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的诊治,如喉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眼角溢脓)对鼾症的治疗,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及噪音外科
暂无
耳鼻咽喉科患友问诊
  • 这是普通肠胃炎吗|您好请问你有什么症状?多长时间大便一次?除了胃疼有没有胃胀反酸烧心,食欲怎么样?一星期能排便一次吗?排便费劲儿吗?你刚才发了点检查报告吧,你重新发一下我看一下,我现在看不到。我看看回肠这块的病变看病理

    总交流次数

    21

    医生回复次数

    13
    患者:

    女 21岁

  • 你好,我亲人头部撞伤了,现在人在昭平县**医院,想去你们医院治疗,你好,我亲人头部撞伤了,现在人在昭平县**医院,想去你们医院治疗|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这个**特别是病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尽管医生的同意,并且还要适合转院的指正。这个病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尽管医生的同意,并且还要适合转院的指正。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男 55岁

  • 咽喉干燥痛|您好一般是咽炎的症状吃饭的时候疼吗可以口服治疗咽炎的药物需要给您开药吗****就可以可以的是的不客气的

    总交流次数

    21

    医生回复次数

    9
    患者:

    男 17岁

展开更多

耳鼻咽喉科科普文章
  • 经常会有人问,我身边亲友患抑郁症了,该怎么办啊?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之一,另一个是焦虑症。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5500多万人,也就是说,每23个人中,就有一位受这种障碍的困扰。多数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当身边人出现问题时,会手足无措,紧张、焦虑,想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才是合适的。 帮助抑郁症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你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有助于他们从障碍中康复,同时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识别抑郁症状如果你观察身边亲友,发现他们最近两周多、几乎每天、天天总是,有以下多个表现,他们可能患了抑郁症: • 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空虚或绝望。•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或乐趣。• 失眠或嗜睡。• 体重突然增加或减轻,食欲改变。• 感到不安或烦躁(如走来走去或搓手)。• 反应很慢,思维、言语和运动迟缓。• 疲劳和缺乏精力,即使完成小任务也很费劲• 感觉无价值、内疚,执着于过去的失败,或为不是自己责任的事自责。• 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定、记忆力下降。• 经常想死亡或自杀,有自杀意图,或做自杀计划。 上述症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鼓励及时就医尽快到医院找专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是改善抑郁症病情的关键一步。 一旦你感觉到亲友可能患抑郁症时,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 告知他们你观察到的情况,表达你的担心。• 向他们解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治疗病情会改善。• 建议到医院找擅长抑郁症的精神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 表达你愿意帮他们去挂号,陪同他们去治疗。 因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在鼓励亲友去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是你自己难以接受亲友患抑郁症的现实,担心他们去医院诊断,今后一辈子身上都会贴着抑郁症的标签,遭人歧视。 有时是亲友本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或状态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人知道自己抑郁了,但羞于去医院看病,或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克服。 出现这些情况时,你要提醒自己和亲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不经过专业治疗,很少自己好转。警惕自杀风险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较高。所以,身边亲友患抑郁症时,一定要警惕自杀风险。 出现以下迹象时,他们可能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谈论自杀、死亡,或伤害自己。例如,常说“我不想拖累你们”。• 经常表达很绝望,或自责。• 做危险或自毁的事情,如鲁莽驾驶。• 归整东西,向身边人告别。•  寻求自杀方法。例如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购买并储存安眠药、碳等。• 情绪波动,例如一天情绪高涨,一天情绪低落。 采取行动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询问自杀想法。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是否尝试过自杀?不用担心问他们这些问题会诱发自杀,只有了解清楚亲友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采取安全措施。一旦了解到他们有自杀可能,要建立一个安全环境。排除自杀工具,如锁好门窗、收好刀具和安眠药等。确保有人陪在他们身边。叮嘱他们有自杀冲动时,及时向你或其他亲友求助。• 寻求专家帮助。找精神专科大夫、心理治疗师、或拨打自杀热线,向专家请教该怎么办。

  • 来源:临床前线慢阻肺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呼吸疾病,2018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到了13.7,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约1亿,相当于40岁以上人群当中每8个人就有1个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除了高患病率,还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占全球慢阻肺总死亡人数的30.3,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健康界就慢阻肺防治方面的内容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控烟是慢阻肺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禁烟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杨汀教授强调,二手烟、职业接触有害气体粉尘、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燃料烟雾等都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妇女不吸烟,但是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不低,究其原因发现与庄稼秸秆等生物燃料有关,主要因为长期暴露在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使用清洁能源或者加强室内的通风改造,减少生物燃料暴露的危害等能够改善以上状况。另外,对于职业粉尘暴露者来说,应加强职业防护和定期的体检,将有助于避开危险因素及有利于慢阻肺的筛查。40岁以上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卫生政策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抽烟、长时间咳嗽伴有咯痰、运动时气急、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慢阻肺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对于很多基层地区来说,许多设备不完善,医生对于肺功能仪的了解也不够,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如今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慢阻肺的防控,如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对肺功能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这样才能使后期药物干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合理用药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众所周知,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风险,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现下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咳嗽、咳脓痰、持续高烧等,很有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外,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气候的骤变、空气污染等等。”杨汀教授还表示,合并症也会致使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如合并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患者擅自停药和减量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之一,杨汀教授提醒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提高依从性能够的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肺康复康复是慢阻肺患者除了药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疗干预方法。多数医院会给患者做一些康复呼吸操以及其他康复锻炼措施的培训,为了督促患者在家里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开发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APP。“它使康复指导更加便捷,可以将康复指导的信息通过医生端直接传送到患者的手机端,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的康复处方。”杨汀教授补充道,这个APP能够提醒患者每周的锻炼内容和频率,如康复训练的指导视频。杨汀教授认为,只有患者的居家康复和用药治疗都达到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外,APP会定期给患者推送相关的宣教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APP向医生提问,实现患者与医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其中APP的疾病管理系统,会每天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喘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APP则会提醒患者是否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并建议尽快就诊。基层患者呼吸康复将实现个体化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是肺康复计划,但根据选取的场所、方法、患者、周期的不同,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杨汀教授表示,不同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其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肺康复强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制定的处方,包括全面的心肺功能、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全身的肌肉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因此每个人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杨汀教授看来,肺康复综合评估不仅需要运动干预,同时还需要心理干预、营养干预以及睡眠干预等,也需要建设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的制定。杨汀教授表示,在基层慢阻肺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呼吸康复个体化走向基层作为重点工作,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杨汀,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秘书长。受邀任《BM·中文版》、《国际呼吸》、《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委、首发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诊治。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康复。

  •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其中一个方法。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赵益业教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专家答疑平台上明确提出,运动疗法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的。 晚期糖尿病患者身体许多脏器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他们对运动不能做出正常的生理反应,超负荷的运动会加重它们的负担,反而使病变加重,病情恶化。原则上已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正规体育活动要特别小心,一般说来,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而超负荷的运动,也不宜选择刺激性强且易紧张激动的体育项目,并且不宜进行疲劳性运动锻炼。 运动量加大的活动恐加重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 有效运动心率:运动后有效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左右是合适的运动强度(有效运动心率(次/分)=170-年龄。 有氧运动有效治疗糖尿病 赵益业教授认为,有氧运动是指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方式提供能量的运动。运动中吸入的氧气与体内需求的氧气相等,是一种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这种运动最大的特点是满足并实现人体对氧气的供需平衡。有氧运动对人体有以下益处: (1)改善心脏功能 有氧运动能使心肌变得更强壮,跳动得更有力,心排出量增加,同时也改善了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 (2)增强肺功能 有氧运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提高肺活量,即增加吸入氧气的能力。 (3)控制高血压 有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的人影响小,而对高血压的干预影响比较大。坚持有氧运动,有些人可使收缩压下降10 mmHg,舒张压下降6 mmHg,甚至下降的幅度更大些。 (4)减轻体重 糖尿病常合并肥胖、高血脂,体力活动不足与饮食过量也同样会引起肥胖。通过有氧运动可以减轻体重。 (5)改善心理状态 由于运动后体内的内啡肽作用,使每个坚持锻炼者都能体会到有氧代谢运动后的舒适感。 (6)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运动时骨骼需要支撑体重,并协调全身肌肉关节参与运动,增强了骨骼的承重能力,有效防止钙的丢失,锻炼了骨关节的灵活性。 有氧运动最重要的就是大部分肌肉群参与活动,使锻炼者的心率提高到一定范围,并保持20分钟以上。如步行、跑步、游泳、健身操等都属于此类运动项目,其中快速步行更适合于老年朋友或慢性病患者。通常有氧运动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或每周4次,每次20分钟最好。 无氧运动适合治疗糖尿病吗? 无氧运动是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在没有持续氧气补给的情况下工作的一种运动。无氧代谢运动一般不能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最典型的无氧运动是指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100米跑、跳高、投掷、举重等,这些比赛项目运动不适合老年人锻炼,也达不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 糖尿病人有氧运动要因人而异,在你不确定自己是否不适合有氧运动的时候,最好不要尝试,或者做好充分的准备。赵益业教授还提到,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可一时冲动而导致病情加重,发生危险。

  • 经常会有人问,我身边亲友患抑郁症了,该怎么办啊?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两种精神障碍之一,另一个是焦虑症。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5500多万人,也就是说,每23个人中,就有一位受这种障碍的困扰。多数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当身边人出现问题时,会手足无措,紧张、焦虑,想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才是合适的。 帮助抑郁症患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如果你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有助于他们从障碍中康复,同时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识别抑郁症状如果你观察身边亲友,发现他们最近两周多、几乎每天、天天总是,有以下多个表现,他们可能患了抑郁症: • 情绪低落,悲伤,哭泣,感觉空虚或绝望。•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或乐趣。• 失眠或嗜睡。• 体重突然增加或减轻,食欲改变。• 感到不安或烦躁(如走来走去或搓手)。• 反应很慢,思维、言语和运动迟缓。• 疲劳和缺乏精力,即使完成小任务也很费劲• 感觉无价值、内疚,执着于过去的失败,或为不是自己责任的事自责。• 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决定、记忆力下降。• 经常想死亡或自杀,有自杀意图,或做自杀计划。 上述症状越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鼓励及时就医尽快到医院找专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是改善抑郁症病情的关键一步。 一旦你感觉到亲友可能患抑郁症时,要鼓励他们及时就医:• 告知他们你观察到的情况,表达你的担心。• 向他们解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通过治疗病情会改善。• 建议到医院找擅长抑郁症的精神科大夫进行诊断、治疗。• 表达你愿意帮他们去挂号,陪同他们去治疗。 因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在鼓励亲友去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有时是你自己难以接受亲友患抑郁症的现实,担心他们去医院诊断,今后一辈子身上都会贴着抑郁症的标签,遭人歧视。 有时是亲友本人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或状态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人知道自己抑郁了,但羞于去医院看病,或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力就能克服。 出现这些情况时,你要提醒自己和亲友,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不经过专业治疗,很少自己好转。警惕自杀风险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较高。所以,身边亲友患抑郁症时,一定要警惕自杀风险。 出现以下迹象时,他们可能有自杀想法或行动:• 谈论自杀、死亡,或伤害自己。例如,常说“我不想拖累你们”。• 经常表达很绝望,或自责。• 做危险或自毁的事情,如鲁莽驾驶。• 归整东西,向身边人告别。•  寻求自杀方法。例如上网搜索自杀方法,购买并储存安眠药、碳等。• 情绪波动,例如一天情绪高涨,一天情绪低落。 采取行动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询问自杀想法。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是否尝试过自杀?不用担心问他们这些问题会诱发自杀,只有了解清楚亲友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采取安全措施。一旦了解到他们有自杀可能,要建立一个安全环境。排除自杀工具,如锁好门窗、收好刀具和安眠药等。确保有人陪在他们身边。叮嘱他们有自杀冲动时,及时向你或其他亲友求助。• 寻求专家帮助。找精神专科大夫、心理治疗师、或拨打自杀热线,向专家请教该怎么办。

  • 来源:临床前线慢阻肺是危害最大的慢性呼吸疾病,2018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成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从2007年的8.2上升到了13.7,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约1亿,相当于40岁以上人群当中每8个人就有1个是慢阻肺患者。慢阻肺除了高患病率,还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占全球慢阻肺总死亡人数的30.3,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防控慢阻肺,你我携手行”。健康界就慢阻肺防治方面的内容采访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杨汀教授。控烟是慢阻肺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多数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误诊和漏诊的现象时有发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禁烟是慢阻肺早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杨汀教授强调,二手烟、职业接触有害气体粉尘、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燃料烟雾等都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危因素。例如,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妇女不吸烟,但是慢阻肺的发病率并不低,究其原因发现与庄稼秸秆等生物燃料有关,主要因为长期暴露在生物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导致了慢阻肺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使用清洁能源或者加强室内的通风改造,减少生物燃料暴露的危害等能够改善以上状况。另外,对于职业粉尘暴露者来说,应加强职业防护和定期的体检,将有助于避开危险因素及有利于慢阻肺的筛查。40岁以上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卫生政策明确提出,对于40岁以上抽烟、长时间咳嗽伴有咯痰、运动时气急、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粉尘的慢阻肺高危人群,都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对于很多基层地区来说,许多设备不完善,医生对于肺功能仪的了解也不够,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如今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提高慢阻肺的防控,如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暴露,对肺功能进行早期筛查和确诊,这样才能使后期药物干预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合理用药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众所周知,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其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死亡风险,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一旦出现下呼吸道受累的表现,如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咳嗽、咳脓痰、持续高烧等,很有可能出现了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另外,环境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气候的骤变、空气污染等等。”杨汀教授还表示,合并症也会致使慢阻肺发生急性加重,如合并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患者擅自停药和减量也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之一,杨汀教授提醒患者,合理规范的用药、提高依从性能够的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信息系统助力患者肺康复康复是慢阻肺患者除了药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疗干预方法。多数医院会给患者做一些康复呼吸操以及其他康复锻炼措施的培训,为了督促患者在家里也能够坚持康复训练,“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开发了慢阻肺患者居家管理APP。“它使康复指导更加便捷,可以将康复指导的信息通过医生端直接传送到患者的手机端,这相当于医生给患者的康复处方。”杨汀教授补充道,这个APP能够提醒患者每周的锻炼内容和频率,如康复训练的指导视频。杨汀教授认为,只有患者的居家康复和用药治疗都达到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外,APP会定期给患者推送相关的宣教知识,患者也可以通过APP向医生提问,实现患者与医生及时有效的互动。其中APP的疾病管理系统,会每天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患者咳嗽、咳痰、喘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症状加重,APP则会提醒患者是否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并建议尽快就诊。基层患者呼吸康复将实现个体化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是肺康复计划,但根据选取的场所、方法、患者、周期的不同,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杨汀教授表示,不同的慢阻肺患者都有其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肺康复强调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制定的处方,包括全面的心肺功能、平衡性、柔韧性以及全身的肌肉耐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因此每个人的评估结果都是不同的。“在杨汀教授看来,肺康复综合评估不仅需要运动干预,同时还需要心理干预、营养干预以及睡眠干预等,也需要建设一支多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的制定。杨汀教授表示,在基层慢阻肺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呼吸康复个体化走向基层作为重点工作,从而惠及广大患者。 【专家简介】杨汀,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秘书长。受邀任《BM·中文版》、《国际呼吸》、《内科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医药》等杂志编委。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际合作和北京市科委、首发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气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诊治。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康复。

  •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其中一个方法。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赵益业教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专家答疑平台上明确提出,运动疗法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的。 晚期糖尿病患者身体许多脏器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他们对运动不能做出正常的生理反应,超负荷的运动会加重它们的负担,反而使病变加重,病情恶化。原则上已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正规体育活动要特别小心,一般说来,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而超负荷的运动,也不宜选择刺激性强且易紧张激动的体育项目,并且不宜进行疲劳性运动锻炼。 运动量加大的活动恐加重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不能降低血糖,反而对控制糖尿病有害。 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后15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 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 有效运动心率:运动后有效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左右是合适的运动强度(有效运动心率(次/分)=170-年龄。 有氧运动有效治疗糖尿病 赵益业教授认为,有氧运动是指机体主要以有氧代谢方式提供能量的运动。运动中吸入的氧气与体内需求的氧气相等,是一种以增强人体吸入、输送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这种运动最大的特点是满足并实现人体对氧气的供需平衡。有氧运动对人体有以下益处: (1)改善心脏功能 有氧运动能使心肌变得更强壮,跳动得更有力,心排出量增加,同时也改善了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 (2)增强肺功能 有氧运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提高肺活量,即增加吸入氧气的能力。 (3)控制高血压 有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的人影响小,而对高血压的干预影响比较大。坚持有氧运动,有些人可使收缩压下降10 mmHg,舒张压下降6 mmHg,甚至下降的幅度更大些。 (4)减轻体重 糖尿病常合并肥胖、高血脂,体力活动不足与饮食过量也同样会引起肥胖。通过有氧运动可以减轻体重。 (5)改善心理状态 由于运动后体内的内啡肽作用,使每个坚持锻炼者都能体会到有氧代谢运动后的舒适感。 (6)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运动时骨骼需要支撑体重,并协调全身肌肉关节参与运动,增强了骨骼的承重能力,有效防止钙的丢失,锻炼了骨关节的灵活性。 有氧运动最重要的就是大部分肌肉群参与活动,使锻炼者的心率提高到一定范围,并保持20分钟以上。如步行、跑步、游泳、健身操等都属于此类运动项目,其中快速步行更适合于老年朋友或慢性病患者。通常有氧运动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或每周4次,每次20分钟最好。 无氧运动适合治疗糖尿病吗? 无氧运动是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在没有持续氧气补给的情况下工作的一种运动。无氧代谢运动一般不能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最典型的无氧运动是指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100米跑、跳高、投掷、举重等,这些比赛项目运动不适合老年人锻炼,也达不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 糖尿病人有氧运动要因人而异,在你不确定自己是否不适合有氧运动的时候,最好不要尝试,或者做好充分的准备。赵益业教授还提到,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的时候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可一时冲动而导致病情加重,发生危险。

  • 维生素C对身体的保护作用:除了能够帮助构建胶原质外,维生素C还能发挥更多的功能:1、当体内的毒素过量时,如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能解毒,现在将维生素C与有毒物质结合并排泄到尿液中的结合称为抗坏血酸原。2、维生素C还有助于治疗病毒和细菌所引发的疾病以及非传染源所引发的疾病,例如痛风、关节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感冒、肺炎、脑膜炎、风湿热、肺结核、白喉、前列腺扁条体炎等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3、维生素C有助于防止过敏症,对治疗各种过敏症,无论是鼻炎、花粉热、哮喘、湿疹,还是麻疹都同样具有很好的效果。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使症状得到极大的缓解。4、维生素C能起到防止疲劳的功效。内酮是脂肪完全燃烧后的剩余物,当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时,它会堆积在身体组织中,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维生素C对这些内酮具有排毒的作用。很多人把维生素C当作抗生素来使用呢。 克莱勒博士是用维生素C剂量最大的人之一,很多重症患者在注射了大量抗生素无果后都被认为无活下去的可能,但大多数体温在39.4-40.5℃的患者在注射维生素C几分钟后,体温开始降低,几小时后恢复正常。最初的剂量往往是2000-6000毫克,如果4-8小时体温未见正常,第二和第三次注射2000-4000毫克。克莱勒博士的方法治疗严重感染等疾病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效果。他评论道:“如果有哪种东西能被称作特效药的话,那就是维生素C了。”接下来,一起来了解维生素C的需要量。 经过实验者不断的探索:维生素C的摄取量有赖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它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为了使身体达到饱和,开始时都应该大量的摄取,后来再逐渐减少。如果补充的维生素C超过身体所需,那么多余的将被排泄到尿液中。在身体组织达到饱和之前,任何维生素C都不会流失的。一个健康的人每天大约只需要补充200毫克的维生素C。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多少剂量的维生素C在所有情况下对所有人最有利,人们每天对维生素C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暴露在清洁剂、烟雾、烟尘、烟、甲醛等化学物质之中,空气、食物、水污染严重,绝大多数人每年都会发生一种甚至多种感染。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补充维生素C来解毒,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 母乳喂养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妈妈与宝宝之间最温暖的回忆。虽说母乳喂养再久都不嫌累,可总有不得不结束的一天,这一天到来时,妈妈应该如何帮助自己和宝宝科学平稳地共同度过“难关”?来听听特邀儿保专家叶芳博士的建议吧!专家简介叶芳,医学博士,儿童保健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就职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各月龄儿童体检,免疫接种咨询等。擅长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及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指导,儿童疾病预防等。 断奶是一个让人揪心的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这一过程,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什么是断奶→为什么要断奶→什么时候断奶→什么时候不要断奶→重点介绍如何断奶WHAT 断奶是什么?断奶的真正定义是在宝宝饮食中开始引入辅食,逐步脱离母乳的过程。也就是说,从给宝宝添加第一种母乳以外的食物开始,宝宝就进入了断奶的阶段。断奶分两类:自然离奶和计划断奶。自然离奶是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逐步进行断奶,也叫做宝宝主导的断奶,是宝宝主动脱离母乳的过程。当宝宝逐渐接受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辅食,同时仍给予母乳喂养,通常在2-4岁之间宝宝可以完全断奶。计划断奶是妈妈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断奶,也叫做妈妈主导的断奶。考虑计划断奶的主要因素包括:休完产假回到职场、母乳不足、哺乳体验不佳或患有不宜哺乳的疾病、再次怀孕等。WHY 为什么要断奶?宝宝4-6个月开始,体内的铁储存已经耗尽,而母乳中铁含量较低使得需要额外给予宝宝含铁食物以保证铁的摄入;宝宝一岁左右开始,母乳已经不能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因此需要添加包括肉、鱼、蛋黄、豆腐、奶酪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可导致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因此,宝宝需要逐步接受包括配方奶、辅食在内的其他食物,进入逐步脱离母乳(断奶)的阶段。WHEN 什么时候断奶?对于断奶,国内外没有一个明确推荐的时间段。通常认为在13-15月龄或3岁左右,是普遍意义上断奶的最佳时机,即错过1岁半-2岁半这个自我意识和独占欲增长的小高峰阶段,同时该时期宝宝的短期记忆力明显增强,能长时间寻找妈妈而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即便有规律可言,断奶也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即每个家庭、每个妈妈和每个宝宝,都有适合自己的断奶时间。WHEN NOT 什么时候不要断奶?湿疹—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纯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早期的皮肤湿疹和过敏。如果因添加辅食或配方奶导致少量湿疹,为避免湿疹严重,应恢复部分母乳并推迟断奶时间。宝宝生病—如果宝宝正在生病,应当坚持母乳喂养,适当推迟断奶的时间。生活环境出现较大转变—当家庭出现一些变化(如近期搬家、装修等引起家庭环境变化),应当推迟断奶的时间,待宝宝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后再行断奶。how 如何断奶?母乳喂养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妈妈可以选择哺乳和断奶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逐步断奶、偶尔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进行哺乳。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哺乳,奶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每天仅哺乳2次,奶量会更少。每天仅哺乳一次,奶量几乎会降到0。断奶的首要前提是: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以下按照月龄不同进行断奶的介绍。0-6月龄宝宝给6月龄内的宝宝断奶,妈妈需要完成两个重点任务。1、逐步适应奶瓶逐步适应奶瓶就是依次将母乳减量,用奶瓶代替哺乳,避免突然断奶。2、观察宝宝对配方奶有无不适应部分 6月龄内的宝宝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从母乳过渡到配方奶时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以咨询医生意见,为宝宝更换最适合的奶粉:宝宝口唇周围发红;面部、身体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疙瘩;大便带血丝;大便发绿;肚子鼓鼓的,放屁较多;大便中奶瓣等,都在提示对配方奶中的部分物质过敏或不消化,或喂奶方式有问题。 另外需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现脱水症状:前囟凹陷、嘴唇发干、哭闹时没有眼泪、皮肤没有弹性等。当宝宝出现一个症状时需要恢复部分母乳喂养,出现两个以上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6-12月龄宝宝除了以上提到的断奶技巧外,对于6-12月龄的宝宝,还需注意适当延迟每次哺乳的时间。当宝宝提出要求时,不要绝对拒绝,答应他会在某项活动之后再哺乳,尽可能通过讲故事、外出活动、玩游戏等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增加与除妈妈以外其他人的互动,等到宝宝与其他照顾者熟悉之后,就可以由他来喂奶瓶和辅食了。如果妈妈还在哺乳,每次哺乳时要逐渐缩短时间。可以试着用一个计时器,当设定时间结束时,就要停止哺乳。一段时间后,当宝宝意识到时间一到就不能吃奶了,但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的奶,几次之后就会接受这一现实了。这个阶段可以给宝宝添加少量水或果汁,但建议每日包括水、果汁在内的饮水量不超过120ml,以免影响吃奶量。1岁以上宝宝给1岁之后的宝宝断奶难度较大,随着月龄的增大,此阶段的母乳对于宝宝来说,不再仅仅是营养来源,更是安全感的来源和与妈妈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断奶阶段要注意:1、不要主动提供也不要一味拒绝当宝宝一再要求哺乳,可以哺乳一次,但不要每次想吃奶时都满足他。2、规律给宝宝喂辅食和水尽可能减少宝宝饿和渴的感觉,要知道,此时期的宝宝大多是因为无聊、困倦、舒适等原因,而非饥饿,会要求妈妈哺乳,因此当宝宝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后,分情况想办法来代替哺乳,例如:当宝宝感到无聊时,可以给他一块小点心(如磨牙棒、婴儿饼干、或自制胡萝卜条等)来分散注意力,或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在平时的哺乳时间不断地向他介绍能带来安全感的新食物,新玩具(如毛绒玩具)等。要注意,分散宝宝注意力的时候尽量选择与之前哺乳时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宝宝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或每晚入睡时,对于母乳的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你的宝宝属于其中一个,可以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哺乳。3、给宝宝直接使用杯子喝奶4、尽可能多与宝宝进行亲密接触但要尽量避免像以往哺乳那样抱着宝宝,否则会给宝宝带来错觉,以为妈妈要开始哺乳了。可以试着竖抱宝宝,并增加皮肤的直接接触。 还有想问的?点此和叶芳医生直接交流↓↓↓↓

  • 近日,进入流感高发期,不少宝贝因为年龄小、抵抗力较差,纷纷中招,幼儿园和小学都变成了流感“重灾区”。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也是天天爆满。前几日,杭州某医院凌晨5点多,竟有300名小朋友在排队等待就诊! 小儿流感突然袭来,不少爸妈不知道该如何帮宝贝预防、治疗。看着孩子受罪,当父母的也是急得团团转。不过各位爸妈先别急,小编这就教你们“对症下药”。 不要错把“流感”当“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的一般症状是咽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通常情况下无发热症状,即使发热也只有低热的症状。而流行性感冒的症状是高烧,头痛,乏力。高烧可达39摄氏度到41摄氏度,同时会伴随全身的肌肉酸痛。更严重的是,小儿流感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Q: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易感者与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而传播。 Q:宝宝得了流感,不积极治疗会引起哪些并发症?A:专家表示,儿童流感可引起肺炎、心肌炎、心包炎、脑脊髓炎等严重疾病。所以,小朋友一旦有了流感症状,爸妈千万不可以疏忽大意! Q:该如何预防小儿流感?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2.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3.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5.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流感高发期,如果小朋友出现了流感症状,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儿科活动期间,看病限时低至一元!为了孩子健康,快来咨询医生吧!

  •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 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 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 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 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 5.有些人读过一些瘤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 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liu。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liu。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liu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liu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提高了疗效。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liu之一。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liu、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liu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4.乳头、乳晕异常肿liu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liu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多数患者是自己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来医院就诊的,少数患者是通过定期体检或筛查被发现乳腺肿物或可疑病变。可触及肿块可采用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明确诊断。若临床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可借助影像学检查定位进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诊断是金标准。【乳腺位于人体表面,照理诊断并不困难,但就目前我国医院统计的资料来看,早期病例仍占少数,哪些原因延误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呢?】 1.女性朋友对医学科普知识了解不够,对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尚不认识,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这一疾病的警惕性。2.早期乳腺癌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可以无任何不适,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工作。3.少数妇女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思想守旧,羞于查体,不愿意去医院检查乳腺。4.图一时的省事,方便,听信了个别人的无稽之谈,或过于迷信某个仪器的诊断,放松了警惕,不再进一步检查。5.有些人读过一些肿liu的书籍或受周围人的影响,患了恐癌症,害怕自己患乳腺癌而不敢去医院检查,且不知身陷误区,患不患乳腺癌不取决于去不去医院。去看医生可以排除乳腺癌,解除心理压力,一旦确诊为乳腺癌,也是早期发现,能及时治疗。6.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一个个新问题的出现,忙于应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健康,即使有不适,也没时间去医院,随便对付一下。以上这些错误做法造成不少乳腺癌患者延误了早诊的时机。

  • 其实血管堆满脂肪和血管老化,是一种不良生活习惯的两种说法。 长寿的老人可能血管依然相对年轻,而生活习惯差的年轻人可能拥有垂垂老矣的血管。 而决定了血管年龄的就是血脂,不管是过多的摄入脂肪,还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脂肪代谢问题,如果血脂含量高的话,脂肪就会钻入血管内皮之下,日积月累,本来柔软富有弹性的管壁就会增厚、变硬、弹性差,这就是血管的老化。血管老化会引起如血管狭窄、血压高、血管破裂等问题。 与此同时,血管内皮下堆积的脂肪也会形成大家耳熟能详的“粥样硬化斑块”,成为血管中的定时炸弹,斑块破裂导致血栓、血管,引起心梗、脑中风等各种问题。 这个过程说完了,您就该明白, 所谓能清理血管、软化血管的食物和保健品是不存在的! 但是清理血管、稳定斑块的药物是存在的,如果你的医生让你按疗程服用他汀类药物,一定要坚持,不要自作主张地停药哦! 最后还是推荐几个有利于血管健康的简单食谱: 红薯芝麻粥 原料 :红薯 1000 克,大米、芝麻各适量。 制法: 将红薯洗净后切成片,与洗净后的大米一起煮成稀粥,芝麻加适量的食盐炒熟后碾碎,装入瓶内备用。每次取一汤勺芝麻粉放入红薯粥中拌匀后即可食用。 提示: 芝麻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及四烯酸,有良好的降胆固醇作用,红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还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佳品。 玉米木耳粥 原料: 玉米 150 克,黑木耳 10 克。 , 制法: 将木耳用冷水浸泡,待泡软后将其撕碎,玉米煮熟,然后加入木耳一起煮成稀粥即可食用。此粥可经常食用。 提示:玉米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脂类的正常代谢,木耳能防止胆固醇沉积,有抗凝血作用。 香菇冬瓜汤 原料: 香菇 15 克,冬瓜 500 克,食盐、葱白各适量 制法: 将冬瓜切成小片与香菇一起放入锅内煮汤,再加入食盐、葱白即可食用。香菇可抑制胆固醇上升,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提示: 冬瓜性味甘凉,具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作用,与香菇同用,有补脾益肾、降低血脂的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苏立众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苏立众
苏立众
主任医师

已认证

浙江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