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用药七大误区

高血压用药七大误区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更为普遍。为了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七个误区。

误区一: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不同药物针对不同的高血压类型。患者应遵医嘱,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切勿自行乱用。

误区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患者发现高血压后,急于求成,擅自加大药物剂量,容易导致血压骤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至引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误区三:单一用药

除了轻型高血压外,患者应联合用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副作用。

误区四:不测血压服药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值调整药物剂量,切勿凭自我感觉服药。

误区五:间断服降压药

患者应坚持规律用药,切勿随意停药,以免导致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误区六:无症状不服药

无症状高血压同样具有危害性,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误区七:临睡前服降压药

睡前服用降压药容易引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建议睡前2小时服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感染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症状:

    一、尿量改变:感染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常常出现夜间尿频、尿急、尿量增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夜尿次数达到7~10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二、食欲减退: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患者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三、水肿:感染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常常出现下肢水肿、上肢水肿,甚至颜面部水肿等症状。水肿是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衡所致。

    四、腰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五、高血压: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加重肾脏损害。

    针对感染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利尿剂、免疫抑制剂等。

    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调理肾脏功能、增强免疫力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拔罐等。

    三、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四、日常保养:感染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五、定期复查:感染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阿司匹林作为常见的药物,其作用和适用范围早已深入人心。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在孕期也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特殊的时期,孕妇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研究发现,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在孕期可以预防早产,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在孕6-13周接受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女性,早产及新生儿不良反应风险显著降低。这一结果为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早产提供了有力证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除了预防早产,阿司匹林在孕期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预防子痫前期。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孕期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研究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对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孕期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安全呢?根据多项指南和研究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孕期是安全的,不会增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或胎儿颅内出血的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孕期使用阿司匹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需要明确是否具备预防子痫前期的指征,如有高危因素才需要使用。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时机,通常在孕12-28周开始服用,每日81mg。最后,需要密切关注药物副作用,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总之,阿司匹林在孕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可以预防早产和子痫前期,但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确保母婴安全。

  • 午睡,这个看似简单的休息方式,其实对我们的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人认为趴着睡觉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休息方式,然而,这种姿势却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

    当头部过度前倾或后仰时,颈动脉会受到压迫,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对于本身就存在颈动脉狭窄或心脏供血不足的人群来说,这种姿势无疑会加重病情。此外,趴着睡觉还会使胸部受到压迫,影响呼吸,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我们在午睡时应该尽量选择平躺的姿势,如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在脑后或胸前垫一个柔软的靠枕,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对于心脏不好、血压高的人群来说,最好将床倾斜10-15度,采用头高脚低的右侧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除了选择正确的睡姿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午睡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采取头高脚低侧卧睡姿,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并防止打鼾,避免引起脑部缺血。

    2. 午睡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宜,起床前在心前区和胸部做5-10分钟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下床后立即喝一杯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3.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因为人体在入睡后血压会比睡前下降20%,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心、脑、肾等供血不足,促使血小板等凝血物质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总之,趴着睡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睡姿,保护心脏健康。

  • 头痛脑涨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可能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保养来缓解头痛脑涨的症状。

    一、药物治疗

    1. 调节神经的药物:对于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脑涨,可以通过口服调节神经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谷维素、养血清脑颗粒、安神补脑液等,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症状。

    2. 调血脂药物:对于由于高血脂引起的头痛脑涨,可以通过口服调血脂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银杏叶滴丸、西比灵、吡拉西坦、奥拉西坦等,这些药物能够帮助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 他汀类药物:对于由于血脂升高引起的头痛脑涨,可以通过口服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二、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饮食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脑涨的症状。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三、就医建议

    如果头痛脑涨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请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那么,服用降压药后多久见效呢?一般来说,降压药在服用后一小时内即可起效。

    然而,不同降压药物的起效时间存在差异。例如,卡托普利片作为一种起效较快的口服制剂,在服用约15分钟后即可起效,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药物作用维持6至8小时。增加药物剂量可以延长作用时间,但并不会增强降压作用。这类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适用于需要迅速降低血压的情况。

    而长效药物,如缬沙坦胶囊,其起效时间相对较慢,尤其是胶囊药物,因为胶囊壳在胃内不易溶解,需要到达肠道才能发挥作用。但这类药物的优势在于长效平稳的降压作用,每次服药的作用时间可超过24小时,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血压控制。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首先,患者应关注天气变化,尤其在降温时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血压升高。其次,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生气、焦虑等情绪对血压的影响。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减肥、控制饮食等也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

    在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木耳、芹菜等。此外,戒烟戒酒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保养,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饮食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建议,帮助控制血压,维护健康。

    首先,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老年人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限制油腻、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其次,钠盐摄入过多会加重高血压,因此老年人应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克。同时,可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牛奶等。

    戒烟戒酒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烟酒会刺激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此外,烟酒还会降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反应。

    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避免暴饮暴食。应定时定量用餐,每餐不宜过饱,保持七八分饱即可。每日可分四五顿进食,确保营养均衡。

    豆制品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食物。豆类富含钾,有助于控制血压。常见的豆类有大豆、绿豆、黑豆、红豆等,建议每日摄入200~300克。

    除了饮食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当运动、保持平和心态等,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甚至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

    3.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饮食调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主,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5.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和预防需要患者付出长期的努力。除了规律服药外,饮食调理也是控制血压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

    一、避免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血管扩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辣椒、花椒、大蒜等辛辣食物。

    二、限制盐分摄入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5克以内。

    三、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特别是避免饮用烈酒。

    四、避免浓茶、咖啡

    浓茶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

    五、控制胆固醇摄入

    高胆固醇饮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籽等。

    除了以上饮食注意事项外,高血压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以帮助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体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当我们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时,难免会产生担忧和焦虑。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管理和运动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科学饮食是控制三高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类食物,并注意适量饮水,帮助体内毒素排出。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控制三高的关键。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降低三高风险。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面对三高,我们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战胜疾病。

    适当的运动也是控制三高的重要手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有助于降低三高。

    除了以上方法,对于三高较严重的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用降糖、降脂、降血压的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面对三高,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和定期复查,积极应对,战胜疾病。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低压’这个词,它指的是舒张压,也就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那么,当舒张压升高到多少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高血压呢?一般来说,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

    在临床上,舒张压水平升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紧张、吸烟或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舒张压水平的升高。针对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服用一些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一定的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 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此外,一些长效降压药,如替米沙坦,对降低舒张压效果比较好,而且副作用较小,可以长期服用。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或卡托普利等,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对降低舒张压也有一定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胃中食物会减少卡托普利的吸收,因此建议在餐前1小时服用。部分患者在服用此药物后可能出现血清肝脏酶增高的症状,因此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应该注意检测血钾。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该定期测量血压,合理作息,劳逸结合,遵照医嘱持续服药,不要随意换药或停药。同时,注意适当的运动,安排合理的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压,改善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