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别以为薄荷是一种野草,用好了就是一味良药

别以为薄荷是一种野草,用好了就是一味良药
发表人:金兰中医

说起薄荷,很多人都会想起薄荷糖,那种清凉爽口的滋味就会涌上心头。尤其是在夏天,在水沟等潮湿低洼的地方,就有可能遇见薄荷。在民间,人们把薄荷只是当做一种野草,但也有人把薄荷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用盆栽栽种。

 

实际上,薄荷是一味使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中药。薄荷味辛性凉,归肺经和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等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内服煎汤时需要后下,且不宜久煎,外用可捣汁或煎汁涂。在很多种成药里都用到了薄荷,比如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内服药,又比如清凉油、风油精、痱子水、止痒凝露、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

 

 

薄荷这味药,妙用多多,只要合理运用,在临床中可谓是用途广泛,首先我们来看看薄荷与其他药物的组方。

 

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 是疏散风热的常用中药,用来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常以头痛、发热、微恶风寒为主要症状的,可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比如银翘散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薄荷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具有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的作用。如果运用到治疗风热上攻、头痛目赤的,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配合使用;如果用来治疗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的,可与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薄荷质轻宣散,具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的功效。如果用来治疗风热束表、麻疹不透的病证,可与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药配和使用,比如透疹汤;如果用来治疗风疹瘙痒的话,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药同用。

 

薄荷兼入肝经,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若与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的药联合运用,对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疗效颇佳,比如逍遥散中就有薄荷。

 

夏季暑湿熏蒸,容易感受暑湿秽浊之气,从而导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可与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不仅如此,如果遇上蚊蜂叮咬,肿胀疼痛,可以用新鲜的薄荷叶贴在患处,收效甚快。如果耳朵中进异物了,可以用新鲜的薄荷叶捣汁滴入。

 

薄荷叶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所以体虚多汗的人,不宜使用。正如《药性论》所说“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如果阴虚血燥,肝阳偏亢之人,也不要服用薄荷。另外,薄荷脑、薄荷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在使用薄荷脑、薄荷油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甘草是一味神通广大的中药,炙甘草能温中,生甘草能泻火,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调和诸药的作用。甘草功效一个一个的说:

     

    炙甘草

     

    炙甘草一般以炙甘草汤使用,温中散寒,润肺和中,还能补脾益气。在临床上应用较广,使用频繁。因甘草本身性甘,炙甘草又是甘草加蜂蜜制成,所以在食品领域被用来做糕点的添加剂,增加甜度。

     

    生甘草

     

    生甘草主打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特别是镇咳作用明显。常见复方甘草片等可用于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等症的治疗。

     

     

    调和诸药

     

    中药分君臣佐使,君为主药,其他也搭配或不用。甘草经常作为使药入方,用来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周建明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甘草调和诸药的配伍机制:可能参与对细胞色素P450 3A4的诱导表达,进而使与其同服的其它中药或中药复方中的毒性成分的代谢加速,从而起到缓和药性,达到调和诸药的目的。

     

    掌握应用

     

    不建议自行使用,或作为甜味剂使用。普通人难以掌握好用量。甘草毕竟是一味中药,应用不慎会导致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甘草进行调和。中药十八反中,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相反的药物是被禁止一同使用的。本着为大家健康着想的态度,真心不建议大家自行食用甘草,弊大于利。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注重养生,更不能经常的用它泡水喝。

     

    弊大于利

     

    最主要问题是普通人难以掌握好用量。毕竟甘草是一味中药,应用不慎会导致肾功能减退、血压升高等问题,长期使用也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食用价值

     

    甘草的食用价值与其药用基本相同,生甘草主打清热解毒泻火,止咳祛痰平喘。如果咳嗽痰多,可以选用中药甘草进行缓解,但用量不能过大,且不能经常使用,症状解除后需停止使用。如泡水,每次用量2克以内;如与丝瓜等做汤,每次用量10克以内。

     

    作为食品添加剂

     

    甘草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主要作为甜味剂使用,甜度很大,实际用量是很小的,所以基本安全无害。

     

    禁用人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心脏病、以及孕妇、哺乳期女性均应该避免使用甘草。

     

    甘草虽然在临床处方中应用较广,但是请别乱用在日常保健中。扬长避短,就让它在临床中多发挥作用吧。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看到某同学在桌上放了一瓶“六味地黄丸”,问之答曰:最近感觉有点虚,有点阳痿,随便吃吃……回答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六味地黄丸是不是神药?

     

    目前市场上的六味地黄丸共有655个批准文号。同一种药居然有六百多家药厂生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量太大。而且粗略估计一下,六味地黄丸的适应症居然高达近140种,OMG!这是什么概念?感觉日常的毛病没有它治不了的,这还不叫包治百病?所以是有些滥用了。

     

     

    但不可否认,六味地黄丸确实是补益类的经典名方,确实具有滋 阴 补 肾的功效,更适合肾 阴 虚的人。它被认可的适应症主要为肾 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的判断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前提是,经中医辨证为肾 阴 虚的患者。这些症状可以辅助判断:舌红潮热、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失眠、头晕、腰膝酸软、脉细快。

     

    三补三泻

     

    六味地黄丸不仅是补虚,也兼有泻下成分,方中重用熟地黄,滋 阴 补 肾,山茱萸和山药辅助。而泽泻、茯苓和牡丹皮相互配合又能清虚热,方子共奏补肾 阴,清虚热的功效。所以如果不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症,而滥服六味地黄丸,其实是有副作用的。

     

    以下人群忌用!

     

    六味地黄丸,针对肾 阴 虚,所以肾 阳 虚的人不能用,肾 阳 虚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感冒发热病人、急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的病人,需暂停使用。健康人请勿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在临床上,六味地黄丸的服用应该遵照医生的指导来服用。另外,在六味地黄丸服用期间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戒烟、酒等情况。

     

     

    注意其他几种地黄丸的区分

     

    不同的症状可以服用不同的地黄丸,但最好在医生药师指导下服用,勿乱用!枳柏地黄丸,重滋阴降虚火。麦味地黄丸,重滋养肺肾。杞菊地黄丸,重滋补肝肾。归芍地黄丸,重补阴血清虚热。桂附地黄丸,重温阳,针对肾 阳 虚。明目地黄丸,重养肝明目。

  • 肝功能不好,有很多原因,肝脏有强大的代偿与自我修复能力,所以肝功能不好,千万不要拖着,大多数的肝功能异常都是可以恢复的。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肝功能不好,而且觉得好不了,放弃信心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即使有乙肝、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时候,也只能说自己肝功能可能不好,因为有的乙肝患者,坚持正确的治疗,肝功能有可能是正常的。

     

    肝功能不好,可能的原因:

     

    1、用药、熬夜、饮酒都会造成肝功能的暂时波动,但是排除以上因素后,都会逐渐恢复正常。

     

    2、肝脏疾患,比如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等时,可能会影响肝功能。

     

    3、其他器官疾患,比如结核病、乙脑、胆囊炎、胆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衰等等,肝功能也会暂时异常。因此,肝功异常,不一定是肝的问题,一定要查明原因,才好对症治疗。

     

     

    做个肝功能检查,是方便、快捷、准确的方法,检查项目不用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做几个就行了,不花冤枉钱,通常可以做些这样的检查:

     

    1、如果没有乙肝、饮酒等病史,那么就测个血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就够了。

     

    2、如果经常有消化不良、厌油、恶心等问题,可以查查胆红素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有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3、如果有长期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不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等,则需要多做几个项目,比如白蛋白、单胺氧化酶(MAO)等,辅助判断一下是否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

     

    4、如果经常有鼻出血等问题,可以加做一项凝血酶原时间(PT),看一下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情况。

     

    5、如果担心有肿瘤,可能加做一个甲胎蛋白(AFP)或α-L-岩藻糖苷酶(AFU),用于肝癌的筛查。

     

    除了检查,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肝脏功能,如何通过身体的一些表现,来初步的判断呢?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肝功能不好,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等;

     

    2、肝功能不好,会导致身体容易乏力、易倦、嗜睡等;

     

    3、肝功能不好,一些维生素和凝血因子合成可能会受到阻碍,导致皮肤粗糙、夜盲、唇舌炎症、水肿等,并有经常牙龈出血、鼻出血等问题;

     

    4、肝功能不好,还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等。

     

     

    关于灵芝孢子粉,咱们一定不能道听途说,先总结一下目前研究较多的,可能存在药理作用的方面:

     

    1、关于免疫调节,可显著增强单核吞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2、关于抗肿瘤作用,是有不少报道灵芝提取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这主要是得益于所含的灵芝多糖。还有部分研究表明,灵芝孢子粉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和增强抗辐射作用。

     

    3、与本问题有关的,灵芝孢子粉是否具有保肝作用?

     

    是否有作用,还得看研究情况,目前并没有灵芝及其附属产品被开发成药品用于治疗肝脏相关疾病的。目前灵芝相关产品用于人体疾病治疗的只有灵芝胶囊和灵芝颗粒等,主要的治疗方向是失眠和神经衰弱,宁心安神,健脾和胃。

     

    一些基于动物实验的研究报道:灵芝多糖能抑制脂肪肝形成,灵芝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可使升高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降低,对于抵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或许提示了灵芝孢子粉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所以,肝功能不好,吃点灵芝孢子粉也未尝不可,但是该吃多少,确实难以把握,因为没有人体研究数据给予支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前提:

     

    灵芝孢子必须破壁后食用,不破壁,人体根本无法吸收其中的有效成分。破壁后的孢子粉的保存,也是一大问题,因为遇空气极容易氧化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

     

    【不药博士】简介: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红霉素软膏,相信不少人都使用过,比如孩子红屁屁,皮肤干燥,眼睛肿了,甚至长痘痘,有痤疮等等情况,都会考虑使用红霉素软膏,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红霉素并不是万能消炎药,而且我们除了红霉素,还有氯霉素,金霉素,建议大家不要私自购买红霉素胡乱用,有必要用的时候,最好咨询一下医师。


    有可能你是特别忙的人群,很少能够抽空去医院,但是也要稍微重视一下。现在有些药店里面是配备医生的,我们可以选择配备医生的药店咨询医生再做决定也是可以的。


     

     

    红霉素没有副作用?


    只要是药物,都有三分毒,哪怕真的没有副作用,也会有毒素。红霉素,怎么说呢?杀菌,消炎作用是比较好的,它的家族里面还有青霉素,和它是近亲,这么一款消炎的药物,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眼部的肿胀,其实不太适合的,因为红霉素有可能会刺激到眼睛,这样容易导致我们诱发眼部的疾病,这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还有不少女性朋友,特别是稍微年长的女性朋友,当有青春痘,痤疮等等有可能因为护肤品比较贵,不舍得,就选择使用红霉素软膏进行杀菌,消毒,这样非常不科学,还会容易导致细菌入侵,长时间使用,容易增加皮肤癌风险。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时间用?


    确实是的,红霉素软膏,并不建议长时间使用,因为红霉素也是属于一种抗生素,大家也知道抗生素虽然好,但如果我们长时间使用抗生素,会有耐药性。也就是未来如果需要用到这个药物,它对我们起的作用不大,或者不明显,甚至会有一些不良的反应发生,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大家不要长时间使用红霉素软膏,以免自身产生耐药性,造成日后的困扰,我们使用红霉素的时候,也要咨询当地医生,再进行使用,尽可能不要私自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红霉素一般什么情况下使用?


    第一:红霉素在我们皮肤受到感染的时候,可以使用。


    第二:红霉素在我们有比较轻微伤口的时候,也是可以使用的。


    第三:当我们发生了疱疹,皮肤上面有湿疹的时候,也是可以使用红霉素的。


    第四:红霉素还可以预防鼻子出血,这个可能很多朋友们都不太知道,这里需要科普一下,一定要记住,如果鼻子出血,一定要等鼻血止住之后,才能进行涂抹,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以及记住的。
     

    总而言之,红霉素虽好,但是也不能胡乱用,而且不能长期用,就像我们吃补品一样,如果天天吃,一日三餐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身子产生了反作用,并不是补品不好,而是你过量了。我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过量,大家要记住。

  • 博士博士开始创作科普,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各类人参大揭秘的文章,随后陆陆续续收到朋友们的留言咨询,其中咨询最多的就是西洋参,多数朋友想给长辈买点西洋参作为保健使用,但是不知道是否适合,其实,西洋参并非人人皆宜,这篇文章就根据西洋参的特性,总结一下西洋参的适宜人群和禁忌人群,以便朋友们参考。

     

     

    药性决定适宜人群

     

    西洋参,性寒凉,能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通常用于肺虚久咳、口咽干燥、手心发热、心烦失眠、四肢倦怠、失血气短等症。

     

    西洋参中含有一种叫人参皂苷的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体质较弱的人,如老年人、重病患者,时常服用西洋参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强体质作用

     

    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慢性乙肝患者,服用西洋参也会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好转。

     

    人参与西洋参

     

    相对于人参,西洋参的补气作用要温和许多,也没有人参的温燥,所以对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每天含4~6片(不超过5克),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春夏季比较适合服用西洋参,秋冬季节更适宜服用人参或红参。

     

    在用法上,要注意最好不与浓茶或咖啡一起服用,以免减轻功效;需配合喝适量的水。

     

     

    非虚勿补

     

    服用西洋参,要遵从“非虚勿补”的原则,如果身体并无不适,不宜经常服用西洋参含片。以下人群尤其要注意:

     

    1、阳气不足、胃有寒湿者忌服。例如面色苍白、脸浮肢肿、畏寒怕冷、心跳缓慢、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以及男子阳痿、早泄、滑精,女子性欲淡漠、痛经、闭经、带多如水者,均忌用西洋参。

     

    2、小儿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西洋参。

     

    3、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有湿热者,也不宜服用西洋参。

     

    相信看完本文,朋友们再购买西洋参时,就有的放矢了!

     

     

    食用方法

     

    泡水法


    西洋参的最佳用法是将其切片,即可单独泡水饮服,也可以将西洋参另煎兑服其他药品,一般每天限制在10克以内。

     

    煮服法


    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早饭前空腹喝比较好。

     

    此外,还有炖服、蒸服、含化都是可以的,配上大枣、老母鸡等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不药博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感冒了应该怎么处理?

     

    第一步,学会自我判断,正确区分感冒

     

    西医上的普通感冒一般就是上呼吸道感冒(上感),明显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也伴有咳嗽、发烧等症状,治疗多以缓解上述症状为主。普通感冒对应中医的风寒与风热,实际也是对症治疗。

     

    90%的感冒均是由病毒引起,比如上感多数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所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也不能归为风寒与风热。流感多伴有高烧发热的症状,严重会出现晕厥、器官衰竭等症状。

     

     

    第二步,选择用药

     

    启示不管是西药还是中成药,对于治疗感冒而言,都是治标的。要想治本,其实需要抗病毒治疗。再根本一点,就是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也不是常见感冒中成药能达到的效果。

     

    不可否认,在缓解症状方面,西药确实疗效迅速。而中药如果用的对,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部分感冒中成药中的组分相对比较复杂,或许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但还是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

     

    第三点,咳嗽的治疗

     

    感冒了咳嗽是正常现象,是一种应激反应。但对于高烧及反复剧烈的咳嗽,要注意肺炎的发生,这是一种不能自行解决的疾病,一定要由医生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多数是西药,迅速控制感染,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第四点,风热感冒多于风寒

     

    就感冒而言,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风热感冒多于风寒感冒。这是因为风寒感冒入里化热是非常常见的。刚开始风寒,很快(差不多一天左右),就会出现咳嗽有痰,嗓子疼等情况。而风热感冒则是直接出现上述症状。现实情况多为身体不舒服,口干,嗓子疼等外寒内热的证型。

     

    第五点,急于求愈

     

    普通感冒能自愈,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的流感而言,应该尽早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感冒的西药和中成药复方的情况很多,如对成分不了解,会造成过量用药的情况,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如果不是高烧的流感,想缓解症状,建议选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即可。

     

     

    总结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应中医的风寒或风热,可自愈,可不用药。如想用,西药起效快,但用对了中药同样可以起到好的效果。对于普通感冒,症状较为严重的,建议选用西药治疗。对于流感,伴有高烧,特别是出现急性肺炎等情况,建议明确诊断后,由医生选用西药治疗。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0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中国人十分看重认祖归宗,不少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论身在何处,都对故土念念不忘。倘若,历经战乱,一代代远离故乡的人们死去了,故乡的名字已经渐渐淡去,许多人只能从父辈的口口相传中知道,自己的故乡在一个大槐树下。

     

    相传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还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为了满足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古代农业技术落后,每每遇到干旱、蝗灾,或者遇到内乱、外地入侵等等天灾人祸,基本就颗粒无收,史书上关于饥荒的记载比比皆是。这时候人们发现开的一串一串的槐树花,花瓣净白肥厚,饥饿的人们就摘下槐花填充辘辘饥肠,不料槐花味道甘甜,肉质鲜美,于是便有了人们称槐花为“槐米”。

     

    于是,从此我们便和槐花结缘,家家户户都在自己房子边种上了槐树。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天仙配当中,古老的槐树精还充当媒人,见证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可见人们对于槐树的热爱。其实,我们对于槐树的认识,远不止这些。在中药当中,槐树的花就是一味止血良药,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吧。

     

     

     槐花,又叫护房树、豆槐、槐米,是槐树干燥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病证的治疗。一般用量为5~9g。

     

    槐花性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痔疮出血,大便下血,常与侧柏叶、荆芥穗、枳实配伍,可以起到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作用,如槐花散。治疗血崩及肠风下血,与凉血止血药地榆一同相须使用,是一个重药药对,如槐榆散。

     

    治疗吐泻不止,可以单用。治疗小便出血,可以与凉血行瘀的郁金配伍,《箧中秘宝方》记载治疗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治疗热毒下痢,下血不止,与郁金、甘草一同使用,如郁金散。《世医得效方》还记载槐花用于治疗治鼻子出血不止的方子,将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碾成细粉末,吹入鼻中,可以迅速止血。

     

     

    槐花入肝经,可以清肝经的火热邪气。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可以用槐花单味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配伍清泻肝火的夏枯草、菊花等药物一同使用。在元代医书《世医得效方》记载有一个方子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在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记载,用槐花炒香频嚼,可以治疗失音与喉痹。所以可以认为槐花对于治疗喉痹应该是确切的疗效的。

     

    槐花不仅可以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北方的很多地方直到现在还有吃槐花的习惯,有的用槐花煮饭,还有用槐花制作小吃、糕点等。槐花谢后结成的果实槐角,也是一味良药,性味、作用、功效和槐花相似,清降泻热的作用比槐花强,而且还能润肠。但是止血的作用不如槐花。

  • 记得多年前,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漫天洁白,少年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将起来,冬日的寒冷一点也挡不住啊,起床洗漱后,围在火炉旁烤东西吃。在农村,冬天在火炉旁烤的东西最多的大约是红薯、土豆等,但还有另外一样东西,也是我特别喜欢吃的,那就是——柿子。

     

     

    在老家,我们通常会把柿子摘下来后,放在楼上一个干燥的角落,需要吃的时候,就拿一个下来,放在火炉边上烤着,烤的柿子裂口、白水直流的时候,想必一个美味可口、风味独特的烤柿子就可以吃了。又加上是在冬日这么吃,别有一番滋味!

     

    对于柿子来说,也许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涩涩的,但是只要制作好了,那种甘甜也一样一览无遗。比如北宋词人张仲殊就很喜欢吃柿子,还留下了美妙的诗词,如︰“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其实柿子不仅仅是一个美味的果子,其实也是一个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具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但是很多人并不太知道,柿子的蒂儿的作用也是出人意料的。对于柿蒂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把它扔掉了的,因为这个东西的确不好吃啊!但是它在中医人的眼里,就是一件宝贝了。中医认为,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呃逆症,一般用量为4.5~9g。

     

     

    柿蒂除了治疗呃逆不止之外,还对百日咳和血淋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百日咳时,用柿蒂12克,妩媚20枚,白糖9克,煎水服。在用于治疗血淋的时候,将柿蒂适量,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空心时,用米饮调服,每次6克。

  • 治疗咳嗽、哮喘的好药

     

    治疗咳嗽,哮喘的一系列经典方子: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苓甘姜味辛夏汤。

     

    经方有一个特点,就是咳喘并治,这是经方一个明显的特点,它的方子通过宣散祛邪,肃降肺气,固摄肾气,滋润肺津等一系列调理气津,使肺、膈、肾恢复协调的手段来治疗咳嗽,哮喘,而不仅仅是见咳止咳,见招拆招,正因为着眼于调理气津,所以,小青龙汤及其加减方,咳嗽也能治,哮喘也能治。

     

    细细品味我上面提到的五个方子,我们发现无论是急性咳嗽阶段,还是慢性调理阶段,离不开一味中药,那就是细辛。细辛的妙处太多了。这味药味辛,性温,香气芳香走窜。细辛的性味和香气赋予了细辛独特的功效。它性味辛温,能使胃气供应到肾,鼓舞肾气,并能使肺气肃降,化饮止咳。它芳香浓烈、走窜,有开气宣络之功,故能驱风散,通窍止痛,通脉回厥,祛风散邪。

     

    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均被列为上品,无毒,“本经”还认为它久服轻身长年。但到了宋代,这味药开始被认为有毒。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即言: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宋代著名药学家《证类本草》唐慎微,明代李时珍均赞同此说法。后世民间甚至还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宋代一钱为现在的3.125克,可是这和《伤寒杂病论》中的用法矛盾啊!

     

    在《伤寒杂病论》中细辛最高可以用到三两,也就是45克!那么,张仲景和李时珍谁错了呢?

     

     

    剂型不同,毒性不同!


    实际上,细辛的确是有毒性的,细辛散剂和水煎剂在临床使用中两者的用量和毒性反应迥然不同。3克以上剂量的细辛散剂,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的表现是初始呈现短暂的兴奋状态,而后陷入麻醉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和呼吸运动功能减退,同时反射消失,如果抢救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这和宋代" 气闷塞不通者死"的表述是一致的。患者若长期服用3克以上的细辛散剂,还有可能出现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的表现是肾脏组织受到损伤,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少量气球样变性,如果是大剂量服用细辛散剂(也就是14克以上)还会引起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不过,若用的是水煎剂,细辛的毒性就突然变小了。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过一个动物试验,就是用细辛水煎剂按每天,每公斤,3.3 g的量给大鼠喂饲,这是非常大的量了,但连喂60 天后,大鼠的肾脏未表现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变化。我也查询了近三十年的文献,总的来说,细辛煎剂中毒的病例是非常罕见的。

     

    细辛煎剂之所以毒性小,和细辛挥发油的组成息息相关,细辛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榄香素以及黄樟醚,黄樟醚是其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呼吸麻痹作用和肝脏及肾脏毒性,黄樟醚非常容易挥发,也容易被高温破坏,细辛煎熬30分钟后,黄樟醚的含量就降为原来的1/100了。

     

     

    马兜铃酸之谜

     

    除了黄樟醚,细辛的地上部分(主要是叶子)中还含有另外一种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正是这物质让许多人闻风色变。但是细辛根茎部位中马兜铃酸的含量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北细辛,很难从它的根中检测出马兜铃酸。

     

    而且由于马兜铃酸难溶于水,所以,在北细辛的煎剂中一般是检测不出马兜铃酸的。这一点,香港卫生署2004年6月18日的新闻稿中阐述得最清楚:根据研究检测结果,药材的马兜铃酸含量,以关木通最高,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广防己次之,细辛最低。而细辛的马兜铃酸含量,又以地上部份最高,根部最低。此外,水煎煮提取的含量较以有机溶剂提取为少,其中细辛根在复方煎煮后,未检出马兜铃酸。
     

    了解了这么多,该是总结的时候了,正确使用细辛的方式是:

     

    1、细辛散剂,浸剂的毒性远远大于煎剂,使用细辛,原则上应该使用煎剂。

     

    2、细辛地上部分含马兜铃酸的量,远远大于地下部分,所以,禁用细辛的地上部分。

     

    3、使用细辛煎剂,必须煎煮30分钟以上,目的是破坏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