗?

     

    从中医角度看,治疗感冒要进行辨证,药一定不要乱吃。那么小小的感冒,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呢?

     

    今天咱们聊聊普通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外邪”。中医所讲的外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我们说的“六淫”——自然界中本来就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就像四季一样平常,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六淫邪气”呢?都是“过度”坏的事。

     

    风寒感冒

     

    举个例子,刮风是正常的,但如果风特别大,体弱的人、老人和孩子就很容易感冒、咳嗽,这时候“风寒”就成了主要的病因。

     

    恶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流清鼻涕、打喷嚏,但一般发热比较轻、怕冷比较明显,而且嗓子一般不疼、不红肿,汗不多或者无汗,看看舌头,舌苔是偏白色的——出现这些感冒症状,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风寒感冒”。

     

    中医的辨证就是“风寒束表”,治法是“发汗解表”,感冒清热冲剂、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这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风热感冒

     

    有风寒,就会有风热。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发热、咽痛、口干、不怕冷或者轻微怕冷、出汗多、流黄鼻涕,这时候往往嗓子是红肿的,舌苔发黄,小便也是黄的,这时候金花清感颗粒、银翘解毒片、金莲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软胶囊、金莲花胶囊等等,就可以用了。

     

    其实风寒和风热很容易区别,无非就是有没有怕冷、有没有咽痛、舌苔颜色不同,当然脉象也会不同,不过对于非中医人士,脉象不作深究。

     

    胃肠型感冒

     

    还有一类感冒,我们习惯叫做“胃肠型感冒”,多半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湿气很重,吹空调又受了风寒,既有“风寒”来袭,又有“湿邪”作怪——“湿邪”有它独特的症状,比如身体沉重,头昏沉,流浊涕,口中黏腻,恶心,食欲差,大便稀或者粘滞不爽,舌苔是腻的。有了这些证据,“藿香正气水”往往是对症的选择。

     

    这是中医角度最常见的三种感冒,抓住主要症状就很容易分辨。当然临床上感冒变化很快,一开始是风寒,有可能过了几天就变成了风热,那么用药就要随之变化;有时候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情多变,如果中成药使用不当,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不确定的话,还是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大夫,中成药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用汤药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一点简单的辨证、用药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里常用的生姜、大葱等看起来不起眼的食材,都是宝贝:风寒感冒了,切几片生姜外加一根葱白煮水,喝上一碗发发汗,没准儿第二天就有效果。

     

     

     

    什么叫“辨证”

     

    没有学过中医的朋友,对“辨证”一词总是有诸多的疑惑。证,是中医独有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一组症状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从一组症状中提取出来的核心要素,它和“症”有着本质的不同,“证”一定是要经过医生的思维加工处理过的,就像解数学题一样,脑子里一定要有个公式或者模板才行,这个思维加工的过程就是“辨”,医生是在心里去思考患者的“证”。

     

    “证”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动态变化着,患者服用了中药之后,病情在不断变化着,证也在变化着,原来的药物有可能就不对症了,需要随时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要定期调方子的原因,这也是重新辨证的过程。

     

    中医治病遵循 “理、法、方、药”这四个层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疾病的大部分信息,经过辨证确定疾病的主要机理。有了机理,就有了相应的治法;有了治法,就有了相应的方剂,自然就可以开出对应的中药来。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确定疾病的机理是第一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孕晚期孕妇头痛可能有休息不足、激素水平变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颈源性疾病等原因。

    1.休息不足:孕晚期时女性腹部体积过大,容易压迫造成呼吸不顺、腰背部发麻等不适。另外,晚间有起夜频繁的情况,可导致心情焦虑、紧张等心情烦闷不适,使得睡眠质量变差,休息不足诱发头疼。

    2.激素水平变化:孕晚期时激素变化较明显,比如雌激素、孕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有诱发头疼的可能。另外,这一原因导致头疼无法入眠,使得精神变差,则又恶性循环的加重头疼不适。

    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时会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反应。这个时候就要监测血压,随时去医院。部分产妇高血压发展迅速,可引起抽搐、头痛,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

    4.颈源性疾病:因体重变化、睡眠姿势不当等问题使得颈椎关节紊乱、肌肉劳损等,也会影响头部的血液供应,出现头部缺血、淤血等异常,诱发头疼。

    孕晚期头痛,建议及时就医,尽快查明原因,以免耽误病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