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耳科疾病如外耳道炎、外耳道胆脂瘤、中耳炎及耳聋、眩晕的治疗
暂无
耳鼻咽喉科患友问诊
  • 胳膊肘上长了几个疙瘩,不疼不痒,时间长了还有皮屑,左右胳膊对称长的|

    总交流次数

    17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男 43岁

  • 手指植皮手术什么情况用到皮钉|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可以不用对的加压包扎或者植皮打包,或者VSD都可以禁止吸烟不要吸烟,禁止吸烟,您明白吗?影响植皮部位血运根据恢复情况,一般还是得一个月以后吧请问您是否还有其他医药问

    总交流次数

    18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男 25岁

  • 精神分裂,麻烦开几盒阿立哌唑片|您好,我是精神科吴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呢?以前吃过吗?您好,如果您要买药或开电子处方,请发一下患者的线下医院就诊资料(非京东及其他互联网医院处方)。 包括含有“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所要开具的药品”的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20
    患者:

    男 26岁

  • 胳膊肘上长了几个疙瘩,不疼不痒,时间长了还有皮屑,左右胳膊对称长的

    总交流次数

    17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男 43岁

  • 手指植皮手术什么情况用到皮钉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可以不用对的加压包扎或者植皮打包,或者VSD都可以禁止吸烟不要吸烟,禁止吸烟,您明白吗?影响植皮部位血运根据恢复情况,一般还是得一个月以

    总交流次数

    18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男 25岁

  • 精神分裂,麻烦开几盒阿立哌唑片您好,我是精神科吴医生!请问有什么能帮您呢?以前吃过吗?您好,如果您要买药或开电子处方,请发一下患者的线下医院就诊资料(非京东及其他互联网医院处方)。 包括含有“患者基本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20
    患者:

    男 26岁

  • 皮肤一出汗就起疹子,特别痒几天了?之前治疗过吗?这个看着神经性皮炎用过什么药物?见好吗?***可以 但是好了以后不能一下停药 要逐渐减量的比如由以前的一天两次改成一天一次然后改成隔一天一次

    总交流次数

    23

    医生回复次数

    12
    患者:

    女 51岁

  • 脸上痘痘比较多 看过医生说是痤疮您好,我是京东皮肤专业主治医生***,由于问诊时间或者次数有限制,为给您提供更好的的诊疗方案,请问您依次回答您这种情况多久了?最近都用过什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

    总交流次数

    30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男 21岁

  • 晚上多梦,白天头疼您好,我是主治医师陈宗梅,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感谢您的信任!!!您好,我是京东互联网医院陈医生,很高兴为您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和***都有

    总交流次数

    6

    医生回复次数

    5
    患者:

    女 0

  • 过敏性鼻炎尊敬的PLUS会员,您好,我是耳鼻喉科医生,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您是需要开具处方吗是线下医师建议使用的吗温馨提示:平台要求凡是六岁以下宝宝购药均需提供线下医院病历或处方麻烦您上

    总交流次数

    30

    医生回复次数

    21
    患者:

    女 4岁

  • 确认是否怀孕您好,我是妇产科医生王轩,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您好,今天刚刚做的检查吗?这个结果提示是怀孕了的您月经推迟几天了呢?好的,您是有生育要求的是吗?好的,目前有腹痛出血吗?好的,那

    总交流次数

    49

    医生回复次数

    29
    患者:

    女 31岁

  • 脖子上一片一片的红疹你好过敏了痒了吧?冷敷冷敷为了您的用药安全,请问您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病史吗?是否在备孕哺乳期或怀孕中?可以抹点*****一天两次可以用的可以,但是效果没有那个好外

    总交流次数

    20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女 41岁

  • 日期什么时候的啊 您好,我是主治医师申传莱,很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咨询服务。您好一般都是就近安排发货,京东在全国各地都有仓储库

    总交流次数

    4

    医生回复次数

    3
    患者:

    女 0

展开更多

耳鼻咽喉科科普文章
  •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经历中,总结出心血管病的六大常见误区: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误区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误区三:早搏是疾病。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或因其它病就诊偶然发现。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误区四:女性ST-T波改变一定冠心病。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忧心忡忡地讲起她们的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吸烟,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因心电图报告ST-T改变被造影,从而接受大量放射线,这样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误区五: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律失常。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误区六:换季定期输液稀释血液。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关注。“稀释血液”成了一个荒谬的大市场:各种保健品、洗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很多老年人在换季的时候,去医院打点滴,点的不是糖就是盐,树皮、树叶做成的东西放到输液瓶里,“五彩缤纷”,这安全吗?真的很不安全!也没有效果。解决“血粘稠”最可靠的方法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多饮水,多运动。(胡大一大夫公众号授权转载)心脑血管专场,优选医生点击下图直达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糖尿病人不能吃的4种油,会让血糖持续升高,最好全部扔掉!! 1、猪油 猪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造成肥胖,尤其对糖尿病人来说,肥胖是血糖降不下来以及血糖很难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食用,还对心脑系统有害,所以糖尿病人一定不要食用。 2、棕桐油 棕桐油在低温的时候容易凝固,这也是在食品中应用的原因,凝固后的棕桐油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增加了身体的负担,造成血糖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 3、黄油 黄油在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多,主要是西餐对黄油的用量非常大,黄油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以及热量都非常高,对三高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是不宜食用的。 4、椰子油 椰子油大部分都是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排出体外,对血糖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副作用。如果长时间食用椰子油,血糖必然会很难降下来。

  •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经历中,总结出心血管病的六大常见误区:误区一:维生素能预防心血管病。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且,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误区二:盲目接受起搏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很普及。心房颤动患者尤其无症状的老年患者,做Holter容易发现夜间有心跳的长间歇。过去长间歇2秒、3秒,可能就会被植入起搏器。现在指南提出,长间歇5秒(最慢心率12次/分),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植入起搏器。没有症状,夜间有长间歇,别盲目被起搏。误区三:早搏是疾病。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早搏很常见,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或因其它病就诊偶然发现。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多少无关。早搏可见于正常心脏,也更易见于心脏病的患者。早搏不要轻易被射频。一定慎重。误区四:女性ST-T波改变一定冠心病。女性ST-T波改变大多不是冠心病。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六、七十岁女患者,忧心忡忡地讲起她们的病史,很认真地说自己被诊断冠心病三、四十年了,最近接受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中青年女性,如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吸烟,没有家族中早年患冠心病家族史,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小。这些心电图上的ST-T,改变不代表有心肌缺血和冠心病。这些中青年女性中,不少人因心电图报告ST-T改变被造影,从而接受大量放射线,这样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这是当前过度医疗的一个大风口!误区五:认为窦性心律不齐就是心律失常。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误认为自己有了心律失常。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不但正常而且健康。误区六:换季定期输液稀释血液。血液粘稠度很容易被老百姓关注。“稀释血液”成了一个荒谬的大市场:各种保健品、洗血、定期输液、稀释血液。很多老年人在换季的时候,去医院打点滴,点的不是糖就是盐,树皮、树叶做成的东西放到输液瓶里,“五彩缤纷”,这安全吗?真的很不安全!也没有效果。解决“血粘稠”最可靠的方法是: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多饮水,多运动。(胡大一大夫公众号授权转载)心脑血管专场,优选医生点击下图直达

  • 作者:胡大一    来源:胡大一大夫公众号导  语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我做心血管病医生已经四十几年了。刚做医生的那些年,全年见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个,而且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可是做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我发现手里的病人变得越来越年轻。自己的技术好了,科技发展了,但病人怎么好像越治越“糟”了呢?现在好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来自于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开,挽救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我母亲说,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有的病人,35岁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药物都停了,没有人提醒他应该怎么做。10年过去了,他又在同样的位置出现了血栓,医生赶紧又加上支架抢救回来。如此循环,我们很多人不是在“等待发病”,就是在“等待复发”。那么,让我们再看看芬兰这个国家。芬兰有一位帕斯卡医生,也是做心血管病的。上世纪70年代,帕斯卡医生不做临床,而转去做了预防。他选择了芬兰一个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省份做示范并推广至全国。通过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11年后,芬兰的冠心病死亡率下降80,总死亡率下降50。我们看到,预防,绝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医生的成就感,不应该仅仅来自于今天抢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减少公众的发病几率。我曾亲身经历了SARS(非典)。大家知道,那时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人染病,可能所有人都会遭殃。不仅如此,他有没有到过其他城市,接触过什么人,可能都特别关键。所以,疾病不单单是某个病灶、病毒的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个个例,那么我们今天运动减少、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垃圾食品……是不是都和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呢?而且发病机制更是复杂。我母亲(注:2013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著名医生胡佩兰)曾经说过,做医生是一项需要情感投入的行业。什么意思呢?治病要看病情,还要看心情,要和他唠唠家常,他的什么事都要知道一点,久而久之,病人就变成了朋友。我建议年轻的医生都要学一点心理学,一方面有助于交流;另一方面,心理症状有的时候会表现在躯体上。医学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现在医学的提法很多,循证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最核心的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价值体系,第二是医学的目的,第三是社会责任感。一名医生对某个决策的价值判断来自于他对病人的同理心和责任心。希波克拉底说,“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过多”,要学会明智地选择,优化治疗方案。看到一位病人已经七八十岁了,虽然有心血管病,但毫无症状,你觉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吗?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喊停”——你在手术中打开胸腔,啊,似乎和预想得完全不一样,短暂时间内找不到对的答案。这个时候,你是否宁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关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呢?没错,医学的最高目标是“救死扶伤”。但现实是,我们只是“有时在治愈”。从小,大家笃信的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使用知识的地方要对,不要孤注一掷地放在疾病的最后阶段,反而应该通过研究,获得某种疾病的致病证据,写成指南来培训医生。同时,把这样的健康知识传播开来,群防群治。只有公众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行为,把知识转化成提高公众健康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是一个被动式、碎片化、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医院和医生的执业模式是坐堂行医,等着病人来,而且很多来的人已经是病程的中后期了,这个阶段往往更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而且每次病情的复发,疗效都会更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当前医学所经历的迷失,有时不在于手段,而在于目的。所以我想再强调一遍预防的重要性。近几年,我们常说医疗机会的公平性、健康权益的公平性。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控烟,治污,为公众作健康宣讲……让所有公民都能享有疾病预防的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机构理应承担主要的牵头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就可以免责。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健康教育。其实,真正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深的学问,你得懂科学,还得能把科学说得很通俗、有趣味、有实效,而且要处处坚守公益。年轻医生要有这样的观念,就是要为健康服务业出力,要有建设“健康4S店”的意识。什么意思呢?像对待车一样地对待公众。没有生病、没有具体需求的时候,要能实施个性化的服务,根据每个人分析他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运动、饮食等建议,让他们少得病,晚得病;对已经患病的人群,要追踪管理,帮助他康复,并且预防复发。这样一个主动服务的“健康4S店”,还要能培养教育患者的家属,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健康的主动性和能力。对于医学,结果最重要我常常觉得,做很多事,只有懂得背后的哲学道理才能成事,医学更是如此。比如共性和个性,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等,这些都是最朴素的哲学思想。你看,我们在学校读的医书都是共性的,但在实际中,老百姓来看病可都是个性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发病在胸部,有的在咽喉,有的还会跑到腹部。此外我们在门诊,病人来来往往,我们常常只能根据第一面来进行诊断。但疾病之复杂,初次印象和描述很容易片面,所以我们要经过长期的追踪,有时要长达3年、5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看出病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正因为忽视了随访和追踪,我们曾经出现过很多误诊。比如患者出现胸疼、呼吸困难,就一定是左心衰竭,或者心绞痛吗?这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说的是,对很多学科来说,结果相对于过程更重要。而对于医学,结果很重要,但作为医生要想提高医术,必须还要重视过程。很多医生曾医治过许多病人,但全都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越,这说明他并不善于观察和联想。医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会出现很多的综合征,即一个人症状上会有很多表现,但实际是由某一个特定疾病引起的。但是,也许碍于科技的发展,也许是一些别的因素产生了干扰,你在某个时间点就是查不出确切的病因。比如我们现在说的预激综合征,它是医学团队经过了几十年的病例追踪和调研,从开始的联想到推测再到证实,现在已经能做到对其进行无创开刀治疗了。因此,做临床医生,不要死读书,要像个侦察员一样,依靠实践,敢于联想。遇到病例,不要熟视无睹,要留下资料勤于回访,捕捉细节。从“手中无剑,心中无剑”到“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我想借用“华山论剑”的桥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感想。我记得自己刚从医学院毕业时的状态,可以用“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来形容。那时候,医疗超声不会做,腔镜不会做,技术方面乏善可陈;而对科研、对创新、对医学的理解也都几乎是空白的。后来,会看病了,也掌握了很多技术;但是学术思想方面还是很弱,所以叫“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个阶段呢,不但技术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术和创新,这时是“手中有剑,心中有剑”。而最近这些年,我产生了很多对医学的反思,想我们现代医学未来该怎么发展、怎样创新;反而手上对具体的开刀、用药有了节制。所以,这可以叫“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或许到未来,我还会再进入另外一个境界,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即“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但对于所有的年轻人来说,前面几个阶段能够有担当,肯努力,才能抵达最后海阔天空的境地。我祝福大家。

  • 糖尿病人不能吃的4种油,会让血糖持续升高,最好全部扔掉!! 1、猪油 猪油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非常容易造成肥胖,尤其对糖尿病人来说,肥胖是血糖降不下来以及血糖很难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食用,还对心脑系统有害,所以糖尿病人一定不要食用。 2、棕桐油 棕桐油在低温的时候容易凝固,这也是在食品中应用的原因,凝固后的棕桐油尤其是对糖尿病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增加了身体的负担,造成血糖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升高。 3、黄油 黄油在西方国家应用比较多,主要是西餐对黄油的用量非常大,黄油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以及热量都非常高,对三高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是不宜食用的。 4、椰子油 椰子油大部分都是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排出体外,对血糖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副作用。如果长时间食用椰子油,血糖必然会很难降下来。

  • 简单来说:1 记忆障碍;2 认知功能障碍;3 人格改变;4 语言障碍。 具体来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1、往往容易忘记一些近期发生的事,而且很难记起,恍如事情从未发生过2、觉得做饭有困难而减少菜式,不能有条理的处理食物或弄错步骤等3、新初难以表达和理解较抽象的词汇,随后逐渐影响到简单的词汇,日常沟通困难4、弄不清楚日期和时间,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忘记回家的方向5、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不能理解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如火警发生时,虽然感到慌张,却不懂逃生6、不能理解简单账目往来的意义,找赎也经常出错7、经常把东西放在不适当的地方,如把熨斗放进冰箱,把手表放进糖罐8、情绪起伏不定,较容易焦虑及发脾气,控制情绪的能力下降9、部分病人会变得缺乏安全感和多疑,对人或事变得冷淡及较少说话10、往往会变得被动,甚至对自己以往喜欢做的事也失去兴趣正常衰老的表现:1、偶尔忘记了要做的工作,稍后或经提示后可以记起2、做饭时会偶有困难尔会忘记放调味料3、偶尔想不起适当的词汇4、偶尔忘记约会的日期5、需要花多一点时间处理复杂的问题6、处理数目不清的账单时,会觉得懊恼,但经解释后会明白及理解7、可能把物品随处摆放,但仔细想想就能找回8、偶尔会有失落或心情不佳的时候,但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选择恰当的时间来发泄9、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变10、偶尔也会有对家庭、工作或社会感到厌倦的时候,但情况会好转

  • 得了带状疱疹并发症会有哪些并发症呢?1.并发细菌感染 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 现在发现肺结节的朋友有很多,大部分肺结节都需要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一少部分肺结节发生了改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很多朋友会关心自己的肺结节应该去什么医院复查?是到家门口的医院?还是到比较权威的医院?理论上,到每一家正规的医院复查都是可以的。但有时大家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随便找了一家医院复查肺结节,结果拿到另一家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看不清,又得重新再做CT,无形中增加了辐射,本来想着省事,反而倒费事了。从临床实际出发,我自己的体会是假设自己的这个肺结节将来真的有一天增大了,需要做手术,您打算到哪家医院做这个手术,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的前提下,现在就到这家医院复查。这样不论是外科医生,还是放射科医生都可以尽早的看到您肺结节的片子,并且从连续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其细微的变化,这是最不走弯路的选择。

  • 少几次翻脸,就多几个台阶。多几次听不见,就少几次庸人自扰。少撂几句狠话,就多一些余地,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何桂丽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何桂丽
何桂丽
主任医师

已认证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