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电图“红旗飘飘”提示心梗

心电图“红旗飘飘”提示心梗
发表人:姚炳韶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人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寅指出,急性心肌梗死要重视防治,建议五步走。

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心肌梗死后备人群。以下人群要小心: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劳累者;慢性病人群如‘三高’患者;曾有过胸闷、胸痛症状者;不良生活方式者(久坐、缺乏锻炼、重口味饮食、熬夜、吸烟等)。可以通过自测问卷、血糖、血脂等综合评估,尽早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警惕性。

其次,要积极‘赶走’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平衡心态、合理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劳,都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心梗高危人群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也不要太长,同时避开冠心病发病‘高峰期’早上6-9点。

第三,提前筛查疾病风险,及早发现蛛丝马迹。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疾病筛查,心电图、运动平板实验、心脏彩超、肌钙蛋白、心肌酶、凝血四项、颈动脉超声等都能起到一定的预测预警作用。心梗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是‘红旗飘飘’:心电图ST段有明显的弓背抬高。

第四,练就发现危险的眼睛,与时间竞赛。心梗的典型症状有胸骨正中或中间偏左处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伴有出冷汗、恶心等;非典型症状有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老人若出现腹痛等症状,在排除胃肠道疾病后,极有可能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第五,心梗救治记住两个‘120’。心梗发生后,首先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病情和地址。其次,是把握急性心梗发病后最佳救治时间:发病后2小时(120分钟)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胃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普通的胃病,但实际上,胃部无故疼痛可能是心脏病的重要信号。

    与普通的胃病不同,心脏病引起的胃痛通常不会出现剧烈的绞痛和剧痛,而是一种持续的胀闷感,有时还会伴有钝痛、灼热感和恶心等不适。

    据统计,大约有20%到6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先兆症状,如气喘、不能平卧、脉搏异常、四肢发冷等。这些症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尤其是当出现胃痛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发病初期救治不当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避免盲目搬动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激动和兴奋。
    •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合理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如果出现胃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这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自成教授指出,春季老年人血管老化,气温的波动容易导致血压变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李教授强调,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因此,春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并定期检测血压,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家庭,了解心梗和脑中风的先兆症状非常重要。心梗的主要症状是剧烈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烦躁等症状。脑中风则可能表现为突发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等。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和家属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家庭常备急救药物非常重要。常见的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为及时就医争取时间。

    李教授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家庭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李教授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至关重要。

  •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局部缺血坏死的一种情况。

    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患者需要立即接受治疗,以挽救心脏功能。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心律失常;ACE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其次,要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劳累过度、暴饮暴食等。最后,要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过程中,医院和科室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先进设备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

    总之,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严重威胁之一,一旦发生,及时进行支架或溶栓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即便经过放支架或溶栓治疗,仍有高达37%的患者出现心肌无再流现象,即心肌并未恢复有效血流灌注,严重可导致死亡。针对这一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心络胶囊可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为心梗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传统方法主要针对冠状动脉狭窄,而研究表明,微血管障碍和冠脉痉挛也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中,微血管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心肌无再流。这一现象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尤为突出,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通心络:改善微循环,预防心梗

    杨跃进教授团队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改善冠脉微循环,从而有效防治心梗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的患者,其无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均明显缩小,疗效确切。

    预防心梗,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除了药物治疗,预防心梗也至关重要。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伟康教授提醒,寒冷天气和过度劳累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未来展望

    通心络胶囊的研究成果为心梗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未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以期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心梗治疗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当突发心肌梗死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的发生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当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时,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引发心肌缺血。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尽早恢复心肌血供。主要治疗方式包括:

    • 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改善血脂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当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猝然离世,再次将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医学报告显示,金正日多年患有心脏及脑血管疾病。在搭乘野战列车时,突发重症急性心肌梗塞,并由此引发了心源性休克,最终因医治无效去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冬季高发,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及预防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知识普及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也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2. 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吸入;

      4.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

      4.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5. 保持心情舒畅。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科室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协作,主要包括以下科室:

      1. 心内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康复;

      2. 急诊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救治;

      3. 康复科:负责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复治疗。

  •   在心脏疾病中,心肌梗死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心脏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病变。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的1~2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案例:

      李先生,45岁,一位长期吸烟的男性,一天突然感到剧烈胸痛,伴随出汗和恶心。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心电图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就诊及时,医院启动了绿色通道,迅速进行介入手术,成功开通了阻塞的冠状动脉。术后,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他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及时救治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性。延误时间每延长3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就会增加7.5%。因此,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建议:

      1.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5.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6.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二度型窦房阻滞是一种常见的窦房结功能障碍,它指的是心脏节律的异常,导致心率减慢。这种阻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包括:

    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时,可能会影响心脏节律。

    2.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过高,这可能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

    3. 心律失常:一些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等,也可能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引起二度型窦房阻滞。

    5. 其他原因: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二度型窦房阻滞。

    对于二度型窦房阻滞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其原因和症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二度型窦房阻滞的日常保养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方面: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3. 适当运动: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问题。

  • 心肌梗塞,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严重类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除了急性期的痛苦外,心肌梗塞的后遗症也令人担忧。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塞的后遗症及其表现,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心肌梗塞后遗症的主要表现

    1. 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后,由于心肌细胞损伤、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对于轻微的心律失常,患者无需过度担心,但若出现频发且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

    2. 室壁瘤

    室壁瘤是心肌梗塞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由于梗塞区域心肌细胞坏死,导致局部心肌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患者可使用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预防心室重构,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

    3. 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后,心脏功能受损,射血分数降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使用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治疗心力衰竭,缓解症状。

    4.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后,梗塞区域心肌细胞持续缺血缺氧,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治疗心肌缺血,预防血栓形成。

    5. 心脏扩大

    心肌梗塞后,心脏功能受损,心脏逐渐扩大,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患者可使用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治疗心脏扩大,减轻心脏负担。

    二、心肌梗塞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

    (1)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2)戒烟限酒;(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2)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三、心肌梗塞的康复

    1. 心理康复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 生活方式康复

    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3. 医疗康复

    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开合,进而引起心脏功能障碍。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瓣膜疾病,它是由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本文将介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帮助患者了解这一疾病。

    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

    1. 症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

    2. 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心脏听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的情况,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

    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风湿药、抗凝药等,可以缓解症状、预防血栓形成等。

    2.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补、瓣膜置换等。

    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预防

    1. 避免感染:感染是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原因,因此要避免感染。

    2.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瓣膜疾病的症状。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瓣膜疾病的症状。

    4. 积极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减轻瓣膜疾病的症状。

    总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以改善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