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洪靖

如何预防DPP-4抑制剂降糖药可能的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DPP-4抑制剂降糖药可能的不良反应?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类药物是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包括沙格列汀、维格列汀、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等。二肽基肽酶-4(DPP-4)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它的作用之一就是使体内的胰高糖素样肽-1(GLP-1)失去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DPP-4酶的作用,增强GLP-1的作用,通过增强β细胞和α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改善血糖。DPP-4抑制剂是一类常用的降糖药物,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预防,对于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 低血糖风险

这类药物单独使用很少出现低血糖。 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DPP-4抑制剂,低血糖发生率增加,是一种常见不良反应。

预防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剂量。

  • 胃肠道反应风险

DPP-4抑制剂引起的胃肠道反应通常较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多见于用药初期。

预防方法:小剂量开始用药,并逐渐增加剂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鼻咽炎风险

鼻咽炎是DPP-4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鼻塞、流涕、咽喉部疼痛不适、咳嗽、喘息和乏力等症状。

应对策略:严重者需要停用

  • 皮肤相关疾病风险

皮肤相关疾病DPP-4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与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和皮症。

应对策略:出现上述反应,建议就医。

  • 有发生胰腺炎的风险

在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已报道有胰腺炎的发生。但这些报告是自发提交的,报告发生的人群数量不确定,难以可靠地估计胰腺炎的发生率。

预防方法:不推荐在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中使用DPP-4抑制剂。如果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疑似胰腺炎症状,如发生腹部持续剧烈疼痛,有时会放射到背部,可伴有或不伴有呕吐建议停用DPP-4抑制剂,立即就医。

  • 心血管安全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潜在增加心衰风险发布特别用药警示。

预防方法:对有心衰诱发因素(如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过量摄盐、过度补液)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或阿格列汀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如胸痛、胸闷、水肿、疲劳、乏力等,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就医。

  • 肝酶升高

服用DPP-4抑制剂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肝酶升高,是DPP-4抑制剂的少见不良反应。

预防方法:在服用DPP-4抑制剂类药物前监测肝功能,服药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调整剂量,或继续服用。

为了预防DPP-4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同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任何不适或疑似不良反应,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参考文献

  • 广东省DPP-4抑制剂评价与遴选专家共识[J/OL].今日药学:1-14[2023-12-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650.R.20220815.1432.002.html.
  • 汤云昭,田琳琳,倪长霖.DPP-4抑制剂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8,24(04):770-775.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 胡圆圆,叶山东.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J].药品评价,2011,8(21):46-49.
  •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DPP-4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34(11):899-903.

详细了解DPP-4抑制剂降糖药内容请点击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糖友就诊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这种曾经的富贵病,现在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同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糖尿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尤其不清楚自己在就诊前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深深感到做好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如果患者或家人能够在就诊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减少疾病治疗中的很多不便。 如果您是一个糖尿病患者,要到医院就诊,不妨参照以下几点做一些准备工作: 病情介绍,如果您是第一次看病,一定要把自己糖尿病和其它一些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对哪些药物过敏等等,以及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向大夫说清楚。如果您已经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糖药物了,需要向医生详细说明上次就诊后病情发生的变化,像血糖、血压和体重的变化等等。另外,如果有低血糖的情况发生,要详细说明当时是什么原因诱发的(运动过量、进餐偏少、推迟进餐等); 当时是如何处置的;是否检测了血糖。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您介绍的越详细,医生对您病情和身体情况了解的就越清楚,治疗就会越及时、准确。 检查准备,看病时要带上自己平时血糖的记录和以往的相关检查、化验等结果。最好能对检测记录中血糖值波动较大的情况注明原因,如饮食不规律、发热、运动不当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大夫对病情诊断的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要提醒您一句,有的患者误认为只有大医院的检查化验结果才准确、更权威,即便在别的医疗机构刚刚做过的化验去了大医院以后也要求重新再做一遍。其实,对绝大部分常规化验项目来说都没有这个必要,如果坚持这样做,不但浪费了公共卫生资源,也浪费了自己的钱财(可以省下来充进小金库的)。 用药情况,糖尿病治疗的药物类型较多,剂量和服用方法也各不相同,还有很多药名相近,容易弄混,所以一定要准确向医生说明以往使用的降糖药物的名称、规格、剂型、剂量和服用方法。推荐个简便准确的方法,就诊时带上所有药盒。 家族病史,第一次就诊的病人,如果自己的亲属中有糖尿病,或糖尿病相关的病症,比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中风)的,最好能了解他们的发病年龄、治疗手段、用药情况等,为大夫准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您不妨准备一个小本子,就诊前把需要向医生咨询了解的问题写下来,在看病的时候也可以把医生的建议记录下来。另外,您可能注意到了,每次到医院看病,医院分诊台都会检查是否带着一本叫“门急诊病历手册”的小本子,如果没带,还会要求购买一本。有的患者会对此不太理解。其实,这个小本子对您大有好处的。请看以下几点。 平时一定要保管好门急诊病历手册,争取每次看病都用同一本病历手册,一本用完之后再购买新的。因为这个手册在本市任何医疗机构都是通用的,而且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求携带手册就诊。为您诊治的医生会详细的把诊断情况和治疗方案等相关信息写在上面。即使换了医院、科室,医生也可以通过手册上记载的内容准确地了解您的病情。对您来说,省几角钱买新的病历手册是小,拥有一个可以很方便查看的比较完整的病历,是大有益处的。每次当我听到有患者将上次看病时的病历手册随手丢掉的时候都为之惋惜。 手册最后三张是化验检查粘贴页,您可以把每次检查化验的单据按日期顺序贴到上面,平常的化验、检查的结果等各个医院是通用的,这样的话不仅单据会整齐稳妥的保存,医生看起来也很明了。 最后,想再嘱咐几句:您在就诊的时候,尽可能地把病情介绍清楚,把以往吃的药说明白,把之前的检查结果带全,最好带上病历手册。为了早日恢复健康,请留心做好就诊前准备工作!

洪靖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103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90%新糖友没在意这个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所以说,当医生告诉您是糖尿病的那一刻起,您就要准备与糖尿病打一场持久战。 在这场漫长的抗战中有一个被糖友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即只看重药物,而忽略饮食、运动。有人形象地将糖尿病的治疗比喻成"五架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其中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石。可总有些糖友只看重药物,饮食上却从不忌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的患者只吃五谷杂粮,不敢吃白米白面,很少吃肉,饮食上存在误区。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均衡的营养,还能避免血糖的忽高忽低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因此发现血糖高,一定看一下营养门诊,请专业的营养师为您指导饮食,按照营养师的食谱进餐。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糖友不愿意花时间将运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殊不知规律的运动能够达到一种弱一点降糖药物的效果。研究发现 2 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 8 周以上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 0.66%。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要以身体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接近每分钟 170 次为好。但是如果您近期血糖不稳定,经常出现低血糖,或有感染、尿毒症等严重疾病,请您务必请大夫评估一下,看看您是否适宜运动,做哪种运动比较适合。 总之,糖友们既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不能只想着用药物控制血糖。

洪靖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7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友们千万不能前门驱狼,后门迎虎

糖尿病患者往往高血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重视控糖,却忽视低血糖。一般来说,高血糖对眼睛、肾脏等器官的危害要经过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出现,然而低血糖对人的伤害是以分钟计算的。 有数据显示:大多数 l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平均发作 2 次低血糖。可怕的是,低血糖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意外和死亡的风险。正如糖尿病领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一次严重的低血糖造成的心血管意外,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达标所带来的益处。" 糖友们的血糖低于 3.9mmol/L,就是低血糖。低血糖时身体会主动分泌升血糖的激素把血糖调上来。如果这时患者测到的血糖数值高,而盲目地将药量增加,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要知道大脑只能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可偏偏它自己储备葡萄糖的能力不强。大脑是身体中对低血糖反应最脆弱的器官。如果低血糖昏迷达 6 小时以上,大脑细胞就会坏死,时间再长就可能导致死亡。低血糖对心脏的危害也很大,有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因此,不是测到血糖高就要增加药量,在增加药量之前必须先除外低血糖。 有人将高血糖比喻为狼,低血糖比喻为虎,告诫糖友们千万不能前门驱狼而后门迎虎。

洪靖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7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