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产毒素干细胞或可彻底摧毁脑部肿瘤细胞

产毒素干细胞或可彻底摧毁脑部肿瘤细胞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近年来,脑部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然而,一项新的研究为脑部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创新的方法,利用产毒素干细胞来抵御脑部癌症。这种方法通过将杀灭癌细胞的疱疹病毒装载于干细胞上,使干细胞能够产生并释放杀肿瘤的毒素,从而清除小鼠脑部的癌细胞。

神经学家Khalid Shah指出,传统的杀癌细胞毒素在治疗多种血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尚不明确。由于癌症不易靠近,且毒素半衰期较短,因此治疗难度较大。然而,他们发现干细胞可以用于持续运输治疗性毒素至大脑肿瘤,发挥杀肿瘤效应。通过制造对毒素产生抗性的干细胞,科学家们能够促进干细胞产生并释放毒素,从而杀灭癌细胞。

这项研究中的关键在于对毒素有抗性的干细胞具有额外的遗传代码,能够促进干细胞产生并释放毒素。这种特殊的干细胞在遇到毒素时会将其释放出来,从而杀灭癌细胞。Shah表示,他们已经对脑癌小鼠进行了临床试验。在切除小鼠脑部肿瘤后,他们将干细胞包裹入胶囊中,移植入小鼠的大脑肿瘤切除腔中。结果显示,移植入的干细胞能够产生并释放毒素,杀灭小鼠脑部残留的癌细胞,并增加小鼠的生存期。

下一步,研究者计划将这种释放毒素的干细胞与一系列不同的干细胞疗法相结合,以增强其对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的作用。他们预测,这些疗法将在5年内进入临床阶段,为脑部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这项研究为脑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问世,为脑部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脐血病疾病介绍:
红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红白血病是很少见的病例,占急性白血病的3%~5%,其中60%~70%为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反复感染等,较难治愈,常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化疗以减缓患者病程发展,延长患者寿命,预后不佳。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一种起源于髓系细胞的恶性血液病,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疾病以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为特点,患者常常出现贫血、出血、发热和感染等症状。

    贫血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疲劳、乏力、呼吸短促、耳鸣等症状。出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发热和感染也是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不规则发热,且容易发生感染。

    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化疗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白血病细胞,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靶向药物和维甲酸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和自体干细胞移植。

    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保证营养摄入。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到专业的血液科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病魔。

    总之,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许多患者可以获得缓解甚至治愈。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5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网、广东省抗癌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广州白血病学术研讨会暨2013羊城血液论坛上,多位专家教授对血液肿瘤及其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国血液肿瘤学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上,广东省抗癌协会免疫和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夏建川教授分享了体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体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颖的肿瘤治疗模式,它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修饰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体细胞免疫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 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体细胞免疫治疗可以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2. 毒副作用小:体细胞免疫治疗使用的患者自身免疫细胞,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小。

    3. 长期疗效:体细胞免疫治疗可以建立长期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防止肿瘤转移和复发。

    4. 预防肿瘤:体细胞免疫治疗可以用于肿瘤预防工作,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夏建川教授指出,随着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有望成为最终攻克癌症的方法。

  • 近年来,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疾病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因子无法正常激活,从而引发出血症状。虽然VKDB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其严重程度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K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因此,美国医师协会建议在新生儿出生时注射一剂维生素K,以预防VKDB的发生。

    然而,由于一些关于疫苗和毒素的错误信息,许多家长担心注射维生素K的副作用,选择放弃这一预防措施。这导致VKDB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给新生儿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报道,未注射维生素K的婴儿患VKDB的几率是注射过维生素K婴儿的81倍。尽管VKDB的患病率较低,但医生们仍然强烈建议在新生儿出生时注射维生素K,以确保婴儿健康成长。

    此外,CDC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放弃注射维生素K的原因包括担心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注射带来的不必要影响以及希望减少孩子接触“毒素”的机会。然而,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注射维生素K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为了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降低VKDB的发病率,建议家长在医生的建议下,为新生儿出生时注射维生素K,以预防这一罕见的疾病。

  • 血液,被誉为生命的源泉,它承载着氧气和养分,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能量和营养。血液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水平,因此,保护血液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血液健康,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富含铁、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蛋类、豆制品、绿叶蔬菜、水果等,都是血液健康的好帮手。此外,戒烟限酒也是保护血液健康的重要措施。

    胃肠是血液健康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胃酸能够帮助铁的吸收,胃粘膜分泌的粘蛋白则有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因此,保护胃肠健康,积极治疗胃肠疾病,也是保护血液健康的重要措施。

    药物也可能对血液健康造成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贫血等血液疾病。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医嘱,避免滥用药物。

    此外,接触放射性物质、苯的氨基和硝基化物、砷化氢、苯胺、硝基苯等物质,也可能对血液健康造成损害。因此,要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保护血液健康。

    除了以上措施,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血液疾病,也是保护血液健康的重要手段。

  • 近年来,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家长对于孩子患上白血病感到担忧和恐惧,甚至将其视为不治之症。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童白血病并非无药可救。

    据了解,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感染、放射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为了避免孩子患上白血病,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2. 注意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3.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

    4. 注意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白血病,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目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其中,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缓解病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

    大连儿童医院血液科医生刘伶表示,目前我国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3-5/10万。虽然近年来儿童白血病患儿数量有所增加,但这可能与医疗水平提高、大连接诊外来患者增多有关,并不能单纯认为白血病患儿增多。

    总之,儿童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家长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预防措施,降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率。

  • 近年来,中国乡村儿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愈发严重。为缓解这一困境,由邓飞等公益人士发起、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组织执行的“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以下简称“大病医保”)于7月18日正式启动。

    “大病医保”旨在为乡村儿童提供一份免费医疗保险,帮助他们获得医疗资金和公平的医疗机会。该项目首批试点在湖北省鹤峰县开展,为出生日期在199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的所有儿童提供最高20万元的商业医疗保险,保费每人每年75元。

    据悉,大病医保项目已向首位患者白血病患者进行最高20万元的保险赔付。目前,项目已覆盖试点地区2万名适龄儿童。

    “大病医保”项目采用三种模式:基金筹资、政府出资主导、爱心企业或企业家出资。项目发起人邓飞表示,项目会努力做好,遇到困难也不会出现商业问题。

    中国乡村经济贫困,儿童大病医疗问题突出。据相关统计,中国因疾病死亡的农村儿童中,50.5%未得到治疗或仅在门诊治疗。贫困地区儿童重疾死亡率高达54%,比城市儿童高出约9倍。

    “大病医保”项目的启动,为中国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 0-3岁的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因此,营造一个绿色、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环保建材是关键。应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石材、油漆、胶类等材料。地面材料可以选择实木地板或环保地毯,墙面则可以使用环保型织物墙纸或低VOC涂料。此外,灯具的选择也应考虑光线柔和、不刺眼。

    其次,施工过程同样重要。应选择加工工序少的装修材料,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同时,装修完成后应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有害物质浓度。

    此外,还应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检测部门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室内环境符合国家标准。

    最后,家长应关注婴幼儿的日常护理。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地毯和玩具,避免婴幼儿接触有害物质。

  • 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我国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约为3/10万~5/10万之间,即600万少年儿童中约有1800至3000白血病患儿,且每年新增约100余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儿童白血病的高发呢?专家指出,儿童白血病发病原因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史、染色体异常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辐射、化学物质等。其中,环境污染对儿童危害更大。

    为了预防儿童白血病,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2. 减少儿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油漆、涂料等。

    3. 避免儿童接触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等。

    4. 做好儿童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5. 增强儿童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6. 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病情。

    除了以上预防措施,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生活习惯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心理方面,要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避免心理压力过大。

    4. 疾病防治方面,要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

    5. 家庭氛围方面,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 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由于某些特定因素引发的,例如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虽然它本身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了解其与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对于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诊断类白血病反应时,医生会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血液检查结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鉴别要点:

    1. 病史: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有明确的诱因,如感染、药物等。而白血病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

    2. 血液学检查:类白血病反应时,白细胞计数通常显著升高,但不会出现明显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此外,中性粒细胞可能存在毒性颗粒和空泡等改变。

    3. 碱性磷酸酶活性: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通常升高,而白血病则降低。

    4. Ph染色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内可见Ph1染色体,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无。

    5. 原发病灶:恶性肿瘤不仅可能导致类白血病反应,还可能发生骨髓转移。因此,需要寻找原发病灶,以便及时治疗。

    对于疑似类白血病反应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以下检查:

    1.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等。

    2. 血小板计数:检查血小板计数是否正常。

    3.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估中性粒细胞的活性。

    4. 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和染色体。

    5.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寻找原发病灶。

    总之,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对于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充满疑惑。其中,关于“炖煮过度肉易致癌”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广泛讨论。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可靠呢?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从营养学、烹饪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肉类烹饪与健康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炖煮过度的肉并不会直接致癌。根据营养专家夏朋滨的研究,炖煮过度的肉只是会让肉中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并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因此,大家不必对此过于担忧。

    然而,过度烹饪的肉,如烧焦的肉,确实存在致癌风险。这是因为烧焦的肉中会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烧焦,保持肉质的鲜美和健康。

    除了烹饪方法,腌制肉类也可能增加致癌风险。腌制肉类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在食用腌制肉类时,应适量,并注意烹饪方式,如蒸煮或煮熟,以降低致癌风险。

    此外,瘦肉虽然营养丰富,但过多食用也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过多摄入蛋氨酸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此,食用瘦肉时应适量,并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在烹饪肉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2. 选择新鲜、安全的肉类,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肉类。

    3. 烹饪方法多样化,如蒸、煮、炖、烤等,避免过度烹饪。

    4. 注意食物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总之,关于“炖煮过度肉易致癌”的说法,大家不必过于担忧。通过科学合理的烹饪方法和饮食搭配,我们可以享受美味的同时,保障身体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