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梗打通血管抓住“半小时”

心梗打通血管抓住“半小时”
发表人:李光娟

  在心脏疾病中,心肌梗死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心脏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病变。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的1~2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案例:

  李先生,45岁,一位长期吸烟的男性,一天突然感到剧烈胸痛,伴随出汗和恶心。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心电图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患者就诊及时,医院启动了绿色通道,迅速进行介入手术,成功开通了阻塞的冠状动脉。术后,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他逐渐恢复了健康。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及时救治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性。延误时间每延长3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就会增加7.5%。因此,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的相关建议:

  1.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注意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5.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6.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效率。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肌梗死,又称急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当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或平躺,避免心脏负担加重。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剧烈疼痛、左肩或左臂放射性疼痛、牙痛、背痛以及上腹部剑突下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患者可采取以下自救措施:1.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增加心脏血液供应,缓解心肌缺血症状;2.嚼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3.保持冷静,避免紧张、焦虑情绪,以免加重病情。

    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是常见的急救药物,患者应随身携带,以便在突发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改善心肌供血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少数患者。

    心肌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2.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3.适量运动,增强体质;4.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了解心肌梗死的症状、自救方法及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猝死事件令人担忧。本文将从心肌梗死的病因、猝死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心肌梗死的病因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二、心肌梗死猝死的原因

    1.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2.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损伤,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引发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 心源性休克: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下降,引起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心源性休克。

    4. 心脏破裂: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损伤,坏死的心肌较脆弱,无法承受心肌收缩时血流的冲击,可能导致心脏破裂,引起心衰或休克死亡。

    5. 栓塞:左室内的附壁血栓或下肢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6.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肌梗死可能导致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引起急性二尖瓣反流,短时间内可发生肺水肿而死亡。

    三、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1. 疼痛:多数患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抽搐、二便失禁等症状。

    四、心肌梗死的治疗

    1. 急诊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心脏搭桥手术、放支架以及溶栓手术,旨在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

    2.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ACEI类药物等,旨在预防血栓形成、减轻心脏负担、保护心肌等。

    3.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旨在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

    五、心肌梗死的预防

    1.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

    2.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4. 心理疏导: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并发症心脏破裂(CR)更是危及生命。据研究,AMI院内死亡患者尸检时,CR检出率高达60%,其中70%的CR患者表现为猝死,死亡率高达90%。目前,CR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给临床救治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第十三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聂绍平教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现状、临床对策及进展进行了深入剖析。CR分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破裂、乳头肌断裂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例如,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心跳骤停,而室间隔破裂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和新出现的全收缩期杂音。

    CR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低体重、首次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快、收缩压低等。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声学造影和心室造影等。针对CR的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但手术风险大,预后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未来,CR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临床诊疗流程、构建CR的早期预警体系、建立早期诊断方法、完善急诊救治体系、建立精准的治疗流程以及加强CR发病机制研究等。

    对于AMI患者,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降低CR的发生风险。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该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手术,最终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完成了手术,并逐渐康复。

    患者54岁,突发心前区压榨样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然而,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手术。在病情加重后,患者家属才同意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成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经过连续30分钟的抢救,患者最终恢复心跳。

    术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并接受了二次心脏介入手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危疾病,患者发病时,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就医,接受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心病等疾病,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更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然而,网络上却流传着一些关于心梗急救的‘偏方’,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拍打疗法’。声称在心梗发作时,通过拍打胳膊肘内侧可以缓解症状,甚至疏通血栓,让心脏恢复血流。

    那么,这种‘拍打疗法’真的有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解读。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立颖指出,心梗的发生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拍打胳膊肘内侧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心脏,也无法疏通血栓,因此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遇到心梗发作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急救呢?陈立颖提醒,首先应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一片,每隔5分钟服用一次,最多服用三次。

    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时,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发生意外。

    此外,预防心梗的发生也非常重要。专家建议,平时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定期进行体检。

  • 春天,万物复苏,但也给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两大类。

    翟大伯是一位68岁的吸烟者,五年前开始出现胸口闷痛、呼吸困难的症状。他前往医院检查,心电图显示心脏供血不足,怀疑是冠心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翟大伯的冠状动脉完全正常,没有堵塞,甚至没有狭窄。医生建议他服用预防冠心病的药物,并注意饮食起居。

    然而,三年前,翟大伯再次出现胸痛症状,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他的冠状动脉仍然正常。医生解释说,这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坏死。冠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在某些诱因下发生剧烈收缩,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去年春天,翟大伯再次出现胸痛症状,第三次住进医院。医生发现他的两根重要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痉挛,几乎完全闭塞。医生立即进行扩血管治疗,胸痛得以缓解。出院后,翟大伯牢记医生的告诫,坚持服药,注意保暖,低脂饮食,戒烟戒酒,再也没有胸痛发作。

    红会医院心内科隋向前主任指出,春季是冠脉痉挛的高发季节,冠心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他提醒,冠心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两大类。其中,冠状动脉痉挛约占冠心病的十分之一,主要诱因是气候突变、吸烟和情绪激动。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春季防冠脉痉挛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 遵医嘱,按时服药。

    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在AMI的治疗过程中,血钾水平的控制至关重要。然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最新发表的研究指出,目前针对AMI患者血钾水平的治疗指南存在过时和目标值设定过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该研究回顾分析了2000年至2008年间美国67家医院收治的38,689例AMI患者,发现血钾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血钾水平在3.5~4.5 mEq/L的患者死亡率最低,而血钾水平≥4.5 mEq/L或<3.5 mEq/L的患者死亡率均较高。研究还发现,即使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肾小球滤过率等潜在混杂因素后,这一关联依然存在。

    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补钾可能并不是治疗AMI的最佳选择。血钾水平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因此,在治疗AMI患者时,应避免将血钾水平控制在4.5 mEq/L以上。同时,也应避免血钾水平过低,尤其是在具有持续明显心室异位或其他高危特征的患者中。

    针对这一研究结果,专家们呼吁,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AMI治疗指南,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血钾水平控制标准,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除了血钾水平的控制,AMI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ACEI类药物等。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为了降低AMI的发病率,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预防AMI的重要措施。

  • 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本文将介绍心梗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梗,提高防范意识。

    一、心梗的病因

    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壁增厚,血管腔狭窄,容易发生斑块形成和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梗。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心梗。

    3.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梗。

    4.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梗。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梗病史的人,更容易发生心梗。

    二、心梗的症状

    1. 胸痛:胸痛是心梗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胸骨后,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呼吸困难:心梗会导致心肌缺血,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3. 恶心、呕吐:心梗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出冷汗:心梗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出冷汗等症状。

    三、心梗的治疗方法

    1. 紧急救治:心梗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吸氧、止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2. 血管开通:血管开通是治疗心梗的关键,常用的方法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

    3. 心脏康复:心梗患者康复期需要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治疗等,以提高生活质量。

    四、心梗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

    2. 适量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预防心梗发生。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症状识别以及预防措施。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1. 立即停止活动:一旦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应立即让患者停止一切活动,采取平卧或半卧位。

    2. 稳定情绪: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3. 高流量吸氧:有条件者可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缺氧症状。

    4.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5. 及时送医: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6.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突然倒地、面色口唇发绀、呼之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争取抢救时间。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识别

    1. 胸闷、胸痛: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可能位于胸骨后、左肩、左臂等部位。

    2. 呼吸困难、出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

    3.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

    4.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炸鸡,这道看似美味诱人的食物,却隐藏着健康隐患。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患心肌梗死的案例屡见不鲜,这背后与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

    近日,一名年轻的研究生因急性心肌梗死晕倒,经过检查发现,其胆固醇水平高达正常人的3倍之多。究其原因,竟是长期沉迷于炸鸡、烧烤等高脂肪食物。

    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的严重疾病。高胆固醇血症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增加心梗风险。

    除了炸鸡,其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奶油、黄油等,都应尽量避免。那么,如何预防高胆固醇血症,降低心梗风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糖、高盐的食物。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梗风险,应尽量避免。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6. 积极治疗:如果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