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频繁便血或是大肠癌征兆

频繁便血或是大肠癌征兆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与肠炎、痢疾、肠结核、消化不良等疾病混淆,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了解大肠癌的早期征兆,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一、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1. 便血:便血是大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表面附有鲜红色血液,或大便与血液混合。

2.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不成形、黏马桶等,可能与大肠癌引起的肠道狭窄有关。

3.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排便不规律,可能与大肠癌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4. 消瘦、乏力:大肠癌患者由于长期消耗,可能导致消瘦、乏力等症状。

5. 腹痛、腹胀:大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可能与肿瘤生长、肠道狭窄等因素有关。

二、预防大肠癌的方法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3. 限酒戒烟: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4. 定期体检:50岁以后,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大肠癌。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癌症风险。

三、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大肠癌的预后

大肠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总之,了解大肠癌的早期征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肠癌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你是否曾留意过自己的大便形态?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大便黏马桶,冲也冲不掉,当心恐是大肠癌前兆’的说法,引发广泛关注。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大便形态与大肠癌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本文将为您揭开真相。

    大便形态与饮食息息相关

    新竹国泰综合医院外科主任陈枢鸿医师指出,大便形态主要受饮食影响。高纤维食物如蔬果、五谷杂粮等摄入充足,大便形态较易成形。而高油、高蛋白、精制淀粉等食物摄入过多,则会导致大便干黏。

    想要改善大便形态,可以从调整饮食做起。减少甜食、高蛋白、高油脂、精制淀粉等食物摄入,多吃蔬果、多喝水,有助于大便恢复正常形态。

    大便黏马桶并非大肠癌前兆

    陈枢鸿医师强调,大便形态只是反映人体饮食的指标。目前没有明确研究证明,大便黏稠者罹患大肠癌的机率高于普通人。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胆酸与大肠细菌结合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对肠道细胞造成刺激,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此外,排便次数异常、大便颜色异常、大便带血等情况,才是需要引起警惕的信号。

    关注大便形态,关注肠道健康

    陈枢鸿医师建议,关注大便形态,有助于了解肠道健康状况。除了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三餐定时定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饮水充足、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也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

  • 结直肠癌,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直肠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三。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万德森教授指出,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癌症。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普及筛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此外,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等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为了预防结直肠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限制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4. 定期体检: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慢性肠炎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如大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

    5.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 预防大肠癌,膳食纤维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高膳食纤维摄入能够有效降低结直肠腺瘤发病风险,每天增加10克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9%的发病风险。然而,膳食纤维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摄入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膳食纤维如聚葡萄糖、果胶等,有助于减缓消化速度和降低胆固醇;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纤维素、木质素等,则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预防便秘。

    膳食纤维能够预防大肠癌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增加粪便体积,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降低肠道中的致癌物质浓度。

    然而,过多的膳食纤维摄入会影响胃动力、妨碍食物消化,甚至导致营养不良。因此,膳食纤维摄入需要适量,建议中等能量摄入的人群每天摄入25-30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粗粮、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预防大肠癌。同时,要注意膳食纤维的摄入比例,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建议为2:1。

  • 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时间:2024年7月10日 人物:一位77岁的患者,一位来自肿瘤内科的医生 事件: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肠癌治疗建议
    一开始,我对于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感到有些犹豫,毕竟这是第一次尝试这种方式。但当我把我的检查结果发送给医生后,他很快就回复了。医生首先提醒我,作为医生,他们需要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才开始诊疗。这让我感到很安心,因为我知道他们会认真对待我的问题。
    我向医生咨询了是否需要进行穿刺活检,以及可能的治疗手段。医生根据我的CT和肠镜病理结果告诉我,可以不做肝穿刺,常规按肠癌进行治疗,并推荐了靶向联合化疗。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很放心,因为我知道他们在为我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我还有一些顾虑。我担心穿刺活检会给我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且我年纪较大,精神状态也不怎么好。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并建议我可以考虑到大医院进行复查,或者进行穿刺会诊。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因为我知道医生是在为我着想。
    在与医生的电话沟通中,我还提到了我的腿部水肿问题,以及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医生告诉我,腿部水肿需要检查肾功能,饮食上要清淡,保证营养和大便通畅。这些建议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了解。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信任互联网医院,并充分利用这种便捷的医疗服务。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健康。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面包皮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部位,竟然具有预防肠癌的神奇功效。

    传统观念认为,全麦面包中的粗纤维是预防肠癌的关键。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烘烤过程中产生的抗氧化物质Pronyl-lysine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幕后英雄”。

    这项研究由印度安纳马莱大学进行,他们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每天食用面包皮的小白鼠,其早期癌症病变的几率降低了72%。

    英国科学家托马斯·霍夫曼也指出,面包皮中的Pronyl-lysine含量远高于面包中心,是预防肠癌的“幕后英雄”。

    此外,霍夫曼还发现,深色面包中Pronyl-lysine含量更高,而烘烤过度的面包则会使这种物质含量减少。

    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每天需要食用多少面包皮才能预防肠癌,但这一发现无疑为预防肠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饮食调整,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也是预防肠癌的关键。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肠癌的有效方法,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总之,关注饮食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措施。

  •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饮食结构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其中,癌症这一严重疾病更是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占比高达35%,而吸烟占比30%。因此,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风险。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这句话强调了食疗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癌症具有显著效果。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这两个国家在近几十年中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这与饮食结构的改善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上海地区的肉蛋摄入量明显上升,脂肪摄入比例也随之增加。这导致了肿瘤死因从第7位上升至第1位。因此,预防癌症,我们需要在饮食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不要过咸

    过多的食盐摄入会增加胃癌风险。亚硝酸盐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食盐会破坏胃黏膜,促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我们应该减少食盐和盐腌制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第二,不要过细

    现代人饮食过于精细,导致纤维素摄入量不足。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泄,减少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粗粮、麦片、芹菜、木耳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摄入。

    第三,不要过油

    过多摄入油脂会增加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高温煎炸食物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选择水煮或微波炉蒸等健康的烹饪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预防癌症的五大建议:限制动物脂肪、增加粗纤维、减少肉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肥胖。此外,还有一些防癌食品值得推荐,例如十字花科植物、百合科植物、水果、真菌类、杂粮类等。同时,适量摄入鱼、贝和肉类,并避免熏烤烹饪方式。

  • 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大便颜色通常是暗红色。与黑色大便不同,暗红色大便提示可能是肠癌的早期症状。在肠癌早期,患者的大便可能呈现潜血阳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鲜血便或脓血便。

    肠癌的高发人群包括有家族遗传病史、长期便秘、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的人群。环境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与肠癌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肠癌的危险因素。

    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和病理活检。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病理活检则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早期发现肠癌并及时手术,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预防肠癌,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措施。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或长期便秘的人群,应更加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肠癌的作用。但是,具体用药方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了解肠癌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胃部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普遍困扰。据统计,我国胃癌患者人数占全球总数的40%,且近年来年轻胃癌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胃癌的高危人群、早期症状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胃癌偏爱以下四类人群:

    1. 40岁以上男性

    男性患胃癌的几率是女性的两倍以上,尤其是中年男性,更容易受到胃癌的青睐。因此,建议中年男性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预防胃癌的发生。

    2. 有家族史的人群

    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消化道癌症,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熬夜、暴饮暴食、饮食过烫、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因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胃部健康。

    4. 胃病人群

    做过胃切除手术的患者,以及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并积极治疗胃病。

    胃癌早期三个征兆:

    1. 突然出现胃部症状

    如胃痛、胃胀、食欲下降等,或原有胃病症状加重,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2. 无原因的消瘦、疲乏

    在无刻意减肥的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贫血、疲乏等症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3. 黑便

    黑便可能是胃肠道出血的信号,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专家提醒,如果出现持续、反复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胃镜检查。

    预防胃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腌制等刺激性食物。

    2. 改善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3.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癌。

    4. 积极治疗胃病

    如有胃病,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关注胃部健康,预防胃癌,从现在做起!

  • 随着秋天的到来,人们纷纷开始‘贴秋膘’,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但过度摄入这些食物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却可能成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诱因。结直肠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也不例外。那么,如何预防结直肠恶性肿瘤呢?

    天津市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医师柳建中提醒,结直肠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大便习惯异常、排便次数增多、粘液便、粘液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下四种情况都应引起重视:

    • 大便习惯异常,排便次数增加,同时出现少量粘液性便、粘液血便,经治疗不好转者,或经治疗后好转而复发者
    • 既往有粘液便、腹泻病史,但症状轻微者突然增重,与原来排便次数、排便的性质发生变化时
    • 无明显原因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短期治疗无好转者
    • 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有压迹,呈槽沟状、扁条状、细条状等

    柳建中建议,预防结直肠恶性肿瘤,首先要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食物纤维量,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其次,要增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此外,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早期筛查,以提高生存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张苏展指出,结直肠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结直肠恶性肿瘤Ⅰ期的5年生存率可达74.3%—78.7%,而到了Ⅳ期,其5年生存率只有19.2%。高危人群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恶性肿瘤、家族性结直肠恶性肿瘤、有肿瘤史的患者等。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沈琳表示,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为部分原来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总之,预防结直肠恶性肿瘤,需要我们从饮食、运动、早期筛查等方面入手,提高警惕,积极预防。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具核梭杆菌的细菌与肠癌的诊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细菌不仅会影响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成为预测肠癌发生和转归的关键因素。

    2018年,在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指出,具核梭杆菌诱导肠癌患者化疗耐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这一发现为肠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具核梭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它可以在人体内兴风作浪,抵抗化疗药物,从而影响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复发者的肠道细菌中具核梭杆菌的含量明显升高,这说明具核梭杆菌与肠癌的复发密切相关。

    房静远教授的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可以激活肿瘤细胞自噬发生,从而促进大肠癌术后化疗耐药。这种耐药性会降低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因此,研究具核梭杆菌,有望逆转肠癌化疗耐药的发生。

    此外,具核梭杆菌还可以通过下调miR-18a*和miR-4802表达,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激活,从而参与具核梭杆菌介导的肿瘤细胞化疗抵抗。这一发现为治疗肠癌提供了新的靶点。

    总的来说,具核梭杆菌与肠癌的关系密切。了解这种细菌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肠癌。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