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肾皮质变薄患者肌酐102能否服用某药品咨询

疾病详情
肾皮质变薄,肌酐102,咨询能否服用某药品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肾皮质变薄患者肌酐102,需谨慎用药,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该药品。生活上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适量锻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您好,医生,我是肾皮质变薄,蛋白正常,肌酐102,能不能服用这个要
医生
您好,您的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检查结果来评估。肾皮质变薄和肌酐升高需要谨慎用药。建议您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该药品。
患者
好的,那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医生
通常需要做一些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全面评估您的病情。
患者
明白了,那我应该去哪个医院就诊呢?
医生
您可以选择当地的三甲医院或专科医院,这些医院有专业的肾脏科医生和先进的检查设备。
患者
好的,谢谢医生,那我应该注意什么呢?
医生
在等待就诊期间,请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要清淡,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
好的,我会注意的。还有,我平时可以锻炼吗?
医生
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患者
谢谢医生,我会注意的。
医生
不客气,祝您早日康复。
相关文章

文章 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吃药有效吗?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整个房间。然而,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刚从医院回来,手里拿着一堆药,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肾功能不全”这几个字在我脑海中回荡。医生说我的肌酐升高了,需要长期服药。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照顾自己的身体,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因为工作太忙,休息不够?还是因为饮食不规律?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焦虑中,无法自拔。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场景:我会不会变成一个需要透析的病人?我会不会失去工作,失去生活的乐趣?我会不会……

第二天一早,我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通过视频连线,我见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他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然后详细解释了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他的话语温暖而坚定,让我感到了一丝安慰。

“你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只要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和休息,应该可以控制住。”他说,“但是,你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确保病情没有恶化。”

我点了点头,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我还需要面对很多未知的挑战,但至少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遵守医生的建议。每天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和休息。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肾功能。

几个月过去了,我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肌酐值也逐渐降低,回到正常范围。虽然我还需要继续服药和定期检查,但我已经不再感到恐惧和无助了。

我想对所有和我有相同经历的人说:不要害怕,面对疾病,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坚持。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积极治疗,总会有希望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症状包括肌酐升高、尿常规检查异常、血压升高等。易感人群主要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推荐科室 肾内科 调理要点 1. 长期服用贝那普利等药物可以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2. 如果有条件,建议做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病因。 3. 控制高血压和甲亢等基础疾病的发展,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4. 注意药物的使用,避免因药物过多或不当使用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5. 定期复查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

医疗之窗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肌酐升高,中药合理治疗后,肌酐戏剧性下降了

有个患者腰腹部胀痛不适5+年,常伴有眠差,易醒,舌头自觉有灼热感,小便淋漓不尽,面色少华,精神委顿。舌苔黄厚,脉细而弱。辅助检查:彩色B超检查结果为双肾多发结石,最大8×6mm,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过敏性鼻炎的病史。患者肌酐这五年来逐渐攀升,今年二月爬到了140.6μmoI/L左右。

 

 

这个患者的症状貌似很多,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比较单纯。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此砂石,阻碍人体津液、气机循环,又会加重湿热,同时病久砂石不去,又会耗伤正气,导致气阴两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象。

 

我并非中医万能主义者,若结石位于输尿管,中药是有助于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但如果结石位于肾内,中药便力所不逮了。而且一些常用的排石中药,例如金钱草,车前草,车前子,泽泻,这些药物长年服用,不仅排石遥遥无期,还有可能伤害肾功能。

 

所以,我明确告诉他:1、坚持每天喝水2000毫升以上;2、暂时不喝任何排石药物;3、如果希望排石,听取碎石专科医师的建议,选择体外超声碎石或者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其中体外超声碎石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哪些肾结石适合体外超声碎石呢?

 

(1)直径<10mm的肾盂内结石或肾上、中盏结石; (2)直径≥10mm,但<20mm,且CT值HU(Hounsfield Unit)<800 (3)对于小于10mm肾下盏结石可以首选SWL;10~20mm下盏结石 (4)直径>2cm但<3cm、或表面积<500 mm2的部分鹿角形结石,体外超声碎石作为可选择的治疗方法(部分胱氨酸鹿角形肾结石及结石主体大部位于下盏的除外) ; (5)对于其它的复杂性鹿角形结石,不推荐单用体外超声碎石,应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最后的治疗方法应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当然这两种治疗都有其风险,例如体外超声碎石治疗后容易再次复发,5年之内复发率大概为10%,10年内为50%,而且冲击波有可能破坏血管,导致肾脏及肾外严重的急性损伤,治疗后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瘢痕形成及部分肾单位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此外部分结石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及磷酸氢钙结石等等冲击波难以震碎。

 

不过,随着碎石机设备的改进和碎石技术的提高,现在体外超声碎石术也越来越安全了。

 

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在腰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通过此通道把肾镜插入肾脏,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工具,把肾结石击碎取出的手术,它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等优点,但因为这种手术需要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把肾镜插入肾脏,所以对医师的操作水平要求很高,否则会有术中出血,肾盂裂伤,损伤周围组织器官等危险。

 

 

我不是泌尿外科领域的专家,所以需要相关领域的医师给予建议,也需要患者权衡利弊,自行选择。

 

最终患者选择了在当地医院住院进行超声碎石,碎石后,结石最小为3×2mm,较前减少了很多,但是肌酐也进一步飙升了,血清肌酐的浓度变化主要由肾小球的滤过能力来决定。滤过能力下降,则肌酐浓度升高。血肌酐值高出正常值多数意味肾脏受损,它能较准确的反映肾实质受损的情况。

 

 

患者非常不安,再次来我这儿就诊。调节肾脏功能,降肌酐,收蛋白等等是中医的长处。其实中医调理的目的只是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让患者的气血状况恢复自然状态,所谓的降指标,只是中医调理患者脏腑功能的一个附带结果。

 

因为患者舌苔仍黄厚,脉仍细弱,仍有腰部胀痛感,小便淋漓不尽,且经过体外超声碎石后,患者体内恐有细碎结石损伤脉络。

 

处方也很简单,重用炙黄芪以补气养血,同时敛疮生肌;甘草,芍药相伍以生津,解痉,止痛;焦白术以健脾益气;生地黄,墨旱莲,女贞子,山茱萸以凉血,滋阴,补肾;肉桂,菟丝子以补肾阳,提高膀胱气化之力;蒲公英,鬼箭羽以清热,解毒,消肿;白茅根,仙鹤草以凉血,收敛,止血;土茯苓以解毒,除湿,分清降浊。

 

总的来说,这个方子是为了健脾补肾,滋阴止血,清热解毒,除湿降浊,是为了让人体向阴平阳秘复归,不是为了降指标,但是实践下来,患者腰部胀痛大减,多年未落的肌酐指标也戏剧性地回落到了正常值以内,指标回落后,患者也因此卸下了内心中沉甸甸的负担。

 

 

当然,患者是否真正好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随访,至少需要跟踪观察3年以上,这也是我积极倡导和推行“健康管理”理念的根本原因,当然,愿意接受健康管理的患者还很少,还需要我和更多的患者进行沟通。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肌酐

正常人的肌酐大概在 50-105umol/L,如果肌酐偏低的话,考虑是有蛋白质的营养不良引起来的,常见于一些体型瘦小,偏食,进食差的人群,肾功能是正常的,经过饮食调整以后可以恢复正常。

如果肌酐高的话,提示有肾脏损伤,常见的疾病有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炎等疾病引起来的,治疗主要是明确病因,去除损伤肾脏的因素,以及保护肾脏对症治疗,延缓肾功能的恶化,保护肾脏平时注意不要熬夜,不要抽烟酗酒,盐低脂低蛋白饮食。

正常人的肌酐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因为有肾脏功能的存在,所以正常人的血清肌酐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男性是 53-106μmol/L,女性是 44.2-88.4μmol/L,超过了这个值的上限就称为肌酐升高。早期的肌酐升高,病人是没有任何症状的。

随着肌酐升高的继续加剧,可以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最早出现的也就是最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症状,病人可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到消化科就诊而查肾功能,发现这些症状是由于肌酐升高造成。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可以出现贫血的症状,也就是血中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血液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容易出现感染和出血的症状,还有其他系统的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步出现。

住院医师王贺平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