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再障患者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儿童再障患者不同于成人的特点
发表人:医学奇迹见证者

再障,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血液病。与成人相比,儿童再障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儿童的骨髓造血功能比成人更为活跃。因此,在再障早期,儿童患者的骨髓可能仍然表现出一定的增生能力,而成人患者的骨髓则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增生不良。此外,儿童再障患者的骨髓中非造血细胞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成人,这可能是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导致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在骨髓中的比例相对较高。

其次,儿童再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由于儿童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强,部分儿童再障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仍然维持在正常范围,甚至可能超过4.0×109/L。此外,儿童再障患者的肝脏肿大也比较常见,大约有1/3的患者在体检时可以触及肝脏。

在治疗方面,儿童再障患者与成人患者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对于重型再障,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儿童患者的主要手段,其疗效明显优于成人患者。而对于成人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则可能更为有效。

此外,儿童再障患者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

总之,儿童再障患者与成人患者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再障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顾名思义,是由某些后天因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虽然不如先天性再障那样罕见,但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那么,继发性再障的病因究竟有哪些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致病因素:

    1. 药物因素: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继发性再障,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抗癫痫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疟药物、利尿剂等。其中,化疗药物和抗生素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

    2.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可以损伤骨髓干细胞,导致再障的发生。

    3.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因素也可能导致继发性再障,如病毒性肝炎、疟疾、血吸虫病等。

    4.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也可能导致再障,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5. 其他因素:某些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理化因素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再障。

    了解继发性再障的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对于有药物、电离辐射暴露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此外,对于疑似患有再障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孕妇在怀孕期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相对而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率较低。那么,当孕妇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是应该终止妊娠还是继续妊娠呢?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血液疾病,简称再障。根据病情的缓急和造血功能损害的程度,再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再障起病急剧,病情凶猛,出血严重,病程短,预后较差;慢性型再障症状较轻,病程长,预后较好。

    关于妊娠与再障的关系,专家们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妊娠可能是再障的诱发因素,因为有些孕妇确实在妊娠期间发病,且妊娠期发病的母婴死亡率明显高于妊娠前发病。也有人认为妊娠期发病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或在孕前已有再障,妊娠后病情恶化才被发现。

    妊娠和再障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妊娠可能会加重再障病情。妊娠期由于母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及血液稀释,贫血症状会加重。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异常,加上血管壁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加,会导致出血。白细胞相对减少会使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导致产时、产后感染。重度贫血还可能导致子宫胎盘缺血、心肌缺血,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心力衰竭。贫血还会影响胎儿对氧气的输送,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发育缓慢,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达37.93%,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胎死宫内。

    近年来,再障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已不再是妊娠禁忌症。孕妇患有再障时,如有条件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适当进行治疗,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程度,是可以继续妊娠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妊娠前,当再障病情没有彻底改善时应避孕;妊娠早期,如果孕前已确诊再障且血红蛋白大于60g/L,可以允许继续妊娠;如果血红蛋白小于40g/L,或在妊娠初期发病,则以终止妊娠为宜,以免增加母婴危险。

    2. 妊娠中期以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孕30周以后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产科和血液科医生的共同监护下,定期观察血象动态变化,每日间断吸氧,以改善胎儿宫内慢性缺氧,给予高蛋白饮食及有利于造血的药物,如叶酸、维生素C等。对于重度贫血者,可多次少量输新鲜血及红细胞混悬液,使血红蛋白保持在60g/L以上。各项监护指标正常,完成1疗程后出院,随2-3周再住院治疗。

    3. 无产科指征尽量从阴道分娩,产后及时使用宫缩剂,常规使用抗生素,胎儿出生后要加强护理。

  •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血液病。根据病情的轻重,再障可以分为重型和轻型,我国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再障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出血和感染,但一般不会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再障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头晕、心悸、皮肤硬化、蛋白尿、乏力、肝功能衰竭和肝功能异常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

    急性再障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症状,如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同时,患者容易出现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也可能出现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感染等。此外,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出血,如出血点、瘀斑、鼻衄、龈血、眼结合膜出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等。

    慢性再障的特点是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较急性型轻。患者会出现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症状。感染相对容易控制,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晚期病人有发生脑出血的风险。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支持治疗包括输血、输血小板和抗生素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促造血药物和造血生长因子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最有效的方法。

    再障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 再障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血液病。该病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那么,对于再障性贫血患者来说,如何通过食疗来辅助治疗呢?

    首先,再障性贫血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高蛋白摄入。蛋白质是维持血细胞正常功能的基础,再障患者由于全血细胞减少,更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鱼类、动物肝肾、瘦肉、鸡肉、禽蛋、牛奶等。

    其次,再障患者需要补充造血物质。虽然再障并非由于造血物质缺乏引起,但反复出血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贫血症状。因此,在饮食中应适当补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叶酸主要存在于绿色新鲜蔬菜、水果、酵母、动物的肝肾中,尤其是新鲜蔬菜含量最为丰富。同时,维生素C可以促进叶酸的吸收;钙片则可以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此外,再障患者还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不仅可以改善贫血症状,还可以预防出血。常见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等。其中,叶菜类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较高,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为丰富。大枣的维生素C含量比柑橘类水果高7~10倍,维生素P的含量更是百果之冠。再障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在烹调时应注意卫生,避免进食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同时注意餐具消毒。

    再障性贫血患者在进行食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4.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贫血药物。

    5.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再障,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它不同于一般的贫血,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再障的治疗方法多样,但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再障的症状主要包括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等。贫血会导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出血则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严重时会出现内脏出血。感染则可能导致发热,甚至败血症。因此,了解再障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再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抑制剂等,可以缓解贫血和出血等症状。骨髓移植是治疗再障的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筛选供体,并进行术后抗排斥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则适用于部分患者,可以减轻免疫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再障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等,以免加重病情。

    再障的治疗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医生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随访。

    总之,再障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由于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以下是一些慢性再障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预防出血**:再障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粘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等情况。患者应注意避免碰撞,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牙龈出血。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2. **预防感染**:再障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感染机会。

    3. **合理用药**:再障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如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营养支持**:再障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鱼类、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5. **心理调适**:再障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6. **定期复查**:再障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总之,慢性再障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出血、感染,合理用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迎来了新的福音。自2017年9月1日起,治疗再障的药物即复宁已在全国21个省市实现医保报销,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常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再障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物理、化学、感染、基因等因素。其中,化学因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如苯等有害物质暴露。

    再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抑制治疗是目前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而即复宁作为免疫抑制药物的代表,在治疗再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再障的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医保报销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再障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再障患者的福音已经到来,医保报销政策的实施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希望广大再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战胜病魔。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助理很快就联系我,帮助医生更快地了解我的病情,让我感到很放心。问诊开始后,我提供了我的病历资料,包括之前的检查结果和治疗记录,医生看了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建议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查看血项结果和评估能否用药。他提到了可能需要查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情况,还给出了一些药物选择和建议。对于我提出的疑问,医生也都耐心地解答,并推荐了一些中医医院,让我感到很贴心。

    问诊结束后,医生还赠送了我追问包,让我在问诊结束后可以继续追问3次,这让我觉得很贴心。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 再障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血液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再障性贫血与成人患者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

    首先,儿童再障性贫血患者的症状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反复感染和出血,其中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更为明显。而白细胞减少的情况相对较轻,大约有50%的患儿白细胞计数可以超过4.0×10^9/L,在7岁以下的儿童中更为常见。

    其次,儿童再障性贫血的骨髓表现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通常较高,粒、红细胞系统比例可以大致正常,但粒细胞呈现成熟停滞,红细胞系统中的中、晚幼红细胞比例甚至可能略高于正常儿童。此外,儿童患者的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比例也相对较高。

    再障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促造血药物等。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性贫血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的疗效优于成人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再障性贫血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方面,患者应该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2. 休息方面,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以免加重病情。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占绝大多数。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非常罕见,其中Fanconi贫血是主要类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因不明,约占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50%以上。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包括:

    1. 药物:许多药物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2. 有机物及放射线:苯类物质、放射线、黏合剂、油漆、杀虫剂等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3. 病毒感染:肝炎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等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4. 环境因素:生活在穷困的居住地区、暴露在有毒的环境、发生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等可能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风险。

    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20%-30%的PNH可伴有再生障碍性贫血,15%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发生显性PNH。

    6. 其他: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药物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促造血药物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适用于年轻、病情较重的患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