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千杯不醉

千杯不醉
发表人:健康百科

近日,一位自称‘千杯不醉’的赵先生因应酬过度饮酒,导致左腹剧痛,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赵先生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让他和家人朋友都感到震惊。

赵先生身高172CM,体格健壮,平时很少生病。但这次检查结果显示,赵先生的肝左内叶有5x4cm的占位性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硬,边界欠清,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肝区周边组织有癌细胞浸润迹象,肺部也有2x3.5cm的阴影。医生表示,赵先生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

肝癌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肝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肝区疼痛、黄疸、发热、无力等。肝癌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有关。

赵先生的妻子认为,赵先生肝癌的发病与长期饮酒有关。赵先生就职于机关单位,平时应酬较多,经常饮酒。据了解,赵先生的酒量很大,一周至少有5天在外应酬,酒量也很大,50多度的白酒能喝近一斤。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明确指出,酒精是致癌物。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肝癌的风险。专家提醒,喝酒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肝癌,但酒精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辅助因素。对于肝炎患者来说,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肝癌的发生。

对于肝癌的治疗,早期可以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但对于晚期肝癌,主要以化疗综合模式延长患者生存期。肝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的抗病能力有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胆囊结石的常见症状、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预防措施。

    一、胆囊结石的常见症状

    胆囊结石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发热、黄疸等。腹痛常位于右上腹部,可向背部和右肩放射,多在食用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发生。发热多见于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道炎症,如胆囊炎。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二、胆囊结石的病因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导致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含量减少,胆固醇不能被运输,容易形成结石。

    2. 胆固醇的异常成核过程:成核因子如糖蛋白、黏蛋白和钙离子等,可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 胆囊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差,胆汁容易滞留,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4. 雌激素:雌激素分泌过多,可促进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三、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临床症状明显,但暂时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可使用抗炎利胆药物、解痉止痛药物等。

    四、胆囊结石的预防措施

    1. 饮食均衡,尽量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

    2. 每天尽量吃早餐,保持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

    3. 避免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五、总结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了解其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有助于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 新生儿黄疸是新手父母们常见的问题,许多家长对于如何应对黄疸感到困惑。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一般会在出生后一周左右自行消退。然而,对于部分病理性黄疸,家长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宝宝尽快康复。

    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分类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将血液中的胆红素分解和排泄,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从而出现黄疸症状。

    2. 病理性黄疸:多见于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是否严重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以下症状来判断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

    1. 皮肤、巩膜发黄:这是黄疸最明显的表现。

    2. 情绪低落、食欲不振:严重黄疸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3. 大便颜色变浅、尿液颜色变深:这也是黄疸的常见表现。

    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宝宝尽快康复。

    (1)适量喂水:每天喂新生儿30ml的白开水,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2)勤晒太阳: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黄疸消退。

    (3)观察病情: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 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药物帮助降低胆红素水平。

    (2)光照疗法:对于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光照疗法。

    四、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措施

    1. 注意孕期保健: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疾病。

    2. 产后观察:新生儿出生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 健康饮食:产后妈妈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眼睛发痒,很多人会担心这是否与肝癌有关。事实上,眼睛发痒并不是肝癌的典型症状。

    眼睛发痒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不适,主要与眼睑皮肤和结膜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结膜炎、沙眼、干眼症等。结膜炎是由于细菌、病毒或过敏引起的眼部炎症,沙眼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而干眼症则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成分异常导致的。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而继发性肝癌是指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肝癌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黄疸等。

    眼睛发痒与肝癌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虽然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出现眼部不适,但这并不是肝癌的常见症状。如果出现眼睛发痒,建议及时就诊眼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治疗眼睛发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那帕明、盐酸奥洛他定、盐酸氮卓斯汀、富马酸依美斯汀等。

    2. 保持眼部清洁:经常用清水洗脸,去除附着在眼睛上的过敏原颗粒。

    3. 冷敷:用冰毛巾对眼睛进行冷敷,缓解眼睛的充血水肿症状。

    4.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睛,以免加重过敏症状。

    5.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增加眼部运动。

  • 肝内胆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前驱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胃肠道出血、黄疸和感染。

    1、局部疼痛:肝内胆道出血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通常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的隐痛。当出血量大时,疼痛会向右肩和背部放射,甚至出现胆绞痛,使患者难以忍受。

    2、胃肠道出血:肝内胆道出血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出血的症状,如血便、黑便、吐血等。当出血量较小时,可能只有血便表现;当出血量较大时,则可能出现吐血和黑便。

    3、黄疸:肝内胆道出血后,可能会出现血块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从而出现黄疸。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颜色变黄、尿液变黄、皮肤瘙痒等症状。

    4、感染:肝内胆道出血还可能继发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烧、发冷、虚弱、肌肉酸痛等症状。

    肝内胆道出血患者需要注意合理休息、适度锻炼、作息结合,避免疲劳、紧张和焦虑。在发病期间,患者需要禁止饮食并给予适当的肠外营养。稳定期患者应注意保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油腻食物,并注意控制体重。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以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与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许多家长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其严重性。本文将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饮食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黄疸,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1. 肝功能发育不全: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完善,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引起黄疸。

    2. 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者胆红素排泄受阻,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

    3. 感染: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等,也可能引起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1. 皮肤和黏膜黄染:这是新生儿黄疸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眼白等部位发黄。

    2. 精神萎靡:新生儿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嗜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等。

    3. 体温异常: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可能表现为发热或低体温。

    4. 哭闹不安:新生儿哭闹不止,可能因为黄疸引起的不适感。

    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将血液中的胆红素分解,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 药物治疗:使用酶诱导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3. 中医治疗:使用中成药、汤药等,调节新生儿体内气血,促进胆红素代谢。

    四、新生儿黄疸的饮食注意事项

    1. 适量摄入母乳:母乳喂养的宝宝,应适量摄入母乳,避免过度喂养。

    2. 注意水分摄入:新生儿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

    3. 避免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影响胆红素代谢,应避免食用。

    4. 注意饮食卫生:新生儿抵抗力较弱,应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感染。

    五、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 注意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感染等问题。

    2. 加强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3. 及早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黄疸:家长应关注新生儿皮肤颜色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 那天,我的孩子刚刚满54天,黄疸值一直在9左右,这让我十分担忧。在西安儿童医院,我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联系了一位医生,开始了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

    医生首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孩子的详细情况,包括黄疸的具体表现和孩子的整体状况。虽然我没有亲自见到医生,但从他的回复中我能感受到他的专业和细致。医生告诉我,孩子需要服用退黄颗粒,并且详细解释了用药的剂量和频率。

    当我提出关于药物副作用的疑问时,医生没有回避,而是详细地解释了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并告诉我短时间内服用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讨论是否需要停母乳的问题上,医生给出了建议,但并没有强迫我做出决定。他告诉我,不建议停母乳,因为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更有益。这种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的做法,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更加敬佩。

    此外,医生还提醒我要定期复查孩子的黄疸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虽然只是通过屏幕进行交流,但我能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真诚。他的建议让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焦虑中找到了一丝安慰。我相信,通过医生的专业治疗和我的细心护理,孩子一定会战胜黄疸,健康成长。

  • 胆经,作为人体十二经脉中至关重要的一条,其主司内脏为胆囊。胆囊虽为“伪娘”,却扮演着“生发气血”的重要角色。胆经在子时阶段,将白天摄入的营养转化为气血,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然而,胆经虚寒会导致微循环差、肝胆疾病等问题。熬夜和不按时吃饭是导致胆经虚寒的主要原因。熬夜会导致肝火旺盛,影响胆汁分泌;不按时吃饭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其前身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胆红素在体内堆积会导致黄疸,表现为眼白发黄、皮肤发黄等症状。此外,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经虚寒会导致气血塞车,引发各种疾病。敲胆经、伸懒腰、搓耳朵等动作可以促进胆经气血运行,预防和缓解相关疾病。长期坚持这些动作,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养生保健应注重调养胆经。以下是一些调养胆经的方法:

    1.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餐。

    3. 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4. 避免熬夜,减少对胆经的损害。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胆经相关疾病。

  •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急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全身性中毒症状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极度疲劳、人格改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

    2. 严重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是急性乙型肝炎常见的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厌食症状,导致体重下降。

    3. 黄疸

    黄疸是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表现之一。患者皮肤、黏膜、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血液中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4. 皮肤病变

    部分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病变,如结节性红斑、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

    5. 关节炎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炎症状,主要累及腕关节、肘关节等,疼痛程度较轻。

    6. 心血管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可能侵入心血管系统,导致心包炎、心肌炎或结节性动脉炎等心血管疾病。

    针对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摄入糖和肉,保持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减少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熏肉等的摄入。

  •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乙肝分为急性、慢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乙肝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异。

    急性乙肝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黄疸后期,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病程较长,症状隐匿,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腹胀、便溏、乏力、容易疲劳等。慢性乙肝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型乙肝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症状包括黄疸、出血、低血糖、高热、腹水等。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症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病程较长。

    淤胆型肝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患者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肝大,血清胆红素升高。淤胆型肝炎的治疗以保肝、利胆、抗病毒为主。

    预防乙肝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注射器等。

    治疗乙肝的药物包括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干扰素可以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但副作用较大。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副作用较小。

    总之,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不同类型的乙肝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异。了解乙肝的类型和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 甲肝,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仅会损害肝脏,还会引发一系列皮肤问题,其中皮肤瘙痒便是常见症状之一。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而在急性甲肝病情较重时,由于病毒血症和胆汁酸刺激,患者常常会伴随皮肤瘙痒的症状。

    除了皮肤瘙痒,甲肝还可能引发其他皮肤问题,如皮疹、荨麻疹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急性甲肝康复后逐渐消失。

    为了预防和治疗甲肝,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3. 避免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4. 接种甲肝疫苗,提高免疫力。

    5. 如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在治疗甲肝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病情恢复。

    总之,甲肝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甲肝的传播。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