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血压,人们经常有 “怕高不怕低” 的误区。特别是对长期低血压即血压低于 100/60mmHg 的情况来说,人们远远不像对高血压那么重视,因为在一些人看来,低血压多半是“良性”的,后果不那么严重。 其实不然,低血压并非什么好兆头 ,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低血压的分型
01 急性低血压
指人体正常或较高水平的血压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后,突然发生血压明显下降等临床表现,其主要包括休克和晕厥两大综合征。
1. 休克
包括心原性休克、出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
2.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属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晕厥。
在卧立位试验或倾斜性试验时 ,站立位或近似立位的SBP较卧位降低 ≥20mmHg、DBP 较卧降低 ≥10mmHg 或 SBP<90mmHg,而心率无明显改变,但发生晕厥症状。其与神经介导性晕厥和心源性晕厥为晕厥的三大主要类型。
02 慢性低血压
1. 体质性低血压
易见于体质瘦弱的年轻女性,可有低血压家族史。
2.未发生晕厥的直立性低血压 (orthostatichypotension,OH)
常伴有头晕、乏力、健忘等症状,卧立位试验或倾斜试验阳性。
(1)OH 与年龄有关,在45~53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 5%~13%,在≥65 岁的老年人群的发生率约20%~60%,在>70 岁的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94%,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2)OH 多发生于卧位血压正常的 患者,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约23.8 % ~50.0%,与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下降、饱餐等相关。
3. 特发性低血压
多在中年以后发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病程进程缓慢,常伴有头晕、眼花、乏力,甚至晕厥样症状及阳痿、无汗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卧立位试验时,直立位较卧位 SBP 下降≥50mmHg,DBP 下降≥20~30mmHg。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变性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导致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相关。
4. 继发性低血压
常见于以下 6 类疾病:
(1)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完全性 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等。
(2)脊髓疾病:脊髓结核、脊 髓空洞症、脊髓出血等。
(3)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复期: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心血管系统疾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口面积<0.75cm2)、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5)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6)致慢性营养不 良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重症糖尿病、活动性 肺结核等。
03 药物不良反应性低血压
可发生急性低血压或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常由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大剂量短效药物应用等时发生。
慢性低血压较急性低血压常见,可见于:
(1)作用于心血管系 统药物: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可乐定、苯妥因钠、普罗帕酮等。
(2)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 硫酸镁、甘草酸二铵等。
(3)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氯氮平、舒必利、阿米替林、左旋多 巴等。
(4)抗微生物药物: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匹胺钠、头孢替安、链霉素、阿昔洛韦、替卡拉宁等。
(5)其他药物:氨茶碱、咪唑斯汀、降钙素、异丙嗪、硫喷妥钠、丙泊酚、布比卡因、破伤风抗毒素、长春新碱、多西他赛等。
04 卧位性低血压
可见于晚期妊娠妇女或盆腔巨大肿瘤等患者,由于下腔静脉受压、回心血量减少所致。
血压下降常伴心率增快、头晕等症状,若改变为侧卧位或坐位,则血压回升和上述症状缓解。
伴有低血压的妊娠妇女易发生早产、婴幼儿体重较轻和易发生产后并发症。
此类患者若施行硬膜 外麻醉进行剖腹产或切除肿瘤时,由于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可出现血压显著下降、脸色苍白、头晕、 出汗等休克样症状。
低血压的治疗
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病因明确者应尽量去除病因。急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针对病因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首先要做好防护,防止摔伤。其次要迅速安排患者平躺,呼叫确定其意识,给予快速饮水(可给淡盐水)等措施。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没有明显缓解,考虑送急诊就诊。
屈昔多巴在体内被多巴脱羧酶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用于原发性神经源性直立性头晕的治疗,如帕金森病引起,不明显升高夜间的卧位血压,但长期作用不明显。其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疲乏等,慢性心衰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慎用。
避免长时间站立和暴露于炎热的环境中,转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可以双腿交叉站立、下蹲,紧绷大腿和臀部肌肉等。
文章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熊家瑞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高血脂的生活方式改变
熊家瑞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文章 高血压与焦虑症
熊家瑞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肩部沉重,无疼痛,有癫痫病史,疑为肌肉疲劳或神经压迫。患者女性23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24
熊家瑞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升主动脉瓣流速增快,考虑轻度主动脉瓣狭窄,症状不明显,需定期复查。患者男性43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8
熊家瑞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胸口闷闷,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考虑做造影检查。患者女性54岁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总交流次数:52
熊家瑞
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