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六大似病非病的表现

新生儿六大似病非病的表现
发表人:全球医疗视野

新生儿出生后,父母们可能会发现一些看似病态的症状,其实这些症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它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以下列举了新生儿常见的六大似病非病的表现,帮助家长们正确认识这些现象。

  1. 流口水

新生儿唾液腺分泌旺盛,但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因此常常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吞咽功能逐渐完善,流口水的情况会自然消失。

  2. 腿弯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在母体内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腿部肌肉松弛,会出现两小腿向内弯曲的现象。这种弯曲属于生理现象,随着生长发育,腿部肌肉逐渐强健,弯曲现象会自然矫正。

  3. 拥抱反射

3-4个月大的婴儿会出现拥抱反射,表现为当家长突然靠近或发出声响时,婴儿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展,随后迅速收回胸前。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助于婴儿保护自己。

  4. 呼吸暂停

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呼吸暂停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且婴儿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5. 生长痛

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腿部骨骼和肌肉会承受较大压力,导致腿部疼痛,称为生长痛。生长痛通常发生在夜间,疼痛程度较轻,无需特殊处理。

  6. 白色尿

新生儿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草酸盐和碳酸盐,尤其在寒冷季节,尿液遇冷后会出现白色沉淀,类似淘米水。这种现象对婴儿健康无害,多饮开水或服用维生素C即可缓解。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佝偻病疾病介绍:
佝偻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钙磷代谢异常、骨生成障碍、骨骼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儿童生长发育期,患儿症状以颅骨软化、方颅、鸡胸、X型腿、O型腿等骨骼改变为主。该病治疗主要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若存在明显的X型腿、O型腿等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矫正治疗。本病无法根治,但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物的搭配不仅仅关乎美味,更关乎健康。一些看似普通的食材,如果搭配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成为健康的杀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搭配误区,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健康。

    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食材搭配禁忌。例如,鸡肉与芝麻同食可能会导致中毒;大蒜与大葱同食会引起腹痛、腹泻;豆腐与葱搭配会降低豆腐中的钙质吸收;香蕉与酸奶同食会影响身体健康;红枣与鱼、葱同食会导致消化不良;茶叶与鸡蛋同食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黄豆与猪蹄同食会降低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牛肝与含维C的食物同食会降低牛肝的营养价值;胡萝卜与白萝卜同食会降低两者的营养价值;白萝卜与木耳同食可能会引起皮炎;猪肉与田螺同食易伤肠胃;西红柿与鱼肉同食会降低西红柿的营养价值;糯米与鸡肉同食会引起身体不适;鲫鱼与冬瓜同食会使身体脱水;黄瓜与西红柿同食会破坏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

    除了上述的食材搭配禁忌,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例如,空腹喝酸奶会影响乳酸菌的存活,降低酸奶的保健作用;菠菜、鲜笋、苦瓜等含草酸的蔬菜在烹饪时,需要先用沸水烫一下,以去除大部分草酸;一些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糯米等。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的搭配,避免食用禁忌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总之,食物的搭配与健康息息相关。正确的食物搭配可以帮助我们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而错误的搭配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饮食健康,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 一、婴儿囟门测量的重要性

    婴儿囟门是婴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结构,了解囟门的大小和发育情况对于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囟门的大小可以反映婴儿颅骨的发育情况,对于早期发现颅脑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囟门测量方法详解

    1. 前囟门测量:前囟门呈菱形,测量时需分别测量菱形两对角线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表示。例如,如果一垂直线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前囟数值就是2厘米×1.5厘米。

    2. 后囟门测量:后囟门呈三角形,测量时需分别测量三角形底边的长度和底边上垂直线的长度,并以厘米为单位表示。例如,如果底边长为2厘米,另一垂直线为1.5厘米,那么宝宝的后囟门数值就是0.5×(2厘米×1.5厘米)。

    三、囟门发育规律及注意事项

    1. 囟门发育规律:婴儿出生后,囟门的大小会随着颅骨的发育而逐渐减小,一般在1周岁左右闭合。如果囟门闭合过早或过晚,可能存在颅骨发育异常的风险。

    2. 囟门注意事项:在测量囟门时,应注意保持婴儿头部平稳,避免对婴儿造成不适。同时,要定期观察囟门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囟门异常情况及应对措施

    1. 囟门早闭:囟门早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小头畸形、佝偻病等。如发现囟门早闭,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2. 囟门晚闭:囟门晚闭可能与遗传、营养等因素有关。如发现囟门晚闭,无需过于担心,但应定期观察囟门的发育情况。

    五、囟门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囟门清洁: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囟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 避免对囟门施加压力:在护理婴儿时,要注意避免对囟门施加压力,以免影响囟门的正常发育。

    总之,了解囟门的测量方法、发育规律及注意事项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定期关注囟门的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引起骨骼发育异常。患过佝偻病的儿童在成年后可能会出现各种骨骼畸形,其中头部、胸部和四肢畸形最为常见。

    头部畸形主要表现为颅骨软化、方颅等。在婴儿期,颅骨软化较为常见,随着月龄增加,颅骨中心部分逐渐增厚,导致前额左右突出,形成方颅。

    胸部畸形主要包括鸡胸、漏斗胸、佝偻病串珠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四肢畸形主要表现为X形腿、O型腿、手足镯等。X形腿和O型腿分别指站立时小腿向外或向内倾斜,手足镯则是指手腕、足踝部出现类似镯子的形状。

    佝偻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及改善饮食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给孩子提供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鱼肝油、牛奶、豆制品等。此外,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骼畸形。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在治疗佝偻病的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维生素D,这个看似普通的营养素,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在预防疾病方面的神奇作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由伦敦儿童保健所和皇家医学院进行的长期研究显示,在12万名出生不久的婴儿中,那些在小时候补充过维生素D的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了至少80%。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维生素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率高达61%,其中女性更为明显。这提示我们,妈妈和宝宝都应该成为补充维生素D的“主力军”。

    那么,如何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呢?首先,宝宝可以从1个月起开始补充,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则应从两周开始,最初3个月每日800国际单位,以后逐渐减至每日400国际单位。

    两岁以后,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一般不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但若仍存在缺乏,可以隔天吃一粒鱼肝油。

    到了青春期,孩子们体格生长加速,学习压力增大,户外活动减少,此时可以考虑加服维生素D或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大马哈鱼、金枪鱼、牛奶等。

    值得注意的是,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法。但要注意,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因此晒太阳要选择户外环境,并避免过度曝晒。夏季可选择在树阴下或在太阳刚出来、日落前进行,冬季在风和日丽的中午前后为佳。

  • 小儿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该病主要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异常,进而引发骨骼病变。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婴幼儿。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1. 精神神经症状:烦躁不安、夜间惊醒、多汗等。

    2. 骨骼发育异常:方颅、囟门闭合迟缓、肋串珠、鸡胸、O形腿、X形腿等。

    3. 毛发稀疏:枕秃、环形脱发等。

    4. 牙齿发育异常:牙齿萌出延迟。

    造成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1. 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

    2. 晒太阳不足。

    预防佝偻病的方法有:

    1. 坚持母乳喂养。

    2. 母亲在孕期和哺乳期应保证营养充足,并多晒太阳。

    3.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

    4. 按时添加辅食。

    5. 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开始补充鱼肝油。

    6. 定期进行体检,监测维生素D和钙磷水平。

  • 白血病患者的碱性磷酸酶偏高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其具体原因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原因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期和孕妇骨折愈合期,这时骨骼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导致检测结果偏高。病理性原因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阻塞性黄疸:当体内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疾病时,肝细胞会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导致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偏高。

    2. 骨骼疾病:患有佝偻病、骨上肿瘤、软骨病等疾病时,碱性磷酸酶水平也会偏高。

    3. 其他疾病:肾病、严重的贫血、甲状腺机能不全、白血病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偏高。

    当发现碱性磷酸酶偏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生理性增加:儿童青少年处于骨发育阶段,碱性磷酸酶活性远高于正常人,检测值将高于正常人。此外,怀孕期间的胎盘含有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也会很高。这些情况不需要治疗。

    2. 病理性增加:骨骼因素,如维生素D缺乏导致缺钙骨质疏松、骨折、骨肿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可能导致高碱性磷酸酶。

    针对白血病患者的碱性磷酸酶偏高,建议患者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葡萄柚、苹果、香蕉、草莓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3. 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4.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

  • 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宝宝来说,在满月后就需要开始补充维生素AD滴剂,这主要是为了促进钙质的吸收,保证宝宝健康成长。那么,宝宝吃AD滴剂需要坚持多久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宝宝出生后,母体中储存的维生素D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因此需要额外补充。一般来说,宝宝需要补充维生素AD滴剂至少到三岁。这是因为三岁后,宝宝户外活动量逐渐增加,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补充维生素D,从而减少对AD滴剂的依赖。

    补充维生素AD滴剂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夜盲症、佝偻病、软骨病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钙质摄入不足有关,而维生素AD滴剂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吸收钙质,促进骨骼和大脑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AD滴剂并非单独服用即可,还需要配合钙片一起服用,才能起到补钙的效果。因此,家长在给宝宝喂食后,要及时补充维生素AD滴剂和钙片。此外,晒太阳也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提高补钙效果。

    当宝宝三岁后,随着户外活动量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少对AD滴剂的依赖。但家长要注意,不要过度补充维生素AD滴剂,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总之,宝宝吃AD滴剂需要坚持到三岁,以保证宝宝健康成长。

  • 肾性佝偻病是一种由于肾脏疾病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的异常和畸形。它通常由肾脏疾病引起,如肾功能衰竭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维生素D生成障碍和钙磷代谢紊乱。

    肾性佝偻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1. 骨折:患者容易出现骨折,骨折部位可能包括脊柱、四肢等。骨折的局部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2. 骨痛:患者常感到全身或局部骨骼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持续时间不等。

    3. 骨畸形:患者可能出现骨骼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漏斗胸等。

    治疗肾性佝偻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钙剂、磷结合剂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的骨骼畸形。

    为了预防肾性佝偻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肾性佝偻病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儿童夜惊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夜间突然惊醒,伴有坐立不安、哭闹、出汗等症状。这种病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诸多困扰。

    治疗儿童夜惊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2. 饮食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有助于缓解夜惊症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食疗方:

    (1)莲子饮:莲子具有清心养神的作用,可缓解心烦气躁等症状。

    (2)赤小豆甜饮: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缓解手足心热、多汗等症状。

    (3)龙眼饮:龙眼肉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心慌、失眠等症状。

    (4)清心宁神茶:绿茶、淡竹叶、蝉衣等材料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可缓解心烦气躁等症状。

    (5)蛋粉粥:炒黄的鸡蛋壳研磨成细粉,与梗米共煮,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6)冰糖百合:百合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缓解心慌、失眠等症状。

    (7)粟米粥:粟米具有和胃安神的作用,可缓解胃脘不适、心烦等症状。

    3. 日常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夜惊症状。

    4. 心理疏导: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夜惊症,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总之,治疗儿童夜惊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夜惊症的困扰。

  • 近年来,美国儿科学会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的摄入量提出了新的建议,将推荐剂量增加了一倍。从出生后几天开始,所有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摄入400IU的维生素D,以预防佝偻病等疾病。

    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曾推荐从出生后2个月开始,每天摄入200IU的维生素D。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入400IU的维生素D不仅能预防佝偻病,还能治疗佝偻病。此外,足量的维生素D还能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并有助于预防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

    由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会从母亲那里获取不足的维生素D,因此,对于哺乳的婴儿,建议从出生后几天开始,每天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以及每天摄入不足1夸脱强化维生素D配方奶粉或牛奶的儿童,也应每天补充400IU的维生素D。

    此外,对于有维生素D不足危险的儿童,如服用某些药物,需要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专家们还建议,为怀孕妇女提供保健的人员应当考虑对这些人群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测量,以确保胎儿发育所需。

    维生素D的补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食物: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鱼、蛋黄、牛奶等。

    2. 阳光照射:适当的阳光照射也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3. 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