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某某 性别:女 年龄:43岁
2016.9.22 初诊
反复咳喘18年,每次从感冒风寒鼻流清涕开始,然后咳喘,无痰,一月左右方有好转。每年秋天重度发作。二便调。胃肠食冷物可。目前咳喘20天。舌尖暗红,苔白滑。脉弦滑。咽喉暗淡有白沫。辩证气虚有痰饮,肺气不利。麦门冬汤合苓桂术甘汤:麦冬20克,党参20克,姜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15克,茯苓30克,炒白术20克,桂枝10克,5剂,配合参蛤定喘丸补肺定喘。
2016.9.26 复诊
咳喘基本消失,仍鼻流清涕,舌脉同前,继服5剂
按语
患者哮喘18年,很有特点,季节性明显,入秋天燥开始,食凉可,说明内无寒,无痰难咳,说明燥邪为主,每年发作,肺气虚,卫外不固。总是凉燥外感而咳喘。麦门冬汤补益肺气而化痰止咳,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而易咳。服用5剂而咳喘止。
过敏性哮喘发病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宿根和外邪。如《证因脉治·哮病》谓:“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肺虚痰浊内生,伏于气道属于夙根;气道黏膜属肺系之卫表范畴,肺虚卫表不固,则易受外邪侵袭,引动伏痰而发为哮病。《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提示痰饮之邪,得温则化,遇寒则重,故支气管哮喘多发于冬季寒冷之时,形成寒邪束表、寒饮内伏的表里皆寒之势。
治疗应解表散寒,温肺化痰,即“以温药和之”;同时针对痰壅气道,肺失宣降,施以降逆平喘解痉。宜予射干麻黄汤,方中以麻黄、生姜发散风寒于外,以细辛温肺化饮于内,半夏燥湿化痰,射干、紫菀、款冬花降逆平喘化痰,更以五味子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耗散,表里同治,有散有收。若表寒明显,可予小青龙汤,其组方与射干麻黄汤类似,而增桂枝、芍药更偏重解表。
文章 眩晕病例
李长达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文章 反复发热治验一例
李长达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文章 说说中医的理法方药
李长达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烦躁,高血压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建议。患者男性23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1
李长达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卵巢囊肿术后,出现颈部紧、睡眠不好、耳鸣、头痛、寒热怕风等症状,求中医治疗建议。患者女性52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32
李长达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患者头痛伴恶心,寻求中西医治疗建议和预防措施。已了解基础症状,待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男性38岁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1
李长达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