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详情介绍
  • 患者评价
  • 问诊记录
暂无
暂无
护理咨询患友问诊
  • 食指甲周疣|你好拍个照片看看吧可以到医院皮肤科做冷冻治疗无效是的其他没什么办法可以治疗是的外用一个月看看效果先做一次冷冻看看

    总交流次数

    21

    医生回复次数

    10
    患者:

    女 31岁

  • 儿童有手淫的习惯|您好,非常高兴由我为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孩子这种情况多久啦?好的,孩子目前有不适吗?好的孩子目前有不适吗孩子平时的饮食与消化如何呢?好的,孩子去线下医院检查过吗?好的根据您的描述,考虑孩子目前的情况,

    总交流次数

    41

    医生回复次数

    19
    患者:

    男 7岁

  • 毛周角化症|图片我看到了,你要问什么具体问题?请讲具体问题。这个病是慢性病,就得坚持用药,没有太快的。生活中可以口服****药店都有卖的,另外洗澡不要用力搓也不要太频繁。****就可以,就不错。***可以,能滋养

    总交流次数

    36

    医生回复次数

    11
    患者:

    男 21岁

展开更多

护理咨询科普文章
  • 人们生活中的常说的微量元素其实全名是叫微量营养素,相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营养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每日需要量仅以ug或mg计,因而被称为是“微量营养素”。但微量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化剂。微量元素你真的查对了吗各位宝妈奶爸,相信你们经常会在小区里听见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不好去查了微量元素,医生说缺锌了、缺钙了等等问题,你们回家了也在想我要不要去给我家宝宝查个微量元素。于是你们找到医生要求查微量元素,但是一想到宝宝要扎针,自己心里也在滴血,于是某些医生就告诉你可以用头发查微量元素,或者告诉你可以取末梢血(指端),相信这也是不少家长在生活中遇见的,更有家长要求在宝宝生病时候抽血查了微量元素,但是我想告诉各位宝妈奶爸,上面的方法都是错的,查微量元素是需要抽静脉血的,而且是需要空腹抽静脉血,人体处于应激或感染状态对这个检查也是有影响的,看到这里,估计你们更不愿意了,那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维生素A缺乏的预防1.积极预防和干预妊娠、哺乳母亲的维生素A缺乏。2.强调母乳喂养婴儿。当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强调选择强化维生素A的配方奶。3.经常食用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绿叶蔬菜和橙色或黄色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加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强化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品也可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4.在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地区,推荐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1500U/天。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1.鼓励妊娠母亲增加户外活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维持体内充足2.鼓励母乳喂养,并从婴儿出生数天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U/天。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强调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如果婴儿配方奶的摄入量不足可考虑补充维生素D。长期临床经验证实,补充维生素D400U/天是安全剂量,并能有效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3.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儿,出生早期应加大维生素D补充剂量,可给予800U/天,3个月后改为400U/天。4.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3,但考虑到紫外线对儿童皮肤的损伤,目前不建议6个月以下婴儿在阳光下直晒,儿童、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时也应注意防晒。钙缺乏的预防1.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钙的优质来源。只要母乳充足,婴儿钙营养足够;当因各种原因母亲不再哺乳或母乳不足,充分的配方奶喂养仍可提供充足的钙营养。2.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儿,需额外补充钙,可采用母乳强化剂、特殊早产儿配方奶,或额外增加维生素D与钙补充剂。3.当维生素D水平保持适宜时,青春期前儿童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致可满足钙的需求。而青春期少年则需要每日摄入750ml牛奶,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对钙的需求。大豆制品、绿色蔬菜,以及钙强化的食品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铁缺乏的预防1.积极预防和纠正妊娠期母亲缺铁性贫血,减少妊娠期糖尿病、降低早产率。2.提倡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或者不能母乳喂养,强调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3.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建议首选强化铁的婴儿食品或肉类、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4.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预防性补充铁剂。从出生后4周开始,母乳喂养婴儿补充元素铁2mg/(kg.d),配方奶喂养补充元素铁1 mg/(kg.d),直到矫正年龄1岁。5.此外,对于婴儿和青少年等缺铁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血红蛋白。锌缺乏的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建议选择强化锌的配方奶。2.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建议首选强化锌的婴儿食品或肉类、肝脏等富含锌的动物食物。这是预防锌缺乏的重要措施。3.研究证实,腹泻时补充锌,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荐,腹泻患儿在补液的同时口服补锌。且持续补10-14天。以上,我们大概讲了如何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相信各位宝妈奶爸都知道母乳的重要性,同时也别忽视辅食的重要性。因为门诊最多的都是妈妈们问补锌的最多,这里告诉各位,研究发现,以药物或强化食品预防性补锌时,必须考虑铁、锌、铜等各种矿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平衡。有证据表明,常规剂量补充锌,即可造成铜缺乏,并继发贫血。铁和锌之间的相互干扰则更明显。因为很多微量元素都有差不多的吸收代谢途径,过分的补充其它微量元素就影响其它的吸收代谢。所以,重要的是不要随便乱补微量元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同时正常的哺乳和辅食添加,只要宝宝生长发育好,一般都不缺少微量元素,更多的是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及时发现贫血。董医生是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高材生儿科经验丰富,而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 心脏病目前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数超过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随时寒露的到来,气温继续下降,早晚温差变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猝死的情况也常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为什么在秋冬季高发? 应该如何应对? 1气温低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应对策略: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气温很低或阴冷的雨雪天时,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外出时记得做好保暖防护。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穿脱衣服,不要让身体觉得忽冷忽热。2 血压波动大可能因为情绪、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造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应对策略: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有时,与夏季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秋冬季的控压效果可能不理想,所以应该注意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3 血脂升高在秋冬时很常见,气温下降了人们开始管不住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应对策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4 维 D 水平下降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已被多个研究证实,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对策略: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在天气适宜时,多出去走走。另外,还可以在每日饮食中选择维生素 D 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海鱼等。5 静止时间过多是另一个天冷的常见不良习惯。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久坐或者久卧,血流缓慢,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这样的血栓不但会阻断了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淤积导致相应的部位疼痛、肿胀,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将导致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后果。应对策略:在心肺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动起来,不一定要是运动,也可以在家里走一走,做点家务。6 呼吸道感染在秋冬季发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在年轻人中,因为感冒引发心肌炎进ICU抢救的案例也不少,仅从流涕、鼻塞、咽痛、头晕头疼、发热、乏力等早期症状看,难以与感冒区别,但是在2周左右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慌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应对策略: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7 忽略早期症状,耽误治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令人遗憾的错误做法。大部分突发心脏病都是瞬间感到心脏难受,脸色煞白,满脸虚汗这些普遍症状,但每个人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症状,事实上有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肚脐以上原因不明的疼痛都应该引起重视。比如有人胸疼,有人感觉憋气、心慌,还有人表现为后背疼,甚至牙疼。应对策略: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应立即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一般来说硝酸甘油的药效更明显。同时尽量保持平卧姿势,放松身心,观察症状是否减轻,如果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立即联系急救医生了。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审稿专家:陈牧雷主任,从事心脏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二十余年,熟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多项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颇有心得。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人需要学会跟高血压和平相处,带病生活很多年。控制高血压,重要和基础的手段就是了解血压波动规律,监测血压。很多家庭、社区、街道、药房等地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测量血压。但他们真的做对了吗?正常测量血压要做到以下几点:- 测量者要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选择使用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 连续测量2次,每次至少间隔2分钟,若2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y以上),应当再次测量。- 如果受测者是首次测量,应当测量双手臂血压。以后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血压。- 对疑有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改变,比如从平卧位突然改变为直立或者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两分钟之后,无论怎样,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量脉率。- 手臂与心脏呈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仰卧位:平腋中线。手臂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水银血压计测血压操作注意:水银血压计应垂直放置,打开,开启水银槽开关。缠袖带应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充气时应触摸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置肱动脉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气门。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30毫米汞柱,然后以恒定速率缓慢放气。放气时应缓慢,速度以水银柱下降4mmHg每秒为宜,心率较慢时,放气速度也较慢,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判断时应以听诊器出现的第一声搏动音为准,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姚欢,主任医师,心血管临床经验二十多年。大连市心脏重症协会委员。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等心脏常见病的诊治。心脏各种急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介入治疗。点击下图,立即问诊

  • 人们生活中的常说的微量元素其实全名是叫微量营养素,相对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大营养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限,每日需要量仅以ug或mg计,因而被称为是“微量营养素”。但微量营养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体内激素、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催化剂。微量元素你真的查对了吗各位宝妈奶爸,相信你们经常会在小区里听见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不好去查了微量元素,医生说缺锌了、缺钙了等等问题,你们回家了也在想我要不要去给我家宝宝查个微量元素。于是你们找到医生要求查微量元素,但是一想到宝宝要扎针,自己心里也在滴血,于是某些医生就告诉你可以用头发查微量元素,或者告诉你可以取末梢血(指端),相信这也是不少家长在生活中遇见的,更有家长要求在宝宝生病时候抽血查了微量元素,但是我想告诉各位宝妈奶爸,上面的方法都是错的,查微量元素是需要抽静脉血的,而且是需要空腹抽静脉血,人体处于应激或感染状态对这个检查也是有影响的,看到这里,估计你们更不愿意了,那我们就来学习怎么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维生素A缺乏的预防1.积极预防和干预妊娠、哺乳母亲的维生素A缺乏。2.强调母乳喂养婴儿。当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强调选择强化维生素A的配方奶。3.经常食用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绿叶蔬菜和橙色或黄色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加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强化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品也可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4.在维生素A缺乏的高危地区,推荐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1500U/天。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1.鼓励妊娠母亲增加户外活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维持体内充足2.鼓励母乳喂养,并从婴儿出生数天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U/天。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强调选择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如果婴儿配方奶的摄入量不足可考虑补充维生素D。长期临床经验证实,补充维生素D400U/天是安全剂量,并能有效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3.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儿,出生早期应加大维生素D补充剂量,可给予800U/天,3个月后改为400U/天。4.增加户外活动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3,但考虑到紫外线对儿童皮肤的损伤,目前不建议6个月以下婴儿在阳光下直晒,儿童、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时也应注意防晒。钙缺乏的预防1.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钙的优质来源。只要母乳充足,婴儿钙营养足够;当因各种原因母亲不再哺乳或母乳不足,充分的配方奶喂养仍可提供充足的钙营养。2.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儿,需额外补充钙,可采用母乳强化剂、特殊早产儿配方奶,或额外增加维生素D与钙补充剂。3.当维生素D水平保持适宜时,青春期前儿童每日摄入500ml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致可满足钙的需求。而青春期少年则需要每日摄入750ml牛奶,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对钙的需求。大豆制品、绿色蔬菜,以及钙强化的食品可作为钙的补充来源。铁缺乏的预防1.积极预防和纠正妊娠期母亲缺铁性贫血,减少妊娠期糖尿病、降低早产率。2.提倡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或者不能母乳喂养,强调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3.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建议首选强化铁的婴儿食品或肉类、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4.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预防性补充铁剂。从出生后4周开始,母乳喂养婴儿补充元素铁2mg/(kg.d),配方奶喂养补充元素铁1 mg/(kg.d),直到矫正年龄1岁。5.此外,对于婴儿和青少年等缺铁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血红蛋白。锌缺乏的预防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时,建议选择强化锌的配方奶。2.婴儿4-6月龄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建议首选强化锌的婴儿食品或肉类、肝脏等富含锌的动物食物。这是预防锌缺乏的重要措施。3.研究证实,腹泻时补充锌,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推荐,腹泻患儿在补液的同时口服补锌。且持续补10-14天。以上,我们大概讲了如何预防微量营养素的缺乏,相信各位宝妈奶爸都知道母乳的重要性,同时也别忽视辅食的重要性。因为门诊最多的都是妈妈们问补锌的最多,这里告诉各位,研究发现,以药物或强化食品预防性补锌时,必须考虑铁、锌、铜等各种矿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平衡。有证据表明,常规剂量补充锌,即可造成铜缺乏,并继发贫血。铁和锌之间的相互干扰则更明显。因为很多微量元素都有差不多的吸收代谢途径,过分的补充其它微量元素就影响其它的吸收代谢。所以,重要的是不要随便乱补微量元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同时正常的哺乳和辅食添加,只要宝宝生长发育好,一般都不缺少微量元素,更多的是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及时发现贫血。董医生是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高材生儿科经验丰富,而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 心脏病目前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数超过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随时寒露的到来,气温继续下降,早晚温差变大,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因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猝死的情况也常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为什么在秋冬季高发? 应该如何应对? 1气温低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增加了心绞痛和心梗发生的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 10 ℃,心脏病发病风险会上升 7。应对策略: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气温很低或阴冷的雨雪天时,要保证室内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外出时记得做好保暖防护。随着室内外温度的变化穿脱衣服,不要让身体觉得忽冷忽热。2 血压波动大可能因为情绪、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造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应对策略: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有时,与夏季同样剂量的降压药在秋冬季的控压效果可能不理想,所以应该注意做好血压监测,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适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3 血脂升高在秋冬时很常见,气温下降了人们开始管不住嘴,倾向于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这时候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脂,会增加患者心脏病或卒中发作的风险。应对策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4 维 D 水平下降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已被多个研究证实,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对策略: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 D 的吸收,在天气适宜时,多出去走走。另外,还可以在每日饮食中选择维生素 D 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海鱼等。5 静止时间过多是另一个天冷的常见不良习惯。许多人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活动,久坐或者久卧,血流缓慢,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这样的血栓不但会阻断了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血液淤积导致相应的部位疼痛、肿胀,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将导致中风、心脏病等严重后果。应对策略:在心肺系统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动起来,不一定要是运动,也可以在家里走一走,做点家务。6 呼吸道感染在秋冬季发生率上升。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在年轻人中,因为感冒引发心肌炎进ICU抢救的案例也不少,仅从流涕、鼻塞、咽痛、头晕头疼、发热、乏力等早期症状看,难以与感冒区别,但是在2周左右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心慌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需要及时就医。应对策略: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7 忽略早期症状,耽误治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令人遗憾的错误做法。大部分突发心脏病都是瞬间感到心脏难受,脸色煞白,满脸虚汗这些普遍症状,但每个人又会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症状,事实上有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肚脐以上原因不明的疼痛都应该引起重视。比如有人胸疼,有人感觉憋气、心慌,还有人表现为后背疼,甚至牙疼。应对策略:突发心脏病的病人应立即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症状,一般来说硝酸甘油的药效更明显。同时尽量保持平卧姿势,放松身心,观察症状是否减轻,如果没有明显好转,就要立即联系急救医生了。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审稿专家:陈牧雷主任,从事心脏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二十余年,熟悉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多项大规模药物临床试验,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颇有心得。点击下图,即可问诊↓

  •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人需要学会跟高血压和平相处,带病生活很多年。控制高血压,重要和基础的手段就是了解血压波动规律,监测血压。很多家庭、社区、街道、药房等地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测量血压。但他们真的做对了吗?正常测量血压要做到以下几点:- 测量者要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 选择使用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 连续测量2次,每次至少间隔2分钟,若2次测量结果差别比较大(5mmHgy以上),应当再次测量。- 如果受测者是首次测量,应当测量双手臂血压。以后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血压。- 对疑有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改变,比如从平卧位突然改变为直立或者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位,两分钟之后,无论怎样,血压计应放在心脏水平。-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量脉率。- 手臂与心脏呈同一水平。坐位:平第四肋;仰卧位:平腋中线。手臂卷袖、露臂、手掌向上、肘部伸直。水银血压计测血压操作注意:水银血压计应垂直放置,打开,开启水银槽开关。缠袖带应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充气时应触摸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置肱动脉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气门。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30毫米汞柱,然后以恒定速率缓慢放气。放气时应缓慢,速度以水银柱下降4mmHg每秒为宜,心率较慢时,放气速度也较慢,注意水银柱刻度和肱动脉声音的变化。判断时应以听诊器出现的第一声搏动音为准,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姚欢,主任医师,心血管临床经验二十多年。大连市心脏重症协会委员。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等心脏常见病的诊治。心脏各种急重症的抢救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介入治疗。点击下图,立即问诊

  • 如何发现胎儿发育不好呢? 怀孕之后,你会不会担心孩子发育不好呢?下面教你几个小方法,让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发育 1.观察怀孕早期hcg翻倍,孕酮的情况,如果翻倍不好,或者是孕酮太低,常常提示宝宝发育不 2.做超声检查 正常情况下,孕囊的形状是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如果孕囊形状不规则,张力差,月经周期非常规律的女性8周还看不到胎心。提示胚胎发育不好,再有就是胎儿的大小小于实际孕周两周以上也提示发育异常。这个小方法你了解了吗?

  •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两大节日重叠,促成了法定假日以来最长的8天假期,相信宝妈们也是不肯错过这个带宝宝出行的好时机,一家人趁此佳节,找个青山绿水旁……宝宝承膝憨笑玩闹……如此想来,一顿户外野餐都是美美哒~ 而就在此时,一段梦幻假期的开始却是,爷爷奶奶端着碗筷对着宝宝边哄边追,宝妈宝爸边吼边气,好一番热闹不时上演,宝妈们不得不焦虑啦,这要如何带出门? 于是宝妈们早早开始了补锌历程… 宝宝食欲下降不爱吃饭,真的是缺锌么? 其实大多数缺锌的症状属于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下降这一条症状并不能说明体内缺锌,而需要与日常饮食摄入量,生长发育水平,其他矿物质补充情况等综合考虑。每天大量补钙有可能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长期如此会导致缺锌。 锌是100多种参与体内生理过程的酶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人体的蛋白质合成,加速伤口愈合,维持味觉,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缺锌可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功能,大运动发育以及认知发展。1. 缺锌有哪些症状? 宝宝缺锌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皮炎、生长发育缓慢、异食癖(喜欢吃奇怪的东西)、容易患感冒、腹泻、地图舌等。缺锌也有可能引起尿布疹和湿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警惕啦!多关注宝宝的情况,觉得有问题了不要擅自给宝宝吃补锌的药品或保健品,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让医生判断宝宝是否缺锌。一旦缺锌,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补。2.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锌? 根据2016年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0~5月龄的宝宝每天需摄入2毫克锌。6~11月龄的宝宝每天需摄入3.5毫克锌。1~3岁的宝宝每天需摄入4毫克锌。3.宝宝每天实际摄入多少锌? 0~5月龄的宝宝每天可以从母乳中摄取足够的锌(2毫克)。从半岁以后,母乳所能提供的锌不再能完全满足宝宝身体所需,应通过其他食物来给宝宝补充。蛋黄、肉和动物肝脏都富含锌。1~3岁的宝宝以辅食为主要营养来源,在保证奶制品摄入的基础上,每天保证1个鸡蛋、50~100克肉,就可以满足宝宝对锌的需求。4.锌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哪些? 动物性的食物如海鲜, 尤其是贝壳类海鲜含锌最高,其次是红色肉类、内脏、鸡蛋、干果。水果和蔬菜中的锌含量较低。常见含锌量高的食物有:生蚝(71.2毫克/100克)、鲜扇贝(11.69毫克/100克)、羊肉(6.06毫克/100克)、猪肝(5.78毫克/ 1 0 0 克) 、牛肉( 4 . 7 3 毫克/ 1 0 0克)、蛋黄(3.79毫克/100克)。 3个让宝宝好好吃饭的小妙招 1、准备一个宝宝餐桌 在家人团聚吃大餐的时候,仍然要给宝宝准备专用餐桌分配好食物,没吃完,不让他离开,也尽量不让其他大人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宝宝养成专心吃饭,且只吃自己碗里的食物的好习惯。2、饭前不吃零食 “串门儿”的时候,长辈疼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给各种好吃的,但是这时候爸妈要能狠下心,坚守不在正餐前给宝宝吃零食的原则,从而提高宝宝吃正餐时的食欲。3、提高宝宝食欲 家庭餐一般都很丰富,爸爸妈妈的得意之作也许好吃,但不见得“好看”,做宝宝餐时,尽量营养搭配的同时把宝宝的食物打扮得“花枝招展”一点,从而引发宝宝食欲。作者简介 王琳,女,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科临床博士。从业近20年,擅长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指导,出生缺陷和自闭症等疾病的诊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叶芳,女,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出自《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

  • 神经鞘瘤是一个常见的肿瘤,它会对于我们的身体产生局部的疼痛,患者需要及时的了解哪些部位会是产生这些疼痛的存在。我们在日常生活还可以及时的察觉运动的时候哪些部位出现了疼痛这些都是症状。脊椎管内神经鞘瘤影响着我们的脊椎健康和发展,脊椎的健康带动着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 椎管内神经鞘瘤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椎管神经鞘瘤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根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瘤的疼痛主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臂放射;颈胸段的肿瘤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背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瘤常表现为背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瘤的疼痛多位于腰部,可放射到腹部、腹股沟及下肢。胸腰段肿瘤的疼痛位于腰部,可放射至腹股沟、臀部、大腿及小腿部。 腰骶段肿瘤的疼痛位腰骶部,臀部、会阴部和下肢,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为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隐形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合减退。 感觉障碍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人早期主观感觉异常,而检查无特殊发现,继之出现感觉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圆锥、马尾部已无脊髓实质,故感觉异常呈周围神经型分,典型的是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呈现马鞍区麻木。 针对脊髓神经鞘瘤,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如果治疗及时,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作者:金铂 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我是大医生》推荐嘉宾 诊室直达>>https://m.healthjd.com/s/EvaluationManage/DoctorDetail?doctorId=235710657628

  • 儿童糖尿病的特殊性在于,一是孩子年龄小,正处在生长期,他们需要更长时间的夜间睡眠,睡的时间越长,就会有糖分消耗多补充不及时的情况出现;二是孩子的情绪变化不稳定,行为自我约束力差;三是他们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也较差,血糖忽高忽低,就如同人乘坐电梯上上下下,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晕,经常坐就习惯了。 如何防止低血糖? 1 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些小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而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的需要,造成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患者必须每天应用胰岛素治疗,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天真活泼、贪玩好动是小朋友的天性,学龄时期的小朋友学习任务很繁重,体力和脑力消耗都较大,机体所需要的热量相对较多,所以,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小朋友,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能缺少;而且为了增强体质,让患 1 型糖尿病的小朋友与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健康地成长,必要的运动锻炼也不能缺少。 同时,预防 1 型糖尿病患儿低血糖有以下四点: 应当让他随时在口袋里准备一些糖果或零食,以备在剧烈运动后及时食用; 1 型糖尿病患儿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进行剧烈运动,活动时一定要有知道他病情的人监督; 必要时可随身携带一张卡片,写上姓名、住址、患有糖尿病以及与家人的联系方式等,以便在患儿发生低血糖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警惕与运动有关的低血糖反应。与运动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可在锻炼后不久出现,但还可能在 12 小时以后才发生。 在患病儿童的运动方式上 除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以外,每天应再增加 30 分钟到 1 小时的体力活动,可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而不是坐机动车等出行方式,增加运动时间。建议儿童采用运动全身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登楼梯、游泳等。活动强度要适宜,每次活动 10 分钟至 30 分钟,每周至少锻炼 4 次。 控制孩子的血糖要注意什么?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出现低血糖,就故意让孩子在睡前多吃些零食,让其血糖控制在较高水平,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这是不正确的,这是在以高血糖的代价来避免低血糖,不仅不能有效达到对血糖的控制,还会恶性循环,导致以后的治疗更加艰难。 简单说就是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合理使用胰岛素,而使血糖安全达标的底线就是不出现重度或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既要降血糖,又不能出现低血糖。专家介绍,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给予更安全、更灵活的胰岛素治疗。“基础-餐食”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就是使用了一个长效的基础胰岛素,同时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简单来说,就是“三短一长”,以地特胰岛素为例的基础胰岛素,一天一次注射即可有效控制血糖,尤其是降低夜间发作低血糖的风险;以门冬胰岛素为例的速效胰岛素在每天三餐前注射,又更加灵活方便。这种治疗方法使得胰岛素注射和进餐、运动以及生活方式相结合,可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做好低血糖的监测,是控制血糖的基础。目前最理想的方式是每天测 4 次血糖,即三餐前和睡前。但这项工作实施起来很痛苦。每次测血糖要扎针,不仅孩子难受,家长也心疼。所以,对于血糖控制得较好的儿童,巩纯秀建议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比如,有的孩子在清晨的空腹血糖始终很好,就没必要在这个时间点重复扎针监测,只要一个星期测一次作为抽查,如果一直保持良好,这个时间点就可以省去。但是如果一旦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这个时间点的监测就不能少。

  • (1)合理饮食,治疗原发病。相比杂食者,素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建议普通人群(非妊娠、非哺乳期)通过食用蔬菜、水果、豆类、肉类、鱼类和加工过的强化谷类,合理增加叶酸、维生素 B6 和维生素 B12 的摄入,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停止高血压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且既往有心血管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脑卒中风险。 (3)高血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酌情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首次脑卒中风险。

  • 很多中老年人性生活后会出现腰背部疼痛。引发腰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与性生活相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一、性生活过于频繁 性生活过频可能引起腰痛,主要是腰部活动量过大,引起腰肌劳损,使腰部肌肉产生酸痛。纠正方法很简单,两人根据体力选择体位,不要突然做大幅度的动作。 二、本身患有腰肌劳损 平时工作、生活中长时间久坐的人,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酸胀感和疼痛不适感,并且使得腰部的支撑力和稳定性降低。这类人爱爱时,可能因为拉伸而产生急性腰痛发作,并逐渐发展成慢性腰痛。建议这类人平时要尽量挺直腰板,避免弯腰时间过长;性生活前最好伸伸腰、捶捶背,让腰部做好准备;多参加适宜的运动,以增强腰部力量和稳定性,减少腰部损伤的发生。 三、性生活突然中断 有的男性为了延长性生活时间,在将要射精时故意中断,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生殖系统和盆腔充血不能迅速消退,精囊等附件器官没有排空,可能引起腰疼。建议性生活时顺其自然,夫妻和谐配合达到性高潮。 四、年龄增大引起雄激素下降 老年男性由于雄性激素的下降,伴有肌肉的萎缩,在性生活中也较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肌肉的缺血、缺氧和劳损,进而出现疼痛。所以老年患者在性生活中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用力和追求某些姿势。 五、某些疾病引起 患有脊柱关节等疾患的患者,如腰间盘突出等,在性生活过程中可能出现腰部疼痛。女性有宫颈炎时也表现为小腹痛和腰酸症状,当阴精插入撞击宫颈时疼痛加剧。有些男性因前列腺疾病也会出现性交后的疼痛。这类患者需要积极就诊,治疗原发疾病。

  • 癫痫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 2. 均衡营养: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3. 控制咖啡因摄入:咖啡因含有兴奋神经系统的成分,过多摄入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因此,患者应限制咖啡、茶、巧克力和某些饮料中咖啡因的摄入量。 4. 避免食物过敏:有些癫痫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乳制品、鸡蛋、坚果等。如果存在食物过敏,应避免摄入这些食物,以防诱发癫痫发作。 5. 控制食盐摄入:过量的食盐摄入可能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是癫痫的诱因之一。因此,癫痫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选择低盐或无盐食品。 6.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生鱼片、生肉等潜在存在食源性疾病的食物,以减少发病风险。 7. 避免酒精摄入: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容易诱发癫痫发作。因此,癫痫患者应避免饮酒或限制酒精摄入。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饮食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患有癫痫,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取更详细的饮食指导。

展开更多

快速问医生

输入你想提问的内容
提交

扫码关注医生

关注李继华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李继华
李继华
住院医师

已认证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