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人什么情况该用拐杖

老人什么情况该用拐杖
发表人:秒懂健康

  生活中有些老人,身体看似硬朗,手里却早早用上了拐杖;有的老人,步履蹒跚,手边却没有一个支撑物。什么情况下该用上拐杖,不妨参考以下因素:

  视力不好。有些老人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现象,外出时可以拄一根拐杖,用来探知前方道路表面的积水和障碍物,有利于保证外出活动的安全。这些老人一般不存在握力差、上肢支撑力不强的问题,建议使用单足手杖,即外形像问号的手杖。视力特别差的,可以挑选杖身在夜间可以发光的,能够引起他人注意。

  关节不好。对严重骨质疏松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用拐杖可以减少腰椎和关节负重的时间和力度,保护骨骼和关节免受损伤或减小关节的磨损。最佳选择是腋下拐杖,可减少下肢 80% 的负重。但腋拐最好成对使用,只用一边时容易有肌力不均等问题。如果使用者只需要单支拐杖足以支撑,可以换成单支前臂拐杖或手杖。

  平衡力差。老年人运动机能明显减退,平衡功能减弱,即使静止站立时也容易晃动和跌倒,拄拐杖可以提高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防止被走路匆忙的人碰撞摔倒。这样的老人依自己情况选择腋拐或多足拐杖,容易疲劳或步行能力差的老人可以选择带座拐杖,随时休息。

  中风患者。多足拐杖有助于支持中风患者的平衡功能、承重功能和稳定性,适合有一定站立能力和行走能力,但又需要在移动过程中获得平衡帮助的中风患者。市面上有三脚、四脚拐杖,多足拐杖支撑面广且稳定性好,除中风患者外,也适用于所有用单足手杖不够安全的老人。

  选拐杖时,建议老人穿平底鞋站立,两手自然下垂,然后测出手腕部皮肤横纹至地面的距离,这个尺寸就是拐杖的理想长度。拐杖底端一定要有橡胶,因为橡胶和地面的摩擦力大,可以保持拐杖着地时又轻又稳,不会打滑。拄拐杖时,保持身体直立的姿势,上臂夹紧,控制身体的重心,防止身体向外倾倒。手腕保持向上的力量。臀部应保持直立,不要后弯。柺杖的着地点应当在脚掌的前外侧部位。

本内容由署名作者发布,作者对本内容涉及知识产权负全部责任。如涉侵权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老年人耳聋配带助听器,可保持一定听力,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配带助听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国内市场上助听器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盒式助听器,功率较大,放大频率宽,功能多,性能稳定,价格较便宜,通常放在胸前睡衣袋中,也可挂在腰带上,这种助听器适合重试耳聋者使用。②耳背式助听器,装在耳后,符合美观的要求,但其性能不适合重度耳聋者使用。③耳内式助听器,是安放在外耳道内,所以最隐蔽。由于体积小,增量有限,因此,适用轻度或中度耳聋。 如何选配助听器 一般正常的老年耳聋患者适合配带助听器,但助听器对引起耳聋的疾病并无治疗作用。而引起耳聋的疾病,有的对健康有较大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所以,患耳聋的老人一定要先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包括耳科检查和测定听力,经医生确诊后才可试配。耳聋戴上助听器后,能够听到清晰的语音,音调又比较悦耳,耳部没有痛感为合适,同时还要注意耳塞的大小要合适,最好带有音量调节器。 耳聋者初戴助听器时,往往会感到刺耳,这是因为助听器在把听的声音放大的同时,把环境的噪音也放大了,耳聋者要耐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逐渐习惯和适应。 如何保养助听器? 助听器是一种微型、精致的电声放大器,倘若使用、保养不当,很容易损坏。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1)避免放置在潮湿或高温处,不宜暴晒,否则会影响使用寿命。 (2)不要与坚硬的物体碰撞。 (3)临睡时或较长时间不戴用助听器时,应当把电池取出,以免不必要的耗电,或软化,液体流出而损坏内部元件。 (4)耳机的导线较细,不可随意牵拉或扭曲。 (5)耳塞要保持清洁。 (6)盒式助听器应该放在上衣口袋中,使用时应先打开开关,后调声调,调试到听近距离谈话声较清楚时即可。 (7)助听器发生啸叫声时,应关掉开关,然后再打开,重新调节。

  • 由于医药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步入老年后如何活得健康,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65岁以上的人中,每100人中,有8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因跌伤而求医,并且在之后仍有很高的几率再次跌倒。受伤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钱包。数据显示,跌伤老人平均住院费用在9-13万不等!更糟糕的是,由于跌伤而卧床一段时间,所有的病痛都来了,不仅仅失去了行动力,搞不好连自己的生命都受到伤害了。 最后提醒大家,安全第一!天雨路滑时,请长辈尽量避免在户外运动。身体有任何不适,就算是轻微的头晕、喘气、心悸也不能轻忽,应马上暂停运动。若对健康有疑虑,或是担心筋骨受伤而不愿运动,建议向医事专业人员咨询。

  • 隔壁老易最近被诊断了慢性支气管炎, 小易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我的世界快要崩塌了,万一他老人家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小易别急,静下心来,我们好好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的那些事。 慢支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根据我国近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 2.5 ~9.0,平均为 4.0 ,本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 50 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 15 以上。几乎六个老人里就有一个慢支患者,患者何其多也。 1,就诊应该去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大多以预防为主、治疗次之。 2,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尽可能清淡饮食,少吃盐; 注重锻炼,增强个人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 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3,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定期复查,复查根据病情定期复查胸部 X 线、血常规、痰液检查、肺功能检查;在缓解期复查肺功能检查。 虽然慢支危害不小,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也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各位和小易一样忧心忡忡的朋友们可以放下心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众所皆知。 而对于年逾古稀的老人家,运动却要多加注意,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追求有挑战和高强度的运动,也不必因为年纪大担心运动损伤身体。 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才能保证健康长寿呢? 老年人应该如何运动? 研究表明,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坚持运动或活跃的老年人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对于老年朋友,运动的强度和运动的时限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调整。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老年人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氧运动,一般建议选择运动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的锻炼方法。 比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门球、老年健身操、气功、瑜珈、高尔夫球、游泳等。而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者因为疾病或创伤导致肌肉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可能需要设备和旁人的协助进行运动,但是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动运动为辅。 除了有氧运动之外,生活方式改变,比如坐电梯改成爬楼梯,在家做做家务,看1小时电视起身活动活动也是健康的方式。 (2)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刚开始运动的老年人时间不宜过长,缓慢有规律的增加运动时长。 每次锻炼的时间随着强度不同而不同,如果感觉到稍有费力,可以休息,一般建议调整到中等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进行3-4次,但是根据自身特质和耐受程度来决定。 美国心脏学会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75-113次/分,极限心率是150次/分。一般在靶心率范围做运动是最理想和安全的,刚开始运动可以更可以控制在极限心率的50。这个心率测定可以通过运动停止后10s的脉搏来测定。 而且对于患有一些疾病的人,运动的方式、强度以及注意事项可能不同,比如糖尿病患者高强度运动可能引起急性高血糖反应,就算是一般运动后也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合适的呼吸方式,不要憋气,且运动过后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以防出现低血压。有关节炎的患者则尽量选择在受损关节无痛的范围中做柔韧性的训练,比如瑜伽、伸展运动等。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和强度。 结语 坚持运动是一个健康的习惯,老年朋友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不要急于求成、争强好胜,才能让自己更加健康和长寿。 参考文献: [1] 莫选菊. 老年人运动及其运动处方[J]. 护理学杂志, 2005, 20(8):76-78. [2] 周淑新, 刘景昌. 老年人运动处方指南[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20):1692-1694.

  • 82岁老人患有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腔梗,左下肢静脉血栓。全身血管都不好,这种情况下,治疗心绞痛,是放支架,还是药物保守治疗更安全? 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因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医疗水平的发展,最后就是居民收入和医保新农合报销的背后支撑,老年人需要考虑是否放支架还是保守治疗的例子已经非常普遍。 有时候,做出选择还是需要勇气的!希望笔者的这一席话可以帮得到你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老人跌倒的新闻?跌倒,看似寻常,但这仅仅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像小孩或年轻人不小心跌倒了,只要没大碍,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就能走。而老年人若不小心跌倒了,那问题可就大了,因为老人身上的骨骼本来就比较脆弱,一旦跌倒,可能就会发生骨折、骨裂,而这些可能从表面上看不出来。 而在跌倒的过程中,外力作用于骨骼,很容易导致其他创伤。众所周知,发生骨折以后,轻则需要住院养伤,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导致瘫痪,而长期卧床不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危及其他内脏,诱发疾病。 所以,我们在看待老年人跌倒这个问题时,千万不能大意。 人为什么会跌倒? 生理因素 前面也提到了,随着年纪增长,我们的骨骼会开始退化,其他各个器官也进入了衰退期,视力、听力会下降,腿脚会不听使唤,身体的稳定性、平衡性都会降低,足部患有疾病等因素也都是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原因。 疾病因素 中老年人群是各种疾病的高发群体,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痛风、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是容易找上他们的疾病,而这些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会让老年人的身体失控,更容易发生危险。 行为因素 很多朋友都是急性子,明明事情可以慢慢来,但他们总是格外着急,经常急匆匆忙来忙去,其实上了年纪以后,不仅要把心态放平和,在行为上也要都加注意,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莽撞了,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磕到、碰到、跌倒。 环境因素 很多朋友都习惯在饭后去公园散步,而晚上公园的光线并不充足,路灯的光线不足以照亮整条路,如果路上有一些障碍物或者路面比较湿滑的话,老年人是很难看清的,这也会导致我们不小心跌倒。 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加强锻炼 上了年纪以后,很多朋友都渐渐"丢掉"了锻炼的习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不适合运动了,觉得自己"老胳膊、老腿"再瞎折腾是给家人添麻烦。其实人越老,越不能放弃锻炼身体,因为锻炼的意义就是刺激骨骼生长,促进钙质吸收,如果长时间不刺激身上的各个关节的话,这些关节就会"生锈",变得更加僵硬。 所以,不论年纪多大,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锻炼下去,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老年人怎么说都不能跟年轻人比,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太过激进,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改善环境 其实很多老人不小心跌倒的原因都得怪环境因素,如下雨天路面湿滑,路上光线不足,路面有障碍物等,所以想要避免摔倒,最关键的还是要先解决这些问题。在夜间外出时,大家要记得随身携带手电筒,走路时不要分心,仔细观察路面状况。 同时,建议大家平时不要一个人单独外出,尤其是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在这种地方不小心摔倒了,可能很难遇到好心人。很多朋友为了养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公园晨练,这种积极程度确实值得我们敬佩,但太阳还没出来,路上光线不足,路面有露水,比较湿滑,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建议大家还是等天亮了再出门吧。 总结:年轻人不小心摔倒都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更何况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的老年人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时刻小心,别在最基本的问题上犯错。

  •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病人数量日益增加,除了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外,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居家照顾的大多是病人的家属,特别是中重度痴呆的病人,因许多功能明显障碍,生活主要依靠家人照顾。因此,作为照料者,家庭成员在病人的护理及其生活照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照料者在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料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正确对待痴呆病人,不能因家有痴呆老人而有羞怯感或是觉得丢面子、不好意思。若照料者因家有痴呆病人而有自卑感,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可以导致照料者产生抑郁、焦虑,影响照料者自己的身心健康。痴呆是疾病,非个人意愿所决定。老人患痴呆病已属不幸,若因痴呆病而受歧视,则是不幸中的不幸。照料者对待病人应耐心,要认识到病人的表现并非故意而是由于疾病所致,特别是当反复地教病人做一件简单的事情而病人学不会的情况下。有时痴呆病人会有一些精神行为的异常,甚至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切记不要和病人计较、刺激、训斥,除了及时就医寻求治疗外,在保护好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安排好痴呆病人的居家环境,尽量维持老人病前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因老人记忆力差,新的环境老人难以适应。病人如厕或是洗浴要有照料者在场协助,避免出现意外。病人外出要有人陪同,以防迷路丢失或其他意外发生。勿让病人接触煤火。 看护者要监督和帮助患者正确服药,尽量不要让患者自己服用,要看着病人准时把药吃进去。对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要把药物放在患者不能拿到的地方防止误服造成危险。 有时,痴呆病人因智能障碍而无法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病人的某些需求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因此家人要耐心仔细观察病人症状,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比如,有的病人突然坐立不安,有可能是需要去卫生间。尽管痴呆病人有智力损害,但对于一些痴呆患者,反复多次的训练,可以使病人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如厕,减轻照料者的负担。此外,指导患者做一些益智训练,如搭积木、临摹、拼图等,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速度。 痴呆病人因为主动性下降,经常缺乏锻炼。而锻炼对痴呆病人来说是一项很有益的事情,因此照料者要引导病人做适度的锻炼。散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

  • 这是一道非常有味道的问题,排便时候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问不同的人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像比如你问胖子,排便时候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人家毫无疑问的会告诉你坐着好,你说蹲着再好也没用,有些胖子压根蹲不下去; 如果你在火车上问一个人,你在火车上喜欢选择蹲厕还是坐厕,有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蹲厕的,因为像火车上等公众厕所,很多人看到那个脏兮兮马桶会菊花一紧,憋回去不少,陈医生也属于这种,记得大学坐火车过年,能憋住不在火车上上厕所的,坚决不会上的,当然这不能跟陈大夫学,长时间憋大小便是有健康危害的! 还有比如去野炊,野外草丛里,很多人还是希望有个马桶的,因为一蹲下去,被草骚弄菊花的感觉,会让很多人拉不出来的;尤其是拉肚子时候,大家还是更愿意用坐着的,一不小心贱到外头或者你的脚上,这就更加尴尬了。 不过,这些纯属属于一些跟健康没有多大关系的角度来讨论蹲坐的好处! 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膝关节病变、老年人以及孕妇、刚妊娠女性等这类人,建议还是坐着好。 所以,在陈医生家里装修房子时候,有特意将本来只有蹲厕的,改为蹲坐两厕那种,光有蹲厕虽好处相对多一些,但是人这一生,随着年龄增长,迟早都会到需要用到坐厕时候。 而且会掉手机,通常都是蹲着还玩手机的人! 因此,排便时最好的方式,不是坐着也不是蹲着,而是你能不能做到不玩手机!

  • 随着养生的崛起,很多强壮的老人开始了一些非常清奇的运动。气温上升时,你可以看到一些老人装备齐全的在大石头上进行“石疗”;早晨的公园里,用背去撞树促进血液循环的;还有吊着头悬挂锻炼脊椎的;甚至还有成群结队在地上爬行的。 这些千奇百怪的锻炼方法,让人叹为观止。但是这些清奇的锻炼方法,的确能达到效果吗?专家建议:不要轻易尝试太过彪悍的健身动作,造成伤害身体则为时已晚。 若是本身有颈椎问题还伴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就会造成颈椎骨折等问题。 建议去正规的医院到骨科进行治疗,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时的诊治,切勿自己伤害自己。 用背撞树可以舒筋活血?——冒险行为,并不科学 老年人经常腰背部出现问题,爱好养生的他们就会去尝试各种方法去改善,当知道了撞树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放松筋络和活血的效果,就去尝试。 专家说,背部虽然有很多的穴位,但是都是有具体位置的,若是盲目的去撞击刺激穴位,显然很不科学。因此老人想要用这样的方法,疏通经络显然不成立。若是患有疾病的老人私自用这样的方式去锻炼,可能会造成动作过猛,过用力,伤害到脊椎和血管,造成对身体疾病的加重。 建议不要冒着风险去健身,选择安全的健身方法,更能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烈日“石疗”有拔罐的效果?——会烫伤,引发其他疾病 大爷大妈们合理的利用每一个季节,在太阳很毒的时候,石头都是滚烫的情况下,吸收了很多热量,甚至烫手。而老人们不仅在烈日底下,还躺在石头上利用高温的石头祛除身体的湿气。 这样的做法专家认为只是在局部刺激穴位,达到祛湿。并没有科学的依据。而在太阳底下,高温的石头上,最容易发生的情况是脱水中暑。当患有三高疾病的老人来说,这个行为也是不可取的,温度太高会导致血压升高的风险。还会让身体被温度刺激,导致感知水平下降,神经受到刺激出现病变。 建议老人采取正确的祛湿方法,可以选择汗蒸沐浴来祛除湿气,疏通经络,不要冒险采取这种狂野的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是适合大爷大妈的锻炼方式呢? 散步 选择温和不刺激的锻炼方式无疑是最恰当和不会引起,身体疾病风险的运动。还可以强健肌肉和关节,若是在饭后进行散步,还可以帮助食物更快的消化。 打太极 这种温和但是又动用到全身的运动,调节身体的气息,保养气色,预防疾病发生,强身健体。 平常没事跟着大家一起跳跳广场舞,做一些虽然慢,动作小的运动,不仅能帮助调节心肺功能,还能梳理血液循环。最主要不再坐着,动起来比吃完就躺要有更多的积极作用。

  • 家里有70岁左右的老人的话,对于老人的日常应该格外注意了,要尤其注意防止老年人摔倒。有关调查研究显示70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因跌倒引起的伤害死亡,位居全国第一。 8、勤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训练,减少跌倒的可能。 9、多交朋友,保持一颗愉悦的心情。 10、家人多陪伴,减少孤独感。 七十岁是老年人生命中的一个大关,七十岁左右的人大多身体很脆弱,比较容易跌倒,进而引发一系列病情。所以,有70岁左右老年人的家庭平时应该增加对他们的关怀。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