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爱的荷尔蒙

爱的荷尔蒙
发表人:宋磊

催产素,被誉为“爱的荷尔蒙”,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激素不仅与人际亲密关系、信任感有关,还被发现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性行为。据研究,自闭症儿童血液中的催产素浓度普遍低于正常儿童。而催产素喷鼻剂的应用,有望改善这一状况。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7名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分析。在完成社交任务时,接受催产素喷鼻剂的儿童表现出更活跃的“社交大脑”区域,包括处理社交信息、奖赏、社会感知和情绪认知的区域。这表明,催产素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虽然催产素喷鼻剂没有改变儿童的社交能力,但其对大脑社交区域的促进作用表明,在行为疗法之前使用催产素喷鼻剂能够增强治疗的效果。

除了自闭症,催产素在治疗其他疾病方面也展现出潜力。例如,它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疼痛等。此外,催产素还被用于辅助分娩,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催产素并非万能的。在使用催产素之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其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儿童孤独症疾病介绍:
小儿孤独症,是指婴幼儿时期发作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发作与遗传因素、脑器质性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包括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等,往往与同龄人交流不顺利。治疗上采用药物或康复锻炼。预后情况一般,往往无法彻底治愈,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一个普通母亲,带着我29个月大的孩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天晚上,孩子因为放鞭炮而整夜未能安睡,声音大了一些,他都会害怕地抓住我的手。我看着孩子那不安的眼神,心里充满了忧虑。于是,我决定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首先给予了我很多安慰,并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告诉我,孩子现在可能正处于一个心理适应期,对于突然的刺激会产生恐惧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温暖,他告诉我,孩子安全感的重建需要父母及重要养育者的陪伴,不是用药或者是医生能替代的。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陪伴孩子的信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逐渐恢复了平静,他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些害怕,但我相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会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而无需出门的便利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问诊的机会。

  • 那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拨通了***医院的线上问诊电话。我的孩子刚满两周,在石家庄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孤独症。他很少说话,几乎不和我有眼神交流,社交能力也让我担忧。在电话那头,一位来自青少年儿童心理科的医生耐心地倾听了我的描述。

    医生告诉我,诊断孤独症需要面诊,并详细询问了我的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表现等。虽然量表上并没有明确诊断,但医生根据孩子的表现,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孤独症的治疗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和坚持。

    我还提到了孩子做的食物不耐受检查,医生告诉我,食物不耐受与孤独症的关系还不明确,如果孩子确实过敏,需要暂时避免食用。医生还告诉我,他们医院有合作康复机构,但康复训练时间较长,需要3-6个月,每天训练,一周5天。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决定先在家多教孩子,加强语言社交训练。三个月后,我们再次评估孩子的状况。虽然进展缓慢,但我看到了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受感动。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定期和医生沟通,她就像一位朋友一样,给予我支持和建议。感谢互联网医院,让我能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儿童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人化,这无疑加大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其中,自闭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数据显示,我国自闭症儿童数量已达到150万,且每年以10%-17%的比例增长,成为人口比例千分之一。然而,由于社会认知不足,许多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将其误认为是轻微的心理疾病,导致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实际上,自闭症是一种因基因导致的终生疾病,其严重程度远超大众想象。目前,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主要诱因之一。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第一胎男性婴儿的发病率较高。

    自闭症的治疗主要依靠训练,而训练的效果取决于干预的时机和强度。美国儿科学会最新公布的11项自闭症征兆如下:

    1. 婴儿对父母或照顾者缺乏高兴的反应;2. 五个月大时无法发出交流的咿呀声;3. 不进行眼神交流;4. 无法辨认父母的声音;5. 九个月大时仍无法发出咿呀声;6. 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7. 反复重复一个动作;8. 十六个月大时仍无法说出一个字;9. 一周岁时仍无法发出咿呀声,且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10. 两周岁时无法说出两个字的词语;11. 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针对自闭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依靠康复训练。早期干预是提高自闭症儿童生活质量的关鍵。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闭症,以下是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医疗资源:

    1. 自闭症专科医院:如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2. 自闭症康复机构:如北京星星雨自闭症教育中心、上海天使儿童康复中心等;3. 自闭症相关网站:如中国自闭症网、自闭症家园网等。

  • 近年来,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我国0-6岁儿童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比高达36.9%,约为4.1万人。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最佳治疗时间一般在6岁前,尤其是2-3岁期间。

    为了提高公众对儿童自闭症的认识,2010年9月1日,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国际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会议将在北京召开,重点关注儿童自闭症的研究和治疗。

    儿童自闭症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于儿童自闭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儿童自闭症的关键症状:

    1. 社交障碍:患儿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呼唤不理不睬,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2. 沟通障碍:患儿言语发育迟缓或缺如,言语理解能力受损,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

    3.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患儿对某些事物或物品产生特殊兴趣,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

    4. 其他症状:患儿还可能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多不平衡,存在睡眠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障碍、过度活动等问题。

    治疗儿童自闭症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由于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自闭症核心症状的药物,因此应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作为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孤独症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某人眼神交汇的那一刻,仿佛被电到了?这种感觉究竟从何而来?近期,科学家们的研究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的一角。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卡塔琳·戈沙德及其团队在猕猴身上进行了实验。他们通过在猕猴扁桃体处植入电极,记录了猕猴在观看视频时神经元的活动。研究发现,在猕猴凝视视频中的另一只猕猴时,只有23个神经元产生了反应。这23个神经元被称为“眼部细胞”,其中4个神经元在视频中的猕猴也凝视着实验室猕猴时,反应更为激烈,仿佛两只猕猴在进行眼神交流。

    戈沙德解释道,这些眼部细胞能够通过凝视对方的眼睛,获取对方的信息,以及是否与自己正在进行眼神交流。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玛莎·法拉赫认为,人类也可能存在这种眼部细胞。

    为了进一步研究,戈沙德团队计划使用荷尔蒙催产素来提高猴子眼部细胞的活跃性,这或许能够为治疗减少眼部交流和社交互动的方法提供线索。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眼神交流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也让我们对人类大脑的社交性和视觉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持良好的眼部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4. 进行眼部锻炼,提高眼部调节能力。

    5. 保持良好的睡眠,让眼部得到充分的休息。

  • 特殊儿童,通常指的是患有某些特殊疾病的儿童,这些疾病可能包括遗传性疾病、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在长沙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可能会加剧某些特殊儿童的症状,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一、疾病介绍
    特殊儿童的疾病种类繁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疾病及其特点:
    1. 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症、囊性纤维化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症状。
    2. 发育障碍: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困难、行为异常等。
    3.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癫痫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注意室内通风:夏季高温多湿,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
    2. 合理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多喝水,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脱水。
    3. 适量运动: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5. 注意防晒:夏季阳光强烈,外出时应给孩子涂抹防晒霜,避免晒伤。

    三、治疗策略
    1. 针对性治疗:根据孩子的具体疾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2. 康复训练:对于有运动障碍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4. 家庭护理: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确保孩子的日常生活得到妥善照顾。

  • 互联网医疗的温暖旅程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安静的客厅里。我,一位来自宁夏的患者,坐在电脑前,心情忐忑地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诊。

    我的孩子,一个四岁三个月的活泼男孩,他的世界却似乎与我们格格不入。他会说话,会唱歌,背诗,模仿动画片场景对话,但不会主动交流,不沟通,不互动,问他什么也不会回答。幼儿园的老师说他听不懂游戏规则,融入不进去,但他又很喜欢小朋友,却又不知道如何与他们玩耍。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联系到了一位来自北京海淀区的青少年儿童心理科的专家。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们得以跨越地域的界限,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医生非常耐心地倾听我的描述,她告诉我,她高度怀疑我的孩子可能是孤独症。虽然这个诊断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检查才能最终确定,但医生的专业和温暖让我感到一丝希望。

    医生还告诉我,可以通过医院官网进行挂号,或者通过114预约电话进行预约。虽然我目前无法挂上专家的号,但医生建议我可以周二下午去加号,尽管加号看的晚,当天可能看不完。

    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耐心和关怀让我深感温暖。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她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医生的专业和温暖,让我在孩子病情的诊断上有了新的方向。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围绕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展开,探讨其对儿童智力、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家长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一、不同颜色对儿童的影响

    1. 金色、象牙色:这两种颜色能够营造出温馨、快乐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对于刚开始上学的孩子来说,这些颜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心。

    2. 粉红色:粉红色象征着爱情和亲情,对新生儿来说非常有益。它有助于安抚宝宝的情绪,促进他们的睡眠。

    3. 绿色:绿色能够刺激神经,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学习新事物。此外,绿色还能抚慰心灵,增强信心,有助于儿童保持平和的心态。

    4. 蓝色:蓝色是一种使人平静的色调,但使用过度可能导致抑郁症。蓝色非常适合作为夜间照明或光幕,同时也能提升谈话者的信心。

    5. 紫色:紫色不建议使用,一旦粉刷面积过大,可能导致视疲劳和头晕。

    6. 红色:红色容易使人情绪激动,不适合儿童卧室。红色只会让儿童变得更加侵略性。

    7. 橙色:橙色可以调节心情,但大面积使用会导致过度兴奋,使人产生幻觉。

    8. 褐色:褐色会降低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9. 灰色:柔和的灰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0. 白色:白色与肉桂色结合后,可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二、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建议

    1. 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性格。例如,新生儿可以选择粉红色或绿色,而学龄前儿童可以选择绿色或蓝色。

    2. 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要考虑房间的朝向。朝南的房间可以选择冷色调,朝北的房间可以选择暖色调。

    3. 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要考虑装饰品的颜色。温暖色调的玩偶、明亮的绘画作品等都能改变房间的氛围。

    4. 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要考虑房间的光线。房间要明亮、柔和,不刺激孩子的眼睛。

    5. 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要考虑家具的颜色。白色的墙壁和天花板以及浅色系的木质家具是不错的选择。

    三、总结

    儿童房间的颜色搭配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在选择儿童房间的颜色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房间的朝向等因素,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带着12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家乡来到北京,只为了寻求一位专家的帮助。女儿自从上了六年级,脾气变得暴躁,人际交往能力差,边缘智力,孤独症特征,让我们一家人忧心忡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耐心、负责的医生。

    医生在了解女儿的情况后,详细询问了她的日常表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尽管我们已经约了医生的号,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在深夜,我再次向医生表达了我们的困境,医生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解释了挂号的情况,并同意给我们加号。

    第二天,我带着女儿早早地来到诊室,医生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仔细检查了女儿,并根据她的症状给出了治疗方案。医生告诉我,女儿的认知发育稍晚,建议使用小儿智力糖浆来辅助治疗。同时,医生也强调了家长在管理孩子情绪方面的重要性。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感温暖,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女儿的治疗充满了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陪伴女儿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抢夺玩具是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感到困惑和无奈。本文将探讨儿童抢夺玩具的原因,并提供三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应对这一挑战。

    一、儿童抢夺玩具的原因

    1. 情绪表达:儿童正处于情绪表达阶段,抢夺玩具是他们表达兴奋、愤怒、嫉妒等情绪的一种方式。

    2. 社交能力不足:儿童社交能力尚未成熟,无法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因此选择抢夺玩具。

    3. 依恋关系:儿童在依恋关系建立过程中,对玩具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从而引发抢夺行为。

    二、应对儿童抢夺玩具的方法

    1. 转移注意力:当儿童抢夺玩具时,家长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例如拿出新的玩具、讲故事或进行其他活动。

    2. 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儿童学会分享和合作。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示范如何与同伴分享玩具,并鼓励儿童互相帮助。

    3. 制定规则:与儿童共同制定玩具分享规则,例如轮流玩、交换玩具等。家长要严格执行规则,并引导儿童遵守。

    三、预防儿童抢夺玩具的策略

    1. 丰富玩具种类: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减少他们对特定玩具的依赖。

    2. 培养社交能力:通过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帮助儿童提高社交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3. 建立依恋关系:加强与儿童的亲子互动,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减少儿童对玩具的占有欲。

    总之,家长在面对儿童抢夺玩具的问题时,要了解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干预,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