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程夏龙

什么是惊恐发作?

什么是惊恐发作?

心悸、胸闷、手抖...当心是惊恐发作,赶紧自查这 4 点

心悸、胸闷、手抖...进阶版焦虑发作,远比你想得可怕

反复心悸、胸闷、手抖,医生却说你没病?当心是惊恐障碍在发作

焦虑也会急性发作?反复心悸、胸闷和手抖,警惕这个“要命”的病

急性焦虑发作竟会“要命”?警惕心悸、胸闷、手抖这 3 个症状

什么是急性焦虑发作?它会共病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吗?

焦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几乎没有人能够逃离与抗拒。

某些时刻,它的确会干扰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更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与它共存。

很少人会想到,焦虑发作也可能“要命”,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濒死感和窒息感。

而这类特殊的焦虑发作,被称为惊恐障碍。

01 什么是惊恐障碍?

去年大火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就曾出现过一名典型惊恐障碍患者的角色——荀总。

他在经历丧妻丧子之痛后,突然出现强烈且反复的躯体不适。

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坐立不安都算是轻的表现,严重时他还会感觉心跳加速、胸闷气短、恶心作呕,出现强烈的窒息感。

这些症状发作毫无预兆,就像平静海面突然翻起的巨浪,突然、迅猛而又持久,常常在数十分钟内达到高潮,又在数小时左右自行缓解或消失。

不堪折磨的荀总跑遍了各大医院,得到的回答却是:他没病。

不适感日复一日地循环,他开始怀疑自己得了绝症或是中邪,直至到心理科就诊他才找到病因——原来,他是得了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名急性焦虑障碍,虽然被划分在焦虑症之中,但它与焦虑症又有着极大区别。

不仅因为它的发作不可预测,更因为它会产生与现实状况强烈不符的躯体不适。

普通的焦虑症,虽然是泛化的,但它往往有特定的对象,比如对金钱焦虑、对健康焦虑、对学业焦虑,我们的情绪大多源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恐惧。

但惊恐障碍却不一样,患者没有明确的恐惧对象,也找不到刺激的源头,恐惧情绪凭空产生、又凭空消失。

有时可能只是正常地走在大街上,但就是在某一刹那,惊恐发作并出现以上症状。

这一特性,也让患者更难察觉其是心理问题,在医院的各个科室盲目求诊,却不得结果。

02 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虽然对大众而言,惊恐障碍是一种陌生疾病,但实际上它并不罕见。

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惊恐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10%。

而欧美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惊恐障碍的年患病率为 2.7%-7.3%。

从以上数据皆可看出,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甚至于我国知名歌手周杰伦,都曾发帖留言,怀疑自己的手麻症状是由惊恐障碍导致的。

尽管它并非少见疾病,拥有较多的患者人群,但还是有不少人将它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事实上,惊恐障碍的躯体症状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震颤、气闷、头晕脚软、发冷发热、窒息感或麻木感,但 CCMD-3 认为它的诊断一般需要符合以下 4 个标准:

  1. 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2. 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3. 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濒死恐惧等痛苦体验;
  4.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所以,不是所有的胸闷气短都属于惊恐障碍。诸如癫痫、心肺疾病、内分泌失调等躯体疾病,都有可能出现与惊恐障碍相同的症状。

当我们出现以上症状时,首先应到医院的相应科室寻求帮助,排除了躯体疾病外,再考虑惊恐障碍的可能性。

03 出现惊恐障碍如何解决?

惊恐障碍的发作频率和发作周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发作间歇期短,但病程长,也有的患者发作间歇期长,但病程短。

但不管是哪一种,无疑问的是它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为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出现惊恐障碍,患者长时间活在恐惧之中,时刻忧虑下一次的发作。

甚至有些患者因为病耻感或为了及时获取帮助等原因,选择不断缩小生活圈,只在家附近的区域活动,这也间接导致了患者的社交回避,并不利于情绪的抒发。

所以罹患惊恐障碍,一定要及时就诊,通过医疗干预解决问题。

因为惊恐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它与遗传、生理变化、心理机制等因素相关联。所以治疗惊恐障碍的主流手段仍是药物治疗+心理咨询。

药物治疗

惊恐障碍的治疗早期靠安定药物,以求平复患者情绪,帮助他们尽快从恐慌中脱离。发展到现在,精神科医生还会选择性地用一些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比如常常提到的“五朵金花”:盐酸氟西汀、马来酸氟伏沙明、盐酸帕罗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盐酸舍曲林,也会被用作治疗惊恐障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增效药物,具体以医生处方为准,各位患者不要自主用药哟。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治疗惊恐障碍的另一手段,咨询师常用的用法有惊恐控制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内感受性暴露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和呼吸训练等。

它的作用在于矫正患者对于事物的错误认知,帮助他们培养起新的思维方式,并建立起应对惊恐情绪的新策略,让患者的心态能变得更加平和。

通过心理咨询,一方面可以降低惊恐障碍的发作频率,另一方面也是让患者能以更松弛的态度对待惊恐障碍的发作症状。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其中一种。

虽然它的病因未明,但精神医学界已有针对它的明确疗法。

所以各位患者不必过分忧心,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从根源解决问题。

相信医学的力量,能帮助被困扰的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给成人ADHD患者的九条生活建议

一、提前制定时间表,尽可能按优先级行动。 开始忙碌的一天之前,不要着急开工,先坐好,把今天需要干的事一一写下来。 然后,将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列出,留在注意力相对集中、效率较高的时候做,通常是一天内较早的时候。将优先级较低的事情往后放放,比如下午或其他状态不太好的时候。 预估自己做完一个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也就是评估工时,对于 ADHD 患者而言可能比较困难。可以比预想的多预留一点儿时间。 建议将时间表放在视线总是可及的地方,比如桌子或笔记本上。这样就算原地走神,你也能看见这张表。 二、大任务实在干不动,就拆解成小任务。 对于 ADHD 患者而言,启动并完成一项比较大且有些复杂的任务可能极其困难,前景很不乐观——很可能是无休止的拖延,直到被逼得无路可逃。 此时,可以尝试将这种大任务拆解为一系列小目标。例如,某件事情预计需要 3 个小时才能完成,可以考虑拆成几块,每块 25 分钟,并体现在你的时间表里。 看上去,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需要完成一个大任务」的残酷现实。然而,大任务之大并不仅仅体现在工作量,也体现在心理层面的威慑力。每完成一小块任务,都会带来一次小小的犒赏,可以让剩下的工作没有原先那么吓人。 三、常规日程越简单越好,别给自己添堵。 把一天的任务安排得复杂、细致、井井有条,如同学霸花花绿绿的学习计划,看上去很有吸引力。然而,出于完美主义搞出一个你根本就做不到的时间表,只能白白制造悲伤。 常规日程只需要保留必须要做的事情,无需添加细枝末节。并且,如果你有某种很简单的方法能快速完成某项任务,就立即行动!做完赶紧把它勾掉,别让它看着碍事。 四、定时器配合时间表,助你时刻保持状态。 很多成人 ADHD 患者非常不擅长管理时间,制定时间表有用但不一定够用。例如,不知不觉中,第一个任务已经侵占了第二个甚至第三个任务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定时器或 App 之类,在即将进入下一项任务的时候提醒一下。这种提醒不仅可以提示时间进度,也可以让人精神猛然紧张,重新集中注意力,提振效率。 五、由易到难,良好习惯需要逐渐培养。 制定适合自己的常规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任何健康、高效的习惯都需要时间。可以先从相对简单的事情开始。 例如,厨房干干净净可以减轻你的压力,但收拾厨房包括诸多琐碎事项,对你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大的任务。那么,你可以先在常规日程中加上一项「每天刷碗」;如果你能做到连续两周每天刷碗,就可以再加些别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总能保持干净的厨房指日可待,而你收拾厨房的习惯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 六、将工作和休闲生活分开,最好别混在一起。 尽管是老生常谈,但还是要说,工作是工作,休闲是休闲,最好不要混在一起。 当前宏观的办公趋势,以及近两年疫情带来的隔离及居家办公需求,很容易让人把工作和休闲生活混在一起。然而,将两者区分开有助于提高工作时间的效率,以及很重要的一点——减轻你在休息时间的压力和焦虑感。 七、把自己放在心上,给照顾自己留些时间。 休息、思考、社交很重要,有必要留些时间做这些事情。不同的人照顾自己的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方法,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能让自己高兴或放松的活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忽视躯体健康可能恶化 ADHD 症状,让整个人都越来越不健康。关注饮食和锻炼,并体现在时间表中,有望实现躯体和精神健康双丰收,为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八、睡觉不是「法外之地」,而是常规日程的一部分。 25%-50%的成人 ADHD 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睡眠问题,比如失眠或不宁。缺乏睡眠或睡眠不规律会显著损害日常功能、心境及行为。 完成一天的工作和琐事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就寝及充足的睡眠也应纳入常规日程。比如,睡觉之前洗个热水澡,果断关掉手机或电脑,将室内光线调暗。 另外,建议将每天早上的闹钟定在同一个时间,包括周末。周末晚睡晚起会让你在工作日起床变得相当痛苦。 九、如果打破了时间表,别太灰心丧气。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你着手制定常规日程的时间表之前,你就需要理解并承认,自己有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点做不到。 如果你不停地打破时间表,这只能说明你的时间表有问题,不适合你。另一方面,如果你每天都能很轻松地、严丝合缝地依据时间表行动,你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时间表。 今天你打破了时间表,并不意味着你明天也会手忙脚乱。完成一个小任务,或连续一周都能按时间表行动,你应该给自己一些奖励才对。

程夏龙

主治医师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

123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给双相障碍患者配偶的七个建议

一、与爱人共同制定应急预案。 作为配偶,你可能是地球上最了解你爱人症状走向的人。时间一长,你甚至可能具有「预测」能力,即你的爱人什么时候正在往「高」的方向走,或者正在逐渐「低」下来。 你或许无法阻止疾病的循环,但你们可以一起制定预案,共度难关。例如,针对可能到来的躁狂发作,你可以未雨绸缪,预防他/她无节制地购买大件商品或参与危险活动;针对可能到来的抑郁发作,你可以有所安排,预防他/她无法按时完成非常重要的任务,也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这种计划即便不是长期的,而只是针对接下来的一次发作,也可以给你一种掌控感,帮助你做好准备。 二、与爱人公开讨论冲动及鲁莽行为。 冲动及鲁莽行为是双相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容易对婚姻造成影响。作为配偶,你可以在爱人心境正常时,与他/她开诚布公地讨论此类症状。 制定计划可以降低此类行为的破坏性。可以「丑话说在前」,如爱人处于躁狂或轻躁狂状态时,将限制他/她使用信用卡;如果爱人存在超速或鲁莽驾驶的风险,就不要自己开车,或干脆推迟出行。 三、爱人情绪不稳时,别往心里去。 当爱人出现抑郁、易激惹、愤怒时,你很容易会感觉他/她是在攻击你。然而,心境不稳其实是双相障碍的重要症状,它的背后是化学物质的紊乱。 面对情绪不稳的爱人,即便有一定难度,你也要控制自己,别意气用事甚至上纲上线。跟他/她沟通,告知你能做些什么,你希望他/她尝试做些什么,并了解他/她的需求,这样可以避免事态的升级,比如声调升高,冷战,以及真正针对你的攻击。 四、确保爱人有需要的资源。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帮助双相障碍患者保持病情稳定的主要手段。你可以提醒爱人按时服药,参加他/她的治疗,或者陪他/她一起去开药。 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减轻心境发作的严重度。督促爱人健康饮食,规律锻炼,好好睡觉,也是你能够做到的。 心理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也有帮助。如果条件允许,帮爱人找到一个合适的心理治疗师,也有助于巩固及增进治疗成果。 五、再辛苦再困难,也要好好过日子。 当你因为给爱人看病而心力交瘁时,你很容易就会忘记之前两个人那些愉快的回忆。然而,你终究还是要立足现实,创造空间以享受彼此的陪伴,共同玩乐,好好过日子。 每对夫妻都会经历婚姻生活的高峰和低谷。双相障碍患者和配偶也是如此,只是高峰和低谷更多一些而已。 六、照顾好自己。 照顾病人非常辛苦,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如此。你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尽量吃好喝好,保证必要的锻炼和休息。否则,你会精疲力尽;更坏的情况是,你会心生怨念。 选择一种能让你振奋或放松的活动。如锻炼,包括徒步、游泳、冥想等;开发新的爱好,如阅读;设置专属于自己的时间;跟大自然或朋友在一起等。 七、该求助时就求助。 人难免会崩溃,双相障碍患者的配偶也是如此。病友群,治疗师,你爱人的家人等等,都可以为你提供帮助。你甚至可以考虑婚姻咨询,以帮助你们两个迎接及克服挑战。

程夏龙

主治医师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

123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医患都要了解:失眠的简明行为治疗(BBTi)

刺激控制及睡眠限制是BBTi的核心治疗组分,其基本原则如下: 1. 减少停留在床上的时间,以巩固睡眠周期。 根据睡眠日记(图1),计算患者一周来的平均入睡时间及醒来的时间。 如果患者在床上的清醒时间超过30分钟,如早早上床而迟迟不能入睡,则缩窄患者的就寝时间窗,以匹配平均睡眠时间(如,推迟上床及提前起床),但不小于6小时。 承认遵循新的就寝时间窗的难度,并与患者讨论应对方法: 与患者讨论晚上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以避免过早上床而无法入睡; 治疗最初的一到两周内,患者的入睡时间可能比治疗之前还晚,可询问患者如何度过这段时间; 鼓励患者为早上计划一些活动,以避免赖床。 需要提前告知患者,治疗最初的一到两周内,困意可能会增强: 将困意增强构建为「治疗正在起效」的标志; 2. 本周每天早上都在固定时间起床,无论前一天晚上睡得多差。 此举旨在重启患者的生物钟,确保其在次日晚上入睡时有足够的睡眠压力。 3. 不困不上床。 此举可以降低患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可能性。 帮助患者有效区分困倦(入睡的可能性)与疲乏(精神或躯体耗竭)。 4. 如果不能很快入睡,就暂时离开床。 如果不能在上床15分钟内入睡(「一刻钟原则」),患者应从床上爬起来,去另外一个房间,直到出现困意。如有必要,上述操作可以不断重复。此举旨在帮助患者克服条件性的失眠反应。 鼓励患者在下床的时间内做放松性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纵横字谜等;不要做刺激性的事情,或者看各种屏幕,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患者如果明显犯困,则建议其规划好驾驶、工作等活动,避免发生危险; 警告患者不要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入睡,因为这会损害他们入睡时所需要的睡眠压力。 就寝时间窗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睡眠情况动态变化,每一周都可能不同于上一周。

程夏龙

主治医师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

12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