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西欧国家在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虽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发病率却并未出现相应的下降趋势,甚至有轻微的上升趋势。这表明,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工作。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负担。因此,了解缺血性卒中的成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因此,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包括:
除了预防措施外,及时诊断和治疗也是降低缺血性卒中死亡率的关键。目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方法包括:
此外,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脑中风患者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成为脑中风的高发人群。为提高公众对脑中风的认知,国家卫生计生委于10月27日在北京举行了2013“世界卒中日”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以下是一些关于脑中风的科普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脑中风。
一、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是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控制血压、血糖等,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的发生风险。
二、脑中风患者趋于年轻化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脑中风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慢性疾病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成为了脑中风的高发人群。因此,年轻人也要重视脑中风的预防。
三、如何预防脑中风
1.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2. 加强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糖等,从而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3. 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通过控制血压、血糖,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4.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降低脑中风的发病风险。
四、脑中风的早期症状
脑中风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脑中风的救治
脑中风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确诊为脑中风,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六、脑中风的康复
脑中风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纷纷开启空调享受凉爽。然而,室内外温差过大却容易引发中风,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人群。本文将从室内外温差对血管的影响、夏季如何预防中风以及中风早期症状的识别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加大,心率加快,导致脑部小动脉壁压力增大。此外,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血压水平。当遇到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等因素时,原本较高的血压会进一步急剧上升,从而引发中风。
特别是对于血管状况不理想的老人,室内外温差过大更易引发中风。炎热的室外,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而一旦进入空调房,血管会迅速收缩,对血管产生巨大压力,导致血管阻力增大、脆性增大,从而诱发中风。
要预防夏季中风,首先要控制室内外温差。专家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此外,老年人应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其次,要关注中风早期症状。中风早期症状包括面部不对称、手臂乏力、言语障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
此外,夏季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总之,夏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充分了解中风预防知识,关爱家人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这种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成为了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新途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还可以提高就医效率,尤其对于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心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这些疾病都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例如,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而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则是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对于这些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可以提供快速的初步诊断和专业的医疗建议,帮助患者尽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在使用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服务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平台,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其次,提供详细和准确的病史和症状描述,以便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最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和调整治疗计划。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和高效的就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014年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于5月17日在北京召开,旨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
会上,陈竺副委员长指出,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需加强筛查、干预和防控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脑卒中防治:
1. 继续努力做好脑卒中筛查与干预工作,将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转化为常规工作。
2. 推进心脑血管疾病联合防控工作,建立心脑血管病的联合防治体系。
3. 探索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4. 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强化质量控制。
5. 提高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王陇德院士在会上发布了《中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脑卒中防控工作形势严峻,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动员全社会参与到脑卒中防治工作中来。
2. 建设区域性防控网络。
3. 加强基地医院自身建设。
4. 强化干预随访。
5. 提高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生原因多样,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咽喉疾病、食管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围绕吞咽困难这一主题,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1. 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多发性脑梗死、脑干梗死等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这些疾病会导致负责吞咽运动的神经受损,进而引起吞咽困难和呛咳。
2. 咽喉疾病:急性扁桃体炎、咽后脓肿、急性咽炎、白喉、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等咽喉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3. 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异物、晚期食管癌、纵隔炎等食管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并伴有咽部疼痛。
4. 其他原因: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帕金森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
二、症状
吞咽困难的主要症状是进食时感到困难,食物在口腔、咽喉或食管中卡住,吞咽时伴有呛咳或疼痛。
三、诊断
诊断吞咽困难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确定病因和病情。
四、治疗
治疗吞咽困难的方法取决于病因。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对于咽喉疾病和食管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可以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五、预防
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着凉,防止感冒。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过硬、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存活时间,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影响脑卒中病人存活时间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生存率。
影响脑卒中病人存活时间的因素众多,包括一般情况、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和过程、脑卒中类型以及是否复发等。具体来说:
1. 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存活时间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存活时间越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存活时间略短。
2. 起病情况:有TIA病史的患者,其脑卒中症状可能更严重,存活时间相对较短。
3. 临床表现和过程:神志状况、病灶部位和范围、有无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都会影响存活时间。
4. 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在存活时间上存在差异。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较高,而缺血性脑卒中存活时间相对较长。
5. 是否复发:脑卒中复发患者的存活时间通常较短。
国内外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后存活时间存在以下特点:
1. 急性短期观察:发病第一天病死率约为10%-30%,第一周为20%,第三周为30%,以后死亡速度减慢。
2. 30天内病死率:脑出血为40%-80%,脑梗死为10%-30%。
3. 1年生存率:意大利罗马人群脑卒中病人生存1年后与1985-1986年相比,男性为0.70,女性为0.69。
4. 我国脑卒中病死率:16省市28天年龄调整病死率为23.8%-68.1%,南方省市病死率高于北方,多数省市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
5. 北京地区人群:1984-1999年共登记脑卒中病例13297例,发病后第一天内约有15.7%患者死亡,3天内约有20.9%死亡,1周内24.7%死亡,3周内29.2%死亡,28天内34.1%死亡。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和许多国家脑卒中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为了提高脑卒中病人的存活率,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预防意识,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 及时就医,尽早诊断和治疗。
3. 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及早发现高危人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一、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控制不良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2. 高血脂:血脂异常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4. 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这类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瓣膜或房颤导致血流不畅,容易形成血栓,引发脑卒中。
5.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管壁的脆性,引发脑卒中。
6.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变差,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7. 明显超重:肥胖者更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8. 脑卒中家族史: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二、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通过合理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3. 增加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4.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者应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5.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6. 注意饮食: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低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7.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过大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应保持心情舒畅。
三、脑卒中的治疗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压药等;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四、脑卒中的预后
脑卒中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及时程度等因素有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的危害主要在于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占人类死亡的首位。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①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②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的混合型;③心、脑、肾器官常有不同程度损害,并发症较为常见;④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易造成血压波动及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生与主动脉壁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含量增多、中层和内膜变厚等因素有关,导致大动脉弹性减退,外周阻力增加,收缩期血压增高。近年来,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越高,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就越多,死亡率也越高。
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③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
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ARBs、钙通道阻滞剂等。同时,患者还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人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问诊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医疗服务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线上问诊不仅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就医体验,还能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以下是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线上问诊的一些重要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的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威胁生命。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线上问诊有以下几个优点:
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问诊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线上问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线上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就医方式,既方便又高效。但在使用线上问诊服务时,需要注意选择正规平台和医生,并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病史,以确保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