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脑血管病、癫痫、周围神经病、头痛、头晕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暂无
神经内科科普文章
  • 原创:小脉 医脉通心内频道 导语: 上周末小编参加一年一度的长城会,无意间听到胡大一教授的两段话,被深深打动。好内容绝不好意思独享,整理在此与各位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分享。 10 月31日上午,胡大一教授在长城会“CNAHA@GW-ICC:郑宗锷教授荣誉讲座”专场讲话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浮躁、非常功利的社会,年轻一代可能只看到学科在蓬勃发展,而对学科的历史并不了解。不知道那个年代我们的技术、硬件是怎么样的,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导管室,当时的保护设施也都非常非常差。在那个年代,大家讲的更多的是理想、精神、情怀、奉献。也正是由于那时的理想主义,让一些难以实现,甚至大家都觉得不能实现的事情,最后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设备、技术都很好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理想、精神、情怀。马长生教授也说过,这几年技术忙忙碌碌,关键就是从来不谈理想。白岩松先生讲,我们大家都在拼命的路上奔跑,从来不去想想我们为什么出发。 回望我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路,也不是事事都愉快,但是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大家,每一步往前走,我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所以我就坚持走路,非常坚定,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和影响,因为我知道为什么出发! 10 月31日下午,胡大一教授在长城会“心脏康复监测评估技术”专场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节选: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美国专家坐一块聊天,他说他问过美国的年轻医生,你是为什么工作?美国医生回答说,为了工资工作。美国专家评价说,这样的回答很实在。 对的,为工资工作,本身没错。 问题是,做支架越多,工资越多?还是做支架越少、病人住院越少,发的工资越多? 如果我们的付费机制、激励政策不改,只是靠理想、靠精神,对雷锋可以,对每个人不行。我们必须让更多的钱来支持付费机制走向康复走向预防,才能使更合理的成本得到更大的健康收入。 现在我讲,为什么预防和康复会迎来春天?我们看国家政策的走向。“三股活水”是推动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也是推动我们预防、康复事业,甚至是医疗产业的最大动力。 * 民营资本投入:公立医院产权不明,讲毛收入;民营资本一定是要挣钱的,重效率。 * 医生多点职业:放活医生全盘走活,卡死医生全盘都死。 * 互联网+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可运用资源,比如二级医院非常踊跃但没有病人,怎么转向4S店?还有体检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能不能更多转向预防、康复管理? 国务院颁发了系列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关于老年医养结合的文件,给大家介绍促进康复体制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学、康复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体质鉴定和运动康复,这都是国务院、中央政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 今年长城会的主题就是“弥合裂痕”,只要方向明确,机制模式逐渐清晰,政策到位,合力清楚,历经曲折后,曙光一定会出现。 我讲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是一个整合的模式,它架起了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的桥梁,把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模式转为覆盖社会链全程的系列化医疗保健体系,将把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到医疗服务的教育和医保支付范围,也融入医生的职业行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医学模式转型,也是重塑医学目的、价值体系,推动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推动医患关系和谐的落脚点,将推动社会医学模式落地。 我们都是医生,我们要改变社会,必须善用两个物理学的原理,这是我们长城会26年来一直在寻找的。 一是找到杠杆原理的支点。政府可以从面、从宏观、从大局上来做,我们一定从点上做,从一点来撬动全局。 二是大家合力,走平行四边形。政府、企业、公立医院、民营资本、医生,不可能让所有人采用“相加”的方式都走一条路!必然有一些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走的是平行四边形,只要不落道就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统一战线的对象。 但这里我强调一点,形成合力的过程需要多力的机制,你肯定不能说大家都是做奉献的。在保护全民健康、给民众给患者带来真正实惠的大前提下,大力保强项,使各方都能参与进来,才能做到“我参与,我奉献,我分享,我快乐”,才能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当年大家都跟着毛爷爷闹革命?我想那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绝大部分的农民想法很现实,就是要分粮,要过“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所以你让大家跟你干,必须要看到东西才能做。 而今天我要做康复,立足要做的更长一点。 我觉得任何事情在0变成1的时候,最重要不是物质,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理想、精神、情怀和奉献。 只要大家努力,早晚面包会有的,总归大家为了人民健康奋斗,你想没有收获不大可能,所以我们总要做一点事情。

  • 这位男生今年17岁,上海籍,是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母亲批评后,趁其驾车途经卢浦大桥引桥处停车时跳下。这起事件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有反思家长不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支持,反而批评他;有痛斥中国教育给学生的压力太大;还有建议社会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 因为职业关系,我接到过不少亲友以及陌生来访者咨询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悲剧产生的原因不在于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杀等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预防和处理这类问题。从这个角度,我想和家长们分享几点注意项。自杀问题日益突出在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青少年自杀非常罕见,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这类问题很少关注。事实上青少年自杀是一个突出的、全球化的社会问题。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认真考虑过自杀)、自杀计划(做过如何自杀的计划)、自杀尝试(曾采取措施自杀)、自杀已遂(因自杀死亡)四类。有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学生中,1年内有12.2%的学生想过自杀,8.3的做过自杀计划,4.4的尝试过自杀,2.5%的曾多次自杀。在我们的认知中,美国学生学业压力小、家庭教育开明、社会重视对他们的生命和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服务发达。按我们现有舆论的逻辑,他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应该很少。事实是,美国这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自杀是美国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因素。今年4月份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2010-2015年间美国青少年企图自杀率增长了23,自杀率上升了31。我列出这些数据,一方面是想提醒家长,青少年自杀问题并不罕见,掌握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想提醒舆论,分析问题、给出建议时,应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不宜放大问题,凭空想像。高度重视自杀信号“又来这一套,吓唬谁呢”,曾经有位中学生的母亲,因为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要跳楼向我咨询,我提醒她尽快采取措施保障孩子的安全时,她向我反馈她家先生是这样说的。“你孩子有自杀想法、计划或行动吗?”在咨询中,遇到因孩子压力很大出现反常行为来咨询的家长时,我会问他们这个问题。多数家长会一脸惊讶,你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还有的家长会说,不知道啊,没问过啊。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自杀信号的关注极少。重视自杀信号是预防孩子发生极端行为的最重要一步。自杀信号是在提醒我们,孩子遇到困难了,需要家长及时提供帮助。中国最权威的自杀干预专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中国总代表、加拿大人费立鹏先生曾总结了青少年可能自杀的迹象:✔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失去父亲或母亲)✔ 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家长平时和孩子相处,如果看到他们有以上表现,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 认真倾听: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极端行为时,往往手足无措,或担心、焦虑,或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有的家长甚至指责孩子,这些表现会加大孩子的压力,难以向你敞开心扉。此时家长应该努力平复心情,鼓励他们和你谈心,认真倾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直接询问:“你有自杀的想法、计划、尝试吗?”直接问孩子这个问题。冲动性自杀的概率很小,自杀者通常会认真考虑如何实施自杀,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计划。有人担心这个问题太直接,反而增加自杀或自杀想法,事实是,了解清楚他们的自杀行为,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保证安全: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杀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他们的安全。尽快收走他们的自杀工具,或将其带到安全场所,在得到专业帮助前确保有人陪伴他们。询问自杀计划和保证安全是自杀预防最关键的两步。✔ 求助专家:尽快向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求助,请他们指导你如何来应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学校里的咨询师和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800-810-1117、010-8295-1332)都是可靠的咨询资源。这些措施简单易行,也能很好地帮助处于高风险的尝试自杀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即便是孩子没有出现自杀信号,但梳理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的原因,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更理想的解决办法。我们社会舆论习惯将孩子自杀问题与单一原因挂钩。上海少年出事后,舆论批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引发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大讨论。我们还常常会看到,如果孩子的自杀行为发生在学校,舆论又会一边倒地抨击学校教育不当。这些宏大的、针对性相对较差的批评吓得现在不少家长直言,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让学校一旦发现孩子有极端行为迹象时,赶紧让家长带回家,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孩子是在家里遇到很大的压力,比如父母间有矛盾、家庭重组或隔代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等。有些孩子是在学校中遭遇挑战,比如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孤立、欺凌等。还有些孩子是患上精神疾病,没得到及时治疗而出现自杀。预防孩子出现极端行为,首先是要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在家中的压力。这不仅是指家长间要恩爱,还包括注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太高,和孩子交流时要多鼓励、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讲大道理,甚至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其次是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习压力、成绩下滑、同学冲突等困难时,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但有些家长常常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则是和孩子讲大道理,还有的家长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批评。这些行为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压力,做出极端行动。无论孩子遇到哪些压力,犯了哪些错,家长都要先认真倾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他们一同面对挑战。 有些孩子是因为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一项研究中发现,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近34是因为情绪低落或其它精神心理问题。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往常有很大变化时,比如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应及时去看心理或精神科医生。如果诊断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问题,要尊医嘱服药治疗。我常见到的情况是,家长或不了解心理问题忽视了孩子的异常表现,或出于面子等原因,无法接受孩子出现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客观现实,延误了孩子的治疗。 青少年自杀事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参考文献:星一, 乔毅娟, 段佳丽, & 白承续. (2015). 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及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6(9).张艺阳, 段佳丽, 吕若然, & 宋逸. (2016). 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7(2).Burstein, B., Agostino, H., & Greenfield, B. (2019). Suicidal Attempts and Ide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2007-2015. JAMA Pediatrics.

  • 有一位肺结节患者的家属给我留言,他母亲现在正在我这里住院治疗,发现了肺部有多发的结节,打算做PET-CT。他问我母亲早上吃了降压药,今天还能不能做PET-CT? 早上吃降压药是可以做PET-CT的,吃降压药也是用少量的水吞服,不会喝很多的水,胃里很快就排空了。别说做影像学检查,即使当天做肺结节手术,有高血压的患者早上起来用少量的水把降压药吃掉,也是不影响做手术的,做PET-CT更不影响了。

  • 原创:小脉 医脉通心内频道 导语: 上周末小编参加一年一度的长城会,无意间听到胡大一教授的两段话,被深深打动。好内容绝不好意思独享,整理在此与各位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分享。 10 月31日上午,胡大一教授在长城会“CNAHA@GW-ICC:郑宗锷教授荣誉讲座”专场讲话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浮躁、非常功利的社会,年轻一代可能只看到学科在蓬勃发展,而对学科的历史并不了解。不知道那个年代我们的技术、硬件是怎么样的,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导管室,当时的保护设施也都非常非常差。在那个年代,大家讲的更多的是理想、精神、情怀、奉献。也正是由于那时的理想主义,让一些难以实现,甚至大家都觉得不能实现的事情,最后变成了现实。 今天的设备、技术都很好的条件下,我们更应该重视理想、精神、情怀。马长生教授也说过,这几年技术忙忙碌碌,关键就是从来不谈理想。白岩松先生讲,我们大家都在拼命的路上奔跑,从来不去想想我们为什么出发。 回望我自己这么多年走过的路,也不是事事都愉快,但是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大家,每一步往前走,我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所以我就坚持走路,非常坚定,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和影响,因为我知道为什么出发! 10 月31日下午,胡大一教授在长城会“心脏康复监测评估技术”专场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节选: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美国专家坐一块聊天,他说他问过美国的年轻医生,你是为什么工作?美国医生回答说,为了工资工作。美国专家评价说,这样的回答很实在。 对的,为工资工作,本身没错。 问题是,做支架越多,工资越多?还是做支架越少、病人住院越少,发的工资越多? 如果我们的付费机制、激励政策不改,只是靠理想、靠精神,对雷锋可以,对每个人不行。我们必须让更多的钱来支持付费机制走向康复走向预防,才能使更合理的成本得到更大的健康收入。 现在我讲,为什么预防和康复会迎来春天?我们看国家政策的走向。“三股活水”是推动目前医疗卫生改革,也是推动我们预防、康复事业,甚至是医疗产业的最大动力。 * 民营资本投入:公立医院产权不明,讲毛收入;民营资本一定是要挣钱的,重效率。 * 医生多点职业:放活医生全盘走活,卡死医生全盘都死。 * 互联网+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可运用资源,比如二级医院非常踊跃但没有病人,怎么转向4S店?还有体检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能不能更多转向预防、康复管理? 国务院颁发了系列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关于老年医养结合的文件,给大家介绍促进康复体制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学、康复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体质鉴定和运动康复,这都是国务院、中央政府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 今年长城会的主题就是“弥合裂痕”,只要方向明确,机制模式逐渐清晰,政策到位,合力清楚,历经曲折后,曙光一定会出现。 我讲的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是一个整合的模式,它架起了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的桥梁,把碎片化的医疗服务模式转为覆盖社会链全程的系列化医疗保健体系,将把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到医疗服务的教育和医保支付范围,也融入医生的职业行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医学模式转型,也是重塑医学目的、价值体系,推动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推动医患关系和谐的落脚点,将推动社会医学模式落地。 我们都是医生,我们要改变社会,必须善用两个物理学的原理,这是我们长城会26年来一直在寻找的。 一是找到杠杆原理的支点。政府可以从面、从宏观、从大局上来做,我们一定从点上做,从一点来撬动全局。 二是大家合力,走平行四边形。政府、企业、公立医院、民营资本、医生,不可能让所有人采用“相加”的方式都走一条路!必然有一些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走的是平行四边形,只要不落道就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统一战线的对象。 但这里我强调一点,形成合力的过程需要多力的机制,你肯定不能说大家都是做奉献的。在保护全民健康、给民众给患者带来真正实惠的大前提下,大力保强项,使各方都能参与进来,才能做到“我参与,我奉献,我分享,我快乐”,才能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当年大家都跟着毛爷爷闹革命?我想那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共产主义理想,绝大部分的农民想法很现实,就是要分粮,要过“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所以你让大家跟你干,必须要看到东西才能做。 而今天我要做康复,立足要做的更长一点。 我觉得任何事情在0变成1的时候,最重要不是物质,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理想、精神、情怀和奉献。 只要大家努力,早晚面包会有的,总归大家为了人民健康奋斗,你想没有收获不大可能,所以我们总要做一点事情。

  • 这位男生今年17岁,上海籍,是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母亲批评后,趁其驾车途经卢浦大桥引桥处停车时跳下。这起事件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有反思家长不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支持,反而批评他;有痛斥中国教育给学生的压力太大;还有建议社会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爱的教育。 因为职业关系,我接到过不少亲友以及陌生来访者咨询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悲剧产生的原因不在于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杀等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知识预防和处理这类问题。从这个角度,我想和家长们分享几点注意项。自杀问题日益突出在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青少年自杀非常罕见,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这类问题很少关注。事实上青少年自杀是一个突出的、全球化的社会问题。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意念(认真考虑过自杀)、自杀计划(做过如何自杀的计划)、自杀尝试(曾采取措施自杀)、自杀已遂(因自杀死亡)四类。有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学生中,1年内有12.2%的学生想过自杀,8.3的做过自杀计划,4.4的尝试过自杀,2.5%的曾多次自杀。在我们的认知中,美国学生学业压力小、家庭教育开明、社会重视对他们的生命和爱的教育、心理健康服务发达。按我们现有舆论的逻辑,他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应该很少。事实是,美国这方面的问题同样突出,自杀是美国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因素。今年4月份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2010-2015年间美国青少年企图自杀率增长了23,自杀率上升了31。我列出这些数据,一方面是想提醒家长,青少年自杀问题并不罕见,掌握相关的知识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想提醒舆论,分析问题、给出建议时,应就事论事,有理有据,不宜放大问题,凭空想像。高度重视自杀信号“又来这一套,吓唬谁呢”,曾经有位中学生的母亲,因为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要跳楼向我咨询,我提醒她尽快采取措施保障孩子的安全时,她向我反馈她家先生是这样说的。“你孩子有自杀想法、计划或行动吗?”在咨询中,遇到因孩子压力很大出现反常行为来咨询的家长时,我会问他们这个问题。多数家长会一脸惊讶,你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还有的家长会说,不知道啊,没问过啊。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家长对孩子自杀信号的关注极少。重视自杀信号是预防孩子发生极端行为的最重要一步。自杀信号是在提醒我们,孩子遇到困难了,需要家长及时提供帮助。中国最权威的自杀干预专家、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危机干预研究室主任、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中国总代表、加拿大人费立鹏先生曾总结了青少年可能自杀的迹象:✔ 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说过要自杀✔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流露出绝望、无助以及对自己或这个世界感到气愤✔ 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抓伤或划伤身体,或其它自伤行为✔ 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损失(如由于父母离婚失去父亲或母亲)✔ 急性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的活动✔ 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胃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家长平时和孩子相处,如果看到他们有以上表现,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 认真倾听: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极端行为时,往往手足无措,或担心、焦虑,或给孩子讲一堆大道理,有的家长甚至指责孩子,这些表现会加大孩子的压力,难以向你敞开心扉。此时家长应该努力平复心情,鼓励他们和你谈心,认真倾听,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直接询问:“你有自杀的想法、计划、尝试吗?”直接问孩子这个问题。冲动性自杀的概率很小,自杀者通常会认真考虑如何实施自杀,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计划。有人担心这个问题太直接,反而增加自杀或自杀想法,事实是,了解清楚他们的自杀行为,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保证安全: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杀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他们的安全。尽快收走他们的自杀工具,或将其带到安全场所,在得到专业帮助前确保有人陪伴他们。询问自杀计划和保证安全是自杀预防最关键的两步。✔ 求助专家:尽快向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求助,请他们指导你如何来应对这种复杂的问题。学校里的咨询师和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如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800-810-1117、010-8295-1332)都是可靠的咨询资源。这些措施简单易行,也能很好地帮助处于高风险的尝试自杀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即便是孩子没有出现自杀信号,但梳理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的原因,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更理想的解决办法。我们社会舆论习惯将孩子自杀问题与单一原因挂钩。上海少年出事后,舆论批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引发大家对家庭教育的大讨论。我们还常常会看到,如果孩子的自杀行为发生在学校,舆论又会一边倒地抨击学校教育不当。这些宏大的、针对性相对较差的批评吓得现在不少家长直言,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让学校一旦发现孩子有极端行为迹象时,赶紧让家长带回家,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青少年极端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孩子是在家里遇到很大的压力,比如父母间有矛盾、家庭重组或隔代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等。有些孩子是在学校中遭遇挑战,比如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孤立、欺凌等。还有些孩子是患上精神疾病,没得到及时治疗而出现自杀。预防孩子出现极端行为,首先是要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在家中的压力。这不仅是指家长间要恩爱,还包括注意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太高,和孩子交流时要多鼓励、肯定、表扬,少否定、批评。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少讲大道理,甚至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其次是当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孩子在学校遇到学习压力、成绩下滑、同学冲突等困难时,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但有些家长常常注意不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有些家长则是和孩子讲大道理,还有的家长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批评。这些行为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压力,做出极端行动。无论孩子遇到哪些压力,犯了哪些错,家长都要先认真倾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他们一同面对挑战。 有些孩子是因为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一项研究中发现,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近34是因为情绪低落或其它精神心理问题。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往常有很大变化时,比如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应及时去看心理或精神科医生。如果诊断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问题,要尊医嘱服药治疗。我常见到的情况是,家长或不了解心理问题忽视了孩子的异常表现,或出于面子等原因,无法接受孩子出现心理或精神问题的客观现实,延误了孩子的治疗。 青少年自杀事件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参考文献:星一, 乔毅娟, 段佳丽, & 白承续. (2015). 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及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的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6(9).张艺阳, 段佳丽, 吕若然, & 宋逸. (2016). 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7(2).Burstein, B., Agostino, H., & Greenfield, B. (2019). Suicidal Attempts and Ideat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US Emergency Departments, 2007-2015. JAMA Pediatrics.

  • 有一位肺结节患者的家属给我留言,他母亲现在正在我这里住院治疗,发现了肺部有多发的结节,打算做PET-CT。他问我母亲早上吃了降压药,今天还能不能做PET-CT? 早上吃降压药是可以做PET-CT的,吃降压药也是用少量的水吞服,不会喝很多的水,胃里很快就排空了。别说做影像学检查,即使当天做肺结节手术,有高血压的患者早上起来用少量的水把降压药吃掉,也是不影响做手术的,做PET-CT更不影响了。

  •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吃五谷杂粮有助于控制血糖,可你知道嘛,如果五谷杂粮的烹调方法不对,不仅不控糖,可能还会升高血糖。 错误一:杂粮做成糊糊 现在很多超市都有专柜在卖杂粮杂豆粉,回家后可以轻松地用沸水冲泡成杂粮糊。 也有很多人用家用豆浆机或“破壁”食品加工机来做杂粮糊,觉得口感特别细腻好喝。 然而杂粮杂豆经过焙烤、打粉、冲糊之后,对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都较大,淀粉颗粒能够快速吸水,消化速度随之也大幅度上升,使升糖指数大大增高,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烹调选择。 错误二:煮得太软烂 同样的糙米(比如黑米、红米等),做成粥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会比较高,做成饭会相对低一点。 这是因为做粥用的水量比做饭更大,能够使淀粉粒更充分地吸水膨胀、彻底地糊化,容易消化。 此外,流质的粥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也比固态的饭要短,能够快速地进入到小肠从而被消化吸收。 很多家庭还有加碱煮粥的习惯,加碱会让粥煮得更快更软烂,即便是杂粮粥,这种方法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错误三:炸了吃 有的糖友为了改善粗粮的口感,会把粗粮炸了吃,但是高脂饮食同样也对控制血糖不利。 高脂肪的食物往往所含能量高,这样很容易造成总能量超标,而糖友需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控制好体重,因此仅注意控制主食类食物显然不可以,控制每日油脂摄入也很重要。 另外,在炸粗粮主食时,还需要裹面粉和淀粉,这些都是能快速升糖的食材。 为了追求粗粮好的口感反而丧失了粗粮对控制血糖的好处,得不偿失。 错误四:长时间浸泡 米浸泡时间越长升糖越快。 在做米饭的时候,提前浸泡大米的时间越长,做出来的米饭质地越柔软,消化起来也越快,血糖也会升得越高。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做米饭不要提前浸泡。 糖尿病患者应当少选细腻的糊糊,多选整粒的谷物;少选纯米饭,多选杂粮饭。 喝杂粮粥最好其中一半是淀粉豆类(比如红小豆、芸豆、鹰嘴豆等)和燕麦、大麦等食材,尽量降低白米的比例,以保证餐后血糖反应显著低于白米饭。点击即可对话三甲名医

  • 1.肝脏有什么功能:肝脏好比人体“化工厂”,具有分解、代谢、合成、免疫、解毒等多种功能,是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场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肝脏有较强的再生功能和较大的代偿能力,只有当肝脏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可能导致明显的肝功能障碍。2.肝炎有那些危害: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肝细胞变性、炎症、坏死、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其结果出现许多症状和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大量肝细胞坏死可能使肝脏制造蛋白质和凝血因子发生障碍,从而使血液中有白蛋白降低,可能出现腹水、出血现象。慢性肝炎有可能引起肝硬化、肝癌。3.肝病患者的休息和营养:肝病休息身和心都要顾及,首先要心情愉快,没有思想负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为主,以保存体力,减轻消耗;慢性活动期以静为主、静中有动;慢性稳定期应动静结合,适当休息;到了恢复期可以动为主,动中有静,活动后不感觉疲劳为度,大部分病人可以做些轻工作。饮食的总原则是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玉米、薯类、水果等;宜食含有优质蛋白的食品,如瘦肉、鱼肉、鸡肉、鸡蛋、大豆等;宜补充肝功能有关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多食海带、芝麻、大枣、枸杞、贝壳类等食物;忌饮酒、忌过多甜食;饭后卧床休息1~2小时,使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肝细胞的修复。4.慢性肝炎的预后如何:由于病毒(包括乙肝和丙肝)在肝细长期存活、复制、并不断感染新的肝细胞,诱使机体免疫系统持续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纤维组织持续增生。同时免疫系统又不能彻底清除病毒,从而引起慢性、复发性肝脏炎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多。慢性肝炎如果不能很好得到控制,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有其确实内在联系。因此,对慢性肝炎应给予及早、积极治疗。5.转氨酶升高就有传染性吗:一些人误认为只要血清转氨酶升高即有传染性,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其实无论是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肝炎中那一型肝炎,其传播的是病毒,而不是转氨酶。转氨酶升高的原因较多,除病毒性肝炎外,还有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等多种因素。除了甲型和戊型肝炎传染期需要严格隔离外,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并不需要严格隔离,只需要适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即可,故不应歧视乙型肝炎患者。6.有黄疸就是肝炎吗: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引起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就会出现黄疸。病毒性肝炎只是黄疸的原因之一,因此,有黄疸不一定就是肝炎。除了肝炎之外,能引起黄疸主要有以下几种:⑴肝细性黄疸:除了病毒性肝炎外,其它病原体、药物、毒物均可引起肝细胞损害。⑵阻塞性黄疸:结石、寄生虫、肿瘤等引起机械性梗阻。⑶溶血性黄疸:物理、化学、生物和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溶血性黄疸。⑷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如病毒、药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功能障碍的黄疸。7.老年人乙型肝炎有何特点:临床过程与中青年一致,但有一些老年人的显著特点:⑴自觉症状较轻,与病情严重度不一致,起病、病情发展及恢复均较慢。⑵黄疸发生率较高,黄疸程度较深,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胆汁淤积型多见,容易误诊为肝外梗阻性黄疸。⑶病情较重,夹杂症多,预后较差。⑷“小三阳”较多,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多见,低蛋白血症和球蛋白增高较多。8.儿童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在多数儿童中引起良性疾病,目前只进行过普通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在儿童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证实其与在成年患者中相当。英国学者赫利(Helly)对于病毒性肝炎儿童是否要接受治疗持肯定态度,认为治疗可降低人群病毒携带率,预防肝病进展。儿童性乙型肝炎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最主要的问题是全面评估利益和风险,尽管核苷类似物药是有效、安全、方便使用的乙肝主要治疗药物,但目前中国指南并未推荐,需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用核苷类药物。9.乙肝病人血清甲胎蛋白(AFP)会升高吗:AFP升高除了见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以外,也可见于各型肝炎(多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重型肝炎和活动期肝硬化)。再生的肝细胞可以合成AFP,所以部分肝炎病人的血清会出现AFP的含量一过性升高,随着肝功能好转AFP含量下降,如持续高值或逐渐升高需要进一步做有关检查,来作出肝炎或肝癌的鉴别诊断。10.婴儿肝炎综合症的病因有那些:过去认为婴幼儿肝炎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巨细胞病毒,其次才是乙肝病毒,另外还有EB病毒、甲肝病毒,以及细菌性败血症、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塞症、胆汁淤积症等。目前认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以病毒感染最常见,占已知病因的90以上。11.小儿肝炎有何特征:由于小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患病毒性肝炎时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一些不同,具有以下特点:⑴甲型肝炎较多;⑵乙肝无黄疸较多;⑶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较显著;⑷病程较短,恢复较快。12.妊娠病毒性肝炎有何特征:妊娠期妇女的肝脏负担过重,而营养常常相对不重、并且内分泌也一定变化。加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及分娩时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妊娠期的病毒性肝炎与一般肝炎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⑴消化道症状突出;⑵重型肝炎比例高;⑶出血倾向明显;⑷对胎儿影响大,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死胎和婴幼儿肝炎。13.肝炎病人应怎样过性生活:性生活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如果有一方是肝炎病人,则性生活必须有所限制,并且一定要相互理解。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应该停止性生活,否则病情会加重,甚至诱发重型肝炎,预后极差。肝炎恢复期、静止期肝硬化,应控制性生活。有肝脏疾病基础的人都要注意掌握适度的性生活,绝不能过度。14.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劳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15.对HBV感染者的管理:在诊断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时,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对患者家庭成员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对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者,建议3~6月做1次肝功、病毒标志物、B超等相关检查。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16.影像学检查如B超、CT能诊断肝炎吗:不能。急性肝炎B超没有特点,回声正常。慢性肝炎B超回声增强,且近80可测出脾脏肿大,所以B超对于慢性肝炎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CT和MRI只能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所以,影像学检查可有助于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原因的鉴别诊断,而不能作为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 孩子患上儿童癫痫可能会对他们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大脑发生过度放电,引起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这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带来一些困扰。 儿童癫痫通常发生在神经系统发育阶段,这是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癫痫发作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脑功能和学习能力。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此外,癫痫发作本身也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影响。癫痫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癫痫对发育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一些孩子可能只受到轻微的影响,而其他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来克服发育上的困难。 对于患有儿童癫痫的孩子,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医生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控制癫痫发作并减少对孩子发育的不良影响。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也对孩子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实现全面的发展。 当孩子患上癫痫后,心理抑郁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应对心理抑郁: 沟通和理解:与孩子坦诚地谈论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让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并愿意帮助他们。 提供支持:鼓励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心理抑郁的原因,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并提供积极的支持。 建立正面的环境:创造一个积极、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舒适和支持。鼓励他们参与有趣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与朋友和家人保持社交联系。 健康生活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也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教育和认知:向孩子提供关于癫痫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这种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这样可以减轻他们对癫痫的恐惧和焦虑。 建立支持网络:寻找其他家庭和孩子们患有相似疾病的人。这些支持网络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分享经验,让孩子感到不再孤单。 鼓励积极思维: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设定小目标和庆祝每一个进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小儿癫痫专家杨兆铁温馨提示:以上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如果孩子的心理抑郁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糖尿病人不能吃的4种油,会让血糖持续升高,最好全部扔掉!! 1、猪油 猪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造成肥胖,尤其对糖尿病人来说,肥胖是血糖降不下来以及血糖很难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食用,还对心脑系统有害,所以糖尿病人一定不要食用。 2、棕桐油 棕桐油在低温的时候容易凝固,这也是在食品中应用的原因,凝固后的棕桐油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增加了身体的负担,造成血糖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 3、黄油 黄油在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多,主要是西餐对黄油的用量非常大,黄油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以及热量都非常高,对三高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是不宜食用的。 4、椰子油 椰子油大部分都是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排出体外,对血糖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副作用。如果长时间食用椰子油,血糖必然会很难降下来。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秦春华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秦春华
秦春华
副主任医师

已认证

南京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