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种树勾起不少思乡情怀,花竟可治痔疮

这种树勾起不少思乡情怀,花竟可治痔疮
发表人:金兰中医

中国人十分看重认祖归宗,不少流落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论身在何处,都对故土念念不忘。倘若,历经战乱,一代代远离故乡的人们死去了,故乡的名字已经渐渐淡去,许多人只能从父辈的口口相传中知道,自己的故乡在一个大槐树下。

 

相传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还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当地人为了满足异乡人的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古代农业技术落后,每每遇到干旱、蝗灾,或者遇到内乱、外地入侵等等天灾人祸,基本就颗粒无收,史书上关于饥荒的记载比比皆是。这时候人们发现开的一串一串的槐树花,花瓣净白肥厚,饥饿的人们就摘下槐花填充辘辘饥肠,不料槐花味道甘甜,肉质鲜美,于是便有了人们称槐花为“槐米”。

 

于是,从此我们便和槐花结缘,家家户户都在自己房子边种上了槐树。在著名的民间故事天仙配当中,古老的槐树精还充当媒人,见证了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可见人们对于槐树的热爱。其实,我们对于槐树的认识,远不止这些。在中药当中,槐树的花就是一味止血良药,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吧。

 

 

 槐花,又叫护房树、豆槐、槐米,是槐树干燥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病证的治疗。一般用量为5~9g。

 

槐花性寒,有很好的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痔疮出血,大便下血,常与侧柏叶、荆芥穗、枳实配伍,可以起到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的作用,如槐花散。治疗血崩及肠风下血,与凉血止血药地榆一同相须使用,是一个重药药对,如槐榆散。

 

治疗吐泻不止,可以单用。治疗小便出血,可以与凉血行瘀的郁金配伍,《箧中秘宝方》记载治疗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治疗热毒下痢,下血不止,与郁金、甘草一同使用,如郁金散。《世医得效方》还记载槐花用于治疗治鼻子出血不止的方子,将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碾成细粉末,吹入鼻中,可以迅速止血。

 

 

槐花入肝经,可以清肝经的火热邪气。治疗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可以用槐花单味煎汤,代茶饮用,也可以配伍清泻肝火的夏枯草、菊花等药物一同使用。在元代医书《世医得效方》记载有一个方子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在明代的《本草纲目》当中也有记载,用槐花炒香频嚼,可以治疗失音与喉痹。所以可以认为槐花对于治疗喉痹应该是确切的疗效的。

 

槐花不仅可以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北方的很多地方直到现在还有吃槐花的习惯,有的用槐花煮饭,还有用槐花制作小吃、糕点等。槐花谢后结成的果实槐角,也是一味良药,性味、作用、功效和槐花相似,清降泻热的作用比槐花强,而且还能润肠。但是止血的作用不如槐花。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郝万山老师在讲《伤寒论》这门课时,讲过这样一个病案,一个农村的病人,就诊时主要症状:胃痛、口粘、口苦、嗳气、泛酸等,典型的胃热症状。患者胃溃疡导致胃痛,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由于没有钱看病,郝万山老师就让他回去找蒲公英,挑些新鲜的回去,每天中午当凉拌菜吃,病人信了,由于病人家是农村的,所以蒲公英还是很好采摘的。回去连续吃了几个月的蒲公英伴菜,竟然胃痛症状居然消失了。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系统检查、系统治疗。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苦、甘、寒,归肝、胃经,始载于《唐本草》,临床常用来治疗乳痈,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急性乳腺炎,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解食物毒性,散体内郁滞之气。

     

    明代外科名医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里面记载用它治疗乳痈有良效。徐灵胎曾经赞此方是治疗乳痈之妙方。凡是初起红肿热痛着尚未化脓,均可用。

     

     

    具体方法如下:取鲜蒲公英连跟带叶100克,洗净捣烂,用米酒250毫升煮至沸,取药渣用纱布包裹敷肿处,用医用纱布固定,酒药液趁热服下,盖被子睡一个小时,得微汗。有1~2剂肿即退者。

     

    朱良春老师在临床上善于用蒲公英治疗胃炎或者胃脘痛伴有溃疡、糜烂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常加蒲公英12~15克,干姜5~6克,生熟甘草各3克。由于蒲公英苦寒,易于伤胃气,故方中加干姜、甘草缓和其苦寒之弊。在加上生甘草有消炎解毒功效,这样的配伍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蒲公英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泡茶喝,对女性乳腺小叶增生此类由肝郁导致的疾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可以缓解肝火上炎导致的眼睛红肿疼痛。

     

    我们老师临床上还常常用蒲公英跟夏枯草配伍,治疗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需要大家注意,要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在辨病之后使用。内服一般用10克左右。

     

    蒲公英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适合。蒲公英苦寒,一般脾胃阳虚的人忌用。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中医同道参考。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一到季节变换,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仿佛又要受虐了。其实鼻炎患者也会觉得很苦恼,很多时候鼻炎和感冒都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喷嚏连连,鼻涕连连,那种感觉很是令人难受。一般来说,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还有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但大多是暂时性的。

     

     

    在过敏性鼻炎的主症里,喷嚏是排在第一位的,一般呈阵发性,而且每次都会打上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喷嚏,大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变应原后发作。再者就是清水样的清涕。一般还有鼻塞和鼻痒的症状。鼻塞的程度和轻重会各不相同,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一侧、两侧或两侧交替。在鼻痒的时候,往往还伴有眼痒、耳痒、咽痒等症状。

     

    少数过敏性鼻炎患者还有嗅觉减退及头痛症状。一般鼻炎患者出现嗅觉减退,大多是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但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性的,但也不排除持续性的可能。少数过敏性鼻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

     

     

    那么,这种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疗呢?中医和西医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西医可能会用抗组胺剂,降低鼻黏膜敏感性的治疗以及免疫学治疗。而中医的方法也比较多,传统的辨证施治是主要方法,民间偏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食疗药膳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在食疗方子中,有两味药比较好。第一个是蜂蜜,如果是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以及花粉过敏的人都可以每天喝上一小勺蜂蜜。这是为什么呢?中医里有一个概念叫“以毒攻毒”,蜂蜜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而这个蜂毒恰好可以用于一些过敏性疾病。另外,蜂蜜中还含有一定的花粉粒,对花粉过敏会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还有一种比较好的中药,那就是苍耳子,在《药性赋》中就指出,苍耳子具有“透脑止涕”的作用。中医认为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等功能;适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等症。如果用苍耳子12 克,白及9 克,葱白13 根,茶叶12 克,做成苍耳子茶,对于过敏性鼻炎也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怎么制作呢?将上述的原材料用沸水冲泡后,当茶饮服即可。这个食疗茶具有抗菌、通鼻等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苍耳子有小毒,可不要贪杯哟。


  •   近年来,在大街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银杏树下聚集着一些人,有的掂着脚弯折树枝,吃力地采摘着刚刚泛黄的银杏叶;有的拿竹竿敲打高处的树枝使树叶掉落;有的则在地上捡拾落下的银杏叶。他们采摘银杏叶的目的是准备将其洗净、晒干后泡茶喝,说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好处。

      说银杏叶能治心脑血管疾病,确实不假。这是因为,银杏叶含有内酯和黄酮两大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证明,内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抗血栓形成;能扩张血管,增强血液流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还能改善脑血液循环、脑部营养及记忆功能,促进脑细胞代谢,保护神经元和脑组织免遭缺血及缺氧损伤。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延长细胞寿命,延缓心、脑血管老化。正因如此,银杏叶被开发加工成各种制剂(片剂、口服液、胶囊、注射剂等),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以及保健抗衰老等。

      但是,银杏叶虽有这诸多好处,却不能直接用路边采摘的银杏叶泡水喝,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是银杏叶除了含内酯和黄酮两大类有效成分外,还含有白果酸、氢氰酸等有毒成分。内酯、黄酮等活性成分很难溶于水,有毒的白果酸、氢氰酸等水溶性却较高。直接用银杏叶泡茶喝,喝的基本都是有毒成分,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等。再者,人们采摘银杏叶的银杏树多是行道树或园景树,绿化树木通常都会喷洒农药。因此,人们采摘的可能都是被污染了的银杏叶.而正规市场上出售的银杏叶都经过科学的加工,如脱毒、杀青等工序,使银杏叶的毒性降到最低,保证使用安全。建议需用者最好到专业中药店购买,每10克2角钱的价格并不贵。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银杏叶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益处。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出血、过敏、转氨酶升高等。如必须使用时,应遵照医嘱,根据个体情况及病情临时使用,而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 记得多年前,在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漫天洁白,少年的我一骨碌从床上爬将起来,冬日的寒冷一点也挡不住啊,起床洗漱后,围在火炉旁烤东西吃。在农村,冬天在火炉旁烤的东西最多的大约是红薯、土豆等,但还有另外一样东西,也是我特别喜欢吃的,那就是——柿子。

     

     

    在老家,我们通常会把柿子摘下来后,放在楼上一个干燥的角落,需要吃的时候,就拿一个下来,放在火炉边上烤着,烤的柿子裂口、白水直流的时候,想必一个美味可口、风味独特的烤柿子就可以吃了。又加上是在冬日这么吃,别有一番滋味!

     

    对于柿子来说,也许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有点涩涩的,但是只要制作好了,那种甘甜也一样一览无遗。比如北宋词人张仲殊就很喜欢吃柿子,还留下了美妙的诗词,如︰“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其实柿子不仅仅是一个美味的果子,其实也是一个食药两用的佳品。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具有养肺胃、清燥火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道,“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但是很多人并不太知道,柿子的蒂儿的作用也是出人意料的。对于柿蒂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把它扔掉了的,因为这个东西的确不好吃啊!但是它在中医人的眼里,就是一件宝贝了。中医认为,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呃逆症,一般用量为4.5~9g。

     

     

    柿蒂除了治疗呃逆不止之外,还对百日咳和血淋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百日咳时,用柿蒂12克,妩媚20枚,白糖9克,煎水服。在用于治疗血淋的时候,将柿蒂适量,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空心时,用米饮调服,每次6克。

  • 前段时间有一件事激起了人们关于莲子的讨论,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的一名博士将已长出莲叶的宋代古莲放入杭州柳浪闻莺“荷花池头”石碑下的宋代莲盆之内,供游客观赏,“如果顺利,六七月份会开出荷花”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很早之前就有报道说过古莲子发芽的事情,而且,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得出古莲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有的接近100%。

     

    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很早就有了,在明代人编写的《北游录记闻》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赵州宁晋县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数斛者,状如铁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如此神奇的莲子其实在中药学的角度,也是一个很好的药材,它包括了两味药物,一个莲子,还有一个是莲子心。

     

     

    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有着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病证。一般煎服用量为6~15g。治疗脾虚运化失司出现的脾虚久泻、食欲不振,可以用莲子与人参、茯苓、白术等益气健脾的药物一同使用,达到健脾止泻的效果,比如参苓白术散。

     

    治疗带下过多,若是脾虚湿盛引起的,常与茯苓、白术等健脾利湿的药物搭配使用;如果是脾肾两虚,出现带下清稀,兼有腰膝酸软的情况,可以用山茱萸、山药、芡实等补益脾肾的药物同用。莲子还可以治疗肾虚精关不固,出现遗精、滑精等病症,常常与沙苑子、芡实、龙骨等补肾涩精的药物同用,比如金锁固精丸。

     

     

    莲子还有很好的治疗心悸失眠的作用,对于心肾不交导致的虚烦、心悸、失眠等症状,可以与酸枣仁、远志、茯神等安神药物一同使用,达到心肾交通,安神定志的效果。但是《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凡外感前后,疟、疸、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莲子心,是莲子剥开后里面的青嫩胚芽。味苦,性寒。归心、肾经。《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等病证。一般煎服用量为2~5g。

     

     

    《百一选方》记载用莲子心和糯米研成细粉末,用酒调服,可以治疗劳心过度出现的吐血证。《医林纂要》记载用莲子心一撮研成粉末,加入朱砂,用米汤调服,可以治遗精。

     

    莲子心还可以用于治疗太阴温病,失治误治出现发汗过多、神昏谵语的情况,在《温病条辨》记载了清宫汤治疗此证,用莲子心搭配元参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等药物。

     

    莲子在南方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食物,很多地方的宴会上都会用莲子和蜜枣、桂圆做成的甜汤,味道甜美可口,同时,也是祝愿新人们早生贵子。但由于莲子心味道实在太苦,在洗莲子的时常直接被丢弃了。

  • 桂枝这味药物,因为被张仲景反复应用,组成了不少名方,从而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和桂枝同出一物的另一味药物——肉桂,却很少被人们提及。今天就来好好学习一下这个药物吧。

     

    肉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樟树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用于治疗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阳痿、宫冷、寒疝、奔豚、经闭、痛经等多种病症。

     

     

    这个药物性属大热,有很好的温里作用。排在第一位的作用就是补火助阳,这种作用和附子十分类似,通过补命门之火,从而温暖全身的阳气,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阳虚诸证。不论是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及脾肾阳虚、心脾阳虚、心肾阳虚等,都可以用肉桂配伍相应的药物来治疗。

     

    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的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宫寒等,常与温补肾阳的鹿角胶、杜仲、附子等药物同用。治疗肾虚咳喘,虚阳上浮导致的眩晕目赤、汗出肢冷、心悸等,常与山茱萸、人参、五味子等补肾益气的药物同用;治疗脾阳虚之胃脘冷痛、食少便溏,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温脾补肾药物同用。

     

     

    治疗寒邪内侵或者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冷痛、呕吐、泄泻等,病情较轻的可以单用桂枝治疗,病情较重的常用干姜、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药物与之配伍使用,还可以治疗寒疝腹痛,在《姚僧坦集验方》中记载了一个桂心汤,用桂心(桂皮)、生姜、吴茱萸等药物搭配,对于这种病症有一定效果。肉桂还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杂致,客于经脉,气血运行受阻,闭阻不通导致的风寒湿痹,可以配伍独活、桑寄生、杜仲等祛风湿、强腰膝的药物使用,特别适合寒痹腰痛,如独活寄生汤。

     

     

    寒性凝滞,感染寒邪较重的时候,常用于伴随着血液的瘀滞,肉桂的性大热而能活血通经,对于寒凝血瘀证可以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冲任虚寒、寒凝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者女性产后瘀血阻滞导致的恶露不尽、腹痛不止的病症,可以用肉桂配伍活血祛瘀的川芎、桃仁、益母草等药物同用。治疗阳虚寒凝、血滞痰阻导致的阴疽,可以配伍鹿角胶、白芥子、麻黄等温经通阳、散寒行滞药物同用,如阳和汤。

     

    在补气血的方子当中适当加入一些肉桂,起到“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有利于补虚药发挥“阴生阳长”的效果。

  • 高中校园里有个池塘,池塘的边上有一棵十分漂亮的树,第一次看见它便被它的美貌惊艳了。

     

    这棵树的叶子跟含羞草的叶子十分相似,它的花朵底端白,外面呈粉红色,像一个粉粉的小绒球,远远望去又像落在树上的云,柔软可爱。我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了它的名字——合欢。因它的树叶跟花在晚上的时候会闭合起来,又叫夜合欢。

     

     

    学医后才知道这棵树的药用价值也很大。它的皮跟花都可以入药,合欢花跟合欢皮都具有安神解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它们的提取物都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和抑郁症等疾病。用于抑郁症治疗时相对于西药来说,其具有疗效可观,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特点。

     

    合欢皮甘平,归心、肝、肺经。相对于合欢花来说,其更善于疏肝解郁,悦心安神。《神农本草经》中对其记载“主安五脏,合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合欢皮是悦心安神之要药,常用于治疗因忿怒忧郁,情志不遂、烦躁失眠等症。此外,合欢皮还能治疗跌打损伤、骨折肿痛、肺痈及疮痈肿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欢皮皂苷具有抗生育的作用,所以女性使用的时候要尤为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合欢花更多一些,合欢花具有独特的清香,有很多人会拿来泡水代茶饮,或者做养生粥的时候放进去一点,以达到舒畅情志,安神助睡眠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合欢花的,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合欢花可能会出现恶心等副作用。在失眠或者烦闷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养成豁达的心胸,而不是靠药物来长期维持。

  • 中秋节源自上古秋夕祭月,随着后来的演变,这个节日更多的是寄托思乡之情、家人团聚以及期盼丰收,在这一天最经典的传统活动,就是吃月饼、赏明月,还有一些地方会饮桂花酒。

     

    说到桂花酒,就不得不提到桂花,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若是所在的城市桂花开了,微风吹过,十里飘香。就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都感叹,“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淡黄的桂花时常处于幽静的地方,但却将香气留给世人。有道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因此桂花与牡丹、梅花、荷花等并称中国十大名花。

     

     

    中秋时节,还真是金桂飘香的时候,桂花的气味不仅香甜,而且还是一味养生良药。桂花的枝叶、果实、根皮、花露都可以入药,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作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究竟有着怎样的养生妙用呢?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桂花又被称作“木犀花”、“九里香”,中医认为,桂花味辛性温,归入体内的肺、脾、肾经。有着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痰饮咳嗽、脘腹冷痛、闭经痛经、牙痛口臭等病症的缓解。

     

     

    早先,人们对桂花的治病作用认识并不是很充足,仅仅只是将桂花作为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调养品在使用,就比如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时期,桂花还更多的是作为香料,或者是用于沏茶、酿酒、制成润肤等生活用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惟花可收茗,浸酒、盐渍,及作香抹、发泽之类耳”。在李时珍之后,桂花的诸多功能才被逐渐地认识和重视,并在民间广泛的应用。

     

    桂花作为中药使用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这本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是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撰而成,距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一百多年,这本医书主要是以拾《本草纲目》之遗为目的,该医书中所记载的药材,大多是《本草纲目》中未收录的,包括了不少的民间药材,同时也对《本草纲目》中记载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桂花性质温补,虽然它作为中药使用的时间不长,但是依旧在临床诊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常被医家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和缓解,关于桂花在临床上的作用,主要有这三点。

     

     

    桂花具有一股独特的香气,中医学认为芳香行气,可以窜走体内的气机运行,桂花的清香能够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抑制,舒缓情志,因此桂花也就有着提神醒脑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头晕脑胀、精神不佳的状况,可以来一杯香气扑鼻的桂花茶,既能够提神醒脑,又能够祛散疲劳。

     

    通过现代人们的发现,桂花中含有一些独特的成分,可以有效地稀释痰液,促进体内痰液的排出,将桂花直接熬水服用,对风寒犯肺,或者是外寒内饮引发的咳嗽、咳痰,有着比较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因为桂花性温,归肺经,有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作用,因此一些医家也会选用桂花来辅助治疗。

     

    桂花的药性偏温,温能散寒,特别是阳虚体寒的患者,平时冲泡桂花茶,可以起到温补阳气的效果,有助于补充体内的阳气,缓解体寒的症状,驱散内在的寒邪。

     

    桂花对人体的调养和疾病的缓解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桂花的功效虽好,但桂花的服用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不恰当的使用,可能起不到治疗效果,还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首先要控制用量,再好的东西过量服用,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过量的使用桂花,可能会导致头晕、呕吐的症状,而且桂花属于温性的食材,如果过量服用,很容易导致上火症状的出现,同时也会对肠胃造成一定的负担。

     

    从树上直接摘下来的桂花还是不要直接食用,新鲜的桂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处理,才能减少其中的涩味,还有就是体热的人要少吃,因为桂花辛温,会加重体内的热气,对体热的患者来说,是不利于健康的。

     

    总的来说,桂花是一种具有养生效果、且食药两用的良品,对病症有着很好的缓解效果,不过在平时食用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以免不当使用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甲氨喋呤是一个很神奇的药物,号称“风湿免疫性炎症”的神药,很值得我们了解它!很多人,包括很多临床医生都没有正真认识它的价值,常见有以下三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甲氨喋呤安全性不好

     

    甲氨喋呤在临床使用已经有70年历史,起初它的出身不好的药物,因为最初它的适应症仅仅是作为叶酸拮抗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被认为安全性不好,毒性很大。

     

    但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甲氨喋呤华丽转身,人们对它刮目相看,因为风湿免疫科医生都喜欢使用甲氨喋呤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但价格低廉而且疗效卓越!安全性其实也还好,并非人们开始所想象的那样毒性大。和新的生物制剂相比,甲氨喋呤的性价比更高!很多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也证明,甲氨喋呤安全长期使用耐受性较好。

     

    当然,甲氨喋呤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如果错误使用,比如过量服用,肯定会导致中毒,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按正确用法用量使用药物。

     

     

    误区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首选口服治疗

     

    很多医生不愿意使用注射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疾病,害怕注射治疗副作用大,因此在治疗类风湿疾病时宁可使用甲氨喋呤片。

     

    甲氨喋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注射使用比口服起效速度快,注射使用疗效也优于口服。这一点值得很多医生重视,其实注射使用安全性也比较好,因为在欧美国家,由于市场有预充针剂剂型(我国非常遗憾暂时没有此剂型),患者可以在家自行用药,类似打胰岛素一样,并无安全性不好的担忧。

     

    误区三:甲氨喋呤疗效不如新型生物制剂

     

    人们在对待药物上也往往有喜新厌旧的习惯,往往认为新药疗效更好,在治疗类风湿免疫疾病的药物中,新型生物制剂也备受青睐,很多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新诊断疾病后,首先就使用新型生物制剂治疗,这其实是认识误区。

     

    目前来看,甲氨喋呤的疗效其实并不比新药差,作为一个使用长达70年的经典老药,安全性其实更值得信赖,因此对于轻中度免疫性炎性疾病,只要有激素使用指征,就需考虑是否使用甲氨喋呤。

     

    除了类风湿关节炎,甲氨喋呤还用于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免疫疾病的治疗,作为免疫细胞毒药物,甲氨喋呤和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并肩作者,协调发挥作用,可以减少激素使用剂量。

     

     

     

    甲氨喋呤使用的注意事项:

     

    对甲氨蝶呤高度过敏的患者、全身极度衰竭、恶液质或并发感染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禁用;

     

    乙醇和其他对肝脏有损害药物,如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加肝脏的毒性;本品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对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相应增加别嘌呤醇等药剂量;甲氨蝶呤可增加抗凝药物的药效;与氟尿嘧啶同用,或先用氟尿嘧啶后用本品均可产生拮抗作用,如先用本品,4~6小时后再用氟尿嘧啶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总之,甲氨喋呤华丽转身才刚刚开始,这个经典老药的未来值得期待!

  • 蒲公英,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等到结种的时候,有着大大的白头(暂且这样称呼吧)。然后我们用力稍稍一吹,就会四散开来。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帮助他们开始新的生命。生老病死原本人生之常识,可我们大多无畏生亦无畏死。只有断气那一刻,让自己的至亲感到悲恸,本人觉得如何,亦无法追及。 

     

     

    蒲公英,我们老家叫补补丁(音),在春季的时候,会踩来当野菜吃。由于老家比较穷的原因,我们那里的人比较喜欢吃蒸菜,什么菜都可以放点面一起在蒸笼里蒸,然后吃了。刚开始不懂,后来才知道这样做不仅可以把这种菜当菜还可以当主食。

     

    蒲公英当然是一种药,而且是一种好药。在临床上但凡遇到疮疡疖肿,我都会开上三十克蒲公英。清热解毒是蒲公英最主要的功效,也是治疗疮疡的最常用药物。复习下中药,蒲公英的作用很多,能够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疗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此言不虚,每次回老家都会遇到几个人来找我看病,家里没药店,就让老乡在野地里找药。蒲公英,我们那到处都是,所以也是我治疗外科疾病的最主要的药物。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个急性乳腺炎的患者,单用一味药,蒲公英,就取得良好的效果。

     

    蒲公英是具有很强生命力和繁殖能力的植物,不经意间的一吹,就能把一个生命从这个地方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吹蒲公英给我们带来愉悦,也给蒲公英带来繁殖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蒲公英是聪明的,其本身也是会思考的。难道不是吗?

     

    附: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