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2岁儿童疑似脊髓栓系症核磁共振检查咨询

疾病详情
2岁儿童疑似脊髓栓系症,需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询问检查配合及医院选择。患者男性2岁1个月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建议
建议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诊脊髓栓系症及隐形脊柱裂,选择神经外科就诊,可在儿童睡眠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二甲医院也可进行。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患者
医生,我孩子2岁,可能得了脊髓栓系症,需要拍核磁共振吗?
医生
是的,需要拍核磁共振来检查是否伴有隐形脊柱裂。
患者
孩子太小了,拍核磁共振他不配合怎么办?
医生
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在他睡觉时进行。
患者
那医院什么时候上班?孩子睡午觉的时候可以吗?
医生
医院有专门的儿科和神经外科,建议挂神经外科。
患者
二甲医院可以看吗?
医生
二甲医院也可以,主要是看核磁共振片子是否有问题。
患者
好的,谢谢医生。
医生
不客气,希望我的建议能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再见!
相关文章

文章 脊肌萎缩症患者血小板高,需要担心吗?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先天脊髓性肌萎缩症(SMA)这个名字在我耳边回荡了无数次。每当我看到其他孩子在操场上奔跑玩耍,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酸楚。然而,最近的血液检查结果却让我更加不安:血小板高于正常值。 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虚拟诊室里,面对着屏幕另一端的医生,心跳加速。医生温和地问我:“血小板有多高?”我紧张地翻开检查报告,指着那一行数字。医生看了一眼,轻声说:“看看结果,多项不正常。”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是不是我的病情又恶化了?医生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担忧,安慰道:“问题不大,稍微高点。一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就可以了。” 我松了一口气,但仍然无法完全放松。医生继续说:“你是先天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这个结果可能与你的病情有关,但关系不大。” 我点了点头,心中仍然有许多疑问。前段时间,我身上总是起红色的泡泡,一抓就出血。难道这也和血小板高有关?医生建议我如果再有症状,可以去皮肤科看看。 挂了电话,我坐在家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SMA患者,我已经习惯了与疾病共存的生活。但是,面对未知的健康问题,我的内心仍然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我开始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小时候,父母带我四处求医,希望能找到治愈我的方法。然而,SMA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会了如何与疾病和平相处。 但是,血小板高这个问题却让我重新陷入了不安。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无常吧。即使你已经适应了某种状态,新的挑战总会出现。 我决定不再让恐惧控制自己。一个月后,我会再次去做血液检查,直面这个问题。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注意任何异常的信号。毕竟,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家庭医疗小助手

3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了解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么?

进行性肌萎缩(PMA)亦称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个亚型。变性限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特点是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部分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肌萎缩侧索硬化。 一、进行性肌萎缩的发病原因 病因确切原因仍不清楚,常为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特征。不同的病例可有不同的原因,如受寒、疲劳、感染、铅中毒、外伤,还可继发于梅毒、脊髓灰质炎。颈脊髓最常受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细胞肿胀,核移位或消失,胶质增生,但前角和脊膜未见炎症反应,也无血管改变。锥体束于某些病例有退变,但临床很少发现锥体束征。 二、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好发于中年,男性居多。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拾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展到下肢,然后到上肢者。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困难症状极少产生。 三、临床如何诊断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1.CSF(脑脊液)可有蛋白轻度增高。2.S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得神经传导速度正常。3.EMG(肌电图)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特点。诊断本病需要首先详细观察症状,本病主要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形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其次需要根据检查方法主要是一些血清学检查和神经功能检查,脑脊液可有蛋白轻度增高,肌电图显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特点,当然最好可以使用基因诊断。 四、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治疗方法 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按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可用氨基酸制剂、核酸制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兴奋性拮抗剂,如高浓度甲钴胺、自由基清除剂等。应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

脊柱康复陈医生

109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脊髓性肌萎缩症发病率不高,常见于婴儿和儿童,极少数成人发病。随着产前基因等检查技术的发展,发病率明显下降。婴儿患儿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婴幼儿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症状主要是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但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感觉,病情一般可以逐渐进展。 一、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典型症状 Ⅰ型:又称Werdnig-Hoffman病,即婴儿型,约占全部SMA病例的45%。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主要特征是严重的肌张力低下、全身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可累及舌肌、面肌、下颌肌。严重的会有呼吸衰竭和喂养困难,部分严重的新生儿可有先天性关节挛缩,多数患儿在2岁内死于呼吸衰竭,预后差。 Ⅱ型:又称Dubowitz病,即中间型,约占30%~40%。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进展较Ⅰ型慢,早期通常可以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正常。主要为进行性肌无力,最终会严重残疾。尽管寿命缩短,但多数可以活到成年期。 Ⅲ型:又称Kugelberg-Welander病,即青少年型,约占20%。患者婴儿期表现正常,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独走。进行性肌无力呈近端分布,肩带肌特别容易受累。独走时间延迟,延髓肌很少受累。容易有肌束纤维颤动,最容易有舌肌的颤动。预期寿命不缩短或轻度下降。 Ⅳ型:晚发型,即成人型,18岁之前发育正常,多在18岁后起病,逐渐出现四肢肢近端肌肉无力,运动障碍进展缓慢,不影响预期寿命。 其他症状:以舌下神经受累常见,表现为舌肌萎缩。 二、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并发症 肺部感染及压疮:由于瘫痪导致长期卧床,引起肺部感染及压疮,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烧、臀部皮肤发红,皮肤破损等压力性皮肤损伤。 营养不良:部分患者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良、贫血、消瘦。 骨骼畸形:由于瘫痪、肌张力下降、肌无力,会引起四肢的骨骼畸形。 行动障碍:患者瘫痪、肢体无力,导致不能独立行走。 焦虑、抑郁:患者智能不受影响,因为生活质量下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情绪低落、心烦、悲观情绪。

脊柱康复陈医生

112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