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满节气讲究中医养生 注意遵循三原则

小满节气讲究中医养生 注意遵循三原则
发表人:王振峰

小满节气将至,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在这样的时节,中医养生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三个原则助您度过一个健康的小满节气。

首先,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容易导致内火旺盛,出现心火过旺、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小满养生应以清心祛暑、清热解毒为原则。可以适当食用性寒凉、味酸的食物,如小麦制品、猪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其次,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小满养生应以健脾养胃、补气益阴为原则。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汤、羹、汁等,同时适当补充营养,如瘦肉、鸡蛋、鱼类等,以增强体质。

再次,夏季人体津液消耗较多,容易导致口渴、尿黄等症状。因此,小满养生应以清热利湿、生津止渴为原则。可以适当食用甘凉、甘寒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绿豆等,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津液。

此外,小满时节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3.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夏季常见病。

总之,小满节气养生应遵循清心祛暑、健脾养胃、清热利湿的原则,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才能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小满节气。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暑病疾病介绍: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夏季高温的到来,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不仅会导致头晕、眼花、心烦意乱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程度。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轻度中暑时体温升高,伴有呼吸衰竭,而重症中暑则可能出现体温高达40度、昏迷痉挛、呼吸衰竭等症状。

    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治。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用冷水浸湿衣物包裹身体,并保持湿润。其次,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头部、腹股沟和腋下放置冰袋,用50%酒精擦浴等。严重者应采用药物降温,如氯丙嗪和非那根等。

    除了及时救治外,预防中暑也非常重要。夏季外出时,要准备充足的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如十滴水、清凉油等。同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涂抹防晒霜、佩戴太阳镜、遮阳帽等,并准备清凉饮料,以降低中暑风险。

    如果家中有人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医院的中暑救治科室通常为急诊科或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夏季高温季节,我们要重视中暑的预防和救治,确保身体健康。

  •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为了预防和治疗中暑,正确选择和使用祛暑药物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中暑会导致体温升高、口渴、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仁丹是一种常见的祛暑药物。仁丹含有檀香、砂仁、木香、冰片、朱砂等中药成分,具有清暑开窍的作用。服用方法为每次10-20粒,可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孕妇、年老体虚以及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藿香正气水也是夏季常用的祛暑药物。藿香正气水主要由藿香、紫苏、大腹皮、茯苓、白术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可治疗暑湿所致的中暑、感冒和肠胃疾病等。藿香正气水的口感较差,但疗效显著。服用时,可将药水冲入适量热水,趁热喝,服药后需避风。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和年老体虚者应在中医指导下使用,酒精过敏者应慎用。

    对于因纳凉避暑方式不当而导致的“假中暑”,可使用十滴水进行治疗。十滴水主要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等中药成分组成,具有辛温解表、理气和中、温中止泻的作用。服用方法为每天3次,每次5毫升,小儿减半为2毫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十滴水中含有樟脑成分,孕妇和胎儿应慎用。

    风油精虽然具有一定的清凉、止痛、祛风、止痒功效,但并非中暑的特效药物。涂抹风油精对中暑症状的缓解作用有限。此外,风油精中的樟脑成分对胎儿和新生儿安全构成威胁,孕妇和婴儿禁用。

    中暑后,若服用祛暑药物一天后症状仍未得到改善,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夏季高温酷热,人体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此时,合理调整饮食,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利湿排毒功效的食物尤为重要。瓜类食物因其高水分、低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点,成为夏季消暑降温的佳品。

    以下几种瓜类食物在夏季尤为推荐:

    1. 黄瓜:黄瓜含有大量水分和维生素C,能生津止渴、清热利湿,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美白肌肤的功效。适合凉拌或清炒,脾胃虚寒者建议熟食。

    2. 丝瓜:丝瓜富含木糖胶和皂苷,具有润肌美白、调理月经的作用,适合女性食用。可煲汤或炖肉,肠胃寒凉者应适量。

    3. 苦瓜:苦瓜中的苦味素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功效。适合炒蛋或凉拌,脾胃虚寒者和孕妇应适量食用。

    4. 冬瓜:冬瓜富含水分和钾,具有利水消肿、减肥降脂、抗衰老等功效。适合煲汤或炖菜,高血压、肾病、浮肿患者尤为适宜。

    5. 南瓜: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有滋补脾胃、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适合蒸煮或煲汤,体质虚寒者宜适量食用。

    6. 西瓜:西瓜皮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适合煲汤或煮粥。西瓜皮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夏季消暑。

    夏季高温,除了注意饮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

    3. 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

    4.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凉爽。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 夏季高温潮湿,天气多变,人们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夏季疾病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首先,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量大,容易导致脱水。因此,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饮用一些绿茶、菊花茶等清凉饮料。此外,多吃一些含水量高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也有助于补充水分。

    其次,夏季气温高,细菌和病毒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和生冷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夏季还容易引发感冒、中暑等疾病。感冒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等。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等。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预防中暑的方法包括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等。

    除了以上疾病,夏季还容易引发皮肤问题,如痱子、皮炎等。预防皮肤问题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长时间暴晒、选择合适的防晒霜等。

    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应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藿香、佩兰、荷叶等。这些中药具有解暑、化湿、清热等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夏季常见疾病的症状。

    总之,夏季健康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 预防感冒、中暑等常见疾病
    • 预防皮肤问题
    • 适当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尤其在高温无空气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中暑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危险情况。

    要有效缓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首先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解开衣物,帮助患者散热。此外,以下方法也可帮助缓解症状:

    1. 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或白酒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促进散热。

    2. 饮食调节:鼓励患者多喝水,补充电解质,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

    3.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止吐药物,如维生素B6、胃复安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4. 日常保养:平时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

    5. 预防中暑:在炎热的夏季,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增加室内通风,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并伴有高烧、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今年的夏季,酷暑提前来临,大暑时节更是高温肆虐。全国各地乃至日韩地区纷纷拉响热射病(中暑)警报,防暑降温成为当务之急。

    日本近期高温接近40℃,3周内因中暑就医的病人超过12000人,其中28人不幸去世。韩国政府甚至考虑将炎热列入自然灾害。我国也出现了多起中暑引发的伤亡事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暑呢?中暑又有多可怕呢?

    中暑主要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二是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导致身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发高烧、皮肤干燥和中枢神经异常等症状。

    当体温超过40℃时,中暑的死亡率高达41.6%,超过42℃时,死亡率高达81.3%。即使体温超过41℃后治愈,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那么,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1. 热茶热食、热水泡脚

    很多人认为中暑是因为热,所以想通过喝冷饮、洗冷水澡、吹空调等方式来消暑。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符合养生原则。

    夏天出汗是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此时突然被冷的东西刺激,毛孔会迅速闭合,血管瞬间收缩,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引发感冒等疾病。

    因此,夏天应该多喝热茶、吃热食物、泡热水澡,保持适当的出汗程度来散热。

    2. 合理运动、适当补水

    想要通过出汗来增强体质,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

    但要注意,过度运动会导致气虚,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强度不宜过大。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常温淡盐水,避免吹空调。

    3. 食疗药膳、解暑生津

    岭南地区夏季热且湿气重,可以选择酸梅汤、荷叶茶、绿豆汤等茶饮,也可以试试生脉饮、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方、中成药。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 三伏天,高温酷暑,潮湿闷热,人体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困顿疲乏等症状,如何开胃健脾、轻松度过三伏天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刘建华主任医师为我们支招。

    首先,清热消暑是三伏天养生的关键。刘建华主任建议,可以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等,既能祛暑清热,又能祛湿健脾。此外,莲子汤、苦丁茶等带苦味的饮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健脾也是三伏天养生的重要环节。刘建华主任建议,可以多吃豆类,如绿豆、赤小豆、白扁豆等,以及薏米。鸭肉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冬瓜薏米煲老鸭是三伏天不错的选择。

    夏季出汗较多,容易失水。刘建华主任建议,可以多进食汤、羹、粥等水分较多的食物,以及时令瓜果,如西瓜、丝瓜等,补充水分。

    此外,刘建华主任还推荐了三款祛暑凉汤:清火喝“三花汤”(菊花、金银花、扁豆花),祛湿喝“三叶汤”(新鲜荷叶、新鲜藿香叶、新鲜玫瑰花瓣),健脾喝“三豆汤”(绿豆、红豆、薏米)。

    总之,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我们可以在三伏天保持身体健康,轻松度过炎炎夏日。

  •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那么,中暑后可以喝藿香正气水吗?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解热、祛湿、止吐、止泻等功效。对于中暑患者来说,适量饮用藿香正气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暑后,除了服用藿香正气水外,还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

    1. 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在26℃左右的环境下,适当通风,有利于散热。

    2. 快速降温: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环境中,可以使用冰水擦浴或擦拭身体,帮助快速降温。

    3. 补充水分:轻度中暑患者可口服补液盐,重度患者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 避免油腻食物:中暑患者胃肠功能较差,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避免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患者,注意防止舌头倒下,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中暑症状,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中暑主要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

    1. 先兆中暑:头晕、重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急促、出汗。

    2.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至38℃以上,口渴、面部皮肤发红、皮肤灼热。

    3. 重度中暑: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大、意识模糊、晕厥、昏迷、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可达40℃以上。

  • 立秋时节,气温逐渐转凉,但“秋老虎”依然横行。‘秋老虎’属温燥,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更需警惕‘秋老虎’带来的健康隐患。

    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渐凉,但白天仍然炎热。此时,防暑降温尤为重要。家长应继续为孩子提供清热解暑的饮食,如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同时,要避免让孩子食用过多寒凉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立秋后,儿童容易发生腹泻。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情况,避免孩子摄入过多油腻、生冷食物。此外,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加强户外活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空调使用频率增加。家长应注意调节空调温度,避免直吹孩子,预防空调病。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空调滤网。

    立秋后,儿童仍需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季。

  •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出现心火亢盛、情绪烦躁等症状,因此夏季养生应注重养心。以下是一些夏季养心的建议:

    1. 护心阳: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旺盛,应注意保护心脏阳气,避免过劳、情绪激动等导致心火亢盛的因素。

    2. 静养: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导致心神不宁,建议保持心态平和,适当进行静坐、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方式。

    3. 晚睡早起:夏季作息应顺应自然规律,晚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4. 饮食清淡: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5. 适量运动:夏季运动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避免在烈日下运动,防止中暑。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夏季养心的食疗方:

    1. 参莲泡水饮:西洋参3克、莲子10克、麦冬5克,加水煎煮后饮用,具有益气养阴、清热降火的功效。

    2. 消暑健脾饮:云苓、薏米、山药、冬瓜(连皮带瓜仁)煲水饮用,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功效。

    3. 五豆杂粮饮:红豆、赤小豆、绿豆、扁豆、黄豆与南瓜煲水饮用,具有消暑清热、健脾利湿的功效。

    4. 苦瓜煲水或苦丁茶:苦瓜煲水饮用或用苦丁泡茶喝,具有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

    5. 绿豆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夏季饮用绿豆汤可以帮助消暑降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