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小儿内科、脑科疾病
暂无
神经内科患友问诊

展开更多

神经内科科普文章
  • 少帅张学良又喝酒又抽烟,活了100多岁,而有的人只是闻几下二手烟就得了肺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然这么大,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同呢?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因。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娃长得像爹还是隔壁老王,根本原因就是它! 我们的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通俗来讲基因就是人体的一本“出厂说明书”,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更是影响了这个人的高矮、胖瘦、身体素质、疾病的易感程度。我们能不能通过检测基因来预防一些疾病? 答案是可以的。现代医学告诉我们:除外伤以外,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预测一些疾病风险、未来身高、肥胖风险等等。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一方面可以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诊断遗传性疾病或科学指导用药。 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患癌时,曾花费10万美元对肿瘤及自己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因此创造胰腺癌——“癌中之王”患者生存超过8年的奇迹! 可见基因检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基因不够,后天来凑!

  • 心房颤动,与其与之为敌,不如学会与之为伴。 带着心房颤动/抖动,带着早搏(包括室性早搏)的人生依然可以长寿、幸福、美好,可以享受人生,奉献社会。 先从一位我亲自诊治过的中年心房颤动患者曲折治疗经历谈起吧。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本无明显不适,工作繁忙,事业有成,常规体检时,从记录的心电图上发现有心房颤动,便开始在网上搜寻相关诊疗信息,越看越害怕:许多文章讲到心房颤动不及时做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病情会逐年加重,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卧床不起;同时他发现网上描述射频消融技术十分神奇而美好,微创,不用开胸,可以根治,可告别心房颤动;再仔细打听,AZ医院做的最多最好,FW医院是老二,尽管打听到医疗费用很高,但他自己完全可以承担,钱对他不是问题,身体健康最重要。他马上去找了AZ的主任医生,主任对他的病很重视,亲自披挂上阵,给他做消融手术。术后从导管室回到病房,刚躺到病床上,心房颤动就复发了!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主任说,不要灰心,这种手术一次不成功,不等于没有希望,有的做了8次才成功。患者说先出院养养再做,连着手术太伤元气了。患者出院后,去找了老二----FW医院另一位专家,也属心房颤动消融的武林高手,第二次消融又以失败告终。中国的两大高手都失败了,他的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飞往加拿大住院做消融手术,虽说事不过三,他第三次消融手术后还是很快又复发。回国半年后,收到加拿大医生邮件,说医院有了新的设备,有了新的消融工具,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再次飞往加拿大,手术再次失败,比第一次复发的更早更快。又过了三个月,听朋友介绍美国休斯敦射频消融做的好,他又去休斯敦,先后两次射频消融都未成功。六次手术之后,他挂号找到我,讨论下一步咋办?是否继续手术?与我谈话时,患者心情极为低落,本来十分成功的事业也不干了,不敢游泳、出差,天天觉得胸闷不适、心悸、全身乏力,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我和他充分沟通,讲明可以带着心房颤动生存,本来心率不快,又无症状,手术前完全适应高强度、强节奏出行、工作,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年纪才50出头,没有任何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不要与心房颤动为敌,而学会与之为伴,重新享受生活,回归社会。经过一段系统的康复,他重新振作精神,恢复了事业,愉快地生活着。 (胡大一及高堂,来源于胡大一微信公众号)我母亲也患心房颤动几十年,也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用最便宜的阿替洛尔控制心室率。98岁时还能每周出诊6天,老有所为。还有一位已成好朋友的心房颤动患者,因二尖瓣脱垂伴有心房颤动,在某医院成功接受了瓣膜修复手术,同时接受了心房迷宫手术,希望根治心房颤动,而原本预期3-4小时的手术,做了15个小时,瓣膜修复术很成功,心房迷宫手术失败;之后去做射频消融,很快复发,心房颤动改变为心房扑动;又做直流电击复律,又很快复发。术前他能亲自驾车,爱旅游,几经折腾变得不敢运动,开车也担心。找我会诊,我告诉他要学会与心房颤动为伴,在和睦家医院经过康复后,恢复了工作生活状态,去海南休假,家人也不让他爬山,他坚持爬上去,无任何不适。现在每天在微信运动群互动,每天他能走1万5千到3万步,经常占领微信运动群封面。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可根治。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在最有经验、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往高说不超过70,术后的复发率往低说不低于30。该技术引入中国有20多年历史,大多数医院医生仍无法重复出上述结果,医疗成本非常大。我认为射频消融肯定不是今天和以后解决中国几百万心房颤动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学精英掌握着话语权和引领医疗的发展,以创新、创业、创收为动力,不断撬动发展最新、不成熟、成本大幅拉高的技术,正面是创新发展,另一面是名利双收。同时,当前的医疗信息时常把不接受这些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成本高的治疗技术的后果说的很可怕,如引起心力衰竭、引起猝死等等;这让那些治不起,不需治,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的患者觉得人生无望,情绪低落,犹如被判了“死缓”。而我们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射频消融就“放羊”、散养,让患者自己想着办。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技术崇拜、极不负责任的趋利医学模式和职业行为。 我学医行医51年,经历过没有支架、没有搭桥、没有射频消融甚至药品也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也经历了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过去,很多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几十年病情稳定,生活美满。当前,有了更多药物和正在发展起来的心脏康复系统服务,很多稳定的冠心病患者,CT筛查出的无症状的血管狭窄临界程度(70~80)的患者,很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不做支架或搭桥,不做射频消融,比做手术活的更好,甚至更长寿。 过度医疗,对广大患者带来的伤害,让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我不能不说,我不能不干:反对过度医疗,反对神化高成本技术,反对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在捍卫常识!捍卫科学!捍卫良心和道德底线!这是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 我们要实事求是,满怀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呵护那些不需要、做不起、手术失败后复发、甚至出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让他们重拾光明和希望。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医疗医学最需要的永远不只是技术,而是一颗对受病痛折磨的一个个患者的无限同情与换位思考,以及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应勇于站出来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适宜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做好“五个处方”服务。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左心耳封堵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恰当应用。组建“过好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控制好心室率;用好华法林(做好抗凝);这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战场、主旋律。通过俱乐部,实现医患之间、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从事这一事业的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医患之间建立信赖,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广大不必做射频消融,做不起射频消融,消融失败,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回归美好人生。作者胡大一本文转载自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超过2.1亿。 第一批80后的女性竟也有不少已出现了更年期综合征。妇科专家提醒说,更年期综合征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一些早期的信号要警惕,及时就诊。 现实版“我的早更女友” 38岁女强人“大姨妈”不来了 曾经的热播剧《我的早更女友》让不少人印象深刻,职场白领戚嘉在与男友分手之后,在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下患上了早期更年期综合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就接诊过一位38岁的职场女强人刘女士。刘女士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中注重身形,靠节食来减肥,每天基本上靠水果维系着。慢慢地体重是降下来了,但她发现月经量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月干脆不来了,上身特别容易出汗,脾气也比较急躁,常对着老公发无名火。刘女士本来看中医想调理一下,却被医生告知患上早期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为何会提前 压力大、乱减肥、常熬夜是主因 “以前,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以45~55岁这个年龄段居多,但近两年很多不到40岁的女性都出现了更年期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不科学减肥、经常熬夜的年轻女性,更容易中招!”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现代职业女性竞争激烈,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调节,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更年期提前到来。睡眠不足、过度减肥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月经失调、卵巢早衰,也可能诱发更年期提前。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与更年期提前有关的原因。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化妆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扰乱人体激素的自然分泌,致使更年期最多提前4年。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更年期提前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另一项研究显示,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有吸烟史的人在50岁之前绝经的风险增加了26。 专家提醒 身体会发出信号,有这3种症状应及时就诊 王俊兰介绍说,门诊中前来咨询的很多更年期女性患者实际上之前都有健康的警示信号,主要以月经量明显减少、上半身容易出汗、失眠烦躁易怒为主要症状。另外,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大幅度波动且急剧减少,导致中枢神经递质紊乱,还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和疾病,比如记忆力减退、皮肤皱纹增加、骨质疏松等。 年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主要以肝郁肾虚的证型为多见。对于不愿意接受性激素治疗或者存在性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膏方调理等中医药疗法分型论治,对年轻女性而言效果较好。 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家人应多些理解和关爱 王俊兰也表示,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大都有精神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家人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如原谅她们无名火,鼓励她们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 更年期的女性需注意,这也是妇科肿瘤高发的年龄时段,每年应定期做妇科体检,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生殖系统的感染,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锻炼身体、保证睡眠。 男性也有更年期,人到中年需注意劳逸结合 和女性差不多,男性一般到50岁左右会进入更年期。 然而,一些70后80后也会感觉出现了与早更症状类似的情况。对此,有专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真的进入了更年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很可能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并导致身体的内分泌紊乱,感觉好像“更年期提前”,他们同样也需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和适度减压。 早发现早调理

  • 少帅张学良又喝酒又抽烟,活了100多岁,而有的人只是闻几下二手烟就得了肺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然这么大,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同呢?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因。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娃长得像爹还是隔壁老王,根本原因就是它! 我们的生长、衰老、疾病和死亡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通俗来讲基因就是人体的一本“出厂说明书”,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更是影响了这个人的高矮、胖瘦、身体素质、疾病的易感程度。我们能不能通过检测基因来预防一些疾病? 答案是可以的。现代医学告诉我们:除外伤以外,一切疾病都与基因有关!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预测一些疾病风险、未来身高、肥胖风险等等。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一方面可以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诊断遗传性疾病或科学指导用药。 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患癌时,曾花费10万美元对肿瘤及自己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因此创造胰腺癌——“癌中之王”患者生存超过8年的奇迹! 可见基因检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所谓基因不够,后天来凑!

  • 心房颤动,与其与之为敌,不如学会与之为伴。 带着心房颤动/抖动,带着早搏(包括室性早搏)的人生依然可以长寿、幸福、美好,可以享受人生,奉献社会。 先从一位我亲自诊治过的中年心房颤动患者曲折治疗经历谈起吧。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本无明显不适,工作繁忙,事业有成,常规体检时,从记录的心电图上发现有心房颤动,便开始在网上搜寻相关诊疗信息,越看越害怕:许多文章讲到心房颤动不及时做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病情会逐年加重,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卧床不起;同时他发现网上描述射频消融技术十分神奇而美好,微创,不用开胸,可以根治,可告别心房颤动;再仔细打听,AZ医院做的最多最好,FW医院是老二,尽管打听到医疗费用很高,但他自己完全可以承担,钱对他不是问题,身体健康最重要。他马上去找了AZ的主任医生,主任对他的病很重视,亲自披挂上阵,给他做消融手术。术后从导管室回到病房,刚躺到病床上,心房颤动就复发了!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主任说,不要灰心,这种手术一次不成功,不等于没有希望,有的做了8次才成功。患者说先出院养养再做,连着手术太伤元气了。患者出院后,去找了老二----FW医院另一位专家,也属心房颤动消融的武林高手,第二次消融又以失败告终。中国的两大高手都失败了,他的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飞往加拿大住院做消融手术,虽说事不过三,他第三次消融手术后还是很快又复发。回国半年后,收到加拿大医生邮件,说医院有了新的设备,有了新的消融工具,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再次飞往加拿大,手术再次失败,比第一次复发的更早更快。又过了三个月,听朋友介绍美国休斯敦射频消融做的好,他又去休斯敦,先后两次射频消融都未成功。六次手术之后,他挂号找到我,讨论下一步咋办?是否继续手术?与我谈话时,患者心情极为低落,本来十分成功的事业也不干了,不敢游泳、出差,天天觉得胸闷不适、心悸、全身乏力,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我和他充分沟通,讲明可以带着心房颤动生存,本来心率不快,又无症状,手术前完全适应高强度、强节奏出行、工作,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年纪才50出头,没有任何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不要与心房颤动为敌,而学会与之为伴,重新享受生活,回归社会。经过一段系统的康复,他重新振作精神,恢复了事业,愉快地生活着。 (胡大一及高堂,来源于胡大一微信公众号)我母亲也患心房颤动几十年,也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用最便宜的阿替洛尔控制心室率。98岁时还能每周出诊6天,老有所为。还有一位已成好朋友的心房颤动患者,因二尖瓣脱垂伴有心房颤动,在某医院成功接受了瓣膜修复手术,同时接受了心房迷宫手术,希望根治心房颤动,而原本预期3-4小时的手术,做了15个小时,瓣膜修复术很成功,心房迷宫手术失败;之后去做射频消融,很快复发,心房颤动改变为心房扑动;又做直流电击复律,又很快复发。术前他能亲自驾车,爱旅游,几经折腾变得不敢运动,开车也担心。找我会诊,我告诉他要学会与心房颤动为伴,在和睦家医院经过康复后,恢复了工作生活状态,去海南休假,家人也不让他爬山,他坚持爬上去,无任何不适。现在每天在微信运动群互动,每天他能走1万5千到3万步,经常占领微信运动群封面。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可根治。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在最有经验、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往高说不超过70,术后的复发率往低说不低于30。该技术引入中国有20多年历史,大多数医院医生仍无法重复出上述结果,医疗成本非常大。我认为射频消融肯定不是今天和以后解决中国几百万心房颤动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学精英掌握着话语权和引领医疗的发展,以创新、创业、创收为动力,不断撬动发展最新、不成熟、成本大幅拉高的技术,正面是创新发展,另一面是名利双收。同时,当前的医疗信息时常把不接受这些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成本高的治疗技术的后果说的很可怕,如引起心力衰竭、引起猝死等等;这让那些治不起,不需治,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的患者觉得人生无望,情绪低落,犹如被判了“死缓”。而我们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射频消融就“放羊”、散养,让患者自己想着办。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技术崇拜、极不负责任的趋利医学模式和职业行为。 我学医行医51年,经历过没有支架、没有搭桥、没有射频消融甚至药品也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也经历了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过去,很多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几十年病情稳定,生活美满。当前,有了更多药物和正在发展起来的心脏康复系统服务,很多稳定的冠心病患者,CT筛查出的无症状的血管狭窄临界程度(70~80)的患者,很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不做支架或搭桥,不做射频消融,比做手术活的更好,甚至更长寿。 过度医疗,对广大患者带来的伤害,让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我不能不说,我不能不干:反对过度医疗,反对神化高成本技术,反对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在捍卫常识!捍卫科学!捍卫良心和道德底线!这是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 我们要实事求是,满怀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呵护那些不需要、做不起、手术失败后复发、甚至出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让他们重拾光明和希望。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医疗医学最需要的永远不只是技术,而是一颗对受病痛折磨的一个个患者的无限同情与换位思考,以及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应勇于站出来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适宜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做好“五个处方”服务。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左心耳封堵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恰当应用。组建“过好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控制好心室率;用好华法林(做好抗凝);这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战场、主旋律。通过俱乐部,实现医患之间、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从事这一事业的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医患之间建立信赖,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广大不必做射频消融,做不起射频消融,消融失败,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回归美好人生。作者胡大一本文转载自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超过2.1亿。 第一批80后的女性竟也有不少已出现了更年期综合征。妇科专家提醒说,更年期综合征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一些早期的信号要警惕,及时就诊。 现实版“我的早更女友” 38岁女强人“大姨妈”不来了 曾经的热播剧《我的早更女友》让不少人印象深刻,职场白领戚嘉在与男友分手之后,在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下患上了早期更年期综合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就接诊过一位38岁的职场女强人刘女士。刘女士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中注重身形,靠节食来减肥,每天基本上靠水果维系着。慢慢地体重是降下来了,但她发现月经量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月干脆不来了,上身特别容易出汗,脾气也比较急躁,常对着老公发无名火。刘女士本来看中医想调理一下,却被医生告知患上早期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为何会提前 压力大、乱减肥、常熬夜是主因 “以前,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以45~55岁这个年龄段居多,但近两年很多不到40岁的女性都出现了更年期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工作压力大、不科学减肥、经常熬夜的年轻女性,更容易中招!”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妇科王俊兰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现代职业女性竞争激烈,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调节,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使更年期提前到来。睡眠不足、过度减肥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月经失调、卵巢早衰,也可能诱发更年期提前。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与更年期提前有关的原因。比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发现,化妆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扰乱人体激素的自然分泌,致使更年期最多提前4年。哥伦比亚卡塔赫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更年期提前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另一项研究显示,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有吸烟史的人在50岁之前绝经的风险增加了26。 专家提醒 身体会发出信号,有这3种症状应及时就诊 王俊兰介绍说,门诊中前来咨询的很多更年期女性患者实际上之前都有健康的警示信号,主要以月经量明显减少、上半身容易出汗、失眠烦躁易怒为主要症状。另外,由于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大幅度波动且急剧减少,导致中枢神经递质紊乱,还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和疾病,比如记忆力减退、皮肤皱纹增加、骨质疏松等。 年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主要以肝郁肾虚的证型为多见。对于不愿意接受性激素治疗或者存在性激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膏方调理等中医药疗法分型论治,对年轻女性而言效果较好。 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家人应多些理解和关爱 王俊兰也表示,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大都有精神方面的压力,因此需要家人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如原谅她们无名火,鼓励她们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 更年期的女性需注意,这也是妇科肿瘤高发的年龄时段,每年应定期做妇科体检,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生殖系统的感染,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锻炼身体、保证睡眠。 男性也有更年期,人到中年需注意劳逸结合 和女性差不多,男性一般到50岁左右会进入更年期。 然而,一些70后80后也会感觉出现了与早更症状类似的情况。对此,有专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真的进入了更年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节奏,很可能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并导致身体的内分泌紊乱,感觉好像“更年期提前”,他们同样也需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和适度减压。 早发现早调理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很多人对于流感不以为然,以为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流鼻涕嘛。SARS病毒,听闻和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感染后刚开始的症状也是发烧咳嗽,然而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流感发病起初,跟普通感冒一样——发烧咳嗽,但是,肺炎、呼吸衰竭,这些并发症却很严重,甚至可致命。再举个例子,禽流感,2013年H7N9 爆发,禁活禽买卖这事儿中的主角——禽流感,它就是一种流感。流感真的不是一般的感冒。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问题所有类型的流感均可造成:发热>37.8℃、咳嗽、身体疼痛。流感一般很少见:鼻涕鼻塞、咽喉痛儿童患者:刚经历过的 2017 年冬天流感大爆发,儿童门诊爆满、全国奥司他韦断货,这个大家一定不陌生。每年有15-42的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感染流感,小儿的流感症状可持续超过1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炎、哮喘发作、肺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老年流感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为最高。之前刷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一家人中流感就优先侵犯了老父亲。庆幸的是,大多数流感患者能在1-2周内自行好转。下面这些表现提醒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呼吸困难、急促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头晕皮疹疾病缓解后又发热咳嗽胸痛腹痛呕吐那么,流感怎么来预防呢?勤洗手,有条件用肥皂水或者含酒精洗手液洗手。流感高发,远离患病者接种当季的流感疫苗(注意:目前流感疫苗不能防止禽流感)

  • 临床特征: 珍珠样丘疹多见于 20~40 岁左右的男性。病变主要发生在龟头的边缘与冠状沟交界处。表现为 1~3mm 大小的丘疹,位于系带两侧损害较大。丘疹顶端圆而光滑,有个别丘疹呈毛状或丝状。丘疹互不融合,多密集排列呈一行或多行,在龟头背侧明显,可部分或完全环绕龟头。颜色多为珍珠状白色,少数为淡红色、肤色,部分可出现轻度红肿。无疼痛、无破溃,且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临床特征: 尖锐湿疣好发于男女私处或肛周部位,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红色或污灰色。根部常有蒂,且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皮损裂缝间常有脓性分泌物郁积,致有恶臭,且可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感染。本病常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异物感、痛、痒感或性交痛。直肠内尖锐湿疣可发生疼痛、便血、里急后重感。 尖锐湿疣发病初期,有 2 周-8 个月的潜伏期,病情的发展因人而异,发病初期有些人可见局部轻微瘙痒、疼痛,部分人没有症状显示。多发部位为阴道、外阴、肛周、宫颈、肛门等,临床上,同时两个部位一起发病的患者也比较常见,在病处,有淡红色或灰色小丘疹可见,这些小丘疹呈疣状突起,可融合形成菜花样赘生物。 大家如果怀疑自身患有尖锐湿疣疾病的的时候,是需要特别的在意的哦,是可以通过白醋的实验方式,来看下自身是否得了尖锐湿疣疾病了,如果是得了尖锐湿疣的话,那么患者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了。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健身大军,热情是好事,但是如果连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都分不清,对健身存在各种错误认识,盲目锻炼,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健身误区,你是不是也有呢? 误区一 想瘦哪里就勤练哪里 “很多女孩健身,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是想快点减肚子,就是想快点减大腿或胳膊。” 急于减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练哪儿就可以瘦哪儿的想法比较片面。无论是身体训练还是运动减脂,脂肪是整体代谢的,并不是今天练腹肌,肚子就会变小;明天练胸肌,胸就会变大。 人体内的脂肪是全身分布的,不论是增脂还是减脂,脂肪都是按一定比例全身增加或消耗的,并不存在练哪瘦哪的情况。 曾有试验证明,无论是连续6周只做卷腹训练还是只做单腿蹬踏的力量训练,脂肪的减少都是全身性的,并没有只瘦肚子或者只有一条腿的脂肪变少。因为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运动量达到一定程度而需要脂肪来提供能量时,是无法做到“就地取材”的,只是通过力量训练加强某个部位的肌肉,让它看上去更加紧致一点。 “减脂减全身,增肌增局部”。因此,瘦下来时究竟是先瘦了肚子还是先瘦了脸,很难说清楚。 误区二 有氧运动30分钟才开始消耗脂肪 很多人认为,有氧运动一定要坚持到30分钟以上,不然就达不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事实上,研究显示,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几乎不会动员到皮下脂肪,但会消耗血液中游离的脂肪,20分钟后开始动员非游离的脂肪组织。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逐渐升高,从有氧40分钟左右开始,脂肪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这并不能说明有氧运动的前20分钟对于脂肪消耗是无效的。况且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物质在人体中是会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运动时间不到20分钟也是能消耗脂肪的。 “30分钟”的时间节点是片面的。在单位时间内参与做工的肌肉群越多,训练的效果会越好。比如,在跑步机上,如果调动全身的肌肉群快走,尽管只有10分钟,但代谢的热量并不亚于肌肉群没有收紧的情况下跑30分钟的效果。 当然有氧训练一般建议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但是,前提条件是让身体的所有肌肉尽量多地参与到训练当中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三 肌肉酸痛,锻炼效果才好 无论是资深健身人士,还是健身小白,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运动之后,第二天没有什么感觉,肌肉也没有酸痛感,这是不是表示锻炼没有到位呢? 锻炼后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通常是在运动结束24小时后出现,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DOMS往往是在刚开始进行新的训练或突然做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产生的。实验和研究显示,人的身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几次训练后,就会慢慢习惯,不再酸疼,但这并不代表训练效果变差了,只是你的身体渐渐熟悉了新的训练动作和强度了。所以,运动后肌肉酸疼的程度,并不是训练效果好坏的指标。 造成肌肉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不经常锻炼、提高锻炼强度、在停止锻炼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锻炼等原因都可能引起肌肉酸痛。锻炼时需要把握强度,循序渐进加强。 另外,偶发的肌肉酸痛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哪一个部位缺乏运动,从而加强相应部位的锻炼、减少肌肉酸痛。 误区四 肌肉越多越健康 有的男性倾向于把自己练得异常壮硕,认为肌肉越多人就越健康。 事实上,人的正常匹配是骨骼加脂肪和肌肉,肌肉占的比重会大一些。普通人的肌肉比重在30—40,像C罗这种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在50左右,而职业竞技健美运动员的肌肉比重可能会更高一些。肌肉越多基础代谢率越高,对身体来讲是好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基础代谢率状态下,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 如果想通过锻炼使身体更加健康,可以应用全美运动医学会出版的《体适能手册》的概念“健康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是指心脏、血管、肺和肌肉能顺利执行日常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能以最低的疲劳与不适,来应付偶发事件的挑战。 而健康体适能包括以下4个要素:有氧适能、肌肉适能、柔韧性以及身体组成。肌肉适能只是体适能的一部分。要达到良好的体适能还需要其他身体功能的锻炼,而不仅仅是练成肌肉男。 误区五 出汗多,脂肪消耗就多 “汗水是脂肪在哭泣”,这句话虽然很励志很热血,但是流汗多少跟减脂效果并不存在正比关系。设想一下,夏天温度高时,在太阳下即便不运动也会出汗,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脂肪在燃烧呢? 可见,运动会流汗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热量增多,人体为了不让体温过高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降温。这与脂肪的燃烧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同样的运动强度,流汗多少并不左右你的脂肪消耗量。 而且运动大量排汗导致的体重下降,减掉的主要成分是水而不是脂肪。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尽量不要出太多的汗,出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体液时,不仅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还会引发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导致中暑,甚至有生命危险。为此,专业人士建议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不同人锻炼有不同的目的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解决颈肩腰腿疼痛等问题咨询专家,获得个性化意见立即点击下图,限时优惠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刘芬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刘芬
刘芬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天津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