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孩子3岁半,积食不欲饮食,求治疗方案。
就诊科室: 药剂科
医生建议
疾病:儿童积食。用药:考虑使用消食导滞的药物,如健胃消食片等。生活建议:保持饮食规律,注意食物温度,避免过冷过热。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文章
文章 三子养亲汤主治和方义
主治 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方义 本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
赖庆来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2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三子养亲汤配伍和运用
配伍特点 三药相伍,各有所长,白芥子长于豁痰,苏子长于降气,莱菔子长于消食,临证当视痰壅、气逆、食滞三者之孰重孰轻而定何药为君,余为臣佐。 运用 本方为治疗痰壅气逆食滞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为宜。 加减化裁 常与二陈汤合用,有助于提高疗效;若兼有表寒,可再合用三拗汤。如病情得以缓解,可改用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赖庆来
住院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126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食滞证是什么?
食滞证是一种中医病证,是由于暴饮暴食、饮食过多,或空腹大量食用柿子等食物,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在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和消化之后精微物质、糟粕的输送过程中,脾胃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还依赖肝胆的疏泄功能、心肺的运送敷布以及大肠与小肠的传导等功能相辅。当饮食过量,超过了人体的运化能力,或人体的运化功能减弱(包括脾胃虚弱、肝胆失于疏泄、大小肠传导失司等),饮食就会内停在胃或肠,形成食滞证。食积会产生后,不仅会进一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又可阻滞胃肠的气机运行,容易伴见气滞证。 食积久留又会蕴生邪热或形成痰湿,从而出现食积、湿热互结的病证。食滞证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医联媒体
3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推荐医生
李博
主任医师
中医消化科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慢性胃炎(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
专业擅长: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腹胀、腹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打嗝反酸、胆囊炎、胆结石、肠息肉、消化不良、食积、胃下垂、肿瘤预防及康复。对于妇科身心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也具有丰富经验。
好评率:99%
接诊量:1125
李颖飞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河北燕达医院
脾虚(272例)
肝病(255例)
专业擅长: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湿热、大便黏腻不爽、各种口臭、胃肠镜报告解读、前列腺炎、烦躁多梦、心悸、便秘、腹泻、腹胀、乏力困倦、寒湿导致的关节酸痛、咳嗽、头痛、耳鸣、盗汗、阴虚火旺、自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气血亏虚、肥胖、食欲不振、肠易激综合征、虚劳、性功能障碍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84124
李星锐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三甲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脾虚(13例)
肾虚症(11例)
专业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阳萎和勃起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中途疲软、勃起不坚、早泄、少弱精子症、急、慢前列腺炎等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泌尿系疾病;湿热,脾虚,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肝气郁滞!
好评率:100%
接诊量: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