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都应趁热喝? 中药养生应走出7大误区

中药都应趁热喝? 中药养生应走出7大误区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中药养生作为一种传统养生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中药养生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避免。

首先,关于中药的饮用温度,很多人认为中药都应趁热喝。实际上,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是因为过热或过冷都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其次,关于中药与食物的搭配,很多人认为吃中药不能吃绿豆。实际上,服中药时能否服用绿豆,和所服中药的药性有关。在服用清热类中药时,可与绿豆同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

再次,很多人认为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子。实际上,真正的中医都是要辨别体质之后才下药的,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因此,食疗方子也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

此外,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终生无法治愈。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偏方,而应该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看中医等于吃中药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中医学博大精深,除了吃中药草,还有针灸、拔罐、推拿、药浴、刮痧、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众多方法,达到治疗或调理身体的效果。

很多人认为中医治疗效果慢,实际上中医是以祛邪固本养生,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也是很有奇效的。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

最后,西医营养学是中医食疗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西医营养学很重视食物的酸碱性,而中医食疗是根据食物的气对人体进行调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顺应四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脂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血脂,即血液中的脂质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

    高血脂,即血脂水平异常,是指血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高血脂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患高血脂呢?主要包括:

    •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
    • 体型肥胖者
    • 中老年人
    • 长期高糖饮食者
    • 绝经后妇女
    • 长期吸烟、酗酒者
    • 习惯于静坐的人
    • 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
    • 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脂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 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

    总之,关注血脂健康,预防高血脂,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职场压力不断攀升,心脏疾病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一项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更容易因工作压力而合并高血压,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损害血管和心脏。其次,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肌细胞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出现肥大、增生现象,最终引发心脏病。此外,长期紧张还会诱发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提升,放大上述影响。

    50岁以下的人群则表现为心理疾病。频繁出现胸闷、心慌、胸痛、全身出汗、肌肉紧张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但检查结果显示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这可能与焦虑、抑郁、躁狂、惊恐等精神疾病有关。

    职场人士应重视心理调节,学会管理情绪,避免过度压力。以下是一些护心建议:

    1. 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增加蔬菜水果、海鱼和谷类纤维素摄入,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

    3. 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

    5. 学会管理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体检”,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和活动平板检查等。

  • 血脂异常,这个看似平静的词汇,却隐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巨大风险。我国血脂异常患者高达1.6亿,占总人口的18.6%,其中中老年人是主要患病人群。

    血脂异常如同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其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血清胆固醇每上升1%,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就增加2%-3%。通过调整血脂水平,5年内能使冠心病发生率下降34%。

    然而,由于血脂异常并无明显症状,许多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

    1. 调整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导致血脂异常,应尽量避免。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血脂异常的控制需要长期坚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远离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

  •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紧张而又期待地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问诊。屏幕那头,是那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安心。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病史,了解到我去年体检时就发现了血脂异常,但当时没有重视。他告诉我,血脂异常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疾病。

    医生耐心地为我解释了血脂异常的原因,包括饮食、运动、遗传等因素。他告诉我,尽管我平时饮食清淡,但可能还是由于家族遗传的原因,或者是我没有足够重视运动。

    在详细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和病情后,医生建议我开始药物治疗。他解释说,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得很好,血脂仍然持续升高,那么药物是必要的。他还告诉我,血脂高并不会直接影响睡眠,但长期血脂过高可能会对肝脏造成影响。

    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关心。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同样重要。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利用互联网医院,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过高会导致血管内壁沉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疾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具有清除血管内多余胆固醇的作用,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近日,一项由美国辉瑞公司开展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一种名为“Torcetrapib”的新药有望为提高“好胆固醇”水平开辟新途径。该药通过抑制胆甾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活性,阻止“好胆固醇”转化为其他脂蛋白,从而提高血液中“好胆固醇”的浓度。

    临床试验中,19名患有“好胆固醇”水平低下的受试者参与了这项研究。在服用安慰剂4周后,受试者开始服用120毫克的Torcetrapib,其中9人同时服用辉瑞公司的降胆固醇药物立普妥。结果显示,服用Torcetrapib的受试者,“好胆固醇”水平平均提高了46%;同时服用Torcetrapib和立普妥的受试者,“好胆固醇”水平平均提高了61%。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表示,Torcetrapib有望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但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建议人们保持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油腻食物和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关注血脂水平,提高“好胆固醇”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高血脂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公众健康的一大隐患。据统计,我国高血脂患者已超过3亿,且患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因此,市场上各种高血脂治疗药物和保健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不少广告宣传夸大其词,误导患者。本文将针对高血脂治疗广告中常见的不实宣传进行解析,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脂的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广告中常见的几种说法。有的广告声称,某种药物可以降胆固醇、降甘油三酯,而且只降血脂,不伤肝、不伤肾,堪称治本良药。然而,中山三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钱孝贤教授指出,血脂升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纯的降脂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高血脂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其次,一些广告宣传某种药物可以修复病变基因,转移治疗LDL受体缺陷,从而根治高血脂。钱孝贤教授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高血脂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还有一些广告声称,某种药物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9%,安全性达到100%。钱孝贤教授指出,这种宣传过于绝对。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而且,高血脂是一种慢性疾病,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长期治疗控制病情。

    那么,如何正确选择高血脂治疗药物呢?钱孝贤教授建议,患者应首先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面对高血脂治疗广告,患者应保持理性,不要轻信夸大其词的宣传,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 从新生走向死亡,这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各种健康问题的困扰。因此,注重养生保健,尤其是饮食调理,成为老年人度过健康晚年的重要保障。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实现健康长寿呢?以下十个‘不贪’原则,值得老年人借鉴:

    一、不贪饱

    老年人饮食宜八分饱,避免过饱带来的消化负担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二、不贪酒

    饮酒过量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肝硬化等疾病,老年人应限制饮酒。

    三、不贪咸

    高盐饮食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老年人应减少食盐摄入。

    四、不贪甜

    过多摄入甜食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等疾病,老年人应适量食用甜食。

    五、不贪肉

    高脂肪饮食容易引发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老年人应减少红肉摄入。

    六、不贪精

    过多摄入精米白面会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引发便秘,老年人应适量摄入全谷物。

    七、不贪硬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应避免食用坚硬或煮不熟的食物,以免引发消化不良或胃病。

    八、不贪快

    老年人咀嚼能力减弱,应避免进食过快,以免引发消化不良或误吸。

    九、不贪迟

    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宜晚,有利于食物消化和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低血糖。

    十、不贪热

    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以免损伤口腔、食管和胃,引发癌症等疾病。

  •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男性朋友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针对不同男性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我们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保健茶饮,帮助他们保持健康。

      首先,针对那些经常参加酒局、饮酒过多的男性,葛花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葛花具有解酒、护肝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此外,白菊花茶和枸杞茶也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帮助保护肝脏。在饮食上,应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橘子等,以及维生素B族,以保护消化系统,避免油腻食物对肝脏的负担。

      对于长期吸烟的男性,吸烟不仅伤害肺部,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罗汉果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具有清咽利喉、润肺止咳的功效。此外,百合、萝卜汤、川贝冰糖蒸梨和白果等食物也有助于养肺止咳。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吸烟,尽量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对于长时间用眼、久坐不动的男性,菊花茶和枸杞茶可以帮助清肝明目,保护视力。同时,应多吃胡萝卜和维生素A片,以预防眼疾。针对久坐导致的肥胖和高血脂问题,可以尝试苦丁茶和决明子茶,它们具有降压调脂、减肥的功效。

      总之,针对不同男性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推荐不同的保健茶饮,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的不断扩大,这些疾病已经成为诱发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三高人群的听力受损风险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高血压是导致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包括内耳微循环的损害,从而造成内耳血氧供应不足,最终导致听力减退。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高频听力下降尤为明显,这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听力受损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高血糖会损害耳内神经和组织,破坏听觉能力。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发生听力下降,尤其是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

    高血脂也会对听力造成损害。高血脂会导致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内耳细胞损伤,血管萎缩,最终导致耳聋。此外,高血脂还会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内耳血流缓慢及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针对三高人群的听力保护,美国国家耳科协会提出以下建议:

    1. 积极治疗,控制三高病情。

    2. 定期检查听力,一旦出现耳聋,最好在6小时内就诊。

    3. 避免环境噪音损伤听力,尽量不参加环境噪音大的娱乐活动。

    4. 遵循“5分贝原则”——噪音每增加5分贝,允许暴露在这种噪音环境中的时间就应该减半。

    5. 高血脂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应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耳聋。

  • 国庆佳节将至,欢庆之余,也要警惕“节日病”的侵扰。尤其是老年朋友们,更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吃得健康,才能过一个快乐又健康的国庆中秋。

    1、酸碱平衡,维持健康

    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至关重要,健康的pH值应维持在7.4左右。荤菜等酸性食品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酸性增加,血黏度和胆固醇升高,从而引发疲劳、抵抗力下降等问题。因此,节日饮食中要注重碱性食物的摄入,如海带、青菜、莴笋、胡萝卜等,以维持酸碱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2、钾钠平衡,血压稳定

    节日聚会中,食盐摄入量往往增加,导致血液中钠含量升高,不利于血压稳定。钾元素可以促进钠的排出,维持钾钠平衡。富含钾的食物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等,可以帮助调节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3、粗细搭配,预防便秘

    荤菜中缺乏膳食纤维,过多摄入会导致便秘,甚至诱发结肠癌。而粗纤维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小米、玉米、麦片、花生、水果、卷心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消化,维护肠道健康。

    4、多喝健康水,促进新陈代谢

    健康水具有小分子团、活性强、弱碱性、高含氧、含微量元素等特点,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双向调节pH值,保护消化系统。对于老年人常见的血脂、血糖、血压异常和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5、合理膳食,预防慢性病

    节日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避免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6、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节日期间,除了注意饮食,还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