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近年来虽然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许多患者在术后面临疾病复发的风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尹新华提醒,心梗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以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首先,在急性期7天内,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身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坐起或站立。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情绪激动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应学会调整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激动等。
第三,避免用力排便。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心脏破裂。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或服用通便药物。
第四,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生冷、硬、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清淡、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第五,戒烟戒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损害,加重心脏负担;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心脏负担。患者应坚决戒烟戒酒。
第六,按时服药。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特别是支架术后的抗血小板药物需服用1-2年。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危重症,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中国STEMI诊疗指南指出,建立适合国情的转运网络,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指南强调,PCI治疗策略可有效降低STEMI患者的死亡率,但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技术水平及医院设备条件。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绿色通道”,缩短发病至入院和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延迟。
指南强调肌钙蛋白和CK-MB在STEMI诊断中的价值,同时指出,早期药物或机械性再灌注治疗获益明确。对于不具备PCI条件的患者,应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指南还强调,抗栓治疗在STEMI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同时,应关注患者的二级预防,包括戒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
总之,中国STEMI诊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项发表在Deutsches Arzteblatt International的研究指出,长期暴露于交通噪音中,尤其是公路和铁路交通噪声,可能增加心肌梗死(MI)的风险。
该研究分析了德国莱茵河三个大型健康保险公司的数据,包括19632名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和34734名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道路交通噪声每上升10分贝,MI风险增加2.8%;轨道交通噪声每上升10分贝,MI风险增加2.3%。而对于飞机噪音,研究者并未发现类似联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长期暴露于55分贝、60分贝到64分贝的道路交通噪声中,MI风险会增加约9%;而24小时连续暴露于至少70分贝的噪声环境下,MI风险会上升约13%。轨道交通噪声与之有类似的模式,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研究还发现,24小时暴露于至少60分贝的空中交通噪声情况下,死亡风险会飙升。空中交通噪音每上升10分贝,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2%;道路交通噪音增加10分贝,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9%;轨道交通噪声增加10分贝,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3.8%。
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未包括生活方式和职业相关等危险因素的相关信息。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
为了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了解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对于预防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吸烟、饮酒等,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心肌梗死。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
针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专家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等。
2.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3. 做好饮食管理,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4.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男性朋友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后,往往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性功能下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药师刘治军指出,心血管疾病本身及治疗药物都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与勃起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也可能降低性功能。
刘治军建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男性朋友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以改善性功能。
以下是一些与心血管疾病、性功能障碍相关的科普知识:
1. 心血管疾病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与勃起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2.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可能降低性功能。
3. 如何改善性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5.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保养:定期体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少数由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原因引起。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包括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等。剧烈胸痛常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吸入氧气,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亚硝酸异戊脂吸入。同时,尽快通知附近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对于冠心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冠状动脉病变。同时,遵医嘱服药,控制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心肌缺血、抗心肌重构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预防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基础。这包括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合理膳食等。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风险。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
3. 调血脂: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常见病因之一。通过合理膳食、运动和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血脂,降低冠心病风险。
4. 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通过学习心理调节方法,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降低冠心病风险。
5. 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预防冠心病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冠心病风险。
6.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预防冠心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风险。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甚至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患上心梗的案例。专家指出,心梗的预防应从小做起,从5岁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饮食结构,加强防病意识。
心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下因素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吸烟、饮酒、高脂高糖饮食等。
2. 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
3. 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
4. 家族史:有家族心梗病史者风险更高。
预防心梗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疾病。
3. 了解心梗的早期症状:如胸痛、胸闷、气促、出汗等,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
4.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心梗的急救方法,如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
5. 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于7月16日在苏州正式启动中国胸痛中心系统化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在三年内推动1000家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和认证,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
胸痛中心是针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模式。它通过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资源,建立规范化诊疗流程,实现早期快速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与传统救治模式相比,胸痛中心能够显著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目前,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有60余家医院通过认证。为推动胸痛中心建设,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和企业,共同推进“加速推进胸痛中心系统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培训、认证、信息化建设等手段,推动全国范围内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胸痛中心建设将有效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为患者带来福音。未来,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先进的救治模式。
以下是一些与胸痛中心建设相关的科普知识:
1. 胸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胸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针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和救治,包括:
(1)早期识别和诊断急性胸痛患者
(2)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分层
(3)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实施救治措施,如溶栓、PCI等
(5)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随访
2. 胸痛中心有哪些优势?
胸痛中心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
(2)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
(4)提高患者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中,氧疗作为一种常见的保健方式,备受关注。然而,一项最新研究却指出,过度吸氧反而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兼老年心脏科主任郭艺芳指出,吸氧并非万能,尤其是在没有缺氧症状的情况下。事实上,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常规吸氧不仅无益,甚至可能加重病情。研究表明,在血氧饱和度达到94%以上时,常规吸氧并不能降低心梗或脑梗的风险,反而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再发心梗等风险增加。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人群同样不宜过度吸氧。目前,很多健康人群将吸氧作为一种保健手段,甚至出现了“氧吧”等场所。然而,缺乏相关研究证实吸氧对健康人群的益处。因此,专家建议,在没有缺氧症状的情况下,无需过度吸氧。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保健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此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等,以控制病情。
总之,氧疗并非万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都应理性看待吸氧。在保证充足氧气供应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疾病的治疗。
心梗,全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和救治意识,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于2014年11月20日启动了首个“心梗救治日”主题活动,旨在提醒人们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为生命争取更多希望。
心梗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时,心肌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一旦发生心梗,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促、出汗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心梗救治的关键。120急救系统可以迅速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并启动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研究表明,心梗患者发病后每延迟1分钟救治,死亡率就会增加7%-10%。因此,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至关重要。
除了及时拨打120,患者和家属还应该了解以下心梗急救知识:
1. 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慌。
2. 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3. 尽快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 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5.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除了急救知识,预防心梗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4.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心梗的高危因素。
5.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心梗救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和家属共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和救治意识,相信我们能够挽救更多生命,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