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刘牧 >

2度1型房室阻滞的治疗和注意事项

疾病详情
孩子被诊断为2度1型房室阻滞,家长担心病情严重性并询问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
医生建议
对于2度1型房室阻滞,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病情。同时,定期复查和遵循医嘱非常重要。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请记住,及时就诊和合理用药是治疗的关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问答详情的完整内容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孩子的2度1型房室阻滞是否严重?
医生
2度1型房室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其严重性。请问孩子有没有其他症状?
相关文章

文章 婴幼儿多汗是为什么?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宝宝有多汗的表现,担心宝宝有疾病可能。其实,宝宝在出汗多的情况很常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多汗,病理性疾病很少,做一下相关介绍:

一.生理性多汗,多见于以下原因:1.新陈代谢旺盛,婴幼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需要通过汗液加速散热,因而多汗。主要是机体散热的方式。2.自身汗腺发达。有些宝宝的汗腺发育比较发达,所以容易出现多汗的情况,特别是吃奶,活动,入睡,产生的热量多,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表现多汗。3.此外,婴幼儿饮食蛋白类食物多,如奶类,肉类等食物,蛋白等高热量食物也会引起出汗。这些都是生理性多汗的原因。

二.病理性多汗主要见于疾病,最常见有感冒,腹泻等病毒性感染,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多汗表现。其次如佝偻病,可以出现多汗,但是宝宝会有骨骼发育不好,夜惊,手足镯,颅骨发育异常等表现。还有甲亢等疾病,但婴幼儿更加少见,宝宝会有烦躁,消瘦等表现。所以病理性多汗会有其他方面症状。

因此总体上婴幼儿多汗,多以生理性多汗为主,不必担心。平时注意护理,避免受凉即可。

主治医师刘牧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母乳性黄疸

很多宝宝生后会有黄疸消退延迟,特别是有些宝宝到满月后仍有黄疸表现,测量多在8-13期间,预防接种时会遇到困难。但是宝宝一般情况良好,没有不适表现,纯母乳喂养,大小便正常,这种情况多考虑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一般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逐渐升高,消退缓慢,一般状况良好,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母乳中含有特殊的酶类,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从临床实践来看,两种类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均超过生理性黄疸。一般危害不大。

治疗一般除外其他因素的黄疸,可以停母乳三天,在测量黄疸,如果明显消退,可以诊断。而黄疸好转后可以逐渐恢复母乳,密切观察黄疸是否会反弹,绝大多数不会反弹,效果良好。

主治医师刘牧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婴儿吐奶

婴儿吐奶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一般而言,很多宝宝生后开始吐奶,在两月龄时比较严重,三月龄后慢慢减少吐奶的次数,半岁后吐奶现象就很少了。吐奶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1.生理性吐奶:多见,主要与宝宝的胃呈水平有关,而且胃幽门的压力大,贲门的压力低,因此容易出现吐奶。有时候奶后1-2小时仍可以出现少量吐奶的情况。预防(1)母亲哺乳期的时候,要注意乳房保护,有奶头凹陷的妈妈,要逐渐把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体会宝宝的感觉,吃饱即可。(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安抚好后在哺乳。(4)人工喂养,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5)喂奶后不要过早的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竖抱拍嗝5-8分钟,使其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吐奶现象了。包括夜奶也要这样做。
2.病理性吐奶:宝宝在出生后吐奶就严重,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奶,或者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体重增长缓慢,大便少,这表明病理性吐奶。这种吐奶量很大,应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病理性吐奶的常见原因是食管闭锁、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这个需要先去医院做腹部超声检查明确,确诊后应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宝宝是生理性吐奶,通过改善喂养,奶后拍嗝等会好转,注意体重增长情况。

主治医师刘牧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