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李凡

肾上腺肿瘤需要手术么?——秒懂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需要手术么?——秒懂肾上腺肿瘤

最近越来越多的朋友来门诊就诊,因为在体检中发现了肾上腺肿瘤,产生了很多疑问和困惑。我把这些疑问和困惑总结了一下,现在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排忧解惑。

1、 肾上腺肿瘤是“肾上”的肿瘤么?

不是!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把我们的头部比作肾脏,肾上腺其实是头上戴的帽子。那么肾上腺的肿瘤是帽子上的肿瘤,和我们的头部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来说涉及肾上腺肿瘤的手术对肾脏没有影响。

2、 为什么我的肾上腺肿瘤长的那么快?发现就已经超过2厘米了呢?

绝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生长很缓慢。并且由于这个器官位置很深,如果像测量胸围的办法给我们的身体画个圈,肾上腺就是接近这个圆心的位置。普通的彩超这些检查很难观察到这个部位,因而容易漏诊。

这两年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大家做肺部CT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普及。在用CT扫查肺部的同时,双侧肾上腺正好在检查的范围内,因而很多人在体检或者肺部检查时发现了肾上腺肿瘤。所以并不是肿瘤长的很快,只是以前我们常规体检不做CT检查,没发现它而已。

3、 肾上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

这恐怕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其实任何人体组织病变都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肾上腺恶性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癌、恶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转移癌。除此之外可以说都是良性肿瘤。而前面这三种情况在正常人群中非常少见,因而绝大多数人肾上腺肿瘤都是良性肿瘤。

由于大家常将肿瘤等同于恶性肿瘤,有些朋友对“肿瘤”这个字眼特别敏感。所以我经常在门诊用“肾上腺结节”、“肾上腺占位”、“肾上腺包块”等方式来代替。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都是良性的,不必多虑。谁身上还没长个“包”呢?

4、 肾上腺肿瘤需要手术么?

这恐怕是大家最最关心的问题。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或者延长寿命。达不到这两个目的其中之一,手术决策就一定要慎之又慎!因此,前面提到了所有肾上腺恶性肿瘤只要还具备手术机会的,都首选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用于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那么剩下的就是良性肿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良性的肾上腺肿瘤可分为“有功能和无功能”两种类型。

“有功能”肾上腺肿瘤指的是长出的肾上腺肿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肿瘤分泌多余的激素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引起症状。由于设计大量的人体内分泌知识,大家没必要详细了解。只需要知道提到的这些症状包括高血压、容貌改变(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长期使用激素后的面容“满月脸、水牛背”)、腹胀、心律失常和四肢乏力(血钾低)、血压剧烈波动(高压最高可升至200 mmHg以上)并出现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等症状。这些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祛除或者缓解上述症状。

“无功能”肾上腺肿瘤指的是长出的肾上腺肿瘤没有分泌功能。门诊就诊的病人以这种情况最多。这些患者就诊时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者诊治其它疾病的过程中发现的。对于这些病人手术受益有限,我建议大家可以暂时观察,每年接受1-2次检查随访,了解肿瘤的变化。如果出现肿瘤突然增大超过3-4厘米以上或者转变为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再考虑手术治疗。据我们这些年的观察经验,极少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肿瘤恶变或者延误治疗。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腹腔镜微创的手术方法只需要在腰部打3个钢笔粗细的小洞切除肾上腺肿瘤。经过10多年的技术沉淀,这项手术已经成熟,大多数接受手术的患者可以在术后当天开始少量进食,第二天下床活动。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3-4天就可出院回家修养。但也有少数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手术比较复杂,恢复时间较长,需要在门诊详细咨询医生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秒懂膀胱癌”系列之四: “化疗、免疫、靶向”到底怎么区分?

门诊接诊患者时最常见的问题是,大家对“化疗、免疫、靶向”三种治疗方式分不清。今天希望通过简短的文字向大家解释。 1、化疗:化疗顾名思义就是化学药物治疗,是膀胱癌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在膀胱癌中化疗的方式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静脉内注射化疗药物,药物通过血管广泛进入身体内。比较常见的药物包括吉西他滨、顺铂等等。这也是患者和家属在术后经常提出的问题——“手术后需要化疗么?”这时患者和家属询问的意思是“术后是否需要住院打化疗针”。这种治疗方式适合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和要求保留膀胱的患者综合治疗)。由于药物进入了全身每个器官,导致全身的毒副反应比较重,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等不良反应。 第二种: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这种方式在膀胱癌的辅助治疗中更常见。针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这些患者经过肿瘤局部切除后,术后将化疗药物灌注到膀胱内,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减少膀胱癌复发。由于药物只存在膀胱内,不进入血液内,也不进入其它器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以局部的刺激症状为主,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等等。 第三种:是上一专题中我们提到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有兴趣的读者参阅以下链接 “秒懂膀胱癌”系列之三:治疗膀胱癌的最新药品“ADC”是什么? 2、免疫治疗:“免疫”这个词用医学术语解释太复杂。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的身体对有害的病原体产生的抵抗能力。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肿瘤细胞,免疫力正常的人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其实就是通过药物调动我们体内产生杀灭肿瘤的细胞。膀胱肿瘤的免疫治疗也分为两种。 第一种:也是静脉内给药,这种药物以PD-1抑制剂作为代表,还包括CTLA-4抑制剂等。关注我们这个专题的读者,应该已经对这些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药物主要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也包括一部分其它治疗失败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有兴趣的读者参阅以下链接 “秒懂膀胱癌”系列之二:目前最热门的“膀胱癌免疫治疗”是什么? 第二种:膀胱灌注的免疫药物,主要代表就是卡介苗(BCG)。其实所有人对这个药物应该都很熟悉,出生后我们都会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卡介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灌注到膀胱内,引起膀胱内大量的炎症反应杀伤细胞杀灭肿瘤,还能引起膀胱粘膜脱落,导致肿瘤细胞无法在膀胱内种植。 3、靶向治疗:与其它癌种相比,膀胱癌的靶向药物相对比较少见。少数膀胱癌患者肿瘤细胞表面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促进膀胱癌的生长。我们将这些蛋白作为药物射击的“靶子”,针对这些靶点设计出的药物称为靶向药物。靶向药物代表为FGFR受体抑制剂——厄达替尼。目前,因为体内存在这些“靶点”的患者有限,所以药物的受益人群也不多。 我们在上一个专题中提到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也具有靶向药物的特点,但实质上如上文所述,它是一种化疗药物。 总结一下: 化疗是“毒药”,直接杀死膀胱癌。 免疫药物是“扶正驱邪”,调动自身免疫细胞杀死膀胱癌。 靶向药物是精准治疗,有没有效要看是否有这个“靶点”。

李凡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30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秒懂膀胱癌”系列之六: 关于“原位新膀胱”和“保留膀胱”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因为希望每篇科普都是结合个人临床体会的原创作品,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转载,所以请大家原谅更新较慢。如果病友有希望了解的科普知识,也请留言,我会详细解答。感谢您的信任! 今天我们来谈谈很多患者的困惑。“我到底是应该选择原位新膀胱,还是保留膀胱呢?” 首选,解释一下这两种选择。 原位新膀胱是指,病人首先接受根治性的膀胱切除,然后将肠道等器官做成类似膀胱外形的圆球形囊袋,并用来储存尿液替代膀胱的部分功能。与常用的回肠输出道或输尿管皮肤造口相比,这种手术方式从外观上更接近术前患者的情况,不用佩戴造口袋。但“新膀胱”并不是真正的膀胱,它具有储存尿液的功能,但没有感觉尿液形成和收缩排出尿液的功能。尿液的排出需要利用腹部的压力(类似于便秘时用力排便,有时需要借助手按压腹部)将尿液挤出。因而如果患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会造成尿液储存在“新膀胱”内,继而引起许多并发症。 保留膀胱是指,病人不切除膀胱,而通过尽可能多的局部切除肿瘤,然后配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达到保留器官的目的。这种方法,病人的膀胱功能、性功能得以保留。只要肿瘤控制满意,生活质量最高。但由于膀胱被保留,因而患者仍存在肿瘤复发、进展的风险。 原位新膀胱的适应症包括: (1) 预期寿命较长,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复杂手术; (2) 双侧肾功能良好; (3) 无上尿路感染; (4) 肠道无病变; (5) 具有较好的自我控制和学习、训练能力 手术禁忌症: (1) 肾功能失代偿; (2) 重度肝功能不全; (3) 胃肠功能障碍,尤其是肠道感染性疾病; (4) 肿瘤侵犯前列腺、尿道;膀胱全切不能完整切除肿瘤;膀胱多发原位癌;尿道肿瘤行尿道切除; (5) 尿道狭窄; (6) 高剂量术前放疗; (7) 体质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或不能忍受长期尿失禁 对于后者来说,理论上讲,只要患者有强烈保留膀胱意愿的,都可以尝试保留膀胱。 但目前认为保留膀胱患者最好具备以下条件: (1) 单发、初发、体积较小的肿瘤 (2) 肿瘤位于膀胱顶壁或前壁远离膀胱颈部 (3) 切除面基底及边缘活检阴性 (4) 临床分期T2-T3期 (5) 除外膀胱原位癌和非肌层浸润肿瘤病史,没有上尿路(肾盂、输尿管)相关肿瘤的患者 这样来看,如果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而肿瘤分期和恶性程度不高(T1-T3a期),都可以先向医生咨询并提出保留膀胱的要求。通过医患双方的充分沟通,平衡生存时间和复发的风险后,在不严重缩短患者寿命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出个体化的保留膀胱预案,同时也要提出如果该方案失败,后续补救(包括膀胱切除等手段)的方案。

李凡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3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秒懂膀胱癌”系列之五: 关于“药物组合和联合用药”那些事。

非常抱歉,因工作繁忙,很久没有更新了。应许多病人的要求,我们今天来谈谈有关膀胱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组合”或者说“联合用药”的问题。 前几次的话题中,我们提到了目前已有多种新型药物用于膀胱癌的治疗。为什么需要设计这么多新药呢?简单来说,就是并非所有患者对化疗药物有效。即便如此,目前来看,含铂化疗药物仍是膀胱癌药物治疗的首选和基础。而新型的药物也不是对所有患者都能发挥作用。往往受到了患者自身差异的限制。所以,医生开始尝试将各种药物组合在一起使用,希望获得更好的效果。 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开始使用或正在进行临床药物研究的有以下几种: 化疗药物 + 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 抗体偶联药物(ADC) + 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 抗体偶联药物(ADC) + 靶向药物 免疫药物(PD-1/PD-L1抑制剂) + 免疫药物(CTLA-4抑制剂) 免疫药物(PD-1/PD-L1抑制剂) +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 + 靶向药物 化疗 + 靶向药物 这有点像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选择不同的两种药物相加,期望获得比一种药物更好的疗效。目前,上述联合治疗方案主要应用于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的尿路上皮癌(膀胱癌或者肾盂输尿管癌)的患者。确实有研究证明联合药物治疗能为患者的疗效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疗效增加的同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所以,肿瘤科和泌尿外科的医生一定会在治疗前对药物的“风险和获益”进行充分的评估。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更好的肿瘤杀伤效果。

李凡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3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膀胱癌术后,询问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的具体方法、周期及注意事项。患者男性71岁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总交流次数:25

医生建议:膀胱癌术后,推荐使用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一般术后两周开始,需做皮试,持续一年或三年,效果较好。灌注期间可能使用丝裂霉素等药物,频率根据具体方案而定,如有不适,可考虑使用其他药物缓解。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李凡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想知道是否需要看妇科医生并使用抗生素?患者女性40岁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总交流次数:24

医生建议:初步诊断为可能的泌尿系感染,建议进行尿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在等待结果期间,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果尿培养结果正常,可能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症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如有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李凡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查看详情

夜间憋醒,膀胱不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男性26岁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导致夜间憋醒和膀胱不适,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缓解。建议患者每坐一段时间起身活动,避免饮酒,并遵医嘱服用米拉贝隆。

李凡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