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老缠着妈妈怎么办

孩子老缠着妈妈怎么办
发表人:绿色医疗倡导者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1岁至2岁的幼儿,会表现出对母亲的极度依赖和依恋,表现为时刻想要粘在妈妈身边,甚至在妈妈离开时哭闹不止。例如,一位名叫Purene的小男孩,1岁半时突然变得非常黏妈妈,无论是下班回家还是国庆长假期间,都几乎寸步不离。这让妈妈感到担忧,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黏妈妈是正常的依恋行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玉玮教授指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尤其在1岁至2岁期间,孩子会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的强烈依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王教授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1. 逐步引入其他照顾者:让孩子逐渐适应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亲人或其他保姆的接触,拓宽孩子的社交圈。

  2. 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独立性。

  3. 经常带孩子外出: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环境,让孩子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

  4. 提供丰富的环境和独立空间: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玩具和书籍,鼓励孩子独立玩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5. 避免让孩子形成痛苦的分离经验:家长要避免突然离开孩子或欺骗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王教授强调,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让孩子逐步适应与父母的短暂分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越来越强烈,不愿离开家人。然而,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离别,如妈妈上班、爸爸出差等。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分离,克服依恋,成为父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避免过冷或过热。让孩子提前了解离别的原因和具体时间,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二、直面离别,学会疏导

    离别时,父母应避免偷偷离开,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温暖。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情绪特征,引导他们走出不愉快的心情。

    三、离别后的安抚

    当一方离开时,留守一方应及时安抚孩子,让他们明白离别不是永久的。通过游戏、画画等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适应分离。

    四、预防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分离焦虑:

    1. 加强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我照顾;

    3. 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离别,树立积极的心态。

    总之,面对孩子的离别,父母应以理解和关爱为出发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儿童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在与亲人分离时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症状,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沟通交流:父母应当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充分了解分离焦虑症的成因和症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助于避免误解和责骂,让孩子逐渐克服心理上的焦虑。

    2. 运动训练:通过参与户外运动,如爬山、打球等,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还能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改善分离焦虑症状。同时,运动有助于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缓解焦虑情绪。

    3. 心理治疗: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通常包括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医生会引导孩子识别和面对自己的恐惧,帮助他们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减轻焦虑症状。

    父母在孩子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这对于缓解孩子的焦虑症状至关重要。如果孩子的焦虑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症的症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 儿童癔症,又称为儿童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在分离父母或亲人时出现极度焦虑、恐惧、情绪波动等症状。在哈尔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儿童癔症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以下是针对哈尔滨夏季儿童癔症的一些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预防措施
    1. 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独立性。
    2. 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3. 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4. 加强户外活动: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癔症症状。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孩子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预防癔症发作。
    二、治疗策略
    1.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情绪。
    2. 家庭治疗: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3.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
    4. 行为矫正:通过行为训练、奖励机制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应对能力。
    5. 社会支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参加相关的社会支持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二年级男孩的上学问题,会引发一场家庭危机。我的儿子,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最近他却变得异常敏感,总是怕见人,不想上学。每天早上送他去学校,都是一场斗争。有时候他甚至会在教室门口停下来,深吸两口气,然后冲进教室,随后又跑出来。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我和他的老师都束手无策。

    我带他去看了心理科的医生,医生说他缺乏安全感,需要家长多陪陪他。但是,这并没有解决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搜索“儿童脾虚怎么调理”,无意中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我决定试一试。

    通过视频问诊,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她详细询问了我儿子的症状和日常生活,包括他是否有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等问题。最终,她诊断出我儿子可能患有分离焦虑症,并建议我们带他去儿童心理门诊治疗。

    虽然我们所在的德州没有儿童心理门诊,但医生告诉我们可以远程治疗。我们选择了视频问诊,医生和我儿子一起进行了几次治疗。现在,我的儿子已经能够正常上学了,虽然偶尔还会有情绪波动,但总体来说,他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开朗。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是多么的重要和便捷。它不仅可以为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

    分离焦虑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分离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孩子对与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的分离感到过度担忧和恐惧,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入睡困难、厌学等症状。 推荐科室 儿童心理门诊 调理要点 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和作息时间表; 2.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提供安全感和支持,例如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游戏等; 4.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5.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 幼儿入园焦虑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呢?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宝宝缓解入园焦虑,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入园焦虑是正常现象。孩子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会感到害怕、焦虑和不安。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1. 提前适应分离:在入园前,家长可以逐渐延长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适应。例如,可以让孩子独立玩耍、阅读等,或者让其他家庭成员帮忙照看孩子。

    2. 认识新朋友:鼓励孩子结识新朋友,在幼儿园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环境。

    3. 学会表达需求: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有助于孩子在幼儿园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4. 提前训练生活技能: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上厕所等,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5. 做好心理准备:家长可以通过讲述幼儿园的故事、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等方式,帮助孩子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乐观态度: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不要表现出焦虑情绪。

    2. 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3. 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共同帮助孩子适应。

    4.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孩子们能够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快乐地开始幼儿园生活。

  •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幼儿园迎来入园高峰。许多孩子初入园哭闹不止,家长们也跟着焦虑。本文将探讨孩子入园哭闹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

    一、孩子入园哭闹的原因

    1. 环境陌生: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存在差异,孩子需要时间适应。

    2. 独立性不足:孩子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独立性不足,容易产生焦虑。

    3. 社交能力不足:孩子社交能力不足,难以融入集体,产生孤独感。

    4. 家长过度关注: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情绪,导致孩子更加焦虑。

    二、应对孩子入园哭闹的方法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

    3.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4. 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共同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5. 适当安抚孩子情绪:当孩子哭闹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三、避免以下错误做法

    1. 过度满足孩子:不要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就满足,以免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2. 过度关注孩子:不要孩子一哭就立即满足,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 忽视孩子的感受: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要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4. 家园不一致: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以免孩子产生困惑。

    5. 过度溺爱:不要过度溺爱孩子,以免孩子缺乏独立性。

  • 从居家生活到幼儿园,孩子们面临着精神上的“断奶”。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入园关,家长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做好入园准备。

    首先,针对孩子入园时可能出现的哭闹问题,家长要积极引导,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可以多跟孩子谈论幼儿园的乐趣,避免消极引导,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同时,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舍和担忧,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其次,针对孩子入园后可能出现的午睡困难,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准时午休的习惯。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穿着,避免孩子因为饮食不当或穿着不适而影响午睡。

    此外,孩子在入园后可能会出现生病的情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穿着,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水分摄入,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矛盾,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处理冲突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总之,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入园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关,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 父母离异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广医一院临床心理科余金龙主任指出,父母离异后与母亲生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父亲的缺席和母亲过度控制是重要因素。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信心和责任感。而母亲如果控制欲望过强,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如何预防离异后与母亲生活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首先,母亲应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与父亲多接触。其次,母亲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痛恨丈夫,避免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此外,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并非因为孩子,父母依然爱他们。最后,母亲要避免过度控制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此外,以下建议也有助于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1.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和承担责任。

    2. 鼓励孩子多与亲人、朋友接触,拓展人际关系。

    3. 选择阳光、包容的治疗师进行心理治疗。

    4. 母亲在再婚时要处理好与继父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5. 母亲要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

  • 李阿姨是一位全职妈妈,她的女儿小丽今年3岁,却一直有个奇怪的毛病,那就是只要离开妈妈去幼儿园,就会生病。

    李阿姨带着小丽来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她,小丽得的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出现的焦虑情绪,表现为哭泣、不安、拒绝进食等。

    医生建议李阿姨,首先要了解小丽生病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离开妈妈。

    于是,李阿姨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她发现,自己平时工作太忙,很少陪伴小丽,导致小丽缺乏安全感。

    为了帮助小丽克服分离焦虑,李阿姨开始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小丽,陪她玩耍、讲故事、做游戏,让小丽感受到妈妈的爱。

    此外,李阿姨还尝试了一些方法来帮助小丽克服分离焦虑,比如:

    • 逐渐延长小丽离开妈妈的时间,让小丽逐渐适应与妈妈分离。
    • 让小丽在幼儿园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减少她对妈妈的依赖。
    • 教会小丽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想象游戏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丽的分离焦虑得到了明显改善,她不再害怕离开妈妈去幼儿园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要首先了解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育儿方式,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 幼儿分离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挣扎、啼哭、拒绝他人靠近等,当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会产生与其发育水平不相称的过度焦虑情绪。这种焦虑通常表现为哭闹、拒绝父母离开视线、不愿意上幼儿园等。严重时,可能会伴随头疼、胃疼、睡眠障碍等生理反应,以及腹痛、腹泻等躯体症状。家长应重视儿童早期分离焦虑,及时进行关注和处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例如,在儿童上幼儿园时,家长可以采取逐步分离的方式,如先陪伴半天,再逐渐分离,以减轻儿童的焦虑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