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张佳瑶 >

手掌骨折夹板固定推荐及健康指导

疾病详情
手掌骨折,咨询夹板护具是否有效,并寻求推荐。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手掌骨折可使用夹板固定治疗,建议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注意休息和营养,保持良好心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问答详情的完整内容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医生您好,我手掌骨折了,商城上的夹板护具有用吗?
医生
当然有用,手掌骨折固定夹板效果不错。
相关文章

文章 头头是“道”

中医认为头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经络,因此一般情况下可将头痛分太阳、阳明、少阳,和太阴、厥阴、少阴头痛的不同。

一.不同经络头痛具体部位都是哪里?
  • 太阳头痛:后头部、项背部。
  • 阳明头痛:前额、面颊、眉棱骨。
  • 少阳头痛:头的两侧、耳目、外眦。
  • 太阴头痛:全头重痛或部位不定或局部疼痛。
  • 厥阴头痛:头顶、颜面比较多常见或全头痛。
  • 少阴头痛:脑中痛、或牵及于齿或部位不定。
二.不同经络头痛治疗可选取哪些穴位?
  • 太阳头痛:后项、天柱、后溪等。
  • 阳明头痛:印堂、头维、阳白等。
  • 少阳头痛:率谷、太阳、风池等。
  • 太阴头痛:风池、百会、头维等。
  • 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内关等。
  • 少阴头痛:清灵、少海、太溪等。
三.不同经络头痛治疗可选取哪些中药?
  • 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等。
  • 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等。
  • 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等。
  • 太阴头痛:苍术、半夏、南星等。
  • 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等。
  • 少阴头痛:麻黄、附子、细辛等。

中医认为头是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称为诸阳之会、清阳之腑。因此我们了解简单的关于头痛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中医治疗头痛还需审症求因,并在明辨外感内伤、病因虚实基础上,通过经络辨证进一步细分头痛类别,制定个体的治疗方案。

主治医师张佳瑶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了解痛风吗?

1.痛风为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尿酸盐在组织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男性发病显著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 20: 1。

2.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 12 小时左右达到高峰,成撕裂样,刀割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两周内自行缓解。

3.治疗上应该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 2000ml 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的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4.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 72 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停止。急性发作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 (1) 非载体抗炎药:非载体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期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如布洛芬,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
  • (2)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
  • (3)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载体消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如长效的地塞米松或者中效的甲泼尼龙。

5.要如何预防呢?

  • 合理饮食,保持适宜体重。
  • 远离烟酒,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愉快的心情。
  • 定期做检查,包括血尿酸测定,以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防止向痛风发展。
  • 痛风患者禁止进食高嘌呤食物,如肉汤,豆制品,动物内脏等。

主治医师张佳瑶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会正确熬中药吗?

正确的熬中药能够发挥中药的最大功效,如果熬错一步,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了,严重的话还会严重的损失中药药效,最后导致疗效减小。那么中药该如何熬呢?

一、容器的选择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 20~30 分钟,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情况下只要不使用有污染的自来水就行了,千万不要反复用煮过的水或者隔夜水熬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 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 1g 中药加水 10mL 计算,将总水量的 70%用于头煎,剩下的 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 10~15 分钟,二煎 10 分钟;滋补药头煎 30~40 分钟 ,二煎 25~30 分钟。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情况下熬两到三次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够熬出中药所含成分的 80%~90%的中药成分。熬好之后将中药水过滤出来,同时,将每次煎液混合后分次喝。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 10~20 分钟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动物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 1-2 小时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 15-20 分钟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 5-10 分钟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总之,临床中医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主治医师张佳瑶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