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声听音乐超3小时可能致耳聋、耳聋不只是“听不见”这么简单。

大声听音乐超3小时可能致耳聋、耳聋不只是“听不见”这么简单。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其中,长时间大声听音乐就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因素之一。

耳聋,顾名思义,就是听力下降,听不见声音。然而,耳聋不仅仅是“听不见”这么简单。它还会在家庭和社会中,带来一系列交流和沟通方面的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而感到焦虑、沮丧,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那么,为什么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会导致耳聋呢?这是因为,声音的强度越大,对耳朵的损伤就越严重。当声音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3个小时,就可能会造成噪声性听力下降,患上噪声性耳聋。

除了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以下因素也可能会导致耳聋: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耳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耳聋。

2. 感染因素:婴幼儿时期,耳部感染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耳聋。

4. 老年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逐渐衰退,耳聋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那么,如何预防耳聋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限制长时间大声听音乐,尽量使用耳机时降低音量。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噪声。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 注意孕期保健,预防母体感染。

总之,耳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耳聋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耳聋病疾病介绍:
人体耳部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因为某些原因,如遗传、感染、药物、疾病、环境等,导致声音从外耳传导至内耳的听觉通路发生病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这种听力损害一般被统称为耳聋,程度较轻时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的称为聋。全球大约7%~10%的人口正在承受着明显的听力障碍,主要表现除了听力下降外,通常还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联合药物、手术、高压氧舱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部分类型的耳聋可恢复,部分却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赵师傅最近经常感到耳鸣,耳边总是传来知了的叫声。最近两天,耳鸣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他听不清别人讲话。经过医院耳鼻喉科医师的检查,赵师傅被诊断为患有老年性耳聋。

    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近60%患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轻者如知了的叫声,重者如汽笛声甚至擂鼓声,让老年人感到心神不安,非常苦恼。一般来说,60岁以后就会开始出现耳鸣,这是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年龄和进展速度因人而异。有的人中年以后就出现耳聋,而有的人即使年逾百岁,听力仍然完全正常。老年性耳聋主要是由耳部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以及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老年性耳聋的听力下降通常是缓慢进行性的,开始时可能不容易被察觉。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听得见声音但听不清内容的情况,需要别人重复。以后则可能需要说话者提高音量才能进行交流。

    预防老年性耳聋应从抗衰老入手。由于老年人的代谢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易致内耳中毒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同时,应尽量避免强噪声刺激,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E的食物。老年人还应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情绪,坚持锻炼身体,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血液供应。

    每天进行耳、眼器官的保健操,按摩外耳及鼓膜对预防老年性耳聋也有一定的帮助。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及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于突发性耳聋和炎症性耳疾,应早期治疗,以免留下后患。只要做好保护措施,就可以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承担着接收外界声音、传递信息的功能。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噪音污染。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可能导致严重的听力损失,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

    小李是一名大四学生,平时喜欢去酒吧放松。最近,他发现自己经常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甚至有时候听不清别人说话。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患有噪音性耳聋,这与他长期在酒吧等高噪音环境下生活有关。

    据湘雅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冯永教授介绍,噪音性耳聋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导致的听力下降。除了酒吧等娱乐场所,长时间使用耳机、在嘈杂环境中打电话等都可能引发噪音性耳聋。噪音会损伤耳蜗内的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耳聋。

    为了保护听力,冯永教授提醒大家,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如果不得不接触噪音,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等。此外,使用耳机时要注意音量,避免长时间佩戴。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尽快就医。

    对于患有噪音性耳聋的患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听力辅助设备、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听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等。听力辅助设备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听力。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严重耳聋患者,通过手术改善听力。

    为了预防噪音性耳聋,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2. 使用耳机时注意音量,避免长时间佩戴。

    3. 在嘈杂环境中佩戴耳塞。

    4.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等不良习惯。

  • 脑瘤作为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生长和扩散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耳聋是脑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瘤按照其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脑瘤生长速度较慢,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和损伤相对较小,但仍然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恶性脑瘤生长速度快,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和损伤较大,更容易引发耳聋。

    引起耳聋的主要原因是听神经瘤,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发生在颅内的听神经上。听神经瘤的生长会压迫听神经,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失聪。此外,听神经瘤还可能压迫邻近的面神经,导致面部肌肉瘫痪。

    除了听力下降和耳聋,脑瘤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脑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术是治疗脑瘤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脑瘤,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对于脑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
    • 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脑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脑瘤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听力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交流,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听力问题越来越普遍。除了衰老带来的听力下降外,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损害着我们的听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听力损害因素:

    1.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如工厂、音乐厅、迪厅等场所,噪声会直接损害听觉神经,导致听力下降。

    2. 使用耳机: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

    3. 感冒、鼻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中耳炎,进而影响听力。

    4. 耳朵进水:耳朵进水后不及时清理,容易导致中耳炎,影响听力。

    5. 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会损害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

    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

    2. 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3. 及时治疗感冒、鼻炎等疾病。

    4. 防止耳朵进水,进水后要及时清理。

    5.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此外,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许多白领和企业家听力受损,主要表现在患上突发性耳聋和噪声性耳聋。青年白领小王便是典型的病例,长期佩戴耳机,导致突发性耳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迟放鲁教授指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睡眠缺乏、休息少,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人的听觉能承受的最强声音通常在90分贝。超过这个分贝,即使自己感觉不出来,脆弱而敏感的内耳也会受到损伤。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失聪。专家提醒,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除了突发性耳聋和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耳聋也是常见的听力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不注意保护耳朵,会加速听力下降的速度。专家建议,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延缓听力下降。

    预防听力问题,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合理使用耳机。其次,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此外,正确使用滴耳药物,也是保护耳朵的重要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其中,长时间大声听音乐就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因素之一。

    耳聋,顾名思义,就是听力下降,听不见声音。然而,耳聋不仅仅是“听不见”这么简单。它还会在家庭和社会中,带来一系列交流和沟通方面的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会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而感到焦虑、沮丧,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那么,为什么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会导致耳聋呢?这是因为,声音的强度越大,对耳朵的损伤就越严重。当声音超过60分贝,连续听超过3个小时,就可能会造成噪声性听力下降,患上噪声性耳聋。

    除了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以下因素也可能会导致耳聋: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耳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耳聋。

    2. 感染因素:婴幼儿时期,耳部感染是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耳聋。

    4. 老年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逐渐衰退,耳聋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那么,如何预防耳聋呢?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限制长时间大声听音乐,尽量使用耳机时降低音量。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噪声。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 注意孕期保健,预防母体感染。

    总之,耳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耳聋的发生。

  • 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一、诊断鉴别

    1. 视网膜色素变性:通过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是诊断本病的核心。

    2. 肥胖:通过体重指数(BMI)评估儿童的肥胖程度。

    3. 多指: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多指畸形。

    4. 遗传学检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突变。

    二、鉴别诊断

    1. 与其他综合征伴发的视网膜色素变性鉴别:

    - Usher 氏综合征: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神经性耳聋,伴有前庭功能紊乱。

    - Hallgren 氏综合征: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耳聋,伴有前庭小脑性共济失调。

    - Cockayne 氏综合征:具有侏儒、智能低下、皮肤对阳光敏感等全身表现,伴有视网膜色素变性。

    - Leber 先天性黑朦病:具有眼震、远视、眼底色素改变等表现。

    - 由粘多糖代谢障碍引起的 Scheie 综合症、Hunter 综合症、Sanfilippo 综合症等: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智力障碍等表现。

    2. 与其他疾病鉴别:

    - 糖尿病:通过血糖检测、尿糖检测等检查排除糖尿病。

    - 甲状腺功能异常: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

    - 肥胖相关疾病:通过相关检查排除肥胖相关疾病。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医患之间的温暖互动

    那天,阳光明媚,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面。屏幕那头的医生,温柔地向我询问病情,仿佛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清晰地记得,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和时长,然后根据我的职业和生活习惯,为我提供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尽管我感到有些担忧,但医生的语气让我感到无比安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尽管过程有些艰辛,但每当想起医生鼓励的眼神和温暖的话语,我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时常与我沟通,了解我的病情变化。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最终,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这离不开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无私付出。

    如今,我已经康复,但那段与医生的线上问诊经历仍让我难以忘怀。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更让我体会到了医者仁心。

  •   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官之一,它让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声音,享受音乐、沟通对话,甚至感知环境变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年龄增长、噪声暴露、疾病等,许多人会遭受听力损失。其中,老年人听力损失尤为常见,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三分之一存在听力损失。

      当听力损失发生时,许多人会选择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然而,助听器的佩戴并非一劳永逸,许多人在佩戴过程中会遇到“闷”和“失真”的问题。本文将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堵耳效应”。堵耳效应是指佩戴助听器后,耳道被助听器塞满,导致耳道低频能量释放受阻,从而产生耳朵发闷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调节助听器的低频增益,降低低频声音的放大程度;

      2. 在耳塞或耳背机上制作通气孔,增加耳道的通气量;

      3. 更换耳背机耳塞或选择开放式耳背机、开放式耳道受话器、内置式助听器。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失真”。失真是指助听器放大声音时,声音的音质发生改变,变得不自然。造成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如声音压缩过多、频响调试不当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1. 让验配师根据佩戴者的听力图和佩戴需求进行精细调试;

      2. 选择具有降噪功能的助听器,减少环境噪声对声音的影响。

      除了以上两种问题,助听器的佩戴还可能存在以下误区:

      1. 自行购买助听器,不进行专业验配;

      2. 双耳听损却只佩戴一个助听器;

      3. 认为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4. 认为戴上助听器就能立刻听清所有声音。

  • 耳鼻喉和神经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篇关于耳鼻喉和神经科学的科普文章,旨在普及相关知识。

    一、耳鼻喉科学

    耳鼻喉科学主要研究耳朵、鼻子和喉咙的疾病。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包括感冒、鼻炎、中耳炎、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鼻喉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二、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和疾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科学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中美耳鼻喉、神经科学研讨会

    为了推动我国耳鼻喉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与滨州医学院拟于2011年8月11~14日在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联合举办第一届中美耳鼻喉、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内容涵盖耳鼻喉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等多个方面。

    四、参会意义

    参会本次研讨会,您可以:

    1. 了解耳鼻喉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与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3. 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五、总结

    耳鼻喉科学和神经科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推动我国耳鼻喉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