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别把“甲减”当心脏病治

别把“甲减”当心脏病治
发表人:秒懂健康

  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困扰着44岁的梅女士,被当作心脏病治了6年,但一直不见好转。前不久终于找到了病因,竟是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减)。

  6年来,梅女士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每次休息一会儿就缓解了,但近期感到越来越严重。去医院看病,一直当心脏病治疗,但总是反复发作。前几天又发作了,她来到武汉市武昌医院心血管科就诊,接诊医生为她量血压正常,测心率有点快,反复询问梅女士病史,才知梅女士还有闭经症状。医生仔细观察其面容,发现她皮肤粗糙,面色苍白,说话时脖子有点粗。经过血检,她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对症下药后,不但心不慌、胸不闷了,月经也恢复正常了。

  武汉市武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黎艳指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或不足致机体代谢活动下降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病,是一种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常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见于一些有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疾病者、甲状腺切除者、服抗甲抗性药过量者等,且近年来病患数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该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引起心、肝、肾、血液、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的损害,有时可能只是某一个系统的症状表现突出。如果医生缺乏经验,对甲状腺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未详细询问病史和做必要的检查,常易被误诊为心脏病、肾脏病、皮肤病、缺钙症等,老年人还容易被误诊为老年痴呆等其他系统疾病,而延误治疗。

  黎艳主任提醒,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以下症状,都要考虑甲状腺方面的疾病。如食欲减退、体重增加、顽固性便秘;皮肤粗糙、脱发;常伴有反复发作的胸闷、心悸、气短;不明原因贫血,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有浮肿现象,且有蛋白尿、易乏力;有神经系统表现,注意力、记忆力减退,不明原因的晕厥;全身关节痛,或者关节腔积液,治疗效果不佳;男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性功能障碍;女性闭经、贫血;小儿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懒动;婴儿腹胀、便秘、喂养困难且黄疸迟退;甲状腺肿大但没有甲亢症状者,等等。

  黎主任还强调指出,甲减如果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其实并不可怕,通过口服甲状腺素即可控制。但患了甲减后千万别乱投医,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定期检查和相关治疗,让甲减疾病得到更为有效的恢复。

  专家简介

  黎艳武汉市武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近20年,在内科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内科治疗甲亢、甲减、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五上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王俊玲 主任医师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普通内科

    甲减是一种甲状腺疾病,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是比较大的,所以要积极的治疗,而在现在治疗甲减的方法当中,除了西药治疗之外,中药也是很多人会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哪一些中药材可起到治疗效果。

    1、气虚血亏型甲减:益气养血,补脾温肾。八珍汤加味。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炙甘草3克,黄芪30克,肉桂3克(后下),大枣3枚随症加减,贫血严重者,加人参6克、阿胶9克、首乌15克,以加强益气养血。腹胀便秘者,加槟榔9克、枳壳9克,以理气通便。伴浮肿者,加猪苓15克、泽泻15克,以淡渗利水消肿。

    2、脾肾阳虚型甲减:温阳利水,补益脾肾。真武汤、防己黄芪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熟附子9克,干姜3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黄芪30克,防己9克,泽泻15克,大腹皮9克,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肉桂3克,(后下)随症加减,利水消肿之品还可酌选猪苓、车前子、薏苡仁、冬瓜皮、陈葫芦等。胸闷心悸气促者,加人参6克~IS克、桂枝9克、益母草30克、泽兰15克等,以补益心气,温振胸阳,活血利水。腰膝酸软者,加杜仲9克、川断9克、桑寄生15克、怀牛膝9克等,以益肾壮腰。神情淡漠、智力减退者,加菖蒲9克、远志4.5克,以化痰醒神。神志不清者,加桃仁9克、红花5克,以活血通脑。

    3、外治法:以肉桂、吴茱萸适量药末同生姜汁调膏,敷神阙穴,隔日1次。适用于甲减阳虚水肿者。

    4、针灸疗法:选穴人迎、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关元。肾阳虚甚者,加命门、气海等穴。浮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智力减退甲减患者,加百会、心俞。针刺以温补手法,或同时加艾条温灸,或取背腹部穴位施隔附子饼灸。

  • 俗话说得好,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年就是春。

     

    推荐医生:王彤

     

    很多小伙伴,熬过了冬季的寒冷干燥,还没来得及褪去“红鼻子”,马上又要面对细菌病毒肆虐、疾病频发的冬春交替时节,和流感、病毒“硬碰硬”。

     

    更不用说后面的花粉时节,那要命的过敏性鼻炎了。一年算下来,总有那么几个月,咱们的鼻子,过得不那么舒服。

     

     

    01 过敏性鼻炎老不好,千万不能拖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过敏性疾病,是因为免疫系统受到空气中的过敏原影响而导致的鼻炎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初始症状和感冒相似,都有鼻子发痒、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的情况,很容易就被大家忽视,当作普通感冒来处理。

     

     

    更有甚者,不打针,不吃药,感觉自己身体好,认为这些“小症状”不打紧,熬一熬就过去了。殊不知小病不治成大病。

     

    过敏性鼻炎拖着不好好处理,会出现严重后果,比如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中耳炎、结膜炎等,时间久了,甚至会发展成“全身病”。

     

    No.1 哮喘 

    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研究统计,有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有哮喘,而常年的哮喘又会导致肺气肿和肺心病的出现。

     

    No.2 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的过敏性鼻炎会导致患者的鼻黏膜长期处于水肿状态,而反复的鼻黏膜水肿会导致鼻息肉的形成,久而久之会阻塞鼻腔,就仿佛在鼻子里加了“塞子”,引流不畅,鼻窦部位压力增高,时间一长,感染就容易“逆流而上”,侵袭鼻窦,诱发鼻窦炎。

     

    No.3 咽喉炎、中耳炎 

    耳、鼻、咽喉三者相通,鼻炎患者咽喉容易水肿、发炎,从而导致耳鼓室负压,中耳出现渗出性液体,进而导致中耳炎。

     

    所以大家出现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就诊,切勿把“小病”熬成“大病”。

     

    02 远离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是因为过敏导致的鼻炎。

     

    那既然有过敏反应,自然也有使我们出现过敏症状的物质,这些物质被我们统称为——过敏原。

     

    第一类是吸入性过敏原。

     

     

    如尘埃、尘螨、羽毛、花粉、蟑螂、动物皮毛、豚草、艾蒿等,这些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物质。

     

    第二类是食入性过敏原。

     

     

    如鸡蛋、花生、黄豆、牛奶、鱼、虾、蟹、牛羊肉等,吃东西过敏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

     

    第三类是环境原因。

     

    气候过冷、空气过湿、强烈的光线等环境变化,也有可能刺激鼻黏膜而引发过敏。

     

    一般如果不切断过敏原,患者除了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流泪、结膜炎等眼部不适,或者皮肤瘙痒、红肿、脱皮的情况,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所以发现自己有过敏原鼻炎,一定要远离过敏原,防止频繁刺激下症状加重。

     

    03 季节交替即将来临,做好防护才是第一

     

    冬去春来,新一轮的花粉季节又要来临了,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即将迎来“新的风暴”,那么又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他们面对即将到来的三月呢。

     

    首先,就是要远离过敏原,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可以减少出门的次数,如果避免不了每天要出门的情况,也可以戴上口罩,隔绝空气中的杂质,减少与过敏原接触的机会。

     

     

    还有些小伙伴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鼻腔内的过敏原冲洗掉,从而改善鼻炎症状。

     

    最后,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它能够有效改善症状,让大家摆脱鼻炎烦恼。

     

    但是药物再好,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听信偏方、盲方,乱用药、乱吃药。

     

    正确科学的治疗手段,才是我们面对过敏性鼻炎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

  •   什么是性病恐惧症?其实所谓的性病恐惧症,指的是患者有治疗史或者在得了性病之后出现情绪紧张,甚至出现疑病和强迫性神经症。

      它会通过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刺激,从而引起身体了调节机制的变化,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功能紊乱。

      性病恐惧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

      二、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纳差,有的甚至出现心悸、手足发热、出虚汗等症状。

      三、总认为自己的性病没好、加重或发展。总害怕家人发现、周围同事知道而精神压抑、沉默寡语、恐惧焦虑。

      四、常多次就诊,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

      性病恐惧症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它会导致患者性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官能症状,严重 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给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

      其实,对于性病恐惧症的治疗,除了对有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外,还应对患者进行有关性病知识的介绍,耐心地给予解释、教育和心理疏导,使他们消除顾虑。

      应对性病恐惧症,其方法也多种多样,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法、辅助治疗法,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药物的暗示疗法也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还需要信心、恒心和耐心。相信通过药物和心理“双管齐下”的治疗 ,驱除性病恐惧症的阴影就不是太难的事了。

      其次,要求医务人员认真负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正规的治疗方案进行规则治疗。医生要摆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以增加经济效益而过度治疗,这样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第三,对于过度用药的患者,医务人员不能过于迁就,应当要立即阻止其滥用药物的现象。并告诉该患者滥用药物的危害性,让患者知道滥用药物而出现的症状而并非是性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专家提示:性病还须心药医,机体的治愈并不能代表身心的治愈。病患者只有努力克服对性病的恐惧,正确的认识性病知识,就不会让所谓的“性病”吓出其他病症!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治疗性病首先要“脱恐”!

      性病不能自己“偷”着治

  • 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在所难免,在我们熟知的一些衰老现象中,有些是自然老化的结果,很多人会不以为然,比如骨质疏松、听力下降、失眠、反应力变缓、老花眼等,但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生活里多加注意,也能够减轻衰老后身体退化给老人带来的痛苦。

     

    患老花眼要年年检查

     

     

    严格来说,老花眼不是一种眼病,它是自然衰老的表现。老花眼的度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需的阅读距离也越来越远。绝大多数人在40~45岁会悄悄出现老花,最直接的表现为近距离阅读模糊、眼睛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并伴有头痛等。老花眼虽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老花镜的选购必须科学、谨慎。配老花镜最好先到正规机构做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一般来说,3~5年更换老花镜,但最好每年都做一次眼部检查。

     

    全身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许多老年人都有全身疼痛症状,而且服用许多药物都不能解决。老年人常出现的全身疼痛及不适是老年性骨质疏松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与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

     

    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特别是在70岁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疼痛、不适及乏力等,其中以颈、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适为主。疼痛的性质为钝性痛,时轻时重,可突然加剧,休息后可缓解或减轻。咳嗽、打喷嚏及用力排便等均可造成明显疼痛及不适。

     

    全身的疼痛和不适感常迫使老年人减少活动,甚至卧床休息,而活动的减少又加剧了骨质疏松。建议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除了增加钙的摄入量外,还应适量运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被漏诊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理效应不足所致的全身性疾病,老年人多见。

     

    老人患甲减不易被发现,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疲劳、迟钝、抑郁、嗜睡、肌痛、声音嘶哑、耳聋及味觉减退、便秘和皮肤干燥等,即使有上述表现,常被误以为是由于衰老所引起而被漏诊。

     

    由于老年人甲减表现与衰老改变或其他老年病表现常难以区分,因此,曾经患有甲状腺炎或做过甲状腺手术及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如果有上述症状,应考虑可能是甲减,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提早预防。

  • 很多人一出现头疼脑热,发烧感冒、上火、发炎等等这些症状,就迅速打开自己家的医药箱,拿出阿莫西林,不管有没有用,先吃上几粒。

     

    殊不知这种盲目乱吃药的行为对自己的伤害有多大,这种抗生素滥用的行为何时才会停止?

     

     

    一、抗生素

     

    1.抗生素就是抵抗细菌的一种药物是一种抗菌药。

     

    但是使用的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的炎症使用抗生素都有作用,只有发生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才有效。

     

    医生提醒:滥用抗生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2.抗生素的种类有很多,我们日常吃的药物中最常见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青霉素类)、头曲松(头孢类)、罗红霉素、红霉素(大环内酯类)、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等等。

     

    分属于不同的类别,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对于一些不按照适用范围、时间、具体服用方法等随意服用抗生素常常会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以至于当真正要服用治疗某种疾病时,抗生素却发挥不了其药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耐药性。

     

     

    3.服用阿莫西林对于病毒性感冒根本没有作用。

     

    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例,小林(化名),患了感冒,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也没注意,可是接下来的几天,自己充当“医生”,私自用了多种抗生素,可是一直高烧不退。几天的治疗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后来到医院查血,发现是病毒引起的。就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经过一天的治疗高烧就降下来了。

     

    由此可见抗生素并不是万能药,因此即使是感冒也要弄清楚病因,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不仅耽误了治疗,滥用抗生素还会对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

     

    二、消炎药

     

    1.我们通常所说的消炎药,在医学上叫做解热镇痛药(或者解热镇痛抗炎药)。

     

    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同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

     

    抗炎: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使炎症的症状如红、肿、热、痛得到缓解和消退,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解热:比如发烧时就是通过调节体温调定点将高于和机体的热给降下来起到一个退热的作用;镇痛就是通过抑制cox-1和cox-2来减少疼痛;抗炎就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比如前列腺素等来达到一个抗炎的作用。

     

    2.常见分类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只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还有一类有塞来昔布、美洛昔康和依托考昔具有抗风湿的作用。这些消炎药是直接针对炎症本身的,为对症治疗,不具备耐药性。

     

    总结: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药物,不要再盲目使用抗生素了,抗生素≠消炎药,乱吃抗生素百害而无一利。杜绝抗生素滥用,从自身做起。

  • 打鼾,俗称“打呼噜”,是在熟睡后造访我们的“常客”,似乎是一种生活常态。其实,程度严重的打鼾也是一种“病”,会引起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诸多问题,甚至暗藏着脑梗“危机”,有致死风险。我们千万不能对这位“卧室杀手”掉以轻心!

     

     

    一、打鼾的“庐山真面目”


    冬天风大时,如果窗户没有关紧留一个缝,就会听到“呜呜”的风声,其实,打鼾发声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在呼吸时,气流会首先通过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发生气体交换。然而,在睡着时,上呼吸道会因为肌肉松弛或组织病变而变窄,气流就会被这“狭窄的窗户缝隙”所阻碍,从而冲击悬垂组织(如小舌、腭扁桃体等)和咽黏膜表面分泌物等,引起振动发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噜声的“真面目”了。

     

    二、打鼾的三种程度


    1.偶发性打鼾

     

    在全世界,几乎一半的成年人都会至少偶尔打鼾。这种打鼾往往发生在过度疲劳或过量饮酒之后,虽然也是人体的一种异常状态,却于健康无损;并且在休息后就会得到缓解,不需要治疗。


    2.习惯性打鼾

     

    有25%的成年人会常年习惯性打鼾。这类人群的上呼吸道往往比较狭窄,却也能为熟睡中的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他们通常只是出现了“变异”,而非“异常”。


    但是也有研究表明,习惯性打鼾的人会出现血氧饱和度的间歇性降低,甚至25%以上的这类人会最终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们可以把这种打鼾看成从正常到疾病的中间过渡区,对它不能轻视,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改善情况。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


    每100个人中就有1-3个人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类人群的上呼吸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病变,包括慢性鼻窦炎、腭扁桃体肥大、舌根后坠等。


    在吸气时,上呼吸道肌肉为了“拉开”狭窄的气道,会过度紧张,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瘫痪,最终造成呼吸道闭合而呼吸暂停。而每晚至少30次的呼吸暂停,让这类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从而引起了脑和神经的功能障碍。

     


    三、打鼾的“伴生双子”——脑梗


    打鼾,特别是习惯性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脑梗。


    脑梗,学名是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脑组织的一种缺血或缺氧性坏死。其常见的类型有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打鼾者的血氧量严重不足,心脏为了填补这一“漏洞”会提升输出功率,最终“后继不足”而心力衰竭;大脑也受到了“牵连”,会继发性缺血,走向脑梗的结局。


    打鼾发现不早治,被害梦中也不知!当然我们也无须太过担心,只要从现在做起,选择适当的方式缓解打鼾,或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必要时做手术矫正,就能远离脑梗“恶魔”,避开死亡危局!

  • 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近日,“权健事件”引来舆论高度关注。在天津市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公司之后,经过调查取证,公安机关也已经于1月1日依法对其涉嫌传销犯罪和涉嫌虚假广告犯罪行为进行立案侦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火疗养生场所、开展集中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行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保健品销售的套路不断被揭开。该事件已经成为一场了解和认识保健品功效的公开课,给消费者、行业企业乃至监管部门以思考。

     

    从媒体现有报道来看,一个售价千元的鞋垫,据称是对罗圈腿、心脏病、前列腺炎都有奇效;负离子磁卫生巾,则可以治疗各种男女生理疾病;有效成分和果汁无异的“本草清液”,却被标榜可以“排毒”、售价千元……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无所不能的疗效,遍布在产品销售的各种话术之中。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在保健品销售中,无中生有、夸大功效,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套路”。

     

    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应是一个共识和常识。

    但有的神化保健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让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放弃正常治疗;有的以免费体检、旅游、讲座等为幌子,打亲情牌推销产品;有的许以高额返现、多买多赚等承诺,设置消费陷阱骗取钱财……在不少案例中,一些保健品已经从专注健康、有益身心的产品,变成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工具,给病人乃至家庭带来难以抹去的阴影。改善健康,决不能成为一门只顾赚钱的生意。

     

    我们需要提倡求真务实、能辨真伪的科学素养。从魏则西一家所相信的“高科技疗法”,到周洋一家所购买的“抗癌产品”,利用的都是人们对科学力量的信任。这种朴素的情怀,决不能成为不法之徒的可乘之机。任何故弄玄虚、虚无缥缈的“神秘力量”,都是对科学的曲解;任何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代理神话”,都是对成功的歪曲。

     

    我们必须强调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广告法还是食品安全法,都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可以治病,严禁虚假宣传。事实上,公安机关也一直在对此行为进行打击,去年以来就已破获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多起,追赃挽损超过1.4亿元。对企业而言,无论多大的规模、多响的牌子,只要触犯了法律、伤害了消费者,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给公众一个交代。

     

     

    健康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对任何企业和任何人来说,都需要绷紧心中的弦,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求,决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 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滴鼻净(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因此,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高血压患者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应合理、安全、有效地服药治疗。现介绍其用药五忌:   

     

    (1)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反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2)忌快速降压。血压降得太快太低,使脑、心、肾的供血减少,可诱发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缺血性中风等。因此服药时要严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加药量。(3)忌不择时服药。高血压患者以每天上午9-11时,下午3-6时血压最高,午夜最低。因此,研究发现把传统的一天三次服药法,改为在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前半小时用药,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轻度高血压病人忌睡前服药;中、重度患者入睡前只能服白天用量的1/3,而且应在睡前3-4小时服。(4)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脂浓度是反映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程序。有人认为,若治疗6周未见血脂升高,说明所用降压药安全、合理、有效,可继续服用,否则就应改用其它药治疗。(5)忌胡乱用药。降压药品种较多,作用的部位、效果各异,副作用、适应症、禁忌各不相同。因此,用哪种药好,应遵医嘱,忌个人不加选择的乱用药。

     

     

    肝功能不好的患者用药应注意什么?


    许多药物能引起或加重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常用的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有巴比妥类镇静药、氯丙嗪、苯妥英钠、消炎痛、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甲基睾丸酮及某些抗肿瘤药等。肝功能不好的患者要避免服用能加重肝损害的药物,服用其他药物也要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用药过程中还要定期作肝功能化验,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马上停止用药或改用别的药。详细情况要向医师咨询。

  • 说起薄荷,很多人都会想起薄荷糖,那种清凉爽口的滋味就会涌上心头。尤其是在夏天,在水沟等潮湿低洼的地方,就有可能遇见薄荷。在民间,人们把薄荷只是当做一种野草,但也有人把薄荷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用盆栽栽种。

     

    实际上,薄荷是一味使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中药。薄荷味辛性凉,归肺经和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内服煎汤时需要后下,且不宜久煎,外用可捣汁或煎汁涂。在很多种成药里都用到了薄荷,比如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内服药,又比如清凉油、风油精、痱子水、止痒凝露、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

     

     

    薄荷这味药,妙用多多,只要合理运用,在临床中可谓是用途广泛,首先我们来看看薄荷与其他药物的组方。

     

    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 是疏散风热的常用中药,用来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常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为主要症状的,可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比如银翘散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薄荷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具有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的作用。如果运用到治疗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的,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配合使用;如果用来治疗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的,可与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薄荷质轻宣散,具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的功效。如果用来治疗风热束表、麻疹不透的病证,可与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药配和使用,比如透疹汤;如果用来治疗风疹瘙痒的话,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药同用。

     

    薄荷兼入肝经,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若与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的药联合运用,对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疗效颇佳,比如逍遥散中就有薄荷。

     

    夏季暑湿熏蒸,容易感受暑湿秽浊之气,从而导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可与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不仅如此,如果遇上蚊蜂叮咬,肿胀疼痛,可以用新鲜的薄荷叶贴在患处,收效甚快。如果耳朵中进异物了,可以用新鲜的薄荷叶捣汁滴入。

     

    薄荷叶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所以体虚多汗的人,不宜使用。正如《药性论》所说“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如果阴虚血燥,肝阳偏亢之人,也不要服用薄荷。另外,薄荷脑、薄荷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在使用薄荷脑、薄荷油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说起薄荷,很多人都会想起薄荷糖,那种清凉爽口的滋味就会涌上心头。尤其是在夏天,在水沟等潮湿低洼的地方,就有可能遇见薄荷。在民间,人们把薄荷只是当做一种野草,但也有人把薄荷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用盆栽栽种。

     

    实际上,薄荷是一味使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中药。薄荷味辛性凉,归肺经和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内服煎汤时需要后下,且不宜久煎,外用可捣汁或煎汁涂。在很多种成药里都用到了薄荷,比如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内服药,又比如清凉油、风油精、痱子水、止痒凝露、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

     

       

     

    薄荷这味药,妙用多多,只要合理运用,在临床中可谓是用途广泛,首先我们来看看薄荷与其他药物的组方。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 是疏散风热的常用中药,用来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常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为主要症状的,可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比如银翘散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薄荷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具有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的作用。如果运用到治疗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的,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配合使用;如果用来治疗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的,可与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薄荷质轻宣散,具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的功效。如果用来治疗风热束表、麻疹不透的病证,可与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药配和使用,比如透疹汤;如果用来治疗风疹瘙痒的话,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薄荷兼入肝经,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若与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的药联合运用,对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疗效颇佳,比如逍遥散中就有薄荷。

     

    5.暑湿秽浊,痧胀腹痛:夏季暑湿熏蒸,容易感受暑湿秽浊之气,从而导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可与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不仅如此,如果遇上蚊蜂叮咬,肿胀疼痛,可以用新鲜的薄荷叶贴在患处,收效甚快。如果耳朵中进异物了,可以用新鲜的薄荷叶捣汁滴入。

     

    薄荷叶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所以体虚多汗的人,不宜使用。正如《药性论》所说“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如果阴虚血燥,肝阳偏亢之人,也不要服用薄荷。另外,薄荷脑、薄荷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在使用薄荷脑、薄荷油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