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的一般治疗方案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皮下组织。
一、病因与诱发因素
该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病灶、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皮疹呈结节性、红斑性,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严重时可伴有内脏损害。
三、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免疫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四、西医治疗
1. 去除诱发因素:去除感染病灶,停止应用诱发本病的药物等。
2. 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合并口腔、耳鼻喉慢性感染者,应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
3. 全身治疗:早期可用抗风湿类药物缓解症状、退热和减轻关节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若无效可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等。抗生素与激素药物并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变化,可考虑使用细胞毒药物、抗疟药、免疫调节药等。
4. 对症治疗:可用阿托品类解痉药缓解腹痛,出现心力衰竭者可给予适量洋地黄制剂,水肿严重时可用适量利尿药缓解水肿,眼部继发青光眼者,应酌情采用手术治疗。
五、预后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的预后因人而异。经过适当治疗,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反复发作,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检查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的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血常规、骨髓象及血沉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患者的外周血象检查常见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数减少,可含有中毒颗粒,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核左移。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骨髓象可见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有时粒细胞可含有少许中毒性颗粒,呈感染骨髓象。
二、尿常规
当合并肾小球肾炎或重叠其他风湿病时,尿常规检查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等异常表现。
三、生化学检查
肝脏受累的患者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CRP增高。
四、免疫学检查
部分患者抗“O”滴度升高,重叠其他风湿病时可有类风湿因子滴度升高,抗核抗体阳性,补体降低,IgG、IgM升高,细胞免疫试验低,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五、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
胸部平片表现为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增大,偶尔可见少量胸腔积液,肺内可见纹理增多及点片状影等。累及心血管系统,可见有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2. 心电图检查
可见有窦性心动过速、不同类型传导阻滞及心肌炎等改变。
3. B超检查
影像显示皮下结节,表现为病灶边缘和弥漫性实质样结构的皮下间隙增厚。
六、注意事项
1. 患者在进行各项检查时,应积极配合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史和症状。
2. 检查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3. 部分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等,患者应充分了解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
4. 患者在进行检查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健康百科
文章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症状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皮肤病,其症状多样,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一、皮肤症状
1. 皮下结节: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四肢和躯干,尤其是臀部和股部。结节大小不一,质地坚实,表面皮肤颜色可能呈现淡红或正常肤色,有轻度压痛和触痛。
2. 皮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片状斑块,伴有轻度瘙痒或疼痛。
3. 结节破溃: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结节破溃,流出脂状物质,但不会化脓。
二、全身症状
1.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呈弛张热或间歇热。
2. 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以双膝关节疼痛最常见。
3. 全身乏力、肌肉痛、关节肿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4.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失眠、抑郁等。
三、内脏受累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内脏受累症状,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眼部、中枢神经系统等。
四、与其他疾病重叠
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重叠。
健康管理专家
郑志坤
副主任医师
胸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文天
主治医师
胸外科
上海市肺科医院
李杰
主任医师
中医呼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