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严进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瘤也可称为上皮内瘤变,具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学上的异型性,即没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是不能诊断为腺瘤的。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40 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为 20%一 30% ,而 4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则上升为 40%一 50%。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直系亲属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 4 倍。近年报道,8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 4 倍。结直肠腺瘤在肉眼上可以为隆起的息肉状(63%)、平坦型(占 36%)或凹陷型(占 0,9%)。

结直肠腺瘤在组织学上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和绒毛状结构均小于 80%)和锯齿状腺瘤。

二、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指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可以有蒂,也可以为广基无蒂。结直肠息肉在病理学上包括: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或称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 息肉等)和炎症性息肉(血吸虫性息肉、炎症性假息肉等)。病理检查出具的报告不能笼统地诊断为结直肠息肉,应具体地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Peutz-Jeghers 息肉、或炎症性息肉等。这样临床医生和患者才能明了该结直肠息肉的确切性质(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是否有联系、是否需要复查或随访。

三、结直肠息肉病

结直肠息肉病与结直肠息肉的区别在于息肉数目的多少。结直肠息肉数目 100 个以上属息肉病范畴。结直肠息肉病又分为错构瘤型与腺瘤型。

(一)、错构瘤型

1、幼年性息肉病是以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结肠/直肠息肉在 5 枚及以上;全胃肠道有息肉:不论息肉数目,但有错构瘤型家族史。此病多见于儿童,其中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成人仅占 15%,平均年龄 6.2~7.3 岁。

2、Peutz—Jeghers 综合征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胃肠息肉病,黑色素斑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多见于口唇、口腔黏膜和手足掌侧等处,少见于龟头、阴唇等处,多呈褐色,也可呈蓝黑色,不高出皮肤。黑色素斑常见于 10 岁以前的儿童。本病另一特征是多发性胃肠道息肉.息肉可以发生在胃至直肠的任何部位,而以空肠和回肠最为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有约 1/3 的病例累及结肠和直肠。约 1/4 的病例累及胃。多引起腹痛、消化道出血、肠套叠、肠梗阻。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很高的外显率。男性和女性均可携带因子,家族中数人发病者并不少见.约有 30%~5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PJS 患者为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恶性肿瘤发生率 20% ,病理类型以低分化黏液腺癌为多,平均确诊年龄为 32.2 岁。

3、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即“胃肠道息肉病、皮肤色素沉着、脱发、指(趾)甲萎缩综合征”。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多数在 50—76 岁间。临床表现有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指(趾)甲萎缩、脱发、皮肤色素增多、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等。

(二)、腺瘤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定位于染色体 5q21 上的 APC 基因发生胚系突变引起的。男女患者具有相同遗传性,75%-80%的 FAP 有家族史。20%-25%的 FAP 无家族史而为基因突变的新患者,其后代仍延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AP 发病罕见,每 10000 个新生儿中大约有 1 人或每 30000 人群中有 1 人患 FAP。

本病患者的结直肠一般在 5—10 岁开始出现腺瘤.至 25 岁时约 90%已有腺瘤发生。息肉一旦出现,数目增加很快,可长满结直肠.如不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20 岁时约 50%,至 45 岁约 90%恶变),占所有结直肠癌的 1%。从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 15 年。FAP 平均癌变年龄 39(34—43 )岁,平均死亡年龄 40 岁。

手术是预防和治疗 FAP 及其癌变的首选和最有效的手段。因为其腺瘤都有发生癌变的危险,所以治疗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把结直肠内所有的腺瘤切除,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并且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预防性手术应在 20 岁之前进行。对息肉密集、数量多于 1000 个、或有单个息肉大于 1cm、或已有腺瘤恶变的 FAP,应在诊断后尽快手术,对不愿立即接受手术者应严密监测,定期行结肠镜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发生癌变,治疗时间最好不要超过 30 岁。

3、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一)、溃疡性结肠

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 20-49 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1.0-1.3: 1 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的肠外表现。黏液血便是最常见症状。超过远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

(二)克罗恩病

是一种可以累及消化道任意部位的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环境、遗传、微生物、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克罗恩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以青中年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并往往同时累及多个部位。结肠被侵犯最多,次为小肠。临床症状多样化,但以腹痛与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克罗恩病患者的病程长短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病程越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高。有研究结果表明:超过 40%的克罗恩病患者 10 年内需接受手术治疗。克罗恩患者常合并结直肠癌、小肠癌、肠外肿瘤、淋巴瘤和皮肤癌,总体上肿瘤发病率低于普通人群,但小肠癌、结肠癌和皮肤癌发病率增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癌变的相对危险度较普通人群高 15~20 倍,溃结和克罗恩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率接近。肠镜筛查和减少日照是减轻肿瘤发生的重要途径。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何为痔疮?

痔疮是临床很常见的疾病,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一般无痛,常以排便时出血和肛门脱出为主要表现,常发生在长期站立、过量饮酒、大便用力、老人长期慢性咳嗽之后,轻者休息后可自动复位,重者则需要用手托回或请医生帮助复位。 外痔:主要是肛门内外的静脉胀大,静脉血不易回流,瘀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便出血是常见症状,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血量不大,一般多附在大便表面,或在大便时由痔疮处滴落,便后可自行停止。 混合痔: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 人们常说“十人九痔”,似乎有些夸张,但比较形象,于是不少人出现了便血,就想当然的以为是得了痔疮,长期得不到正确治疗;还有一些女病人出于害羞,能忍就忍,待到忍无可忍时才去医院就诊,延误了早期治疗的大好时机。

严进

副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10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肛乳头肥大?

肛乳头肥大是一种常见的肛门良性肿瘤,是由于肛门微细血管或是皮肤软组织感染炎性物质,经过增生后形成的一种病症,临床易误诊为直肠息肉。肛乳头肥大的发生主要与肛窦炎有密切关系,二者互为因果。 肛乳头肥大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增大,有时会在用力大便后脱出肛门,反复刺激肛门产生更多的炎性物质,有的情况还会有便血、排便不尽或者是肛门瘙痒等症状出现。常规肛肠科门诊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的消除病根。长期存在于人体内会有恶变的可能。 肛乳头肥大与其他肛肠疾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有密切关系,过食刺激性食物或者是久坐工作都容易导致肛肠病症的发生,一般性肛门疾患如果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并且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可以避免进行手术的。 肛乳头肥大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肛乳头肥大在中医上多是由于中气不足、妇女生育后身体虚弱或是肠燥便秘、湿热内生、下注肛门导致的,中医治疗以益气固脱、清热利湿为主,给予患者服用一些补中益气、清热解毒利湿的药物,一方面可以从整体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术后起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手术治疗的身体伤害。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也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与赘皮外痔或者是静脉曲张性的外痔相混淆。肛乳头肥大基底部比较细,质地比赘皮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韧等,一般可鉴别出来。

严进

副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9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肛门保健方法

肛门及其周围,位于人体的“阴暗”角落,终年见不到阳光,又要不断排泄肌体的废物,若不注意卫生,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加之走路、跑跳时,对局部反复进行磨擦,故极易引发痔疮、肛裂、肛门瘘、肛门直肠脓肿、脱肛、真肠息肉、真肠癌和疖、痈等肛周疾患。预防与减少肛周疾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重视调整饮食 食物应多品种、多变化,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成年人最好每天达到 750 克),适当常吃些玉米、荞麦以及薯类等粗粮杂粮,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防止与减少大便秘结。 及时饮水 一年四季要重视及时补充水,每天不少于 1500~2000 毫升饮水,以少量多次为佳,不宜用啤酒和甜味饮料代替,不要喝浓茶、咖啡,不要总等口渴了才饮水,以利于保持大便通畅不干结。 戒除不良习惯 应尽量戒烟、少饮酒(特别是烈性白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高脂肪、煎炸、熏烤以及酸涩、太硬等不易消化吸收的食品,食物不宜太成,防止与减少脱肛、便血和直肠癌的发生. 注意肛周卫生 每次大便后,宜用温热水清洗肛门。在每晚睡觉前,最好用温热水坐浴。同时清洗与按摩肛门周围,保持肛周卫生,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止与减少肛周炎症。 常做提肛运动 每天做 l~2 次提肛运动(即肛门肌肉一收一编的活动,每次做 40~60 次。可采取坐姿、站姿、仰卧位。或采取胸膝部贴床、臀部提高的姿势),对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痔疮与脱肛等有良好功效。 重视运动锻炼 平时应重视运动锻炼,打打太极拳、做做操、或散步、慢跑、游泳等,并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等原则,提高身体素质。但要注意,若发现肛门周围不舒服、或有痛、痒等感觉时,则应停止剧烈运动,以免因剧烈磨擦加重病灶,造成裂口扩大。 重视排便卫生 养成每日 1~2 次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每天晨起一次大便最好),出现便意时应及时排便,不要憋便,这样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肛周静脉回流,可减少与防止痔疮等病。 防止肛周损伤 便后不宜使用废旧报纸、或粗糙草纸等揩便,防止损伤肛周皮肤和感染细菌,要用专用的卫生纸或湿厕巾揩便。

严进

副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8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