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夏季养生:酷暑时节防猝死

夏季养生:酷暑时节防猝死
发表人:生物医疗创新站

夏季高温多湿,人体为散热而扩张毛细血管,导致血容量不足,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和猝死。

夏季是心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源性猝死的多发季节。心源性猝死是心脏因素导致的突然死亡,常表现为意识丧失,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和心律失常等。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同时毛细血管扩张,出汗多,血容量相对不足,更容易引发心肌缺血和猝死。

预防心脏性猝死,首先要控制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注意预防清晨起床、排便、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发生疑似心脏病的胸痛时,应立即静卧并含服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并拨打急救电话。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大动脉波动消失时,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夏季养生,注意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意外和猝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很多人认为,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症状,但实际上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

    有些冠心病患者可能没有心绞痛的表现,这类患者被称为无症状性冠心病。临床上,医生更倾向于有症状的患者,因为症状的出现会让患者及时就医,降低风险。然而,对于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来说,风险程度更高。他们往往对自身疾病不够重视,认为没有症状就是健康,直到出现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后果才就医,此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多为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此,高危人群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对疾病进行干预,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严重后果。

    除了药物治疗,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副主任医师闫炀指出,对于无症状性冠心病,高危人群要引起高度重视,尽早对疾病进行干预,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等严重后果。

    总之,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会出现胸痛症状,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同样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早期干预和日常保养,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张大爷最近感到胸口刺痛,担心自己是否即将猝死。医生解释说,偶尔的短暂胸痛并不一定是猝死的前兆,但持续的剧烈胸痛则需要引起重视。猝死前可能会有胸痛、胸闷、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猝死人群中,心源性猝死占比最高,且多见于有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等患者。预防猝死,需要注意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若出现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冬天是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猝死。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占总猝死病例的57.8%。情绪激动和劳累是导致猝死的最主要因素,分别占26%和25%。在猝死发生前,身体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等症状。为了预防猝死,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并不要随意停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男性性生活的误区,其中“精尽人亡”的说法尤为常见。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秘“精尽人亡”的真相。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精液并不是人体能量的唯一来源。在性生活中,男性射出的精液量是非常有限的,远远达不到“精尽人亡”的程度。事实上,即使是太监,虽然失去了生育能力,但他们的寿命和健康水平与常人并无明显差异。

      那么,性生活中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容易导致性生活意外:

      ①心血管意外:性生活过程中,人体会产生强烈的兴奋感,这会使得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②脑血管意外:性生活过程中,如果动作过于激烈,可能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③性窒息:一些性心理和性行为异常的人,可能会采用缢颈、勒颈等方式来控制呼吸,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窒息死亡。

      ④过度劳累:性生活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体力劳动,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很容易因为元气大伤而猝死。

      ⑤滥用壮阳药:一些男性为了提高性生活质量,会滥用壮阳药,这会导致身体过度兴奋,引发猝死。

      因此,对于存在以上问题的男性来说,要尽量避免性生活,并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性生活的频率应该控制在多少呢?美国学者提出过一个“性爱频率”公式:性爱频率=年龄的十位数X9。例如,20多岁的男性,性爱频率为18次/1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频率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总的来说,性生活是夫妻之间增进感情、满足生理需求的重要方式,但也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纵欲。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美满的性生活。

  • 性爱,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还能促进身体健康。然而,性生活也可能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性猝死。以下将详细介绍6种可能导致性猝死的因素,提醒大家在享受性生活时要注意防范。

    1. 年龄差异:年龄相差较大的夫妻在进行性生活时,年龄较大的一方容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这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性猝死。

    2. 酒精影响:酒精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还能刺激神经系统。酒后性生活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 婚外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引发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 药物影响:部分人为了提高性欲,滥用壮阳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过分性冲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5. 基础性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性生活时容易出现血压骤升、心脏负荷过重等情况,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6. 过度劳累:长期分居、长途旅行或长时间体力劳动后,立即进行性生活可能导致心脏和血液系统负荷过重,引发性猝死。

    为了预防性猝死,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性生活频率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2. 避免酒后性生活。

    3. 避免婚外性行为。

    4. 患有基础性疾病者,在性生活前应咨询医生。

    5. 长途旅行或体力劳动后,应充分休息后再进行性生活。

  • 焦虑症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它是由于个体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的不合理、过度担心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尽管它不会直接影响生命活动中枢,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重度焦虑症患者在应激事件刺激下可能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因此,焦虑症患者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定期体检,监测心脏功能,以预防潜在风险。

  • 通常情况下,10点睡觉到5点起床并不被视为熬夜。熬夜通常指的是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晚上11点后不睡觉,或者凌晨2、3点才入睡,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情况。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6到8小时的睡眠,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脏病、猝死等健康问题。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至关重要。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助于睡眠,而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慢跑、打球等,也能增强体质。

  • 猝死通常与年龄、生活习惯、高血压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器官逐渐老化,心脏功能减弱,心跳频率减慢,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引发猝死。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剧烈运动,以及高血压未得到控制,都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长期吸烟、糖尿病等患者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

  • 临床上没有熬夜熬多久猝死的说法,熬夜猝死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熬夜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的情况,一般与患者的熬夜时间、个人体质、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熬夜时间较短,且个人体质较好,一般不会出现猝死的情况。但如果患者熬夜时间较长,个人体质较差,可能会导致大脑过度疲劳,引起脑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异丙嗪、盐酸倍他司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心律失常与老年人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这种疾病并非老年人专属,年轻人和儿童同样可能受到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人数中,超过九成以上为患者本人,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那么,什么是心律失常呢?它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律等情况。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生,尤其在儿童及年轻人中较为多见。窦性心律失常的成因包括窦房结冲动形成过快、过慢、不规则,或窦房结冲动传导障碍等。

    相比中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的心律失常诊断更为复杂。由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仅凭一次听诊或心电图就断定孩子“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的做法并不可取。通常需要结合心电图图形、心率波动范围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病情,而射频消融治疗则可以一次性彻底治疗,无需开胸、全麻,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建议优先考虑药物治疗,因为射频消融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而对于3岁以上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除了及时治疗外,日常防护也同样重要。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适量运动,预防感冒,并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等指标,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剂量。

    总之,心律失常并非老年人专属,年轻人和儿童同样可能受到影响。了解心律失常的成因、诊断、治疗和日常防护,对于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