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儿药物如何“捏”着用?

小儿药物如何“捏”着用?
发表人:秒懂健康

   小儿用药剂量问题,是给父母出的一道难题,很多父母把握不好尺寸。不少药品说明书对儿童的用药都简单地描述为“儿童酌减”或“遵医嘱”,专家指出,儿童用药不能简单的“酌减”。所以,爸爸妈妈们在给小儿用药时一定要谨慎。

  小儿用药为何“处处碰壁”?

  由于儿童用药剂型、规格普遍缺乏,现在不少医生在给孩子用药时,不得不按照孩子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折算”,将成人药剂的1/2、1/4甚至1/8量给孩子服用。“很多家长掌握不好剂量,安全隐患大,浪费也不少。”一些药品说明书中提及儿童的用法、用量大都是“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等字样描述,过于简单,如此用药没有安全保障。许多药品也没写是否适用于儿童,不良反应也不明确。

  这些情况直接导致了如今儿童用药的严重成人化。因为简单的“酌减”成人药剂用量,或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折算”,其实就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换算,在专家看来,这实际上是“教条地把儿童当作按比例缩小的成人,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生理特点”。如此粗暴“酌减”、“折算”用药,后果可能十分严重,一些药效独特的药品如地高辛、西地兰、氨茶碱等,在临床上一旦掌握不好用量,就容易导致儿童中毒。

  小儿用药剂量非小事,计算公式教你“捏”着用

  专家表示,由于儿童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等均随年龄增加而改变,不同年龄儿童用药剂量差别很大。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很多,包括根据体重、体表面积计算;或以年龄估算等。

  【根据体重计算】

  科学的计算方法是: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

  若不清楚小儿的体重,可根据以下公式来估算:6个月以内体重(千克)=月龄×0.6+3;7~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0.5+3;一岁以上体重(千克)= 年龄×2+8。

  在已知成人剂量,且说明书未规定小儿用药剂量(按公斤体重)的情况下,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简易快速计算】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且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岁以内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0.01×(月龄+3);1岁以上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0.05×(月龄+2)

  【小儿中药剂量的计算】

  一般按年龄分成4种。即1岁以下者用成人量的1/4,3~4岁用成人量的1/3,4~7岁用成人量的1/2,7~15岁用成人量的2/3,15岁以上按成人量。

  39健康网小编温馨提示:给小孩用药一定要慎重,剂量要准确,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尽快扭转儿童用药成人化现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医院推荐专家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谢红霞 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儿科

    每个宝宝的到来都是天使般的降临,新父母可能会对宝宝的许多东西不熟悉,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一不小心就会受风或者被传染,会感冒,那么小儿感冒发烧该吃什么药呢?儿童的体质和成人不同,所以不能按成人的药品喂宝宝,不然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感冒了要先去看医生感冒发烧是说什么原因引起的,病毒感染或者是细菌感染,可以通过化验血常规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若是病毒性感冒,可以服用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利巴韦林颗粒或者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或者医生建议的其他药品治疗, 其中儿童医院常开的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纯中药制剂更安全,有明确的新生儿用法用量,甜橙口味也比较好喂服.其含有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等成分,可以起到解热、抗病毒、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对改善宝宝咳嗽、咳痰等咽部症状,治疗儿童外感发热有效率高达93.33%,甜橙口味,易于宝宝服用。另外就是细心照顾好宝宝,注意宝宝生活的环境温度和饮食,一般经过七至十天的调养,感冒应该就好了.如果是细菌引起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消炎药治疗. 饮食要清淡,多给宝宝饮水。

    对于儿童感冒吃药的问题,家长要注意这三点,第一是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的感冒药,不能根据成人的药品买,其次就是要听专家的建议选择安全的儿童感冒药,最后就是细心照料感冒中的宝宝。

    另外,儿童感冒服用药物,要注意以下:

    1、服用药品的剂量要合适,吃药的时间不要过长,是药三分毒。

    2、服药期间应该多给宝宝饮用白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但不得饮用橙汁等色素饮料,会加重宝宝的病情。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能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家长买药时要注意告诉医生宝宝的年龄。

    4、退热药不能和碱性药一起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碱性药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宝宝生病会让父母恐慌,但不要太着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听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平日里药对宝宝悉心照顾,注意宝宝的体温和饮食状况,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 小孩一不小心就会吃多了,出现消化不良,中医称为积食、食积。药店里五花八门治疗小儿积食的中成药,怎么选择?有何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脾(胃)常不足”的特殊生理特点,极易为饮食积滞所伤,损伤脾胃。五脏相互联系,一脏受损,可连累其他脏器,比如,积滞化热,若犯肺可出现咳嗽;若热扰于心,可导致烦躁夜眠不安等。

     

    目前市场上用于小儿积食的中成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消食导滞剂、消食健脾剂、消痞化积剂。但使用时要注意,不可把其作为日常食品给小孩长期食用。因为,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长期大量服用或习惯性地服用,容易使儿童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停药后消化力减弱现象而影响正常发育。

     

     

    消食导滞剂

     

    该类中成药主要以消食行气的中药组成,比如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陈皮等,具有消食、行气、和胃的作用。适用于单纯性积食,且尚未出现明显的脾胃虚弱症状,症见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市场上此类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大山楂丸、小儿消食片等。

     

    消食健脾剂

     

    该类中成药常在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等消食药的基础上加以人参(党参、太子参)、茯苓、黄芪、薏苡仁、山药、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具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利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积食,症见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精神困倦、体弱无力、面黄肌瘦。市场上该类中成药包括健胃消食片、小儿健脾丸、参苓健脾丸等。

     

     

    消痞化积剂

     

    该类中成药由消食药、泻下药、清热药、行气药以及少量的破血消瘕药组成,其中泻下药如大黄、牵牛子、巴豆霜等;清热药如黄连、黄芩、连翘等;行气药如陈皮、香附、枳实、槟榔等;破血消癃药如三棱、莪术、鳖甲等。该类成药具有消食化滞、泻火通便、化积除疳的功效,适用于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及小儿疳证,症见不思饮食、烦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面黄肌瘦。

     

    市场上此类中成药包括枳实导滞丸、化积口服液等。消痞化积的中成药不宜久用,中病即止,当体内积滞消除应换用其他消食健脾之品,以恢复脾胃功能。

  • 家有儿女,孩子生病是最让父母操心的事了,一旦有个感冒、咳嗽比较严重的情况时,免不了要给孩子吃点药来治疗,一般常用药家长平时只要根据孩子情况给孩子按量服用就行,但如果需要用到处方药的话,就必须遵医嘱了。

     

    儿童特殊的体质与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用药需要“量身定做”,所以家长在为孩子挑选药品时,最好选用带有“儿童”、“小儿”等字样的儿童专属药,这类药物不仅对儿童用药的剂量有较为精确的说明,其成分、剂型等也更适宜儿童使用。但因为儿科专用药物非常少,很多药物说明书会在用法用量里写“儿童酌减”的备注,其剂量可以参照如下介绍的方法,确保用准药量。

     

     

    常见4种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方法:

     

    1.按体重计算。按照说明书毫克(剂量)/千克(体重)计算好药物剂量,在病情轻者剂量相对减少。年龄稍长的儿童有时按体重计算后其剂量有时会超过成人量,只要给药量不超过成人量的下限即可。

     

    2.按年龄计算。药物说明书上会标明各年龄的剂量,按此法计算的药物剂量往往不需要十分精准,最多不能超过成人量。

     

    3.以成人剂量为基数折算。计算公式为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千克)/50。如成人剂量为10毫升,5岁小儿体重20千克,则小儿剂量为10×20/50=4毫升。体重偏轻者剂量偏小,体重偏大者剂量偏大。

     

     

    4.以体表面积计算。这个方法比较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为它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关系更为密切,但较为繁琐。常用于抗癌药等对剂量要求非常严格的药物。要根据身高、体重再查体表面积计算用药量。具体方法如下:

     

    体重小于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体重(kg)×0.035+0.1

     

    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体重(kg)-30]×0.02+1.05

     

    总之,儿童服用处方药时应遵医嘱,非处方药可按说明书上的剂量。如果有“儿童酌减”的备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来计算用药剂量,这样才能用准药量。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   消化药:开胃药,如胃蛋白酶合剂;胃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保护胃粘膜药,如思密达;作用于幽门螺旋杆菌,如丽珠得乐,饭前15分钟服用;助消化药,饭后半小时服用,如乳酶生、妈咪爱等。   
      
      止泻药:空腹服用效果较好,作用充分有利于吸收,但不能与乳酶生等活性菌药物同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   
      
      止咳药:多数止咳药为粘膜吸收,故口服后不应立即饮水,半小时后才可饮水。   
      补充钙类和鱼肝油类:目前要求在出生后15天开始服用钙剂和鱼肝油。钙剂的种类很多,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服用时,只当药用,而不能冲水过多或以"糖水"饮用,或与食物,奶等混用,因为这样会降低吸收、降低疗效。   
      
      鱼肝油滴剂1毫升等于20滴(吸管),每瓶10毫升等于200滴。服用鱼肝油需遵照医嘱,按照孩子的体重、年龄计算滴入,切忌多吃,量多会造成鱼肝油中毒,出现前囱饱满、易哭、易激动等症状。   
      
      解热药物:服药后必须多饮水,可使机体大量出汗,排泄毒素,蒸发水分,带出热量,达到降温目的。大多数患儿高热时精神萎靡,此时虽然多睡,但不要因睡觉而影响喝水。因有些孩子就是在睡眠风吹草动出现高热惊厥的。   
      
      下面谈谈药物的保存:   
      
      1、一般药物的保存:如咳嗽、消化药只需放置在阴凉、通风较好处即可。   
      2、药与瓶外标签一定要一致:药换瓶后应立即将新标签写上,原标签撕下,以免造成误服,产生不良后果。   
      3、成人的药一定要戌小儿药分开保存,以免误服。   
      4、药物保存要有专柜、专箱,放在小儿不易拿取的地方。

  •   保婴丹:可作为常用药物,有病时按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无病时可两个星期按说明的一次药量的1/2服用。

      五宝散:该药的用处比较多,主要对于由于寒热引起的孩子肚子痛非常有效。

      宝宝一贴灵:如果宝宝受了风寒可以贴一下,但在使用时要确认宝宝对该药是否有反应,应该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看一下,最多贴2个小时,不要按说明书上写的贴那么久。

      小儿退热栓:宝宝发烧时可以使用,无副作用,但效果较慢,如果烧的不是很高时使用。

      百服宁:该药对高烧非常有效,尤其是医生说一定要点滴时,39度左右时可以使用,但要比说明书用的剂量要小,因为该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如非万不得已,请勿使用。但要常备。注意:孩子服用该药后,一般都不愿吃东西,会持续一周左右。

      泰诺林:对高烧有效,降温快,如果没超过39度时,请勿使用,切记凡是药效显著的,副作用都会很大。

      强必林:这是小孩子常用的消炎药,对于一般的炎症都比较有效,副作用不大。这是西药阿莫西林。

      新血丹颗粒:该药味特苦,但是如果孩子由于炎症而发烧时,将其与强必林一起服用,效果显著,而且都属重要,没有副作用,但喂药是个难题。

      小儿速效感冒冲剂:这种冲剂有很多厂家,广州星群药厂的最好,感冒初期服用,如果感冒中期服用,效果不明显。

      小儿七星茶:可以平时冲在温水中服用,主要是清凉,尽量不要给孩子喝S板蓝根,夏桑菊等成人清凉用品,容易引起孩子肚痛或者拉肚子。

      珍珠粉末:压惊、清凉,最好是广西的淡水珍珠。常用对孩子的皮肤也有好处,饭不要多用,由于小孩子不容易消化,2周喝一点点是可以的。

      抱龙丸:该药是中药,对孩子受惊、惊闹、夜啼等有效,但太苦

      小儿惊风散:有时孩子会受到惊吓,鼻梁会发青,服用有效。

      儿康宁:小儿夜啼、肚痛、消化不良有效

      消化水、食母生:这是消化药,由于某个阶段孩子消化不是很好时可以服用。

      葡萄糖酸钙:常用补钙品

      鱼肝油:促进钙吸收

      蛇胆川贝液:孩子咳嗽时使用

      咽扁冲剂:孩子喉咙发炎时可以服用

      双飞人:蚊虫叮咬、伤风感冒、肚痛等。由于该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所以孩子不管有什么不舒服,服用2滴,效果不错。

      莪术油:跌打损伤、烫伤,对烫伤最有效,而且不留疤痕。

      以上是比较常用的药物,一般家里要常备些酒精、碘酒什么的,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看说明,有些药是不能给小孩子用的。例如我们常用的花露水、清凉油、万金油等是不能给小孩子用的。即使能用也得用水稀释多少倍。对于这些药物最好不要给孩子用,在小孩用药上主张:

      能不打针就不打针;

      能用中药就不用西药;

      表明小孩要注意怎么怎么用,绝对不用;

      制药厂家尽量是名厂,最好是广西、贵州一带,什么顺德、中山、江门、湛江等地的药一般不买,这不是追求名牌,而是西南一带的药材比较真,加工粗,对孩子有好处,不容易产生抗体,副作用小。

  • 小儿肺炎只要及时发现和有效的治疗,病儿可很快康复。但重症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良。肺炎的治疗原则是应用消炎药物,杀灭病原菌。

     

    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药物,早期治疗、足疗程,可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中医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这里我们就为大家来介绍中医治疗小儿肺炎有哪些方法。


    很多家长都会问,小儿肺炎严重吗?中药如何治疗小儿肺炎的啊?小儿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中最重要的儿科疾病之一,中医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下面就为家长朋友介绍一些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验方,供大家参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把。


    偏方一

     

    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银花,连翘,桔梗,芥穗,鲜芦根。水煎服。

     

    此方适用于小儿里热外寒:症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此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偏方二

     

    太于参、生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陈皮、甘草、半夏各。

     

    此方适用于小儿脾气虚:低热起伏,面色白光白,动测汗出,咳嗽无力,微微气喘,喉中痰鸣,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

     

    此方有益气健脾,调和营卫的功效。具体用量我们建议各位家长根据你的小儿的具体情况来向医生咨询。


    偏方三

     

     

    龙胆草,草栀子,木通,泽泻,生地白花蛇,舌草,黄苓,法半夏,栝萎仁(无药量记载)。水煎服。

     

    此方适用于小儿由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金失肃,因而咳嗽阵作;肝胆火旺则口苦;肝气太过,故胸胁窜痛,性急易怒。方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加小陷胸。


    文中介绍偏方能对小儿肺炎症状起到治疗作用,但是这些偏方需在医嘱下使用,不能自行使用。

     

    以上就是几种民间治疗小儿肺炎偏方,仅供参考,患者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主治医生的同意,才能进行使用。并且因为每个患者的病因不同,因此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一定要到医院做一个检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扑尔敏片,每天每千克体重0.35毫克,分3一4次口服;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人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

    (1)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3)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3、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4、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5、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 作者 | 李奇

    文章首发于 | 儿科李奇大夫

     

    中草药汤剂是目前中医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但是门诊中很多家长咨询如何煎制中药,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喂药困难,所以今天的话题是:小儿汤药的煎服。

     

     

    材料要求

     

    锅:

    煎药时最好用材质安全、受热均匀的砂锅、陶锅及搪瓷锅,不建议使用铁锅、铜锅及铝锅;也不建议使用带油垢的锅,煎药锅最好与烹煮食物的锅分开使用。

     

    水:

    煎药用水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饮用凉水,不要加热水。

     

    药材:

    许多中药都是经过炮制加工过的,无需清洗。

     

     

    常规药材怎么煎?

     

    1、首先将药放入锅内,加入适量凉水,水位要高于药物约2-3cm。

     

    2、浸泡约15-20分钟。(先煎药无需浸泡,可以在煎先煎药时把其它药物浸泡好)

     

    泡药水不必倒掉,浸泡后直接煎煮。

     

    3、开始煎药(头煎药):煎药时先用大火(武火)煮开,再用小火(文火)煮约15-30分钟,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才能彻底溶解出来。

     

    有些药物因质地粘稠、易成糊状,故应频频搅动,以免水干药糊。

     

    解表药和清解药煎药时间要稍短,约10-15分钟,而调理和滋补的中药煎的时间要长,约20-30分钟,具体可遵医嘱。

     

    4、将溶剂倒入盛药容器,在煎药锅中再次加凉水至淹没药即可,重复步骤3,第二次煎药。

     

    煎药一般要煎两次,第二煎不需要浸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在一起,分2-3次服用。

     

    特殊煎法的药物如何煎?

     

    先煎药:需要在煎群药之前先煎煮20分钟后再与群药同煮。

    后下药:在头煎药出锅前5-10分钟放入。

    包煎药:用纱布包裹后再与其它药一起煎煮。

    另煎药:单独煎煮取汁,服用时兑服。

    冲服药:用药液直接冲服,不用煎煮。

    烊化药:放入热水或药液中加热溶化再服用。

     

    药煎糊了怎么办?

     

    倒掉,并且把煎药锅彻底清洗干净,重新取药煎煮。药物煎糊以后,成分会发生变化,切不可因为节省、害怕重新煎药的繁琐等心理而继续服用。

     

    为避免药物煎糊,除选择好的药锅外,还应保持药锅干净,煎药时应专心,期间不时翻动,避免糊底。

     

     

    服药的常见问题

     

    1、服药方法及用量优先遵从医嘱。以下服药方法适用于无严格医嘱的情况:

     

    服用中药汤剂比较困难的孩子,煎药时尽量煎的少一些,可分多次温服,一日服完。

     

    1岁左右的孩子,可煎60毫升,每服10-20毫升,日服3次;

    2-5岁的孩子,可煎100-150毫升,每服30-50毫升,日服3次;

    6岁以上的儿童,可煎2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服2次。

     

    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或发热、饮食不佳者,可减少每次服药量,多次服用,效果更佳。

     

    2、什么时间服药比较合理?

     

    服药时间最好在餐前或餐后0.5-1小时。

     

    对于上幼儿园不方便中餐前后服药的小朋友,通常我们会建议早上上学前、下午放学后,晚上睡觉前服药。

     

    3、服药需要忌口吗?

     

    服药期间,一般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有的需要忌食油煎、油炸、油腻不好消化的食物;有的需要忌食鱼虾螃蟹,牛羊肉,香菜、茴香等发物。

     

    一些特定疾病,比如咳嗽、便秘等,还需要根据病情适当忌口。

     

    另外,服药前后间隔1小时再喝牛奶。

     

    4、是否可以在汤药中加糖调味?

     

    能够顺利服药的孩子,我们不建议加糖。但中药汤剂酸苦,有些孩子难以下咽,适量加糖影响也不大,对于临床上服药困难的孩子我常建议在服药后,再给糖吃,这样可以很快解除口中的苦味。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宝宝们一生病最担心的当然是爸爸妈妈们,尤其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快速准确地应对孩子感冒,除了按医嘱吃药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调理身体,减轻不适症状,尽快痊愈呢?我在这里,给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些护理建议,比如用热毛巾敷孩子的口鼻区域,可以帮助孩子鼻腔通畅一些。

     

    家长们也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方法:

    1、多喝水多休息

     

     感冒本身就会耗费身体里大量的水分,同时,喝水可以帮助身体排出病菌及有害的物质,也能够促进身体内血液循环。感冒后,机体在与感冒病毒的作战中大大消耗了体力,因此人们的抵抗力也随之降低,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迅速地帮助恢复体力,从而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经科学证实,感冒后充足的睡眠对于初期感冒有着实在的缓解效果。秋冬季风寒感冒多,多喝水,多休息,用葱白、生姜熬汤喝,以利发汗降温。

     

    2、盐水漱口

     

    大量的感冒病菌被证明是存在于我们的口腔中,因此,通过生理盐水可以将口腔中的病菌杀死一部分,从而帮助有效地治愈感冒。此外,盐水和人的体液渗透压一样,因此可起到机体平衡作用,并可维护皮肤的屏障作用,间接保护口腔黏膜。生理盐水在家中可自制,只需在自来水中加入少量盐(口味略咸)即可。早晚各一次。

     

    3、温水擦身降温

     

    高烧时可用物理方法给宝宝降温。用毛巾沾温水在宝宝身体上反复擦,主要是动脉搏动处如颈部两侧、腋窝、大腿窝,可使体表温度迅速散发。注意不要用酒精直接擦拭孩子的身体,因为酒精会通过孩子的皮肤进入血液,可能出现酒精过敏或者酒精中毒的情况。

     

    4、按摩鼻沟

     

    用两只手的指肚轻轻按摩鼻翼的穴位迎香穴,可改善鼻子局部血液循环。

     

     

    如果除了单纯的感冒症状没有其他的症状,就不必担心。感冒病程至少要两三天,病毒代谢有个过程,病情的好转也需要时间,治疗用药能减轻症状,但并不能缩短病程,因此,家长要做的是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发展,而不要过早采取过度措施。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