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患者的入睡困难、睡眠易醒问题已经困扰了她5年,反复多次就医,治疗效果并不好,阅读了我的文章《失眠患者的20个必读事项》之后电话咨询服务找到了我,通过7周的治疗,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解决了她困扰5年的失眠问题,这里讲述一下她的病情和治疗经过:
5年前,她的工作压力很大,睡前不自主要反复去想工作的事,出现了入睡困难,过去她习惯于在晚上11点左右上床,失眠后为了能睡好每天在晚9点早早上床准备睡觉,随着时间推移,工作压力逐渐减少,慢慢不再担心工作的事,但逐渐转变成了担心睡不着觉,越是担心反而越感觉没有睡意,需要卧床3小时以上才可以勉强睡着,睡了3小时左右之后,反复觉醒,多梦,6点左右醒来,躺到7点钟起床。每天平均睡眠5小时左右。白天精神状态很差,有时担心工作会因缺觉而出错,中午会睡午觉补充精力,中午在单位入睡比较快。
她这5年来多次就诊精神心理科,都是进行的药物治疗,先后口服艾司唑仑3mg、阿普唑仑1.2mg、右佐匹克隆6mg、曲唑酮100mg、喹硫平100mg、奥氮平2.5mg,每种服药初期均有部分疗效,但服药数周后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然后逐渐失效,这些药物都已经停药。患者也曾尝试过几个月的中医中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她的性格很要强,完美主义,失眠让她感到失去了掌控感。
她的诊断:失眠障碍
为什么不是其他诊断?
1.抑郁症:抑郁症表现为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厌食、早醒、自杀观念等症状。虽然抑郁症也会出现失眠。但患者并不存在显著的心境症状。
2.焦虑症:焦虑症表现为显著的对各种生活事件的担忧、紧张、或恐惧,虽然焦虑症常存在失眠症状,但患者并不存在显著焦虑症状,因睡眠质量差担心工作出错属于焦虑情绪,但并不具备显著的临床意义,也不足以解释患者长期的失眠。
3.躯体疾病所致的失眠:甲亢等疾病可引起失眠,但患者近期的体检结果未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
4.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会出现睡眠需求减少,但患者并不存在情绪高涨,也不属于睡眠需求减少。
5.其他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睡行症等疾病会存在睡眠障碍,但患者曾经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排除了其他的睡眠觉醒障碍。
治疗意见: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每周一次电话咨询沟通。每天记录睡眠日记。
治疗经过:
第一周:患者记录了每天的睡眠情况,每天晚上9点上床,时间过早,在并不困的状态下强迫自己入睡,这样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担心睡不着,结果越担心越睡不着。通过计算,患者第一周平均睡眠时间约为5小时,而卧床时间长达10小时。睡眠效率5/10=50%,是一个很低的睡眠效率,意味着患者在一半的卧床时间中并没有睡觉,这样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床对患者意味着很多在床上觉醒的感受、失眠的感受、因失眠而焦虑的感受。第一周建议患者进行卧床限制,要求患者的卧床时间等同于患者平均的睡眠时间,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床=睡眠”的新条件反射。建议患者到达晚上12点同时困了再上床,5点定闹钟准时起床。同时中午不补觉。这样可以逐渐积累患者的困意。同时,患者认为人一定要睡够8小时,以及睡不好觉工作会出错,我对此帮助她进行了认知的调整。此外,建议患者睡前2小时避免电子产品和剧烈运动,睡前练习正念冥想、读书或者做简单的家务。鼓励患者白天增加规律的体育运动。
第二周:患者反馈前4天睡的很差,感到坚持卧床限制很辛苦,所以中午还是睡了半个小时。自觉后3天似乎睡的好了一些,不那么容易醒了。通过患者的睡眠日记,计算出患者的卧床时间为7小时,睡眠时间仍为5小时。患者的睡眠效率增加到71%。我肯定了患者的努力,因为进行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初期是比较辛苦的,并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教育,因为建议卧床5小时,患者卧床达到了7小时,鼓励患者能更严格执行卧床建议,因为只有更严格的完成,才能更好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把卧床和睡眠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虽然卧床时间较少,但可以逐渐积累困意,换来患者更快的入睡,也就可以培养出较快自主入睡的信心。此外,建议患者避免午睡,以免中午睡多了晚上的困意不强。告知并鼓励患者研究显示相对短时间的卧床并不意味着睡眠不好,反而会换来更多的深睡眠。同时,进一步帮助患者认识到失眠对工作的影响很有限,帮助患者减轻顾虑。
第三周:患者自觉睡眠有所改善,时隔5年,感到终于有一些睡好的感觉了。患者的睡眠日记显示,患者睡眠时间5.6小时,卧床时间为6.5小时。睡眠效率5.6/6.5=86%。按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则,如果患者准确执行了规定的卧床限制5小时,85-90%的睡眠效率可以保持现有的卧床时间。但患者虽然较上周卧床时间有进一步减少半小时,但并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5小时,而是6.5小时。这种情况下,建议把下一周的卧床时间计划设定为患者实际的平均睡眠时间,患者睡了5.6小时,为了便于计时,建议患者卧床5.5小时,由12:00到5:30。
第四周:患者反馈终于坚持执行了卧床计划,每天严格卧床5.5小时,睡眠也变得更好,只是感到有些缺觉。之所以患者本周可以严格执行,和反复的心理教育有关,也和患者的睡眠在逐渐改善有关,执行卧床限制变得不再那么困难。通过患者的睡眠日记,可以观察到患者睡眠觉醒的时间明显减少,从过去片段化的睡眠,变成了更多大段的睡眠,这通常意味着患者的深睡眠增加,睡眠质量提高,即便睡眠时长没有延长睡眠质量也会变好。通过患者本周睡眠日记计算出平均睡眠时间5.2小时,卧床5.6小时,睡眠效率5.2/5.6=93%。患者本周因为卧床时间短,睡眠时长有所减少,但患者主观体验反而是睡眠进一步改善,因为通过卧床限制,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深睡眠在增加,所以即便短时间的睡眠也可以给患者带来较好的主观感受,患者希望可以睡的更多一些,睡到6小时,这样白天状态会更好。因为患者的睡眠效率93%终于超过了90%,所以可以延长卧床时间15分钟,建议12:00上床,5:45起床。
第五周:患者感觉睡眠变得更好,表达自己过去走了很多弯路,希望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让更多人知道。患者的睡眠日记显示本周睡眠5.6小时,卧床5.9小时。患者本周没有准确执行5.75小时的卧床建议,但是睡眠效率可以达到5.6/5.9=95%。睡眠效率超过90%情况下,可以按患者的卧床时间执行下一周的卧床计划。建议患者卧床6小时:晚12:00-早6:00。
第六周:患者睡眠时间为5.9小时,卧床时间为6.5小时。本周睡眠效率5.9/6.5=91%。患者的睡眠时长和质量在进一步改善,所以在执行计划过程中有些宽松,我嘱咐患者不要大意,为继续保持治疗效果,建议更严格执行卧床限制计划,下一周建议卧床6.5小时,卧床限制为晚11:30-早6:00。
第七周:患者睡眠时间6.1小时,卧床时间6.5小时。睡眠效率6.1/6.5=94%。患者表示对现在的睡眠很满意,我告诉患者治疗可以结束,但建议继续保持目前针对她个体化制定的睡眠习惯:1.晚11:30同时困了再上床睡觉,6:00准时起床,休息日也坚持这样的作息;2.避免午睡;3.睡前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和剧烈运动。
后记:患者的睡眠经过七周的治疗后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直到一年后因为工作压力原因再次出现失眠,她也没有继续坚持原治疗中的卧床限制,患者再次找到了我,因为患者已经熟悉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流程,我们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就逐渐帮助她恢复了正常的睡眠。
我的感想: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作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手段在国内并不普及,很少有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绝大多数患者也是对此一无所知。有些患者难得了解了一些但并不相信非药物的方法可以治疗失眠,也有的患者虽然有机会了解到并且愿意相信和尝试,但只是自我执行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并没有参加每周一次的治疗,最后受益就很有限,还有些患者做了几周的治疗,但遗憾没有坚持下来。种种情况加在一起导致真正受益于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少之又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它,让更多的失眠患者可以得到科学有效的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陈伟医生 哈医大一院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